告別營銷八股文,重新認識內容營銷
對于內容營銷來說,招式套路往往能幫助我們解決一部分問題,卻無法幫助我們一直解答新的疑惑。尤其是B2B企業,專業領域、公司基礎等外部條件的千差萬別常常讓“招式”失靈。那么,如何認識內容營銷的“心法”呢?本文作者分享了他的看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說內容很重要,身邊內容營銷相關的方法論也早已琳瑯滿目。
但當我們真正開始在企業中操盤內容營銷,卻總能發現許多找不到先例的困難:缺乏話題、生產受限、無人關注等等等等。
招式套路往往能幫助我們解決一部分問題,卻無法幫助我們一直解答新的疑惑。尤其是對于B2B企業而言,專業領域、公司基礎等外部條件的千差萬別常常讓“招式”失靈。
而今天,讓我們暫時忘記“招式”,聊聊內容營銷的“心法”。
01 重新認識內容營銷這件事
在我們講內容營銷之前,我們可以先思考另一個問題:內容營銷和我們日常的文藝短文有什么區別?
大家應該很輕易就能列舉出很多的區別,但實際上二者區別并不大——我們不妨從創作動力、預期讀者行為和最終目標來拆解這個問題:
大家可以看到,在同一個創作動因-預期行為-最終目標的框架下,二者只是從不同的出發點、用內容去達成不同的預期行為,最終實現不同的目標:
文藝短文很多時候是為了表達情緒,希望吸引更多關注,最終能夠找到情緒認同。
而許多B2B內容營銷的出發點,是填補讀者對產品/技術的信息差,希望他們能留下聯系方式,最終目標是商業轉化。
此時我們再回頭看B2B內容營銷要做的事情,就更加清晰明了:
- 動因:讓B2B受眾感受價值。B2B營銷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表達專業能力,承載專業能力最好的載體其實是知識型內容。
- 預期行為:用戶留資。這是讓用戶從讀者跨越成為線索的關鍵一步,也是營銷屬性的集中體現,我們需要思考什么內容會讓讀者想留資,且能夠留資。
- 最終目標:商業轉化。由于B2B線索轉化周期更長,它的實現周期和覆蓋維度也會更廣,需要考慮用戶會一步一步想看哪些內容,并能看到這些內容。
需要強調的是,知識型內容雖然是B2B內容營銷的核心,但并非是唯一的創作要素——知識型內容中也可以添加情緒、節奏等其他要素,強化效果。
最近B站百大UP主,颶風影視Tim的一場演講中,就分享了他對于行業爆款視頻內容的解構:快樂屬性、知識屬性、共鳴屬性和節奏感。
這個框架其實同樣符合B2B行業的內容營銷創作:
- 快樂屬性:輕松詼諧風格、喜劇技巧可以弱化專業內容的艱澀
- 知識屬性:讓讀者愿意反復觀看的核心
- 共鳴屬性:對應受眾的情緒點,塑造記憶點
- 節奏感:塑造舒適感,在視頻類內容中尤其重要,文字類可理解為行文的節奏
總而言之,B2B內容營銷就是圍繞著專業知識,用不同的內容創作技巧,去引導受眾完成留資、轉化等商業目標。
02 知識內容創作:接收-內化-外化的認知框架
創作是B2B內容人日常工作的主軸。由于知識屬性濃度很高,我們常常會遇到四類問題:
- 不知道寫什么
- 想寫的寫不出
- 寫不到點子上
- 單一類型化嚴重
這四個問題背后并非是一個個單點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知識內容創作框架中的系統性卡點。
內容創作的流程其實可以簡化到極致:思考、創作然后發出去。但這背后卻有著一套比較復雜的認知學框架。
問題1:不知道寫什么,這往往是我們在思考階段容易出現的問題。
如果我們嘗試著還原思考的過程——我們通過感官,接收到了外界的某些信息,然后內心產生波動。不難發現有三個因素至關重要:外界刺激,感受,和內心反應。
當外界信息刺激不夠、內容人本身不夠敏感,經驗不足(不知道某個問題重要與否)導致無法梳理自己感受到的信息都可能導致“不知道寫什么”的結果。我們可以去通過加大外界刺激(見客戶、閱讀、交流等)、提高內容敏感度(勤能補拙)、快速積累行業經驗來一一解決卡點。
問題2、3:想寫的寫不出、寫不到點子上,這是在創作階段會存在的典型問題。
當我們還原創作的過程——其實是將我們內心的波動,梳理成自己的理解,然后轉化成外部語言。
在梳理自己理解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無法用詞匯去定位、梳理那種感覺,會讓我們無法動筆,如:烤肉好香→這是關于食材、烹飪相關的知識領域。
而在從內部語言轉化成外部語言的過程中,原理性知識的儲備量決定了我們能否說到點子上。這也是為什么同樣是烤肉,老饕可以聊菜品的歷史、食材種類、火候大小、傳統做法和改良做法的區別、盛菜器具溫度對口感的影響等,而我們只能說,臥槽好香的原因。
因此,詞匯量、原理型知識都是需要內容人去不斷積累的。在遇到寫不出、寫不好的問題時,我們可以按圖索驥,找尋原因。
問題4:多類型內容能力生產不足,往往跟內容人過去接受的內容訓練單一有關,我們可以通過多類型訓練或者團隊能力互補來解決。
03 變化的內容類型和背后變化的主流媒介
常常有B2B行業的朋友會問我們,哪些內容類型的獲客效果最好?我們一直都會秉著負責的態度,委婉地拒絕回答。
原因很簡單,當行業、受眾類型、受眾喜好等信息都不全、主流媒介不斷變化,我們無法給到有參考性的答案。
但規律是有跡可循的。
回看5年時間前后,DemandGen推出的內容類型偏好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幾個趨勢:
意識、興趣階段最有效的內容類型,會跟主流+新型大流量場景強綁定。以Top3的博客、播客、視頻三種類型為例,都與國際B2B企業主流媒介息息相關:Blog是國際B2B企業獲取SEO流量的核心方式、Clubhouse火爆帶動播客需求、油管有用最好的創作者社區和B端視頻流量環境。
同樣的,思考階段的整體媒介特征,偏向于建立互動(臉書)和表達優勢(客戶案例);而決策階段更偏向于差異化優勢(客戶案例)和知識&方法(白皮書)。
具體何種內容類型有效,仍然需要內容人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去不斷嘗試和優化,找到最終的答案。
但一個模糊大方向,可能是通用解:獲客要看主流&大流量媒介,而孵化、轉化則更看重強互動渠道的內容類型及容易建立信任的方式方法。
來源公眾號:致趣百川(ID:BesChannels),聚焦于B2B行業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致趣百川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