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促營銷心理學——為什么大促都用預售+尾款的促銷方式?

2 評論 10047 瀏覽 57 收藏 16 分鐘

在電商大促的背景下,如何激發消費者的多巴胺,驅動他們完成購物的欲望?本文從預售、滿減、會員優惠券、分期支付、漲價再降價和五星好評返利方面分析了消費者心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電商大促的歷史已經有十多年了,從淘寶最初的所謂“半價”優惠,到如今的各種促銷套路,如滿減、預售、大額券等,平臺和商家們越來越巧妙地運用各種營銷方式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這些營銷不僅僅是為了吸引消費者,更是為了激發消費者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與獎勵和滿足感密切相關,商家們通過巧妙設置,刺激消費者的多巴胺水平,促使他們更多、更快、更爽地地購買產品。

它們的背后有著很多心理學營銷的設置,今天這篇文章就來探討一下電商大促營銷背后的心理學機制,揭示平臺和商家們在大促期間所運用的各種心理學手段。

01 預售+尾款——蔡加尼克效應

自從電商大促時間拉長以來,平臺就開始使用一招非常有成效的營銷方式——預售+付尾款,比如618大促,從5月23或24號開始預售,先付定金,5月31號付尾款。這幾乎將最早618大促的周期拉長到了一個月時間。

預售+尾款的方式可謂處心積慮,如果大促不采用這個方式,而是直接宣布從5月23日正常開始,那么消費者知道大促周期長,就不會關注大促開始的節點,而大促開始的聲量也會變弱,消費者覺得反正時間這么久,我往后看看再說,這樣,大促周期拉長的意義就大大降低。

對于消費者來說,預售+尾款的方式利用了蔡加尼克效應來加深他們對這件事的記憶。蔡加尼克效應,也稱為蔡氏效應,它指的是相較于已經完成的事情,人們比較容易記得未完成的,或是被打斷的事情。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消費者首先在預售時付了定金,但卻必須等一周后才能付尾款,在這一周,他總是在心里惦記著這件事,每天都會去看看自己付了定金的貨,無形中就增加了平臺的流量和買其他貨的可能。這樣的心情,只有在一周之后他付了尾款之后才能緩解。

消費者因為在預售的時候付了定金,對平臺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憑空增加了一周,這一周讓平臺增加了流量和更多的銷售可能,也讓大促持續的時間有了更穩固的心智。

02 為什么是滿減而不是打折?

在大促期間用滿減的營銷方式對于電商平臺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共識,比如今年618天貓的滿300減50,京東滿299減50等。為什么電商平臺越來越少直接打折,而是使用滿減呢?

大促營銷心理學——為什么大促都用預售+尾款的促銷方式?

從消費者決策行為來講,它利用了“心理賬戶”原理,提升了消費者的客單價。心理賬戶是指的是人們在心理上會將金錢分配給不同的賬戶,并對每個賬戶進行不同的心理評估。

簡單舉個例子,假設你今天晚上準備去花100塊錢看電影,到了電影院發現丟了100塊錢,這時候你會繼續買電影票看電影嗎?我相信你會的。同樣情況下,如果你提前花了100元買了電影票,到了電影院發現票丟了,你還會再花100塊重新買一張嗎?很多人就會猶豫了。

雖然本質上都是損失了100元,但第二種情況下,人們卻不愿再花100元買票,原因就是人們把100元現金和100元電影票歸到了不同的心理賬戶中。第二種情況下,人們會覺得自己花了200元買了張電影票,肯定難以接受。(實際上第一種情況同樣是花了200元買了電影票)

在滿減的大促策略下,消費者將購物金分為了兩個心理賬戶:已花費和已節省。滿減后的金額被認為是節省下來的錢,被放入“已節省”賬戶中。這個賬戶中的金額在心理上被看作是一種額外收益或獎勵。消費者認為減掉的錢是額外獎勵,因而在購物決策時更傾向于將這筆金額用于進一步的購買,這邊提升了平臺的GMV。

在心理賬戶的作用下,消費者在購物的時候,會發現湊單越湊越多,最終買了很多并不需要的商品。

03 為什么只給會員大額優惠券?

會員大額優惠券,是近幾年平臺針對會員專門推出的優惠,比如京東PLUS會員的滿6000減600、滿5000減400、滿3000減300等,天貓88VIP的滿5000減400元和滿1500減120元券,這些優惠的特點一是會員專享,二是額度遠大于全平臺的普惠優惠。

大促營銷心理學——為什么大促都用預售+尾款的促銷方式?

會員大額優惠券的商業價值是針對平臺的高價值用戶,給予更高的優惠,促進他們買更多的商品,這些用戶往往是平臺戰略性用戶,是平臺最看重的用戶。

平臺在設置會員大額優惠券運用了稀缺效應和沉沒成本效應。

首先說稀缺效應。平臺將大額優惠券限制在會員范圍內,創造了一種稀缺性,而且只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有效。這就給會員們一種物以稀為貴的感覺,覺得自己是特殊的、有優勢的,從而激發了購買欲。同時,這些優惠也會吸引非會員們去開通會員,因為他們不想錯過這些好處,也想成為那些稀缺的人群之一。

再說沉沒成本原理。像京東plus會員和天貓88vip會員需要消費者付費購買會員資格,成為會員享受專屬權益。這個購買會員資格的費用就是沉沒成本,即已經花費了金錢購買了會員資格,如果不充分利用會員權益,就會浪費之前的投資。為了最大化沉沒成本的回報,會員傾向于在大促期間積極參與活動,并充分利用專屬優惠券,以獲得更多實惠,從而增加購買的動力。

通過設置大額優惠券吸引更多人成為會員,具有戰略性意義。京東plus會員和天貓88vip會員事實上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會員群體,他們認為自己能享受到與普通用戶不同的待遇,這種行為激發了會員對平臺的認同和忠誠,讓會員跟平臺形成長期綁定效應。

平臺為會員提供專屬優惠,會員因而對平臺形成強依附,并加大消費,這形成了一種長期穩定的循環效應。

04 分期支付緩解付款焦慮?

當你準備買一件商品的時候,平臺總是希望你不一下子付清賬單,而是鼓勵你分期支付。分期支付也的確能促進人們的消費,就像一句老話說的,一部iPhone 8000元,分24期,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錢。平臺給消費者分期支付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減輕消費者在付款時痛苦的方式也促進他下單。

大促營銷心理學——為什么大促都用預售+尾款的促銷方式?

購物當然讓人快樂,但有實驗證明,當消費者付款的那一刻其實是痛苦的,尤其是當親眼看著自己手里的現金遞到別人手里的時候,互聯網時代,平臺想方設法來減輕這種痛苦。

有經濟學家曾做實驗證明,消費者在發生消費行為時,使用信用卡消費,往往是使用現金消費金額的兩倍以上。使用現金消費會讓消費者感覺到自己失去某些東西的痛苦,而使用信用卡消費,則將這種痛苦推遲了。

支付體驗越抽象,痛苦就越少,信用卡要比現金抽象,而手機支付比信用卡支付更抽象。

此外,緩解付款痛苦最有效的就是時間。

在一系列研究中,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喬治·列文斯坦發現讓一個人在人群中跳舞是很難的,但當把跳舞時間改成幾天后舉行的時候,則會有更多的人同意。我們會同意在未來做一些不可想象的事情,或者至少是稍微不符現在性格的事情。為什么呢?因為對未來發生事情的想象會麻木當下對我們的情感影響。

對于付款來講,當你現在就要為買一部iPhone 支付8000元時,你會感到肉疼,但當把賬單放到未來的時候,你就不會感到那么痛苦,因為痛苦可以延遲,因而你選擇了分期購買iPhone。

05 先漲價再降價,不怕挨罵嗎?

沒到大促期間,商家先漲價再降價,已經成為一種常規操作,而這種操作也常被詬病,但為什么消費者方案這種行為,商家卻樂此不疲呢?本質原因還是好處大于壞處。

所謂先漲價再降價,其實是先放出MSRP即廠商建議零售價,再說自己優惠到什么價格,這其實利用了錨定效應,商家通過廠商建議零售價來設置一個高價的參照點,將消費者的注意力引導到這個高價上。當消費者看到較高的價格時,他們會認為這是產品的市場價,形成了心理上的”錨點”。然后,當商家降低價格時,消費者會感到價格優惠,因為與最初的高價進行比較,降價后的價格顯得更加合理和劃算。

這種比較會使消費者感到他們在享受到實際的折扣和優惠,從而激發購買的欲望。

在直播帶貨中,主播一般也會先給出一個很高的原價,然后再給出一個很低的折扣價,通常話術是:“這款商品原價298元,在我的直播間只要98元,今天購買,還送價值99元的XX,原價299的XX,今天下單立馬就送,寶寶們,還等什么……”這是同樣的道理。

先漲價再降價還會給消費者一種錯過機會的恐懼感,當商家漲價時,消費者可能會感到失去了原本的低價機會,擔心會錯過購買商品的良機。然后,商家通過降價來打破這種緊迫感,給消費者一種重新獲得低價優惠的機會,以避免錯失。這種恐懼失去的心理效應激發了消費者的下單發行為。

06 五星好評返利,圖啥?

大部分商家都知道差評的力量,一條差評給商家帶來的損失,十條好評都難以抵消,尤其對于新品來說,差評率一旦飚高,這新品很難再贏的消費者。因此商家總是希望用戶在完成購買后給自己來個好評,很多商家會使用五星好評返紅包或現金的手段來減少差評。

大促營銷心理學——為什么大促都用預售+尾款的促銷方式?

商家使用好評返利的策略利用了承諾與一致性原則。承諾與一致性是指人們在做出一個承諾后,會傾向于保持自己的一致性,即使這個承諾是被誘導出來的。

商家給消費者返紅包的條件,就是要求他們帶圖五星好評,這就相當于讓他們做出一個承諾,說自己買到的商品是好的。

當消費者拿到商家返的紅包后,就會遵守自己的承諾給予好評,到這一步,商家的目的就達到了,但是商家獲得的好處并沒有到此結束。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后給了商品好評,為了保持自己對承諾的一致性,他即便在商品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也堅信商品是好的,當別人說商品不好的時候,他還會為此辯護。

商家用一個紅包不僅獲得了好評,還獲得了用戶對商品長期的正面態度,這個返利真的太值了。

07 結語

在電商大促營銷中,心理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幫助商家吸引消費者、刺激購買行為并提升銷售額。我們探討了一系列心理學原理在大促營銷中的運用,包括稀缺原理、沉沒成本原理、心理賬戶、社會認同、互惠原則和承諾與一致性原則等。這些原理通過操縱消費者的心理認知、情感和行為,創造了一種有利于促銷的環境。

這些設置的本質是為了激發消費者的多巴胺,驅動他們完成購物的欲望。

專欄作家

尋空,微信公眾號:xunkong2005,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商業觀察者,社會化營銷探索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想問下某品牌抖音直播間賣的鞋原價七八百,直播間下單是三百多,這個鞋是線下不出售,只在線上賣?還是渠道/生產廠家不同,導致價格不同?

    來自河南 回復
    1. 回復樓上,用博主的觀點,就是品牌方在利用承諾與一致性原理,來打造直播間的信任感。線下賣現貨,萬一經銷商低價賣和直播間介紹的不一樣怎么辦?一條輿論視頻投點流量足夠品牌方傷筋動骨。放棄線下渠道,就可以在直播間亂吹,很劃算的。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