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賣貨的底層邏輯

3 評論 7095 瀏覽 94 收藏 22 分鐘

現如今,各種產品同質化嚴重,那么該如何從中脫穎而出?賣得更快、更多、更貴呢?本文講講三大賣貨邏輯,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產品同質化,怎么樣才能賣得更快、更多、更貴呢?這是一個永恒的難題。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三大賣貨邏輯。

一、不懂PMF,就不懂賣貨

硅谷有一句俗語:創業公司分為兩種,一種是找到PMF的,另一種是沒有找到PMF的??梢奝MF的重要性。

PMF(Product Market Fit的簡寫,即產品市場匹配),這本是一個互聯網術語。解釋起來,就是找到產品與市場的最佳契合點。

問題來了,怎么找呢?

我們給出一個非互聯網人也能用的模型,叫銷售三大痛點。

銷售有三大痛點要素,即:誰會買?為什么買?買的是什么?

其中“誰會買”指的是目標客戶,是購買主體;“為什么買”指客戶購買時的決策動機,是感性的購買理由;“買的是什么”對應的是客戶的使用需求,它往往是隱性的需求。

這個怎么實戰呢?我們以“電動牙刷”的營銷實戰來做個拆解。

首先,我們會列出幾十個可能的PMF,然后濃縮提煉,假設最終有上述四個PMF。

1.1 PMF1——強因果關系的小眾需

誰會買?牙科患者是客戶。

為什么買?牙醫是KOL,他推薦的。

買的是什么呢?牙病的輔助治療。

醫藥都是強因果關系,客戶基數不一定大,同類型不同品牌的藥效會有差別,所以認牌子。

1.2 PMF2——相關性關系的大眾求

誰會買?美業愛好者。

為什么買?愛美的人對顏值高、體感強的產品會上頭。

買的是什么?買的是精致的、品質的生活。

愛護皮膚的和愛護口腔的,原來不是因果關系,是相關性關系(大數據分析出來往往都不是因果,而是相關性)。愛美的人,客戶基數是非常大的。愛美的人認牌子。

1.3 PMF3——條件觸發的大眾需

誰會買?寶媽。

為什么買?看到孩子同學有乳牙齲齒,會焦慮擔心。

買的是什么?解決孩子不好好刷牙的痛點。

這是條件觸發(就像可能下雨要帶傘一樣),客戶基數大,還處于品類早期,指定品牌消費的需求還沒那么強(認品類不一定認品牌)。

1.4 PMF4——相關性的小眾求

誰會買?懶人。

為什么買?懶是一種社會趨勢。

買的是什么?買的是一種亞文化和服務性。

這是圈層相關性,客戶基數可能很大但是購買特定商品的基數不一定大(主要是不一定能排進重要性優先級),也是認品類尚未到認品牌的發展階段。

這下明白了吧?找不到PMF,我們就無法真正地賣貨。

二、懂了PMF,那要怎么賣貨?

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張圖:

我們把銷售三大痛點一一拆解,然后對應到三個賣貨邏輯:品牌力賣貨、商品力賣貨、產品力賣貨。

這三者是什么關系呢?

產品是基于功能的,商品是基于決策的,品牌是基于情感的。

產品是用來體驗的,商品是用來交易的,品牌是用來連接的。

產品是解決問題的,商品是加速交換的,品牌是溢價交換的。

不多解釋了,我們進入下一個環節。

三、你必須了解的三大賣貨邏輯!

3.1 產品力賣貨

我們說一個產品的產品力強,主要體現在“硬實力、軟實力、綜合實力”三個方面。

  • 硬實力:解決客戶問題的能力;
  • 軟實力:好懂好記好傳播;
  • 綜合實力:技術能力、運營能力、市場地位等,都算。

產品力賣貨,我們會講7個小案例:顯性需求型產品、隱性需求型產品、品類概念型產品、品質擔保型產品、價值符號型產品、傳播符號型產品、品牌型產品。

3.1.1 顯性需求型產品

當保溫杯進入產品過剩時代,客戶需求和使用場景開始細分。理論上說,保溫杯需求很多,有保100度的,也有保0度的,也存在保50度左右的。55度杯就是典型的顯性需求型產品,應用場景就是倒熱水后想快速喝到水的場景,比如開車時。

3.1.2 隱性需求型產品

我們經常會問:能不能找到懂我但卻不買我們產品的人?這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是隱性需求。誰能解決一個“客戶不買你的理由”,誰就挖掘出一批潛在客戶。比如麻小外賣的“白腮才是真干凈”,就是告訴年輕中產他們沒有“小龍蝦重金屬污染”。

3.1.3 品牌概念型產品

本來不存在“大汽水”這個商品品類和概念,那為什么要創造這個出來呢?這個本質上說,就像“奪命大烏蘇”,如果消費者給你起了一個外號,再加上有強應用場景,那就人為地創造出一個新品類出來了,而且自帶消費理由。

大汽水,是不喝酒的人在酒桌上喝的玻璃瓶裝汽水。

3.1.4 品質擔保型產品

我們賣貨講的優點,往往都可以簡單粗暴分為兩類: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勵因素。保健因素沒有,一定不好賣,有了也不見得好賣。就像手機照相如果差了,肯定不好賣,但是有也不一定就好賣,是同一個原因。

“一斤骨頭三碗湯”,本是保健因素,不一定能賣得快。但是加上“草本鮮熬”的體感,就進入到激勵因素了,突然間好賣了。

3.1.5 價值符號型產品

受法律限制,很多產品不讓亂說功效。那怎么辦呢?創造一個價值符號,比如人參是不需要教育的,國人一看就懂。那視覺上能看到,正規名字叫“一整根”,俗名叫“人參水”,再主打一個細分市場“熬夜水”,雖然啥也沒說,沒說邏輯沒說原理沒說功效,這不也可以熱銷么?

3.1.6 傳播符號型產品

好的廣告第一作用不是廣而知之,而是什么呢?是給客戶一個推薦給朋友的理由。這時,“零糖零脂零卡”,就是目標客戶把他喜歡的一個商品,推薦給朋友的理由。這種傳播符號,有非常強的類比論證效果。

3.1.7 品牌型產品

小野二郎,壽司之王。壽司是產品力強,但是與小野二郎(創始人IP)是強關聯的。它的好處,就是獨一無二的差異化,缺點是萬一核心人物有變動,這個門店就大打折扣了。

3.2 商品力賣貨

商品力賣貨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感性決策。它包含“情緒上頭、情感認同、功力驅動”三個維度。核心作用是促進交易,壓縮交易時間,降低交易成本。

產品力賣貨,我們會講8個小案例:負面情緒型商品、正面情緒型商品、情緒情感型商品、直接叫板型商品、間接叫板型商品、自己叫板型商品、用戶參與型商品、社會化傳播型商品。

3.2.1 負面情緒型商品

垃圾袋太同質化,價格戰嚴重。如果在上面印上一個“前任”兩個字,那就產品同質化、內容差異化了,有一部分客戶使用這個產品,會感覺很解氣。

3.2.2 正面情緒型商品

遇到了重大自然災害,全體人民都會心情壓抑。這時,出現了一個正面典型,那就給大家一個情緒宣泄的窗口。產品還是那個,品牌還是那個,都沒變,但是這種正能量的商業價值,很難想象。

3.2.3 情緒情感型商品

北京一家失重餐廳,它賣的其實就是普通的漢堡、可樂等快餐,但是它的上菜方式是從一個軌道上面旋轉下來的,新穎創意的方式極大挑動了孩子的情緒,同時滿足了家長想和孩子共度一段開心時光的情感需求。

3.2.4 直接叫板型商品

Dollar Shave Club作為一個新的剃須刀品牌,直接叫板當年市場份額高達72%的吉利剃須刀。不僅直接通過“6美元”和“18美元”的對比強化高性價比,同時還直接指出吉利為什么賣18美元,是因為他們把95%的錢都花給了費德勒(廣告代言)。最終通過直接叫板的方式成為美國網絡銷售排第一的剃須刀品牌。

3.2.5 間接叫板型商品

書亦燒仙草,半杯都是料。顯然,是針對傳統奶茶質與量的,一個隱含的叫板。其中,又像消費者傳遞了,我是新一代消費升級型產品的信息。一箭雙雕。

3.2.6 自己叫板型商品

不論是星巴克,還是蘋果,都喜歡同類產品出三個款式。為什么?會加速客戶決策??上Я?,我們大多數品牌都不善于使用這個基本銷售技巧。

3.2.7 用戶參與型商品

這是俄羅斯的一款本來很普通的乳品,后來改了包裝??傆行┖檬抡?,要把這個貓在貨架上給完整地展示出來。于是,出現了一個現象,參與的人,就認為這個品牌和自己有比較強的關聯性,既而產品銷量大增。

3.2.8 社會化傳播型商品

這個人人傳播的時代,誰能不斷地制造社會話題,誰就是大贏家。就像那年北京大雨,這個莫名產品,免費贏得了相當于1分多CCTV硬廣告的傳播效果。

3.3 品牌力賣貨

我們所說的品牌力賣貨主要體現在“信任、偏好、溢價”三個方面。

  • 信任:信任可以加速客戶跟你交易的時間,讓產品成交的可能性變大了;
  • 偏好:就是客戶喜歡你,只要你的客戶偏好形成了,成交的概率自然而然會上升;
  • 溢價:溢價不僅是客戶喜歡你,買你的次數多,而且買的時候不怎么講價。

品牌力賣貨,我們會講11個小案例:品類型品牌、產品型品牌、客戶型品牌、KOL型品牌、個人情感型品牌、家庭情感型品牌、商品機制型品牌、圈層身份型品牌、心理錨定型品牌、行為誘導型品牌、社會價值型品牌。

3.3.1 品類型品牌

很多傳統品牌都希望自己打造成品類型品牌,也就是“品牌=品類”,例如“足力健=老人鞋”。但是這個也有問題,一是宣傳費不夠多不夠持久,大家就忘了;二是對手也這么說,大眾就混淆了。

3.3.2 產品型品牌

二手車,既是行業,也是產品。如果能從品牌層面,給出一個購買理由?那就比產品購買理由,要更節省客戶認知成本,營銷費用也會減少。

3.3.3 客戶型品牌

小米是賣什么的?產品線這么寬。小米說,我們是年輕人的第一部XX。這一下產品邏輯就清晰了,不是從產品或行業來解讀,而是從客戶來定義。

3.3.4 KOL型品牌

李子柒這個品牌太可惜了。本來有可能成為中國在全球的一個文化符號,順帶站直了就把錢給賺了。沒想到啊沒想到,這么濃眉大眼的資本,他也會。。。

3.3.5 個人情感型品牌

知道褚時健的人,對這個品牌就會有個人情感。再加上,品牌方說他們用的是有機肥,其中用到了獨特的煙梗。這個品牌故事,既有熟悉,又有意外,似乎產品都比同品種的對手們,都甜多了。

3.3.6 家庭情感型品牌

中國人的第一輛車,往往是整個家庭的生活改善的一個重大標志。全家人都會參與購買決策,如何讓全家人在廣告上都能對號入座,找到自己的影子,就成了10多萬汽車廣告的創意重點。

3.3.7 商品機制型品牌

錢大媽,不賣隔夜肉。按道理說,這是一個品牌價值主張,也是保健因素。但是,它又來了一個商品機制,每晚折扣清尾貨。一下子把撿便宜的商品力,和良心品牌,融二為一了。效果是好的。不過,也給一些運營能力不強的加盟店,帶來了經營壓力。不是每個店都能拿到理想的毛利。

3.3.8 圈層身份型品牌

什么人最在意學區房?大致是中產及以上。那我能不能創造一個“盒馬房”,也是中產品質生活標配。這個商業概念,還有點虛,沒有隱性的類比論證,怎么辦?再打一下接地氣的解釋:盒馬,就是社區公共冰箱。好了,齊活。預言就自我實現了。

3.3.9 心理錨定型品牌

幾乎好的品牌,都要用到心理錨定效應。比如高端白酒非要打國酒、國宴等。有8位大師加持的小罐和其它價格也不便宜的小罐,似乎就拉開了距離。必須要指出來:禮品都心智型產品,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貴、稀缺、特產的,就好賣。

3.3.10 行為誘導型品牌

很多互聯網知名品牌都沒有朗朗上口的廣告語。比如微信是啥廣告?大眾點評呢?可是,為什么人在吃飯的時候,就能不自覺地喚醒肌肉記憶(不是用腦袋先思考后打開),打開大眾點評搜索一下呢?這就是互聯網擅長的行為誘導。不服不行。

3.3.11 社會價值型品牌

2013年,美國突然冒出一個品牌叫三愛內衣。它說:維密不是為大眾生產的,它要“為所有女性身材而設計”。好家伙,這一下子,從賣內衣上升到女權主義。既是叫板,也是社會話題,更重要的是傳遞了社會價值。

四、小結

不懂PMF,就不懂賣貨。

PMF的核心,是銷售三大痛點。誰會買?為什么買?買的是什么?

如何讓我們低成本,賣得更快,賣得更多,賣得更貴?

那就把銷售三大痛點,轉化為產品力賣貨、商品力賣貨、品牌力賣貨。

簡而言之,品牌是和客戶建立連接。商品是讓客戶感覺上頭。產品是解決客戶的問題。

專欄作家

曹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灰度認知社創始人,大格局企業品銷增長顧問、幫助CEO升維思考,降維打擊。

本文整理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商品力賣貨和產品力賣貨的區別呢?感覺文章這方面講解的不夠詳細和透徹,營銷人容易混淆

    來自江蘇 回復
  2. 來自浙江 回復
  3. 111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