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麥對講機爆火,麥當勞玩具為何總能戳中消費者?
本文深入分析了麥當勞如何通過麥麥對講機這一創新玩具成功吸引消費者,探討了品牌營銷策略和消費者心理,閱讀本文,希望對你的市場洞察和品牌推廣有所啟發。
前天中午,本麥門信徒準備打開APP下單一份午餐,結果居然顯不出來點單頁面,轉到微博一看,緊隨其后的是#麥當勞對講機#。
麥當勞官方微博回應:由于#麥當勞對講機#活動火爆,部分點餐功能受影響,目前已陸續恢復,可以前往下單,感謝大家的理解。
到底讓全網大朋友小朋友都搶瘋了的對講機到底是什么東東呢?
只要38你就能擁有一款真的可以在300米內通訊的可可愛愛小對講,當然300米內的人都是共用一個頻道的,有網友實際體驗200米以內基本可以實現清晰對講,如果附近有陌生人也在使用同款對講機,還可能會串麥。
這誰不心動,想象一下辦公室盛況belike“薯條薯條,我是雞塊”,“雞塊收到!”。目前這款玩具在海鮮市場(閑魚)上已經炒到了上百塊,同時,麥當勞也在天貓小黑盒上線了這款玩具。
知道每次麥麥出一些小花招都會很火,但火到這個程度的還是不多見,印象里上一次全網風靡的還是去年七月的“Ba Da Ba Ba Ba~你好,得來速!請問要吃點什么?”的打工崽玩具。
一、麥當勞拿捏住了什么,讓爆火如此輕而易舉
那么為什么此次反響會如此之大,以至于讓APP都崩掉,Morketing認為原因有三。
首先,小節點營銷越來越吃香
近些年,人們對過春節,過圣誕總顯現出一種疲乏之態。并且在春節、圣誕節這些大的時間節點,消費者的閾值是比較高的,商家使出各種營銷手段都顯得不那么稀奇。
相比起CNY的嚴陣以待,小節點就輕松得多了,只要玩出點花樣可能就會非常出彩。因為人們也更愿意在平淡的生活里通過一些小節日找點刺激和儀式感,就比如說去年的萬圣節(又稱“萬梗節”),誰也沒想到會有那么大的熱度,當時眾多品牌也相繼跟風出cos玩梗,其中就有麥當勞。
萬梗節的本質是宣泄,兒童節同理,屬于是老節新過,對于疲憊的大人來說,兒童節是為數不多有理由“變傻”、“變幼稚”的理由,品牌要給消費者這個機會。所以現在的兒童節,很多品牌的目標受眾都不再是兒童,而是希望做回兒童的大人。雖然官網上沒直說,但各種童趣的元素和一些通稿,都說明了麥當勞此次是營銷活動是為了兒童節準備的。
肯德基和必勝客也是類似的路數,今年兒童節肯德基再度與寶可夢聯動,推出超大號寶可夢限定玩具,必勝客與三麗鷗聯名,推出限定玩具全系列共5款,兒童節限定套餐售價159元起,也都很快就缺貨了。不論是1996年的夢可寶還是1960年的三麗鷗,其背后的受眾群體一大半都是成年人。
其次,好看又好玩,社媒傳播大殺器
一個產品如果想快速在社交媒體鋪開一定要具備亮眼、話題度這樣的屬性。將對講機夸張地設計成薯條和雞塊的樣式,本就很吸引人眼球,再加上一條帶子,掛在脖子上,瞬間成為時尚單品。
再加上在如今數字化通信工具遍布的時代,對講機的復古感可以給消費者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玩具本身對消費者來說就更具有吸引力,如此一來反差感也有了,話題度也有了。
消費者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自發地分享自己的體驗,迅速形成了病毒式傳播。麥當勞官方微博的回應,也進一步推動了話題的熱度。社交媒體的互動性和即時性,使得麥當勞的活動迅速覆蓋了大量的目標用戶。
最后,饑餓營銷仍然奏效
麥當勞的對講機活動采用了限量發售的策略,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饑餓營銷的核心在于制造稀缺感,通過限量供應,提升產品的吸引力和價值感。消費者在面對限量產品時,往往會產生一種緊迫感,促使他們迅速下單。
饑餓營銷的有效性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驗證。麥當勞通過限量發售對講機,成功地制造了稀缺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即使APP崩潰,也未能阻擋消費者的熱情。這種策略不僅提升了產品的銷量,還增強了品牌的影響力。
二、“麥麥對講機”可復制嗎?
從操作層面出發,上文可以解釋為什么麥當勞推出的玩具消費者會這么買賬。但其實并不是所有品牌只要學會上面幾招就能玩轉,所以歸根到底,還得落回兩個核心因素上,其一是麥當勞足夠強悍的品牌力,其二是麥當勞始終保持年輕。
當一個品牌擁有了門徒,那它無論做什么都會有人追捧的,這就是品牌力。
曾經有人評價麥當勞:當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可能不知道衛生間在哪,也不知道車站怎么走,但至少你不會餓肚子,因為你認識那個大大的黃色“M”。麥當勞品牌的魔力就在于,無論你在世界那個地方,只要走進麥當勞就有絕對的熟悉感。
麥當勞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品牌而是成為了文化符號,喬治·里茨爾就以麥當勞快餐店為范式,分析普遍的現代社會合理化進程,寫就了社會學著作——《社會的麥當勞化》。這本著作至今已被美國兩百余所大學采用為教材或參考書。
世界上,你很難再找到一個品牌有像麥當勞一樣的號召力,因為你甚至可以說麥當勞已經不再是買食物,而是傳教士在布道,門徒在交流信仰。
麥當勞更神的一點是,始終保持著年輕。
對快餐來說,如果丟失了年輕人,那品牌將快速崩塌。麥當勞是怎么拿捏年輕人的呢?答案是從文化入手,洗刷心智。W+K就曾評價:“現在的麥當勞與其說是漢堡快餐品牌,更不如說是一臺流行文化制造機。”
不管是請特拉維斯·斯科特、J. Balvin、到防彈少年團……明星代言還是推出年輕人喜歡的小玩具,或是抓住寵物經濟上線貓窩,還是官方微博玩梗造梗,比如“麥當勞國歌”、“麥樂雞俠”,麥當勞不光跟隨潮流,還在制造潮流。
所以,“麥麥對講機”是能復制的嗎?
作者:Tiana
來源微信公眾號:Morketing(ID:Morketing)
本文由@Morketing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