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接連倒閉,出路在哪?這9條建議,趕緊收藏 !

0 評論 2044 瀏覽 26 收藏 16 分鐘

在一些品牌熱鬧的當下,但鮮有人關注到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無數品牌黯然離場。面對品牌的接連倒閉,作者結合了實際操盤經驗總結了9條實戰建議,供大家參考。

俗話說,外行人看熱鬧,所有人都看到了 —“茅臺和瑞幸、李佳琦和花西子、董宇輝和東方甄選”。

卻鮮有人關注到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無數品牌黯然離場。

就在上周,長期經營不善,甚至已經破產、注銷、倒閉,或者喪失老字號注冊商標所有權、使用權的55個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對經營不佳、業績下滑的73個品牌,要求6個月予以整改。

新興品牌也一樣深處水火之中。根據不完全統計,菇小菇、末燃、肌安特等至少有20個新銳品牌在過去的2023年相繼倒下。

我們有幸和一些品牌一起成長,服務客戶涵蓋美妝、教育、服飾、金融、居家、寵物、母嬰、飲料、政務等多個領域。面對品牌接連倒閉,我結合實際操盤經驗總結了9條實戰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認清形式

不少咨詢的客戶,還是和以往一樣樂觀。樂觀好啊,但也不能過分樂觀。

今年,一切都變了。

從我們接觸或合作的一些品牌反饋來看,今年乃至未來幾年,商業環境將更為嚴峻。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消費降級;平臺流量增長疲軟,獲客成本高了;競爭加劇,價格戰盛行,都沒有利潤,僅僅勉強活下去;直播帶貨,也進入瓶頸期,主播帶不動貨了。

在風口上,遍地是黃金,機會無處不在,但風口不可能一直在。

以前,沒現金流了,畫好餅拿著PPT去找投資?,F在,投資人都轉行了。

以前,賣不出去,找主播帶貨?,F在,能賣出去的主播都沒幾個了。不少百萬級別主播帶不動貨了,轉型賣課,反手教大家帶貨,收割一波。

以前,沒有流量,直接把投放拉滿或找渠道清貨?,F在,投放沒預算,供應商也都跑路了。

環境變了,需求變了,市場變了,一切都變了。打法也要及時更新迭代。如果現在還在用以往的經驗,那今年真的很難,很可能就掉隊了。

二、還是要理性

很多圈外人,被各種賣課的大V忽悠,就真以為互聯網紅利滾滾,普通人隨隨便便就能輕松年入百萬,小企業動不動GMV也能幾億。

真實的情況是,互聯網的紅利逐漸消失,進入了存量時代。新媒體也已經從初期的野蠻生長和中期的內容為王,到現在已經全面商業化,進入商業為王的時代,而且還在不斷迭代。

大家還是要理性,動不動就賣幾個億的,你當做娛樂新聞看就行了,搞的大家以為賺幾個億真的很容易。

你看到花西子,你看到李佳琦,但你沒看到的菇小菇、末燃等都紛紛倒下了,你沒看到得無數百萬大V帶不動貨了,開始轉型賣課。

有人或許一次努力就考上了清華,而有人終其一生都未能成功。接受自己,正視自己的能力和資源情況,利潤才是王道,還是要理性,不要盲目攀比。

三、要有節奏

好的企業經營,是不同階段干不同的事情。

如果老是想著一口就能吃出大胖子,注定會嗆死。要能夠抵制各種誘惑,盡管這與人性相悖,但卻是事實。

有時候,慢慢來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舉個咨詢過我們的客戶。以前沒做過線上,有一天突然發現斜對面的同行一下子人流激增,持續爆火。多方打聽,發現對手是通過做小紅書運營帶來的流量。于是,網上找到我們,基本上沒有預算,但還是希望幫他把小紅書快速做起來。

我們分析了對手在小紅書內的布局,發現人家已經做了四年多,除了自己賬號運營,還找了素人和初級達人種草,種草筆記累計數百篇。

和客戶反饋,說沒有預算的前提下,一個月就做起來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客戶不聽,反復強調那為什么別人突然做起來。其實客戶是明白別人持續投入四年多的事實,但不愿意承認。

這種完全不理解平臺的客戶,肯定是不能接。

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一個是兩年前咨詢我們的酒類客戶,而且是酒類里面比較細分的一個小眾品類。咨詢的時候,剛剛才做不久,說是想對標江小白,希望和我們合作后,一年GMV做個幾十億。真的被嚇一跳,沒接。當時咨詢的那個客戶,酒類項目后來好像也黃了。

很多人看到江小白的成功,卻忽略了他背后的投入。很多人以為江小白是靠文案取得成功,但文案只是他的一個助力,全國各地幾百萬家線下強大的供應商渠道才是他的護城河。要是文案的話,很多人都可以寫,甚至可以比江小白還寫得更入人心。

商業成功背后往往是不同階段的巨大的付出,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

四、裂變多數是噱頭

老板們都喜歡聽什么裂變,什么病毒式傳播那一套。

但要給大家潑一盆冷水。

你想通過群裂變、活動裂變、分銷裂變、卡券裂變、拼團裂變、抽獎裂變等形式出圈。

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福利是否能比銀行更吸引人?你的卡券是否能超過美團的吸引力?你的拼團活動是否比快團團更有吸引力?

人家家大業大,真金白銀投進去,也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掀起水花,更何況是一個預算有限的小蝦米。

搞裂變就能起飛的,聽聽就好,別當真。

此外,不要幻想通過活動吸引過來的客戶就能輕松轉化。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客戶都是因為沖著福利來的泛客,而非真正忠實用戶。

裂變的本質還是人性,都想占便宜。

五、數據水分比想象中大

不靠譜的運營商多,不靠譜的達人更多,一個個數據刷的飛起,只有品牌方蒙在鼓里。

很多找我們合作的,經常會問,為什么別人都能保證合作期內獲得多少漲粉、閱讀、播放等數據,而你們不行。有時候,我會順著客戶問一句,那他們承諾您們最終轉化了多少嗎?這時客戶一般也說轉化倒是沒法承諾。

很多人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果,承諾過高的效果,以低價吸引客戶,實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不管是哪個渠道,效果是無法百分百保證的。專業的團隊可以幫助客戶減少成本、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化相對價值,但運營并非萬能,也不能救命。

但沒辦法,真話很難聽,都不愿意承認合理的效果才是正常的。

除了小紅書對數據造假管控相對比較嚴,其它平臺的數據水分真的很大。比如當下最熱的某短視頻平臺,不到一百塊錢,你就可以買到百萬的播放量上萬的互動數據。這也就是我們今年不再接此平臺的業務的原因,因為數據是底線,我們不做承諾,不刷數據,但是別人動不動就20w、50w互動的刷,真的比不過了。

其實,內容的起量核心,不是粉絲基數,而是內容。這本來就是非常有門檻的事情,只是很多人比較自信,想的太簡單,不就是寫幾百個字嗎?前臺都能寫。然后被啪啪打臉。

六、重視內容營銷

環境不行,裂變也不行,數據水分又很大,那還能怎么樣?

我覺得內容營銷是不錯的出路。

產品好是基礎,但是“好”是一個很難量化的詞,究竟什么樣才算好?而且這個好如何讓消費者能夠感受到才是最重要的。

鏈接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一定是通過內容。這就是為什么小紅書多次面臨字節、騰訊、阿里等巨頭圍攻,卻始終久攻不下,反而越變越強。因為它的核心就是UGC,即用戶創作內容,提起種草,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

對于品牌來說,想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突圍出去,那做內容營銷是必選的,只是行業里太多人做不好。很多人對內容營銷的誤解,還是單純地以為“找達人+發布內容”。

如果現在還不懂內容營銷,又不愿意去學習,真的可以歇菜了。

但做內容,弊端也很明顯,就是不快,不像直播,帶來荷爾蒙分泌旺盛,增長如細水長流,積少成多,終成大江大河。很多品牌希望一夜暴富,所以又回到了第二點的“預期”。

可給你一支筆,你也成為不了羅曼·羅蘭”,也寫不出《約翰·克里斯朵夫》,但你深耕以后,或許就能成為郭某某,能寫出暢銷書。

做好內容營銷一定是需要時間的沉淀,需要創意、需要技巧和網感。

七、聚焦目標用戶

在拉新和復購這個永恒的主題中,私域經營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然而,運營私域并服務好老用戶的前提是要有精準的目標用戶,而不是泛泛的用戶群。

領導不欣賞你,你還一味地笑臉相迎,這不是禮貌,是過分奉承。同樣地,如果品牌服務的對象不是精準用戶,那么這就相當于在舔狗,最后一無所有。

用戶的精準定位是私域經營的核心。品牌需要深入了解目標用戶的需求、興趣和行為習慣,以便更有針對性地提供產品和服務。過度依賴泛泛的用戶,可能會導致品牌在服務上失去針對性,最終可能面臨用戶流失和品牌價值的下降。

所以,除非你的賬號粉絲是千萬級別的體量,不然不要指望所有人都是你的客戶。1萬粉變現能力不一定比100萬粉差。

八、企業的經營是一套組合拳

企業的經營,品牌的建立,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產品、營銷、團隊和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協調。我們不能只是片面的歸因于營銷的好壞。

可很多品牌,病急亂投醫,把營銷當做救命稻草。但其只是企業經營中的一個環節而已。企業的成敗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總想著靠流量收割,那就是賣貨。又想短平快,又想做品牌做調性,最后獲沒賣出去,調性又不符合用戶需求。

另外,在任何時候都要記住,銷售額的高低并不是衡量品牌的標準,品牌是用戶心智的體現,而銷售額只是其結果。特別是在拼命投放、追求銷售額看起來好看的情況下,實際上可能是在虧本,這是沒有必要的。任何一個賽道,你面對的不是一個對手,而是一群對手。如果你的子彈打完了,還有更多的新對手涌入。

九、錢沒到賬都沒用

創業初期,有大廠或其它500強企業找我們合作的時候,非常開心,覺得自己特別牛,對方要求什么都好好好,無條件配合。

結果有的項目,團隊已經開始辛辛苦苦干了幾個月,款項什么都還在走他們內部流程,有的還是漫長的賬期,甚至曾經某個央企,還想讓我們先干活,等一年合作期干完,再給我們結算。

當時,有的項目還是接受了某些不平等的條件,想著說我合作的客戶很牛,做個背書。但是其實也沒有用,因為大多都簽署了保密協議和廉潔協議,也不能當做案例宣傳。至于報價,也沒有因為是名企就提高了,只是按照正常的標準收費。

后來看到華杉老師說,他們經營有兩條原則“ 給錢就是爺 和 不給錢就跟我沒關系?!?/strong>

比較理解的。如果干活重拳出擊,各種要求,但付款摳摳搜搜,那你再強對我們沒有用。

很多客戶,就是回款跟不上,現金流斷了倒下的。比如恒大倒下,很多下游供應商也都倒了。

所以,很簡單,誰給錢,就給誰干活。

當然,很多大的品牌需要走賬期,需要墊付等,但有的基于資源或長期合作等各種原因不得不妥協。這個最終取決于自己的選擇了。

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除了外部的回款,內部的推廣也是一樣的道理。

從0-1階段,預算一定要花在刀刃上,可以干不賺錢的事情,但是虧本的事情一定不干。

本文由 @南則北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