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用戶爽快下單,你需要這個方法

3 評論 7439 瀏覽 50 收藏 10 分鐘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營銷技巧,它背后的邏輯是源于行為心理學。這個招數的適用范圍很廣,可以用在你的推廣文案、詳情頁、傳單海報、銷售話術等場景中,它的好處也很明顯,就是進一步刺激用戶做出你想要的行為:下單購買。

你需要花幾秒鐘時間,先跟著我做一個小實驗:

請問,如果將一張普通的白紙對折再對折,100次以后的它會有多厚呢?

用你的直覺大概告訴我是幾米呢?

……

其實答案是:134億光年,相當于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80萬億倍!

想不到吧,為什么會這樣?明明只折疊了100次??!

其實那是因為我們最先接觸的是“100”這樣相對小的數字,得出的答案往往就會被這個“第一印象”給定住,所以就覺得結果數字大不到哪里去,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錨定效應”

我們人類大腦有個特點,對最先接受的第一印象、第一信息最為敏感,這個第一印象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導致你之后做出的決策多多少少都會參照這個“錨”來確定。

有專家的分析,第一印象75%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人、一個事物、一個企業、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的感受,并且很不容易改變。

根據人類的這個心理特點,有些聰明的人就開始把“錨定效應”應用到商業中,這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價格錨定”。

比如,電視導購中,主持人正在推銷一套鵝絨被,她會特意當場給大家展示這個產品在天貓上的實時售價,要1798-1998元。然后再告訴大家現在有一個限時活動,他們與廠家達成了直銷合作,只需要1498元就可以買到。

1798-1998就是一個錨,在它的作用下,1498就好像要實惠很多。

如果你去租房子,有些聰明的中介會先帶你去看一套價格稍貴,但性價比一般的房子作為“錨”,而后再推薦你一個價格低一些,性價比較高的第二套房子,在“錨”的作用下,你就更容易租下第二套房子,其實他根本沒想把第一套租給你,那只是他設置的一個“錨”。

就連前幾天朋友逛街買衣服時,也遇到過“錨定效應”。

他看中一件衣服,咨詢導購價格,導購說:“我們這件衣服是我們家的主打款,價格是2490元。”

這超過他1500元的預算上限了,有些猶豫,隨后導購立馬補充一句:

“現在有一個活動,今天辦理一下我們店的會員,就可以享受折扣,打完折是1999元,一下子可以減500,活動這兩天就截止了。”

“哦?辦理會員卡是免費的嗎?”朋友問到。

“恩,是的,只需要您填寫一些簡單的會員信息就可以!”

于是我這位朋友瞬間覺得便宜很多,比1500雖然還是貴499,但這么大個便宜不占就沒了。

如果導購一開始就說價格是1999元,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在這個過程中,原價2490元就是一個錨,為的就是襯托后邊的1999元便宜,即使1999這也超過了本來的預算。

由此看來,“價格錨定”好像不管怎么應用都是屢試不爽的,但實際上,我們在應用“價格錨定”的過程中有幾個細節很容易被忽略!

這是一個推廣培訓課程文案,在最后的費用說明環節,它這樣寫道:

在這個文案中,3600元/人可以理解為一個“錨”,襯托了團購的3200元/人比較劃算實惠,大部分的用戶都會希望只交3200元,從而去想辦法團購。

但是,這個案例雖然有意無意地利用了“價格錨定”,但如果你仔細看看文案,就會發現這里面問題很大。

首先,團購作為優惠的理由可以成立,但想要參與團購的成本卻非常高,你要先填寫一堆的個人信息然后才能發起團購,這首先就增加了用戶成本,而發起了團購以后還要找到兩個和你一樣愿意交3200元報名學習的人才能享受到優惠,雖然官方也建立了微信群幫助大家撮合組團,但這個微信群只有加了工作人員微信的人才能獲知,其他人就只能自己想辦法,這無疑又加重了用戶的參與成本。

如果優惠享受不到,那前面的“錨”設置的意義就不大了,反而讓用戶覺得自己付出了額外的金錢和精力。

通過上面的幾個小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些細節:

(1)給“錨”一個理由

在設置“錨”的時候,要為最后的實際主推價格找一個合理的理由。

也就是說,不要簡單的說原價1800現價1500,因為從人性的角度來說,直接這樣說是難以建立起信任的,他們會覺得你就是在忽悠,其實原本就賣1500,“錨”設置的并不牢靠。

如果我們改成:限時周年活動、辦理會員才能享受優惠、三人組團才能參與、換季清倉促銷等,用戶更容易建立信任,“錨”定的才會更牢固。

(2)降低參與成本

有了合理理由,還要適度把握用戶的參與成本,不要讓用戶參與成本太高。

最后的下單環節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畢竟你前面所有的文案、鋪墊、手段都是為了最后他能點擊“確定支付”那個最激動人心的按鈕,所以這個時候用戶的每一步都非常有可能流失掉,如果“錨”對下單決策起到了作用,那就千萬不要讓用戶參與成本過高導致用戶流失。

比如前面提到的培訓班推廣文案,填寫個人信息完全可以放在支付成功后再去填寫,或者減少問題,而不是在支付之前還要讓用戶填寫一大堆問題,這些細節設計其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轉化率,只是你自己察覺不到而已。

“錨定效應”,作為一個人性的特點,它的應用當然不僅僅在價格上。

比如我們和人約時間,當大家都拿不定主意時,如果你說:“咱們下午六點見還是七點見?那么對方就很有可能是定在這兩個時間和你見面。

比如電商贈品,本來說明沒份訂單只贈送一樣贈品,但其實每個訂單我們都贈送兩個贈品,用戶心里的“錨”本來是收到一個,但實際收到了兩個,自然會更開心,從而有可能提高電商的好評率。

錨定效應在商業上應用非常廣泛,你去逛逛商場或者打開電商網站看一看,相信你會看到非常多鮮活的案例。那么,你能舉出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嗎?

 

作者:南北,四兩營銷創始人。微信公眾號:南北商業筆記(ID:nbnote)

本文由 @南北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由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每篇文章都值得思考。學習了

    來自上海 回復
  2.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