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線做品牌,三四五收利潤,亙古不變的生意邏輯

1 評論 5119 瀏覽 34 收藏 16 分鐘

如今,你要做消費品牌,但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品牌的事情,本文結合相關案例,對品牌運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闡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做個品牌首先不是品牌的事。

一、賽道選擇

如今,你要做個消費品牌,首先不是品牌的事:

品牌是后面的事,是對于賽道的選擇。賽道意味著起跑線、也意味著天花板。賽道在于對品類的選擇與分化的趨勢的理解。

要區分流行與趨勢,流行是模仿、趨勢是分化。

分化是對品類消費者需求的洞察+產品滿足;更是品類內品牌企業競爭大策略。海飛絲講去屑針對的是個普通大眾市場、重度頭皮屑問題就交給了采樂、而男士去屑用清揚。

你看:海飛絲、采樂、清揚,通過對目標消費者需求的洞察進而主動分化了需求(輕重、男女、成分、偏好),以不同的產品形式滿足了需求,最終用品牌占據了消費者的心智認知。

品牌1號位:一二線做品牌,三四五收利潤,亙古不變的生意邏輯

從需求洞察、到產品滿足(功能、特性、利益)、到品牌占據心智。你不可能跨越需求談品牌、更不能脫離產品(功能、特性、利益)談品牌心智建設。

為此,一個消費品牌成功與否的很大關鍵在于:是否真的洞察了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特別是因為需求變化而帶來的對于產品功能、特性、利益的不同人群。

任何一個品類市場(賽道)一旦進入到寡頭競爭階段,就意味著進入成本已經很高了。不只是后供應鏈的整合成本,更多的是在市場端消費者的認知教育成本。

因為,心智一旦建立,就很難改變。競爭不在貨架、不在對手,在于搶占消費者的認知空位。所以,在一個成熟的品類市場,通過品類分化進而在細分市場搶占心智空位,是超越紅海競爭進入藍海的不二法門。

乳業的發展也都是在品類分化的細分市場上不斷的找到藍海海域,比如:常溫酸奶催生了安慕希、純甄和莫斯利安等一系列超級大單品,同樣,羊奶粉成就了澳優。

  • 牛奶有蒙牛、伊利、光明
  • 常溫酸奶有安慕希、純甄、莫斯利安

奶酪細分品類,在消費者的心中,還有很多第一可以占據。

品牌1號位:一二線做品牌,三四五收利潤,亙古不變的生意邏輯

為此,創業要找到更細的賽道,好比:雀巢、麥斯威爾做了大眾的咖啡,三頓半就只能在速溶上切入賽道,技術的加持是基礎,但價格是雙刃劍。三頓半的問題就在于高定價,給后來者留下了足夠的進入空間。

同樣,如今你想搞個化妝品品牌,你也只能往更細的賽道里面鉆,找到窄且深的品類縫隙。比如:彩妝、眼影——新、細、窄、深。

二、產品:有用、有料

營銷戰略首先是產品+業務,本質上是品類心智洞察。

通過產品、業務+品類心智洞察,主動分化品類,找到細分需求、從存量市場到增量市場、從紅海競爭到藍海海域。不過大部分的企業是本能反應,而忘了本謀。

本能的反應是:降價。

降價帶來連鎖反應是:

降價要虧損,就要降質;然后再降價,再降質。

如此惡性循環,大批企業就是這么死掉了。

找到品類分化的趨勢,占住一個空位,再小的山頭都大有可為。

如何去占據一個小山頭,你去看幾乎所有開創新品類的生意在進入市場之初,都把差異化點放在了可感知的產品功能屬性所帶來的利益點上。要想占據小山頭市場之初,有用、有效、有料,比有趣更高效,放大“配料”表,聚焦功能,突出差異化,可以做出一門好生意。

所以,說我們要做爆品,而不是爆款。

打爆品的核心要么開創一個新品類、要么主動分化一個老品類。無論是開創還是分化,前提是與以往品類有一個足夠的差異化點(可感知的)。生產技術的革新給新物種(開創新品類、分化老品類)提供了研發、生產先決條件。

上上下下,兩種路徑:里子與面子的選擇。

一是從上往下打,用更好的產品(技術、原料、工藝、包裝)收割市場,典型就是簡愛酸奶;第二種是從下往上打,用質量更好、價格相差不大的產品迅速覆蓋市場,如大牌平替。

品牌1號位:一二線做品牌,三四五收利潤,亙古不變的生意邏輯

無論是從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幾乎所有開創新品類的生意在進入市場之初,都把差異化點放在了可感知的產品功能屬性所帶來的利益點上,而非其他的情感上的訴求,這點從最早的困了、累了,喝紅牛,到無糖氣泡水元氣森林,再到生牛乳、糖、乳酸菌,其他沒了這就是簡愛,無一例外的都選擇了簡單、直接、有效的訴求。

  • 在有品類、無品牌(開創新品類)時,消費者以產品體驗認知、評價品牌調性
  • 品牌調性不是一組華美的形容詞,而是建立在功能、體驗上的感性認知
  • 這個階段,產品所具備的功能、滿足消費者具體的利益點,就是產品最大的差異點

在這個階段,有用、有效、有料,比有趣更高效?,F象既規律,放大“配料”表,聚焦功能,突出差異化,做出一門好生意。

根據《益普索Ipsos:2019中國食品飲料行業包裝趨勢洞察報告》報告顯示,消費者尤其關注包裝上與營養和健康相關的信息,24歲+人群和一線城市消費者的健康營養意識更為強烈。89%的人會關注生產日期/保質期、76%關注健康/營養相關宣稱,如無糖、無添加等、73%關注營養配料成分表。

三、窄、小

960萬平方公里,2800多個縣;在這片時、空交錯的消費沃土之上,哪怕你做的再小,只要做透、滲透、打透都可以一年10個億。前提就是你是否足夠聚焦:窄、小、細、深。

  • 起手式要窄、小
  • 后手棋要細、深

既:產品要窄、小、渠道要細、深。做透區域、滲透心智、打透市場,再小的產品一年10個億也是有機會的。

今世緣酒業,一年做80億的營業額,93%都在江蘇省內消費,省外只有7%。一個省就能支撐100億的酒企。

一包榨菜生意看起來小,往下做透區域、滲透心智、打透市場大的嚇人。烏江榨菜從5毛到1塊,從1塊到2塊。毛利率從38%一直提升到55%,凈利潤率從9.5%一直提升到34.6%,至少跑贏了95%的企業。

同樣的看似被椰樹椰汁壟斷的市場,特種兵椰汁在產品上聚焦大瓶裝(有點像當年的和其正大瓶更盡興),在渠道上避開對手,先不進超市,聚焦宴席,在區域上聚焦江蘇省,一年之內就在江蘇省做到7個億的銷售規模。

品牌1號位:一二線做品牌,三四五收利潤,亙古不變的生意邏輯

四、細、深

產品入局要窄、??;渠道動作要細、深。既:面滲透(渠道滲透+心智滲透)。圍繞原點人群、滲透原點渠道,做透原點市場,建立根據地。

老鄉雞在安徽開到了400多家店才安心、大膽的走出安徽、茶顏悅色聚焦長沙,頂峰時可以說是十步一店。在長沙市場足夠細、足夠深后,茶顏悅色和老鄉雞一樣逐步走出根據地。

茶顏悅色在長沙門店,是CoCo和1點點的2.2倍,是書亦燒仙草和蜜雪冰城的2.7倍。在天心、岳麓和芙蓉3大行政區的總門店數為142家,在天心區門店數量達到63家,是門店數量最多的行政區。

商業戰爭中,優勢往往屬于處于防御的一方。

如果沒有絕對的兵力優勢,進攻的一方很難從防御者那里占到便宜。想要獲得勝利,至少要在進攻地點部署三倍于對手倍的兵力——《商戰》

2017-2020年3年的時間,內外在全國29個一二線城市擁有110家零售體驗店,與嘉里、新鴻基、太古、恒隆、華潤等一線業主都有戰略合作。

一方面,線下店的位置選擇高勢能商圈能夠體現品牌形象,有效的形成品牌背書。

一方面,在流量越來越貴的情況下,線下渠道能夠給品牌帶來更大的品類拓展空間和更多的發展機會,借助線下渠道的布局,內外從內衣逐步擴展到家居便服、舞蹈運動和家居產品。

  • 內外初期單店模型,實現了線下店的盈利,全國平均坪效超過4500元/坪
  • 內外借助線下店,拓展品類從內衣逐步擴展到家居便服、舞蹈運動和家居產品
  • 一線城市旗艦店+二線甚至二線以外的城市標準店
  • 有效的避開了蕉內、Ubras的線上獲客競爭,建立起品牌初級護城河

同樣元氣森林在渠道上,也是如此:做細、做深。去對手沉不下去的、去對手不愿意去的、在對手看不見的地方,做細、做深。

2019年中國飲料行業銷售渠道中,電商平臺只占3.4%。線下渠道占比達96.6%

7-Eleven 數據顯示,20 歲至 40 歲消費者在便利店消費人群中的占比已經達到 88%。

中國目前大約有680萬家的夫妻小店,SKU數量在800-1500個,每類產品的品牌數量在2-3家。

在廣袤無垠的中國市場,夫妻店、雜貨店、零售店、餐飲店、煙酒店仍占據大量份額。在一二線城市做品牌,在三四五線城市收利潤。在KA賣場做品牌,在夫妻店、雜貨店、煙酒店,賺錢,做細、做深——這是亙古不變的生意邏輯。

五、四個心法:單點突圍、集中用兵、以量致勝、動作干凈

  • 市場導入期,單點以產品功能為訴求(0-1)
  • 市場成長期,放大以功能+場景為訴求(1-100)
  • 市場成熟期,定型以功能+場景+品牌為訴求(100-N)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首先是單點突圍,不需要搞七七八八的賣點、特色。集中力量在產品力上打突圍,在產品力(功能-利益)上找差異化點(單點)。從工藝、配料、成分,到功能做減法,把利益點消的尖尖的——利出一孔。

在宣傳上,堅持先出量,先鋪量,集中在一個媒介平臺。先有數量后有質量,沒有數量就沒有質量。這個階段搞分兵(多平臺),原本不多的資源就攤成了薄薄的脆餅。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聚焦下出單點,單點下才有集中兵力的基礎,才能在局部,形成以量致勝的前提。

——用兵之法,無非,以多勝少

品牌1號位:一二線做品牌,三四五收利潤,亙古不變的生意邏輯

動作干凈,兵貴拙,不貴巧。一個夾雜了七七八八想法、理念、賣點的動作從一開始就效率減半。消費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注意力下,點的眾寡就是效率的高低。

活動結果=基礎概率 x 動作純凈度 x 聚焦度

朋友說,我要搞個曬單買贈,在小紅書、抖音、快手、微博上做。問我意見,我說:咱們能不能就在一個平臺做呢。這類活動的返單反貼率本來就不高(有個基本的概率),你可以參考一下電商的數據和其他類型產品類似活動的數據,大差不差,這個世界是有個基礎概率在的。

如果,你再分到四個平臺,效率一下就降低了75%,你這不是得不償失嗎。一個活動的結果往往在設計之初,就已經有了大概。要集中、要單點、要量、還有就是要動作干凈,才有可能爆。

作者:后山客居;公眾號:老高商業與品牌(ID:PDD6977)

本文由 @老高商業與品牌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從古至今,廣告都是產品投入的大頭。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