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A功能:別拿垃圾量“糊弄”我!
廣告拉新成本日益上漲,付費成本也在不斷攀升。在現有競價基礎上,RTA技術可以讓廣告主能充分利用自身數據,篩選數據量。本文具體介紹了RTA功能及其應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廣告主x最近很是苦惱,廣告拉新的獲客成本不斷攀升,付費成本也水漲船高。
一方面,一些重點廣告位的效果大幅下降,轉化用戶也不是x所期望的,與平臺的定向用戶存在偏差。
另一方面,公司的合規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敏感后端數據無法回傳給媒體側,媒體能夠獲取的數據量也減少,從而阻礙了ocpx模型的優化進程。
經過多方調研,x發現媒體的RTA功能可解燃眉之急。
在現有的競價基礎上,RTA技術通過新增的一種定向能力,讓廣告主能充分利用自身數據,來篩選流量。這不僅能解決用戶定向的問題,還能極有效地處理數據安全問題。
于是,廣告主x毅然地開始了他艱難的RTA之旅……
一、RTA是什么
首先,對于廣告主x來說,充分了解RTA是什么,以及它的工作原理是很必要的。
通過實時接口,平臺向廣告主下發請求數據,廣告主可以根據自己的數據和模型來判斷并反饋決策信息,平臺結合反饋信息進行預估和優選,最終進行競價并提升投放效果。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用戶A在網上沖浪,平臺在短時間內做出反應,我要給這個用戶曝光廣告;
于是向廣告主x下發請求,“嘿,我有一個用戶,他的用戶id是xxx……,你要投嗎?”;
廣告主x收到消息后,迅速作出反應,將這個用戶與設定的投放標準一一對比;
結果,x發現這個用戶并不符合標準,這妥妥的就是黑名單里的用戶,投放純屬是浪費資源。于是,x就跟平臺說:“不投”;
用戶A也就沒看到x的廣告;
當然,不是廣告主通過RTA平臺向平臺說“投”,廣告馬上就能曝光的?,F實遠比例子復雜得多,還包含了很多其他的環節。具體流程請看下圖:
廣告服務一般會經歷多個流程,包括廣告召回、廣告過濾、廣告排序等步驟,最終將廣告傳給前端展示給用戶。
- 廣告系統會根據用戶的畫像信息和實時行為數據等向廣告主發送RTA請求。
- 在收到RTA請求后,廣告主會根據自己的廣告投放策略和目標受眾進行實時決策,判斷是否參與競價。
- 系統返回決策信息,一般包括是否參競/出價等。
- 在廣告主決定不參與本次競價時,廣告平臺會對其廣告進行過濾處理。否則,廣告平臺會繼續進行后續的粗排、精排等流程,以確保廣告的有效展示。
二、如何搭建RTA
1. 綜合評估
在充分了解RTA的原理后,廣告主x更加堅定了使用RTA的決心。
然而,RTA功能不是每個廣告主都能使用的。廣告平臺在考慮數據安全和時效性等因素時,會設定一些接入門檻。
在接入之前,廣告主需進行以下綜合評估,看自身是否有能力接通RTA功能:
- 消耗:為了避免數據輸出風險,廣告平臺通常僅向重要客戶(KA客戶)開放RTA功能。廣告主需要評估自身的資金能力和消耗規劃,以確定是否符合開通RTA功能的資格;
- 技術:RTA是一個實時接口,對時效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廣告主的開發者必須具備較強的技術能力,才能進行接入并充分利用相關功能;
- 數據:RTA的使用需要結合廣告主方的數據和廣告平臺的技術能力。因此,廣告主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基于自身的數據對流量進行打分和篩選,以評估流量的價值;
2. 搭建注意點
廣告主x在評估自身后,決定接入RTA功能。
然而,接入RTA功能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這里面還是有一些方面需要注意。
2.1 硬性要求
廣告平臺對QPS和超時控制的要求一般都會寫在RTA對接文檔上,廣告主只要保證在標準范圍內就沒問題。
QPS:
當廣告主對接完各大平臺的RTA功能后,各平臺,像廣點通、巨量、百度等,每次都會向廣告主服務器發送RTA請求,這勢必會導致廣告主服務器的QSP量很大。
以電商行業為例:每到大促期間,像雙十一、618,廣告投放增加,加上用戶天然的大促購物屬性,各廣告平臺的RTA請求大幅增加,這對廣告主服務器的壓力很大,甚至會扛不住。
因此,廣告主需要確保支持的QPS比廣告平臺日高峰的QPS大一些。
超時控制:
RTA對時效性要求很高,所以當一旦出現超時等問題時,不同平臺的處理機制不太一樣。有些平臺在超時后會默認廣告主不需要本次流量;有些平臺則相反,會默認廣告主主動曝光本次流量。
舉個例子:廣告主x在接渠道b的時候就忽略了超時控制的問題,沒有及時跟廣告平臺明確RTA的超時時間和超時處理邏輯,導致渠道b在剛接入RTA功能的一周時間內根本沒有量。
因此,提前明確RTA的超時標準是必要的。
2.2 靈活規定
在仔細研究各渠道的RTA功能后,廣告主不僅要了解各家對RTA的使用差異,還要設定自己的RTA標準。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緩存設置:
為了提高QPS,在搭建RTA平臺時,廣告主可以設置緩存機制,可優先使用緩存數據。
在此過程中,需要考慮緩存過期的問題,除了設定過期時間外,還需結合業務邏輯及時刪除緩存。
舉個例子:廣告主x有一個賬戶的RTA策略為:投放人群為沉默30天內的用戶,即30天內未打開應用的用戶;那么一旦有用戶的沉默天數超過30天,有關這些用戶的緩存信息就會被刪除。
控制粒度:
控制RTA的粒度可以到達廣告賬號、廣告計劃等維度,在不同平臺上的控制粒度不太相同,粒度更細可讓廣告主進行精準投放。
舉一個例子:
目前大部分平臺可以在賬號的維度上進行控制,因此,在對接RTA時,廣告主x將賬號設置其控制維度。
然而,在對接華為商店時,廣告主x發現,一個應用只能擁有一個華為商店投放賬號,RTA是在任務的維度上建立,在賬號的維度上控制RTA請求已經是不現實了。
因此,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華為商店,廣告主x必須特殊處理。
3. 成果驗收
在搭建好RTA平臺之后,廣告主x就可以正式使用RTA功能了。
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后,他驗收成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 超時率:高超時率會影響廣告平臺和廣告主開發者的體驗,無法到達預期效果;
- RTA有效返回占比:如果該比例過低,可能會導致RTA的消耗不足,從而對RTA的效果提升存疑;
- RTA消耗占比:與參與RTA的比例類似的指標,反映了RTA在整體廣告投放中的占比情況;
- RTA匹配分析:通過結合監測鏈接的數據和有效的RTA返回數據進行分析,以評估RTA的最終匹配情況;
- RTA廣告效果:與非RTA廣告相比,對比RTA廣告的轉化效果;
三、RTA如何應用
RTA在拉新和拉活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廣告平臺和廣告主通過利用RTA功能,可以實現廣告曝光的精準過濾,并提升廣告主的轉化效果,有效優化廣告投放策略。
1. 拉新場景
針對拉新場景,廣告平臺通常會根據應用的當前狀態判斷用戶是否”安裝”了應用。
廣告主針對未安裝用戶會進行細分,常見的做法是將沒有安裝應用的用戶分為純新增用戶和卸載回流用戶。
以廣告主x為例:
對于從沒安裝過App的用戶,將其定義為新用戶;
對于卸載回流的用戶設定了時間限制,不接受卸載90天內的用戶;
此外,對于純新增用戶和卸載回流用戶的出價也可能不同。
RTA能夠很好地解決以上場景。它不僅能夠幫助廣告平臺過濾掉無效的廣告曝光,同時還能提升廣告主的轉化效果。
2. 拉活場景
在拉活場景中,利用RTA能夠使運營更加精細化。對于以提升DAU為目標的場景,一種簡單的方法是定義符合拉活規則的人群,過濾掉主動啟動應用的用戶,然后針對符合標準的用戶進行拉活,從而實現預算和效果的最大化。
還是以廣告主x為例:目前廣告主x在拉活場景下對RTA功能的開發使用還比較初級。他將一周未打開App的用戶定義為拉活用戶,拉活場景主要針對7天未活躍的用戶進行投放。
更精細化的做法是通過模型預測某個用戶當天是否會主動啟動應用,并計算一個得分。得分較低的用戶意味著他們主動打開應用的幾率較小,因此需要依靠廣告來拉活。這種方法可以節省大量的預算。
更進一步的做法是根據用戶的ARPU值或者LTV進行拉活。由于不同用戶的拉活價值不同,例如在電商產品中,有些用戶消費能力較高,而有些用戶只是瀏覽而不購買。因此,根據不同用戶的價值進行不同的出價和拉活方案是必要的。
四、RTA VS RTB
RTA是一種疊加在直投&程序化廣告投放基礎體系之上的接口標準和特定功能,或者說是現有投放模式上推出的創新模式,RTA功能開通不會影響廣告系統原有體系的所有功能,換句話說,RTA并不會影響RTB生態體系。
所以RTA與RTB(RTB的內容,請看“RTB廣告:我是如何每年省下1個億的”)的關系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取而代之。
下圖可以清晰地看出兩者的關系。
- 目的:RTA主要是提高廣告主的決策權,能決定自己投什么用戶;RTB生態體系基于SSP、DSP、ADX展開,是為了更大化地利用流量;
- 廣告歸屬:RTA的廣告創建位于廣告平臺側;RTB的廣告創建位于DSP平臺,也就是所謂的廣告平臺側;兩者相同;
- 流量篩選:RTA將實時個性化流量篩選的能力開放給廣告主,廣告主可自行篩選流量;RTB的DSP對于流量的選擇和控制能力達到了極致;但是,RTA和RTB的流量篩選并不沖突,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 購買方式:廣告主可以通過直接購買廣告位的方式同時享受RTA功能和RTB技術;
- 數據使用:RTA主要可以利用廣告主方的數據;RTB更多地依賴廣告交易平臺的數據;兩者結合在一起,可使廣告主的投放更精準;
雖然RTA和RTB的目的不同,但是這兩者是生態共融,極大的滿足了廣告主的需求;
五、總結
文中例子基于實際業務改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模糊化處理。然而,本篇文章為讀者提供了相對全面的RTA技術相關資訊。相信本文提供的信息可以為廣告主選取適合自己的技術方案和實現精準定向投放提供有力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RTA的流量篩選邏輯如何,廣告主都需要合理評估自身需求和能力,量力而為,設置合適的計算模型。
這是因為復雜的模型計算通常需要大量的時間,可能無法滿足RTA對時效性的要求。因此,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權衡時效性和計算耗時的問題。這需要綜合考慮算法復雜度、計算資源、數據處理速度等因素。
若讀者想了解MAPI、廣告歸因等內容,請移步作者主頁其他內容。
本文由 @燒肉女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RTA策略,目前我們公司也在探索期,只能通過媒體下發的流量標簽進行簡單的篩選和定投,主要受制于流量識別能力,沒辦法有效評估流量設備對應的人群質量-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