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的「我佛持杯」如何爆火出圈?

2 評論 2527 瀏覽 6 收藏 20 分鐘

喜茶的聯名新品“沉思羅漢”火爆出圈。本篇文章從喜茶的創新聯名策略出發,探索了其背后成功引起流量轉化的運營邏輯,為品牌的組合營銷提供了參考借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怎樣的營銷才能引發熱度吧。

醬香茅臺火了后,喜茶直接讓每個人“我佛持杯”。

什么意思?

喜茶推出了一款名為“佛喜拿鐵”的新飲品,并配套推出三款特別設計的杯子和冰箱貼,分別以無語菩薩、歡喜羅漢和伏虎羅漢為主題。這款產品在各大門店、線上平臺銷售。

官方介紹,該拿鐵由福建百年老叢茶與牧甄奶混合而成。我特意品嘗了下,口感非常順滑,既有茶的香味,又有一絲絲的奶香,如果不喜歡甜,可以少糖。

搜索下網友們的評價:

一些人表示,奶香濃郁,已經成為心目中最愛,即便不加糖也很好喝。還有些人贊揚杯子的設計,表示喝完后當辦公室水杯用,彰顯人生態度。

也有部分網友提出有趣的見解,比如,閩南人喝完不要亂扔。簡直笑死。

不過,我更加關注,這次與無語菩薩聯名合作,到底成功在哪里?掌握了什么關鍵因素?喜茶從創業以來,為什么一直癡迷做個渣男,頻繁與其他品牌組CP,背后深層次營銷戰略意圖是什么。

一、無語菩薩到底是什么?

名字來源于對一件瓷器雕塑的理解,這件雕塑,現收藏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是中國瓷藝大師曾龍升的作品,屬于其《釉下加彩十八羅漢塑像》系列中的一員。

我特意查了下,正式名字叫「沉思羅漢」,一個挺有深度的名字,從傳統藝術看,它看起來又胖又嚴肅,濃眉大眼,給人一種莊重又飄逸的感覺。

但現代年輕人看到它,卻覺得像一臉無語的樣子,所以,給它起了新名字,叫「無語菩薩」,這個名字在今年10月旅游旺季時火出圈。

當時,有人做成表情包,甚至戲稱“顯眼包”,還激發一系列相關文創產品的銷售,如手機殼、鼠標墊、立牌等。

不過,這些東西并非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官方出的,而是因為這個表情包火了,大家覺得形象有點意思,可以做成一些好玩的東西。

隨著時間推移沉淀,IP也就慢慢走入大家視野中。之所以與無語菩薩聯名,肉眼可見給年輕人提供了情緒價值。

喜茶的「我佛持杯」

今年以來,工作不順暢、失業壓力,錢不好賺、行業低迷似乎是人們社交時經常討論熱門話題,面對這些挑戰,大家開始尋找心靈慰藉和身心的放松。

這種背景下,寺廟經濟慢慢得到年輕人的歡迎,成為新的心靈歸屬地,忘了幾月份,我記得短視頻平臺有首歌叫《求個上上簽》特別火。

歌曲中有段歌詞是:

我在財神廟里三扣一拜,求個上上簽;我在佛前點燈,雙手合十求好事連連。我在上班跟上心中間,上個香行不行,我在工作與合作之間做個法靈不靈

….

這些歌詞表達現代人在忙碌工作和生活中,尋求心靈平靜和好運的渴望。也正是大家對情緒價值的需求,帶動寺廟了周邊文創,以及咖啡業態的發展。

情緒釋放是一種「發泄文化」。大家有很多壓力要表達出來,需要一個出氣口,今年,我們看到不少品牌借情緒營銷。

比如:

消費品。八月份時,好望水與龔琳娜聯名推出單曲《龔琳辣》,以貴州方言演繹,這首歌曲創作來源貴州布依族民歌,好望水抓住“龔琳辣”的諧音梗,給品牌注入不少情緒價值。

平臺系。抖音以年輕、自由、松弛、動感作為標簽,今年9月在重慶舉辦的銀河方舟音樂節給城市注滿了情緒價值,整場活動帶來10億多曝光量。

說白了,年輕人就差向品牌們喊話:請帶我發瘋。

因此,誰能成為大家的嘴替,誰更能得到認可。喜茶主要賣給年輕人,無語菩薩,作為網絡表情包走紅,固然年輕人最喜歡、最關心,這次跟它合作,不僅代替嘴替角色,也進一步強化了用戶心智。

二、喜茶的營銷策略

假設把供應鏈、產品力放在一邊不談。喜茶能夠成功的第二大因素,離不開創新營銷策略。可以說,在整個飲品行業,喜茶都可以算師傅級。

為什么?

喜茶2012年成立,且不談2012-到2022這十年。光2023年一年,聯名了8次,從3月到10月,幾乎都在組CP。

3月,與藤原浩推出“酷黑莓桑”飲品、4月與著名文學家蘇東坡聯名,推出“東坡有喜”,弘揚傳統文化、5月,與與奢侈品牌FENDI聯名,推出4款限定甜點和“FENDI喜悅黃”特調奶茶。

6月,與經典電影《喜劇之王》聯名;7月,與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聯名,推出“佛喜茶拿鐵”;8月不放過同行,與瑞幸咖啡聯名,推出推出“喜瑞拿鐵”;9月,與熱門電視劇《甄嬛傳》聯名;10月,與數字潮玩藏品平臺薄盒合作。

……

我盤點了一下,還有更多。你興許會認為「跨界」沒有什么新鮮的,兩個品牌互蹭用戶互洗而已,但是,品牌持續跨界就應該換種方式理解。不妨思考一個古老問題:

品牌內核是什么?

你可能,會聽到來自各路專家的上百種解釋。這些解釋包括如,精準定位、獨特價值觀、持續創新力、強大品牌故事等等,每一種都試圖捕捉內核的不同方面。

當然沒問題。不過,在我看來,品牌內核是「社會化流量采買力」,這種采買力,源于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可以簡單總結成一個觀點即:

如果你能通過各種手段,持續而精準地吸引社會化流量(用戶),并與之建立長期的情感關系,你就基本掌握了品牌內核的精髓。

持續跨界,可以理解成一種深度洞察,和利用社會化流量戰略,通過這種戰略,即吸引了新用戶群體,還鞏固了固有消費者。

明白這些,你就會明白:

種草、促銷、帶貨,廣告只是銷售基礎手段。品牌要借用諸如跨界、引發話題討論的社會化力量,才能達成群體共識,真正與消費者實現成長。

同時,又能把自己的價值觀、文化融入進去,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這樣做,能夠創造出一種被群體所共享的儀式感和傳統,形成一種廣泛社會共識。

不夠清晰,我舉個例子:

平時我們喝開水,誰也不會問為什么。但是,我現在弄個品牌,專門賣開水,那得找個好理由,讓大家愿意買我的水。

如果我用老方法,廣告上說水有多好喝,多甜,別人會覺得我這人有病。過去農夫山泉、百歲山、怡寶也沒有解決該問題。

現在被康師傅解決了。

他們在各種能社交的地方跟用戶聊,為啥得喝開水。從今年4月份開始,整整半年,他們的傳播主題都是圍繞著“做啥都要喝開水”,涵蓋開會、開工、開球這些場景。

更厲害的是,還通過微博營銷,把話題搞成了網絡梗,變成了社會的議題,議題比話題力量大,因為議題涉及更深層次,更廣泛的社會關切和價值觀。

這意味著什么?

消費者不僅知道在哪些場合該喝開水,還記住了這個牌子,還把它與社會價值進行強關聯。所以,一個品牌的吸引力,靠的是能不能創造熱門話題,或者利用現有的話題,不斷提醒消費者我的存在。

喜茶這幾年一直在與其他品牌聯名,表面看似在提供情緒價值、玩CP,實際上,深層次創新營銷策略是,它對用戶需求可靠因果關系的深層次洞察。

三、廣告觸達率如何?

流量當道今天,很多品牌營銷往往看重數字化,關心大家每一次點擊,觸達率怎么樣,不妨想想,廣告推送到你眼前,真的會看嗎?大部分都無動于衷,要么趕緊劃過。

拿我來說:

我每天出行喜歡聽歌,好多聽歌軟件最近改版,把用戶開通會員的行為,換成購買注意力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必須看廣告。

現在做廣告,大家都看數據,看起來高大上,其實數據并不是什么萬能鑰匙,不代表增長密碼。像新營銷方式、新銷售渠道,對誰都一樣,你能用別人也能用,不能算什么競爭優勢,也形不成穩固護城河。

很多公司一直研究顧客想要什么,在產品上做新意,傳統的做法是做很多種類,然后大量生產,丟到市場上看能賣得怎么樣。這種方法太隨緣,成本也高。

還有一些品牌靠大數據。

大數據聽著牛,確實能幫忙看出一些顧客喜好,但在商業實踐中,數據很抽象,隱去很多背景性的內容,而一般來說,有內容背景才是產品創新的關鍵。

不信看一個例子:

回到80年代的沃爾瑪,他們把尿布和啤酒放在一起賣。

當時美國很多家里,媽媽們在家帶孩子,常讓爸爸下班回家的路上,順便給孩子買尿布。這些爸爸買尿布時,就經常順手,把自己喜歡的啤酒也帶回家。結果,尿布和啤酒的銷量都大大增加了。

這說明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光靠數據驅動,并不是挖掘用戶需求的萬能鑰匙,有些東西超越了數據,比如場景關聯、文化關聯和信息關聯。

品牌得慢慢找找,看用戶還可能在哪些場景下,用我們的產品,這樣才能真正理解背后的原因和聯系,最近很多品牌都洞察到了這些需求,并有明顯轉變。

類似有:

新興的母嬰品牌Babycare,自從去年他們把團隊(公域團隊和私域團隊整合)升級成“用戶生態中心”,所有營銷也發生新變化。

他們更看重客戶群體行為。社媒媒體推廣,基本都圍繞社會議題來做。比如,去年10月的無痛日,借勢推出,我國只有“30%的產婦使用無痛分娩,母愛不需要疼痛來證明”這樣的議題營銷。

不僅為孕媽媽發聲,還順便科普一大堆專業知識。

仔細研究不難發現,高端車企品牌(奔馳、寶馬)絕大部分都在走議題路線,因為議題背后有一組組話題,話題是一群人的心聲。

所以,對用戶需求可靠因果關系,決定了品牌力強弱。這些品牌大部分都在「議題、話題」層面下功夫。

四、創新式組合營銷

雖然沒有像喜茶這樣,打出一套組CP的關聯法,不過,如果品牌想效仿喜茶深層次創新式組合營銷,長期提高用戶「采買力」,我也總結了三個方法:

1. 文博元素娛樂結合

前幾年文化出圈,這兩年比較流行文博。其實,文博也不算什么新鮮事,前有故宮「雍正萌萌噠」,后有三星堆青銅大面具撞臉歌手鄭云龍、搞怪版馬踏飛燕等,不過多了場景感。

為什么會從文化到文博了呢?

其一,這屆年輕人經歷黑天鵝事件后,大部分人出來玩預算不多,們開始更注重實際體驗,不再只是看看書、網上的東西了。

其二,去博物館啥的,看到那些古老又奇特的東西,好像打開了一個創意的大門。

文物本身自帶厚重歷史屬性,加上超有創意的想法,一旦被P成圖片發到網上與現實元素撞在一起,也就有了網紅效應;加上文博館本身要趁熱打鐵宣傳,這就就把網友們的好奇心,轉移成文博的營銷機會。

而且這兩年,很多品牌也都在內卷,大家都在想辦法出圈,所以,消費加文博自然也成了一條新道路;任何一個城市、博物館都有顯眼包,自帶幽默buff,用心挖掘必定能找到很多創新點。

2. 超現實的敘事模式

你可以通過各種數據分析平臺,用景點衍生關鍵詞,找出差異。巨量引擎、飛瓜數據、抖查查、快抖數據都可以看到相關事件、熱詞發展脈絡。

如果實在不想太麻煩,打開微博,或者短視頻平臺搜索框輸入關鍵詞,就能看到很多奇葩的討論,我經常關注那些突然火起來的話題,或者網友們出其不意的討論。

比如說,三星堆文創出圈時,大家制作成了搞笑表情包,還有人吐槽青銅面具類似于巧克力,甘肅博物館馬踏飛燕出圈那會兒,一大堆人說,憨憨馬、好一批野馬。

這些反映出一種超現實的敘事方式,通過幽默和創意來表達對文化和歷史的新理解。

還有,《注意力商人》這本書中有個觀點我覺得挺有道理,所有商業活動,底層都是抓住人們的注意力,也是漏斗轉化最上方的開口。你能洞察多大注意力,決定最終轉化的多少結果,也決定了效率。

3. 流量等于熟悉+意外

文博產品與品牌融合能不能出圈,主要還源于臨界張力問題,新事物讓人渴求技巧在于,找準甜蜜點與傳統之間的切合口。也就是說,既得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新奇內容,又有那種大家熟悉的傳統味道。

用個簡單的公式來說,就是“意外+熟悉=流行”,有個概念叫做迷戀新奇事物癥(Neophilia),我覺得用它形容最好不過。

一個人看到一種很新奇的東西、或新體驗,即便在沒有營銷屬性情況下,依然會擁有強烈的好奇,這也是人們渴求探索未知,對新事物充滿熱情的關鍵。

你可以想象下,品牌與四大名著跨界一遍會發生什么。

與《紅樓夢結合》,可能會誕生充滿古典美與深情的產品系列,與《三國演義結合》,或能創造出英雄氣概的主題商品;而與《水滸傳》跨界,或會帶來展示忠誠與義氣的獨特設計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涉及文化類產品聯名時,品牌要注意到「守正創新」的重要性。何為守正?即堅持傳統原則(守正),又不斷尋求新新思路。

因此,創新過程中要避免那些直接顛覆傳統價值觀和核心原則的做法,不然容易翻車。要記住,社會化才是流量、熱度的源頭,抓住這個源頭,才能驅動消費力。

五、總結而言

喜茶,暗得社交密碼。

營銷,正在從數字走向關系,唯有從社會化出發角度,關切到用戶關系,品牌才能像自來水一樣,源源流淌。

為我投票

我在參加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23年度評選,希望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都能來支持我一下~

點擊下方鏈接進入我的個人參選頁面,點擊紅心即可為我投票。

每人每天最多可投30票,投票即可獲得抽獎機會,抽取書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紀念周邊&起點課堂會員等好禮哦!

投票傳送門:https://996.pm/YD518

專欄作家

王智遠,公眾號:王智遠,暢銷書《復利思維》作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ヂ摼W學者,左手科技互聯網,右手個體認知成長。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喜茶被約談了,涉嫌違反宗教事務管理條例,產品已下架

    來自北京 回復
    1. 真是可惜。。這么好一個ip,不知道下次會不會是動漫里的教派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