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調查的營銷,你還敢做嗎?
營銷的段數取決于客戶、行業的洞察程度,而洞察程度取決于平時工作、生活的發現。
某服裝公司,那么我們的目標客戶是25——40歲的中高收入為主,他們注重生活品質,喜歡時尚,對新鮮事物接受程度高。
一般企業的營銷人員對客戶的調研都是基于這樣的分析結論,這叫市場調研嗎?我們把“某服裝公司”換成“某食品公司”好像也適用、換成某空氣凈化器公司好像也適用,那么好像誰都適用的,這對你營銷決策有幫助嗎?
(在這里我就想問“中高收入的人”到底得罪了誰?憑什么你們都想把東西賣給他們?)
我們調研的結果一定要和我們目標相關,所以,調研之前我們想要知道我們為什么要調研?調研的目標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清楚為什么要調研?
調研的目的是獲得幫助營銷決策啟發和參考。
什么時候需要調研呢?
- 第一,為了獲取啟發;
- 第二,為了驗證假設猜想。
我們問任何一個懂營銷的或者不懂營銷“市場調查重要嗎?”,我想每一個都會說市場調查重要吧?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那么為什么卻沒什么人去調研呢?
一是懶,二是不會。
因為市場調研確實非常麻煩,很多人更愿意在辦公室里思考整個世界的樣子。即使你去調研了,你確定你做得是有效調研嗎?
就比如有人這樣設計問題:
- 你相不相信廣告?——沒什么人會選擇相信,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
- 這個價格貴嗎?——我想沒什么人會選擇便宜吧?
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去調研呢?如果按照調研公司的方法論,如果我分享出來,我想很多人看都看不完,更加不會去執行了,執行難度太高了,所以我就不分享了,不過最重要的是因為我也不會。
調研確實非常重要,我們不得不做,那么我分享五個可行并且執行容易的調研方法:
第一,用最低成本設計可行性產品,在真實的用戶場景進行驗證猜想
比如:Dropbox創始人通過自己的生活實際經常需要將文檔、文件、照片儲存子啊不同的設備上,并且還需要考來考去,于是誕生了一個產品想法——是否可以做一個網絡儲存和同步工具。
于是他制作了一個視頻,發到網上,這個視頻發出受到了大量用戶的反響,當很多人表示感興趣的時候,他就招聘研發團隊,將想法進行實現。
我們看到阿里推出的buy+、付款刷臉等未來暢想視頻,其實都是想用戶發表自己對這樣產品的看法和擔憂,收集各種反饋,然后落到執行層。這樣就可以盡可能避免開發出客戶不滿意的產品,浪費巨大的資金和人力。
第二,訪問行業的專家
快速了解一個行業,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這個行業的專家,進行深入溝通,你會獲得大量的你不知道的行業規則和本質。
你會發現你認為重要的其實不一定重要,看似不起作用的因素卻非常重要。
一般作為普通的創業者在公司的實際經營過程,我們可能會涉及一些陌生的領域,而這些領域基本上都有成熟的的“玩法”了,如果我們自己摸索會浪費大量的精力,不過我們訪問這個行業的專家,我們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創業者管理公司最常遇到的“如何平衡庫存和銷售”、“如何增加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等問題,我們其實都可以訪問這些領域的專家尋找答案。并且一些營銷問題,也是一樣的。如果你不認識行業專家怎么辦?
第三,了解國內行業的歷史,甚至世界的
所有學科都是歷史學,我們需要的很多答案其實都在歷史長河里出現過,那里匯集了古人的智慧、經驗、教訓,我們深入了解行業的歷史無疑對我們的未來才更清晰。畢竟你能看到多久的過去,你才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第四,去到現場,看現場當時在發生什么
肯德基的老總做調研并不是和中國的高管一樣,打個電話去問問,看看手里的數據,而是親自去到現場,長時間呆著。觀察現場正在發生些什么,有點像古時候的微服私訪,避免了報喜不報憂的尷尬。
發現客戶等餐時,需要服務員大喊,于是創造了提醒器。發現客流人多,反而會影響客戶體驗,于是將只需要購買冰淇淋的客戶僅僅在店門外即可購買,做到了很好的分流,如果你去現場,你調研出這些嗎?
第五,最好的調研來自于生活積累
比如,你在生活中會發現:
- 南方人喜歡吃甜食,北方人喜歡吃咸食;
- 為什么肯德基是豎著排隊的,星巴克是橫著排隊的;
- 銀行提款機鍵盤6、8磨損程度最大;
- 歐洲人喜歡掛衣服,美國人喜歡疊衣服。
“為什么…而不是…”的思考模式去積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你會獲得大量的啟發感,這些都是你營銷的基本。
去年我一直在思考,營銷的段數區別是什么?
我認為并不是你懂的不同的營銷方法或者模式,因為這些方法一聽就會的,所以這不可能是核心因素,同時我們知道這個方法,我們還需要用出來。而用出來這個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用出來呢?是你對用戶有足夠的洞察。你要了解他的購買決策依據、他的未來發展情況、他的核心驅動力、他對事情的情緒等等。
比如:一手拿一個一手兩個,扔起兩個中的一個向另一個手,球飛行到一半的時候把單手的那個扔出接拋來的這個,反復即可。(即使我背的滾瓜爛熟,我也還是不會拋)
比如:我們都知道定位需要打造一個差異化優勢,即使人人看過《定位》這本書,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打造出一個差異化優勢。如果你對用戶不夠了解,你對行業不夠了解,你是無法獲得這個關鍵的啟發。
所以,我認為不同營銷段數的區別是你對用戶、行業的洞察程度。因為這是你招數用出來的內功。
對于調研,這并不僅僅是我們需要時才去做的,我更加愿意變成我們生活中每天的一部分,因為他的積累程度,決定我們的營銷段數。
如果說營銷方法是公式,我們對用戶、行業的洞察程度就是公式里的參數。如果沒有已知的參數,公式也無法起作用。
最后,調研真的很重要,調研公司的調研方法沒幾個人能做并且也不一定起作用,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上面五個方法,時時刻刻去更新我們的營銷數據庫。
營銷的段數取決于客戶、行業的洞察程度,而洞察程度取決于平時工作、生活的發現。
本文由 @卓志勇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StockSnap.io,基于 CC0 協議
說的很對 公式 上網查一大堆, 調研和經驗是查不到的 差的段位就在這里
卓兄,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好,你的語言樸實生動,案例簡潔經典,極具感染力,說服力。
但是有一點問題,這也是我寫文時常犯的錯,現在也在努力改正。
由于我不知道你寫文章的目的,這些建議主要針對工具、咨訊類文章,如果是蹭熱點流量文,那就不必聽從我這些建議。
問題即:文章涉及了太多論點、資料,這雖能保持文章每一小段內容邏輯緊密,但是會使文章整體邏輯松散。我們來梳理一下你的文章脈絡。
(1、沒有調研的營銷不是好營銷,所以調研很重要。2、專業的調研我不會,所以介紹五種方向。3、調研一定要實踐4、調研能力會幫助你提高營銷的段位。5、再次強調調研很重要,需要學習調研方法。)
怎么樣,是不是覺得文章有些松散,1說的是調研與營銷的關系。2說的是調研的方法。3說的是調研與實踐的關系。4說的是調研與營銷的關系。5說的是調研的重要性。
我個人認為,這五大論點太多了,由于篇幅限制,每一點只能是寥寥數筆,缺乏可操作性。
而一個好產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工具性,沒有可操作性,就不可以當做工具運用到工作、生活中。
如果不能指導工作,那么他的轉發,鐵粉轉化率就會出現問題。
那么怎么寫,我覺得更好呢?假設以你的第一點為文章中心。
1.寫調研對營銷的重要性。
文章可以:列出調研的幾大步驟,每個步驟分別對營銷有哪些影響、作用;附帶案例加以說明。
這樣,文章就時刻圍繞“調研對營銷的重要性”這一主題了。
我本人也不是什么大牛,可能我說錯了,歡迎卓兄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