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人最值錢的素質,從來不是經驗和方法,而是……

2 評論 13612 瀏覽 53 收藏 14 分鐘

正確的營銷思維不是具體的方法,它不能被馬上投入到實際工作,也不能直接產生效果。你只能用這些思維指導自己的營銷工作,確保不偏離主線。

經常有人問我,小歐,你覺得身為一個營銷人,最重要的素質是什么?

這是個好問題,讓我不由地反思……

我試著反問自己,難道是掌握更多的方法論?

好像不是,因為這很難解釋有太多的營銷大咖根本沒有更多方法論,卻也做出了成功的營銷案例。比如史玉柱、雕爺。

難道是有更多的實操經驗?好像也不對,因為我們見過很多干了一輩子營銷,也沒有顯著成績的人,也見過僅僅工作了兩三年,卻能搞大事情的年輕人。

那么,營銷最重要究竟的是什么?

從我的觀察來看,判斷一個營銷人是否優秀,不是他掌握了多少的營銷技巧、有多少實操經驗,而是他是否具有正確的營銷思維。

假如,你是一家創業公司的CEO,面對公司里一群做營銷工作的新人,你特別想識別出誰是最值得培養的。那么,你該如何判斷?

憑努力程度、工作業績、協作能力、還是顏值即正義?

當然,這些都很重要,但你更需要關注的是TA是否具有正確的的營銷觀念。

把企業的目的當成賺錢?一心為了利潤,不關注用戶需求?還是盡早轉行吧。底層的操作系統都不對。

就像一個人不管工作能力多強,只要他不正直、不善良、不可燃,你也不會重用他。

你要相信,干了一輩子都沒什么成績的營銷人,問題絕不是出在實操經驗和對營銷方法的掌握上,他們往往沒有建立正確的營銷操作系統,被這個錯誤的操作系統指導工作多年,自然無法取得成效。

接下來,就來講講,我們需要建立的兩大營銷思維。

?(一)

我相信你聽到過很多類似的言論:

“別跟我講情懷、談夢想,那都是虛的,我開公司的目的就是賺錢”。

這種感覺就像,只要把目標喊得更響亮,就能達到目標一樣。但事實不是這樣。所謂真正的目標,我認為應當是能有效指導你的生活或工作的。顯然,“賺錢”并不符合這個原則,它不會給你提供任何幫助。

這就相當于說活著就是為了吃飯,但我們知道,吃飯并不是生活的目的,它只是生活中的一項基本活動而已。同樣,賺錢也不應該是企業的目的,它也是企業的必需品。

那么,企業的真正目的應該是什么?

企業的目的有且只有一個:創造并保留顧客。

因此,相應的,企業最重要也最值錢的能力就是創造并保留顧客的能力。

2017年,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中,前五名中有三個是中國企業,分別是國家電網、中石化和中石油。

整個榜單中更有一百多家中國企業上榜。中國企業的財富規模在世界上都處于領先地位。

在這個榜單中,我們與發達國家不相上下。于是很多人開始驚嘆于中國企業的日益強大、中國的日漸興盛。

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是不是太樂觀了。在另一份榜單—2017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強中,中國只有兩家企業上榜,華為排在第70,聯想排名第100。在財富榜中名列前茅的中石化等企業,在這份品牌榜單中卻沒了蹤影。

這是咋回事?難道……

很簡單,這是因為兩份榜單的排名依據不同,財富500強以公司營業額為排名標準,考察企業創造利潤的能力;而interbrand品牌100強以品牌價值為標準,考察企業創造并保留顧客的能力。

所以,我們會發現,雖然財富500強有上百家中國公司上榜,但這些公司有一個共同點,多為國企和央企——創造利潤的能力很強悍,但創造并保留顧客的能力非常薄弱。

國企和央企的“大而不強”盡人皆知,這是由于政府的保護政策帶來的壟斷讓它們在國內具有明顯優勢,但在政策保護缺失的全球市場里,他們缺少創造并保留顧客的能力。

那么,既然創造并保留顧客的能力如此重要,作為創業公司,我們應該如何鍛煉這種能力呢?

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率的滿足用戶需求。

比如,滴滴早期的關鍵競爭對手是出租車,出租車繞遠、拒載、打不到。滴滴出現之后,解決了用戶打車的所有痛點,讓叫車更便捷、體驗更舒適,滴滴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率的滿足了顧客的需求。

那我的競爭對手不是用戶的過往習慣,而是我的同行呢?也滿足嗎?

當然。京東的競爭對手是淘寶。淘寶充斥著假貨、且快遞速度慢。京東針對淘寶的弱勢,自營電商、自建物流,降低了用戶的決策成本、等待成本,京東更有效率的滿足了顧客的需求。

那淘寶呢?淘寶是C2C模式,京東是B2C,這就使得淘寶天生就是一個大而全的百貨市場,萬能的淘寶能滿足你的一切想象。在這一點,淘寶的大而全比京東更有效率的滿足了用戶,也是成功的產品。

因此,一旦你理解了這個底層邏輯,你就會發現,幾乎所有較為成功的產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率的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ps:跟你爭奪用戶資源的都是競爭對手)

總之,企業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創造并保留顧客。對此,你要訓練自己創造并保留顧客的能力。如何鍛煉呢?你要經常問自己:

  1. 我的競爭對手是誰?
  2. 我可以在哪些方面比他做的好,從而更有效率的滿足用戶的需求?

(二)

在很多人看來,消費者購買產品,需要的是這個產品本身。好像沒有任何疑問。

但從營銷的角度去看,消費者無論購買什么產品,最終都是為了解決某個實際問題。

是的,嚴格來說,消費者購買的不是產品,而是某種解決方案。

就像萊維特教授說的那樣:顧客買了電鉆,并不是想要電鉆本身,而是為了得到墻上的孔。

美國鐵路的產品導向思維,是其迅速衰敗的主要原因。

在蒸汽機發明后的20年時間里,美國逐步發展起了全世界最發達的鐵路網。然而,在20世紀50年底后,隨著內燃機的發明帶動的汽車和飛機的興起,美國鐵路業迅速陷入了衰敗。

這并非汽車、飛機等運輸業搶走了顧客,而是鐵路沒有去滿足需求。其他運輸業之所以搶走鐵路的生意,是因為鐵路自以為是鐵路行業,而不是運輸行業。鐵路這樣錯誤的看待自己是因為他們注重鐵路而不是運輸,注重產品而不是顧客。

在這里,顧客購買的并不是運輸工具的本身,而是把貨物送達目的地的解決方案。在這種視角下,火車、汽車、飛機已經不重要了,能完成這個任務就符合要求。所以,大部分顧客都選擇能提供這種解決方案的汽車或飛機公司,而不是只做鐵路業的火車。

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因為只注重產品,忽略了顧客的需求(解渴的飲料),可口可樂公司才只把百事當作競爭對手。給了王老吉在中國市場反超的機會。

因為注重產品(印鈔機業務—膠卷相機),而忽略了顧客的需求(更便捷的照相體驗),使柯達荒廢了代表未來的數碼相機業務,最終走向滅亡。等等……

當你理解了這個底層邏輯,你就會發現,產品只是物理載體,它本身并不重要,能完成的任務才最重要。所以,當有多種產品都能滿足用戶的某種需求、完成某種任務時,理論上,用戶可以選擇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即使選擇的產品看起來和需求并不相關。

比如,說到短途出行,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呢?客車、出租?你也許不會想到,一個航空公司竟然跨界搶了它們的生意。

這就是著名的西南航空,通過聚焦短途飛行,更好幫顧客完成了短途出行的任務。

所以,顧客在意的永遠是解決方案,而非產品。當有產品能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

因此,為了避免過于“產品導向”,掉入營銷短視的陷阱,你要鍛煉自己“用戶需求導向”的思考能力。對此,你要經常這樣問自己:

  1. 消費者購買我的產品,是要完成什么任務?
  2. 我的產品需要做哪些改變,才能讓他們更好的完成這個任務?

結語

在這篇文章中,我并沒有講任何營銷方法論。方法論當然很重要,但它能發揮作用的前提是:建立在正確的營銷思維之上。

如果你認為企業的目的就是賺錢,你很可能就會信奉“利潤為王”,任何和利潤沖突的工作,你都可能會斃掉。這時候,無論我怎么強調諸如“降低改變成本”、“喚起動機”、“提高情緒刺激”,“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率”,可能都沒有效果。

如果你認為賣貨就是賣貨,你就很可能會信奉諸如“產品為王”,你會按照自己的想象設計制造產品,不會考慮顧客的接受程度。這樣,無論我怎么強調“競爭對手是一切搶奪你客戶資源的因素”、“要先需求后產品”、“超出顧客需求的功能無法帶來溢價”,你可能都不相信。

錯誤的指導思想之下,你的營銷工作幾乎一定會偏離主線。因此,建立正確的營銷觀念,是每個營銷人、創業者的必修課。

本文給出了兩點思考:

  1. 公司的目的是創造并保留顧客。實現目的最重要的方式:更有效率的滿足用戶需求。
  2. 顧客買的不是產品,而是解決方案。你要把一切滿足同一需求的因素都當做你的競爭對手,而不是僅僅盯著同行。

但需要注意,正確的營銷思維不是具體的方法,它不能被馬上投入到實際工作,也不能直接產生效果。你只能用這些思維指導自己的營銷工作,確保不偏離主線。

正如那句話所說的:做正確的事,而不是正確的做事。

 

作者:Leo

來源:微信公眾號“小歐言商(ID:sijiuchengdewo)”

本文由 @Leo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非常感謝你的思維,我能否提問幾個問題:
    1、汽車后市場,汽車維修、美容、保養等等的門店,應該如何擴展或者跨界做不同的業務呢?
    2、在時尚女裝上,運營思維應該如何切入,你在文章中提到,上門服務,但是存在很多安全隱患;

    Jack

    來自廣東 回復
  2. 很棒的,不過往往現實中小公司的老板只會以“利益為主”。比如現在做一場態度廣告宣傳,這個廣告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品牌的曝光以及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對于短時間來看并不會產生效果,只會在用戶心里面慢慢留下印記,促進以后的營銷。不過對于老板來說,這個廣告投了馬上有沒有利益過來,如果沒有,何必要做。于是,大多數的公司吼著幾年內規模多大,什么第一來著,最終幾年后不是依然保持原樣,就是已經消失了。特別是名聲不好的公司,消失得更快

    來自重慶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