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10年乙方,悟出的1條道理

0 評論 1573 瀏覽 10 收藏 20 分鐘

任何概念,你對它的認知不同就會導致你執行層面的不同。作為產品,對于營銷行業的4P理論的認知,肯定也與廣告、營銷行業的業內人士的人士不同。這篇文章,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經驗,從4P闡述對營銷的理解和認知,希望能幫到大家。

寫這篇文章,是想梳理一下個人對營銷的一些概念理解。

任何概念,你對它的認知不同就會導致你執行層面的不同。

概念的定義和對概念的理解,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一切應該從實踐出發,哪一種理解,更容易落地、更有效果,哪一種理解就更為恰當。

與此同時,也要考慮時間空間的兩個維度,比如大企業和小企業不一樣,初創企業和500強企業不一樣,白牌和名牌不一樣,線上和線下不一樣。同一個企業不同的階段又不一樣。

因此,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不能簡單歸一,不能用一個藥方去治百病。

本文我將從4P的角度,來闡述我對營銷的理解和認知。4P即產品、價格、渠道、推廣。

一、產品

產品(或服務)是一切營銷的根基。

產品也是價值的本身。

一部手機首先要能打電話,其次才能是上網、娛樂。如果只能上網、娛樂,不能打電話,那就不是手機,而是變成了另一個產品,平板電腦。

一部汽車首先要能開走,帶你去不同的地方。如果這個車不能開走,只能原地要換,那就不是汽車,而是兒童搖搖車。

在我做乙方這10年,經常會遇到一些食品批號的產品來找我做策劃。比如一款XXX飲料,賣點想策劃成能降壓、降脂。

這種需求我都是直接拒絕的,根本不用分析和調研。原因很簡單,拋開廣告法不談。你的產品一定達不到宣稱的效果(功能價值)。如果營銷營造的是產品不具備的價值,必然會被營銷反噬,也就是你營銷做的越好,出問題或倒閉的越快。

這里插一句所謂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

比如A和B同時做一款飲料,產品配料相同,可以理解為同一款產品。

A這個時候大聲吆喝,我能降壓、降脂,B則遵紀守法,不做虛假夸大宣傳,正常經營。

短時間內,A一定會爆賣,遠遠超過B,但是只要稍微把時間拉長一點,A必然會崩盤,B則依然可以在市場上正常經營。

做企業或做品牌應該是以更長的時間維度來衡量,而不是短期的效果。

我們看到非常多的網紅產品、包括早期的一些淘品牌,隨著時間的拉長,都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有非常多年銷售額過億的白牌產品,靠的就是產品自身(外加流量),消費者買這些東西,根本不在意你是什么品牌,只看你的功能、質量、價格以及購買的便利性,比如網上能買到。

以小米(紅米)手機為例,很多人評價為小米會營銷等等,卻忽略了小米自身的產品力。我自己就是小米手機的忠實用戶,目前已經用過五六部小米手機,都沒有出現過質量問題。

當然,購買的其它米家系列產品,出現過質量問題,不過售后很快就給換新處理好了,沒有推諉扯皮。這樣的小問題反而增加了顧客對小米品牌的信任。

在做營銷之前,最需要做的就是產品要過關,要達到行業平均水平以上。產品是根基,沒有優質的產品,就去盲目的營銷,意義不大。

二、價格

價格是影響購買的重要和主要因素。甚至有些時候是決定性因素。

比如買房,我們都知道大別墅、大平層、市中心好,但是那個價格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因此,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小一點、遠一點但是價格能夠買得起的房子。

可以說中國人大部分買房,是看兜里有多少錢,然后匹配什么樣的房子。而不是看自己喜歡什么房子,而去購買。

我買過幾次房子,跟售樓處的銷售顧問打過交道。優質的售樓顧問會直接問你總房款預算多少,直接根據你的預算推薦合適的戶型、面積等。畢竟同一個小區,不同的房子,可能相差幾百萬。

價格也是產品檔次的一個體現。

老百姓常用的一個詞,叫做檔次,你開的車是什么檔次、抽的煙喝的酒是什么檔次、去吃飯的餐廳是什么檔次等等。而決定檔次的直接要素就是價格。

比如一瓶飛天茅臺,就是高檔次,甚至某種程度可以說是頂級檔次。你家來了客人、公司來了客戶,如果是茅臺招待,那是挑不出任何毛病,就是頂級待遇。相反,你要是弄兩瓶紅星二鍋頭,那就談不上檔次了。

以我自己為例,創業的前幾年,賺了點小錢,于是乎感覺自己需要“消費升級”了,有點飄了,穿一兩百塊錢的運動鞋不配了,于是開始買蘋果手機、iPad,買一千多的阿迪達斯運動鞋,買幾百塊的T恤等等。這個階段的我,買東西主要看價格,覺得自己適配的價格(當然太高的奢侈品還沒考慮,段位不夠)。

我相信很多人會有這個階段,不過這個階段沒維持多久,當公司經營遇到點問題、再加上口罩三年開始了精打細算,又回到了從前的自己,用小米手機、穿李寧運動鞋,優衣庫的幾十塊的T恤嗷嗷香。這個階段又回到了性價比的階段,回歸“理性”消費。

價格是消費者評判一個東西好壞的主要標準,小米手機在高端領域奮戰多年,逐漸把小米手機從千元機,拉升到四五千元以上,才算是完成了高端的使命。如果你拿出一部1999的手機,稱之為高端機,即便外行都會笑掉大牙。高不高端,主要看價格。

法拉利、保時捷、奔馳、寶馬,之所以大家覺得高端,價格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們可以看到國產車的設計越來越好看,越來越棒,有時候路上看到一輛車覺得真不錯,一看車標是長城,頓時就不高端了。我常說,把長城這車標換成奔馳,價格就能翻一倍。

定價就是定自己的消費群,與自己的目標客戶相匹配。這世界有普通人,他們需要低價(性價比)產品,也有一些所謂的中產,他們需要一些與普通人群不同的產品來體現自己的身份,以及一些富人,他們通過購買豪宅、跑車、昂貴的奢侈品來體現自己的身份。

當然,定價同時還承擔著不同利益群體的價格分配。比如,你的價格里面要包括廣告費、渠道商的利潤、供應商的利潤、廠商的利潤等等。如果王老吉不是定價4塊,而是2塊,那么每年就沒有幾個億的錢去打廣告。

所以定價不是小事,他關系到客戶,同時也關系到企業的經營,甚至可以說,定價定生死。

當下小米su7的火爆,與定價有非常大的關系。去年的發布會把價格預期拉的非常高,反復強調50萬以內最好的電車。但是我看完發布會,對這個產品的心理定價是起碼得30萬以上。結果突然扔出一個21.59萬的價格,瞬間引爆全網。

如果定價定35.59萬以上,我相信是無法激起這么大的浪花的。

三、渠道

做營銷,你可以不做推廣,但是絕對不能不做渠道。渠道比推廣更重要。

比如把產品擺在你家樓下超市里面,你每次去都能看到,即便這個產品不投任何廣告和宣傳,終有一天你會購買嘗試。

這就是渠道的力量。

不過今天的渠道相當復雜,相當碎片化。

我們暫時把人比作商品,今天我們看到,有抖音網紅、快手網紅、小紅書網紅。當然也有全網頂流的網紅。

抖音、快手、小紅書,我們都可以稱之為一個渠道。

淘寶、京東、拼多多也是渠道。

家樂福、中石油加油站便利店等,都是渠道。

從某個角度來看,天貓商城不是特別成功。天貓商城的建立初衷,是要和個人商家(淘寶C店)區分開。

如果用線下實體店對比來講,淘寶就相當于戶外市場、里面有賣菜的、賣肉的、賣水果的、修鞋的等等。

天貓就相當于萬達廣場,高端大氣上檔次,里面都是品牌商家。

戶外市場和萬達商場,這在線下對比很直觀,一眼就能看出來。

不過線上卻不容易看出來。

尤其是淘寶和天貓共享搜索,在淘寶搜索,前面的結果一部分是天貓店鋪,后面部分是淘寶店鋪。

這種混在一起的展示,完全沒有體現出天貓的“高大上”,對于普通用戶,尤其是普通網民來看都一樣,但是明顯天貓的東西要貴一點。同樣的東西,為啥要買天貓的?用戶沒有理由購買。

但是在線下,這兩個檔次的市場是分開的。用戶無法直接對比。大家理解這個意思嗎?

也就是天貓的高大上被淹沒在了淘寶的市井之中。

而拼多多更像是趕大集,千奇百怪的商品,低到超乎想象的價格。讓用戶找到了去批發市場上貨的感覺,瘋狂購買。

在我做策劃的過程中,遇到過非常多的傳統品牌,比如做掃把、刷子等,這些廠子經營十幾年、二十幾年,也頗具一些規模。然而你在網上根本搜不到他的店鋪,無論是淘寶、京東還是拼多多。他們根本沒有建立網上銷售渠道。

像我自己家的用品,90%以上都是網購的,無論是拖布、掃把。如果通過線上渠道搜索不到,自然就沒有機會購買這個品牌。

同理,離我最近的小米之家只有500米,但是我每次買手機依然選擇京東商城。

今天的品牌,一定要建設各個渠道,不能固步自封。

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之家,詞語破碎處,無物存在。

老五改編說,渠道是品牌存在之家,渠道搜不到,品牌不存在。

不管你是10年、20年還是50年,只要渠道(線上、線下)上找不到你的品牌,你的品牌就不存在,更談不上讓消費者購買。

作為一個資深宅男,老五平時是不愛逛街。但是因為從事營銷行業,必須得出門逛街,觀察市場上的產品和品牌。我在逛萬達這類商場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非常多不認識的品牌,有服裝的、有餐飲的。

但是當我看到這個品牌的時候,我就可以初步判斷它是一個品牌,原因就是因為萬達這個渠道。這個渠道賦予了品牌的力量。

我相信萬達這個商場,不會讓一個不正規的品牌入住。我也相信能夠入住萬達的品牌,是有一定實力的。

更主要的是,這個品牌的旁邊的品牌我認識,我會不自覺的把這個新品牌歸類到我認識的品牌檔次行列內。

之前看過一個段子,一件普通的白T恤如何賣的很貴,就是你把店開在北京SKP里,你開在SKP里,就沒人會認為你便宜。這就是渠道賦予品牌的力量。

這也是傳播學里所謂的媒介即信息,刺激信號原理。

四、推廣

上面我們提到渠道的分散,因此對應產生了推廣的分散。

今天我們看到在廣告行業或營銷行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細分公司,比如專門做小紅書的、專門做抖音的、專門做電商平臺的等等。

過去我們所謂的廣告宣傳,你只要占領電視臺、報紙,這兩大媒介,幾乎就能觸達到所有你的目標用戶。

今天完全相反,媒介渠道的數量可以說是無窮盡的。但是你的推廣費是有限的。

我們都知道集中力量辦大事。你有1000塊,砸到電視上,多少有點效果。

但是今天你有1000塊,你面對1000個渠道,每個渠道1塊錢,這1塊錢有啥用?都不夠開戶和認證費的。

這就是今天做營銷推廣,所必須面臨的殘酷的問題。

這個問題目前來看,可以說是無解。

但是有辦法,辦法就是,找到最重要的那個渠道,去精耕打透。

局部平臺形成爆款,然后滲透其它渠道。

舉個例子,假設你在小紅書爆了。這樣你就有了支撐點,你在其他平臺可以這樣宣傳“火遍小紅書的爆款,你還不知道嗎?”

大家理解這個意思吧。也就是集中火力、聚焦引爆。

推廣這個事兒核心要做的就是,吸引注意力?提高關注力?影響心智力?獲得購買力。

必須通過創造一些非同尋常的事物,來吸引人們的關注,可以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產品,也可以是一件特別事兒。

最近火的長城炮梗,我百思不得其解,感覺營銷已經上升到了玄學的層面。

不過后來分析一下,也可以理解。就是通過沖突反差獲得了極大的注意,又經過網絡二創形成了星星之火燎原之勢。

一波操作下來,提升了產品、品牌的關注度,進而一步一步轉化為購買。

推廣不一定要砸大錢。日常經營的每個細節都可以是推廣。

  • 比如產品包裝的設計升級,這一樣是推廣,好的包裝,可以放到貨架上自己把自己賣出去。
  • 比如一句深入人心的廣告語,可以讓人們記住這個產品,甚至產生好感和傳播。
  • 比如一位優秀的品牌靈魂人物,無論是阿里巴巴的馬云,還是小米的雷軍,這些靈活人物一舉一動都是在為企業宣傳。
  • 比如一個固定的品牌節日,或者品牌營銷日歷,如天貓雙十一,京東618等。
  • 比如一個優秀的賣點,錢大媽,不賣隔夜肉。
  • 比如一個有趣的跨界聯合營銷,瑞幸和茅臺的醬香拿鐵。
  • 比如一個大動作(事件營銷),老鄉雞公布《老鄉雞菜品溯源報告》。

甚至網上跟網紅連個麥,也都是營銷。

營銷不是一定要做什么,而是每一個動作,只要能帶來曝光、銷售,都是營銷。

五、總結

在做營銷之前,我們必須靜下心來把自己的4P梳理清楚,然后從中找到1P作為戰略重心,其余3P圍繞戰略重心運轉,做組合拳。

比如以價格為戰略重心的小米,以渠道為戰略重心的娃哈哈,以產品為戰略重心的蘋果、華為、三星,以推廣為戰略重心的腦白金等。

對于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不要效仿大品牌的玩法,不要簡單的成功歸因。

一個品牌的成功,有我們能看得見的表面,更多的是看不見的背后。

不能單純的說這個品牌包裝做的好、那個品牌定位做的好。企業經營一定是整體的。

當然,也不能被一時的成功假象所迷惑。

熊貓不走蛋糕、鐘薛高這些都是曾經紅極一時的品牌,是非常多營銷人嘴上的成功案例。

然而時至今日,已經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10年乙方營銷路,老五得出最寶貴的一條經驗是:千萬不能把一個品牌的成功,簡單歸結為所謂“定位”的成功,或“超級符號”的成功。

讀完這篇文章,如果你什么都沒記住,我希望你能記住上面這句話,10年以后,你一定會感謝我,對我說聲謝謝。

本文由 @靠譜的老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