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M也好、CPS也好,最后你給講品牌ROI
要做好一個品牌,首先是跑通流量與轉換的效率問題。流量、渠道、爆款,是保證品牌長期盈利的三個重要環節。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01 首先,爆款的邏輯是個轉換效率的邏輯
CPM也好、CPS也好,最后核心是個ROI的問題。只要投入與轉換可持續,流量的價值就可以發揮出來。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成本包得住、投入賺的出,轉化有的賺——具體是多少,比的是運營效率。
要成為一個品牌,首先是跑通流量與轉換的效率問題,既要出:爆款。
所謂爆款:從組織內部看是個投入與產出的效率與效果的問題。
爆款=持續的高ROI轉化
爆款=持續的高ROI轉化,一邊是獲客成本、一邊是轉化率,要么降低獲客成本、要么提高轉化率,一個產品能夠成為爆款的核心是高性價比。高性價比不只是產品發功能、體驗、用戶端;高性價比也體現:在從CPM/C到ROI的性價比上。(組織的社會效率)
通俗的講,就是有的賺,最重要。
品牌1號位,要做接地氣的生意:眼光要放得長遠,生意要做在當下,日子也是活在當下的。資本從來精明的要命,他們要的是將來,但更要看當下的數據。你可以講故事,但講故事講得越精彩,就越要有個看的見得基礎。
從產品、到爆品、從爆品到品牌,品牌1號位,就是要每一步都要賺錢、每一步都應該賺錢。一個當下不賺錢的生意,很可能在產品、業務上是邏輯不通的——一個當下不賺錢的生意,你怎么能保證以后賺錢呢。結果是每一步的結果,不是99步虧氣,第100步賺嗨了。這對于大部分的生意來說,不太可能。
所謂的流量紅利:利就出在成本與轉化的性價比上。這是品牌之所以成為品牌的第一步:打造爆款、成為爆品。
所謂的流量內卷:實際上是投入與產出的非正相關。本質上是你無法把流量獲取成本、轉化效率做到極致的困局化。
02 其次,渠道
線上渠道的本質是流量承接、及用戶多維度的觸達(便利性)。爆品不僅,意味著流量的轉化效率高,更意味著爆品本身就有可能成為引流的利器。當爆品,帶來了大流量時,渠道本質上就是在完成流量的承接。
只有爆品+流量,沒有渠道閉環是跑不通的。
無論是天貓、還是京東、亦或是淘寶或拼多多,消費者被渠道碎片化。傳統渠道講大滲透,線上渠道也是一個道理。人找貨的時代結束了,貨找人、渠道找人才是路徑之所在。
對的人、多維度、多(次)觸達,這是不變的基礎。
如果,流量能賣貨(買流賣貨效率高)、種草本質上是個多余的動作。正因為,直接的流量買賣不成比例,才有了站外種草的圍魏救趙的邏輯。試想,如果你在抖音里轉化能夠做到獲客成本15-20,客單價99,這個生意應該是有的做、有的賺的(獲客成本20、產品成本20,客單價99)。
作為一個生意人,在這樣的情況下的決策會是怎樣的呢?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打到平進平出之前收手。那么,在這時候資金的效率首先是在流量與爆品上,而不是在外圍的種草上,錢多的另是一說。所以,有錢先花在轉化率上,這是常識中的常識。
所以,流量爆款之后,首先做的是線上渠道的布局,讓更多的渠道能夠在便利性上,在消費者渠道偏好上承接爆品自帶的流量。
至于說種草要不要做,當然也是要做的,只是種草的邏輯可能要結合著更多的思考。既要帶產品、又要帶出品牌。這也是為何要KOL+KOC;頭部與腰部組合;素人與客戶曬單的手法。
種草是術,形而下。怎么種草是道,形而上。
比如:從2017年完美日記之初,并沒有采用全渠道、多媒介的方式去鋪設內容,而是將資源all in 小紅書。
借助小紅書流量紅利,采用金字塔式的投放布局:包括頭部、腰部網紅,以及路人、素人大范圍投放(頭部做產品背書、腰部做大面積種草、路人、素人做客戶見證)。越是底部的投放頻率、頻次,預算就越多。以雙11和618為契機,集中所有炮火攻擊一個城門。
03 最后,品牌
流量+渠道+種草,最終要沉淀到品牌上來。這是品牌1號位,應該提前想好的,早就想明白的事。既:通過爆品打通渠道,站外種草釋放信號、最終實現,品牌承接占據心智。
否則流量只會越來越貴,今年的比去年的貴,明年會更貴。所謂平臺紅利,只是平臺做局的流量放水,在做虧本的買賣。一個平臺成熟的標志是流量沒有紅利,大家拼轉化,
品牌是個讓人驕傲的東西,做產品的沒有不想做出一個品牌來的,尤其是對身居品牌1號位的人來說。因為,品牌是長久獲客的工具。成為品牌意味著,成為品類的代言人、成為特性的代表(品牌=品類、品牌=特性);進而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品牌的兩種做法,爬出來的品牌、打出來的品牌:
一種從下往上爬成品牌的;一種從上往下打出品牌的。第一種,上文所述的過程。從流量起產品、用產品出爆品、以爆品打渠道,一個賣的好的產品,一個渠道大滲透的產品,早晚會成為一個品牌。
賣貨的邏輯不變,從流量賣貨、到渠道賣貨、到流量+渠道賣貨,貨賣的多、貨賣的久,品牌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這類打法比較接地氣,天天都賺錢,不會有那么多的焦慮。
貨找人的邏輯在抖音的流量包里似乎更有CPS空間,人找或的邏輯在天貓做的再好也難啊。
當然,還可以用第二種從上往下打的,這樣的方式比較高大上。聽起來也好聽,比如:小罐茶就是典型這樣的打法,上來就高舉高打、先制造營銷的勢能,講個高大上的故事(八位大師、小罐茶),然后央視廣告持續的品牌心智建設,最后聚焦人群。
高價空位: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達到261.6萬噸,市場內銷額達到2661億元,并持續保持增長。直到2010年,老牌行業龍頭天福茗茶和大益也分別只占有3.72%、3.61%的市場份額。品牌集中度低,行業天花板高,高價高端空位給了小罐茶搶占市場份額的機會。
需求與產品創新:
痛點:買時不知道如何選擇(品類繁多、品牌缺少)、送時不知道選擇什么(價格不透明),喝時量大量少繁瑣。
- 新人群:對飲茶有品質要求、非專家型購買
- 新細分場景:高價高端,商務禮品場景
- 解決方案:“一罐一泡”,八大名茶、弱化品類概念
產品及產品線布局:2015年主打高端商務禮定位的的金罐/銀罐首發上市,包含8款茶;2017年12月,定位更高端的限量黑罐系列上市,包含3款茶;2020年8月,多泡裝形式的商務系列上市,包含規格40g~100g不等的4款茶;頂級限量鑒賞款上市,包含4款茶。
不過,貴客到、小罐茶,這六個字好是好,就是少了個動詞,要是改成:貴客到,上小罐茶,那感覺就不一樣了。
廣告詞里,什么都能少,就是不能少動詞。
同樣的,新消費品牌也有這么打的,比如:頂流帶貨。當然,時移世易,如今的頂流帶貨已經不具備那么多的勢能了,一年前還是具備勢能的。所以,同樣的手法,不同的時機能夠成就的也不同。
比如:2020年3月,借助薇婭的直播,Ubras的店鋪銷量提升了398%;花西子捆綁李佳琦;還有十七光年(果酒)也是典型的從上往下的打法。
這個邏輯與小罐茶是一樣的。以前的方式是央視+代言人+渠道滲透,現在是頂流帶貨+代言人+全渠道滲透。
生意的邏輯不曾改變,變化的只是實現的工具、渠道、形式。當資本的熱潮退去,對于新消費品牌而言,不見得是壞事,尤其是對于從下往上爬出來的品牌。
作者:后山客居;公眾號:新消費品牌研究社(ID:PDD6977)
本文由 @新消費品牌研究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