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新零售的3.0——促活線下門店
我們原來想的是互聯網+,覺得把互聯網跟傳統產業加在一起就能夠發生神奇的轉變。但我們真正要的是互聯網x,是用互聯網技術、互聯網工具、互聯網思維,和某一個行業的基本規律碰撞,重構和創新。
這一段摘自曾鳴的《看十年》。之前不是說要出一篇未來十年、二十年的變與不變的文章嘛,開稿了好久,想到了一些方面,但是整理成一篇的話只能說個大概,也一直沒能定稿。看到這一段時候,剛好想到了新零售,也專門開一篇談一下看法。畢竟主業其實是負責新零售電商的前端商城產品經理。
如果說新零售,是對線下的傳統零售的突破,那其實新零售的變革早在互聯網的PC時代就已經發生了。電子商務的興起,實現線上的零售業務。以淘寶等電商平臺的興起為開始,在線上建立了基礎的客戶與供應商、店主的連結,這是1.0的新零售。
2.0的新零售,主要也是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電商為主。線上商城的購物體系,支付體系、物流體系等多種服務配備也基本齊全,電商生態逐步完善。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擴展了很多場景,各大電商平臺也在這個時候發展勢如劈竹。除了阿里系的淘寶天貓之外,京東也崛起成為第二大電商平臺,此外還有個大大小小的各種細分類型的電商平臺也應勢而起,爭奪著線上流量。
所以線上流量成本越來越貴,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APP時代,用戶的獲取成本已達200元。頭部電商平臺也下沉到農村刷墻、建立站點來吸引新用戶。但是主要的線上流量整體還是趨于飽和(拼多多捕捉到了下沉的用戶購物現象不展開)。
2.0的新零售也是以O2O的開始,O2O的代表主要還是以團購模式的興起,線上連結線下的服務。風靡一時的百團燒錢大戰,最后也是用真金白銀的補貼來教育市場,引導用戶行為。
但是這種線上與線下的連結,更多的還是偏向引流至線上業務,把線下的業務轉移到了線上,也是一種吸引流量的引流方式。以美團為例:通過高頻的外賣引流用戶,然后分流至平臺的其他業務,漸漸的把各種生活服務搬上來美團。
隨著電商平臺的迅猛發展,淘寶雙十一近幾年的突破100億元的用時已經越來越短。同時,實體門店及商業地產的租金、人力等成本壓力的增加,傳統的零售門店也越來越式微。
傳統線下實體店鋪已死的話題不絕于耳,連萬達這種傳統的商業地產巨頭都試圖把線下業務復制一份到線上,開展電商業務。
但至今,線下門店也一直還活著,反而線上流量越來越貴,且趨于飽和,于是有了現在促活線下門店的3.0新零售。
現在的3.0新零售業態,就是馬云口中的“新零售”了。但其實這個3.0的新零售,是在美團和餓了么的配送體系的完善,生活服務逐漸在線化等方面,這種2.5新零售的基礎上,實現的一個躍遷。
現在的3.0的新零售,不是簡單的原來O2O的形式,線上連接線下。而是顛覆了以為線下實體門店的概念,把門店重新定義為“倉庫”,一個門店就是一個倉庫,為一個門店倉的作用,重構“人”“貨”“場”的形式。
有倉庫就有對應線上體系的配送,周邊無處不在的7-11、全家、夫妻類型的便利店,這種小門店也是一個倉庫的作用,貨架擺放著貨物。通過線上的配送,擴大門店服務的范圍,提高門店的坪效,促活線下實體店。
也得益于餓了么跟美團、京東到家的等同城物流體系,其實還有大大小小的同城配送公司。正是由于現在這種物流體系的成熟化,才衍生出今日的新零售。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2.5到3.0的一個新零售的躍遷。
之前也有看到一篇文章,說新零售是趨勢,而不是風口。這個觀點我也是很認同的。而且現在的新零售大部分只是把線下的門店業務搬到線上來,以此提高線下坪效,從技術到業務,以后還會有很多場景很多機會可待挖掘,進一步的實現萬物互聯。
新零售也是一種生態,圍繞著這個生態做服務,也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大數據對不同類型的商家的應用,做零售商家的后臺服務,即新零售的saas系統。利用數據,把傳統零售門店的商品數據展示在互聯網上面,利用算法精細化,精準向目標用戶展示數據。
小程序的興起,也是一個對新零售來說利好的消息,可以開發出更輕量的程序,現在app的流量成本已經很貴了,用小程序+公眾號的形式,可以更好的進行品牌的互動及傳播。例如:屈臣氏及7-11、沃爾瑪、卜峰蓮花等零售行業。也有像優衣庫這樣的傳統服裝零售業,也積極擁抱天貓及小程序。
也有專門做新零售的同城物流服務,傳統零售門店的線下服務范圍,通過配送服務的賦能,覆蓋范圍可以擴展至同城。冷鏈配送、前置倉站點的部署,各個環節會優化得更加成熟,隨著競爭,效率和價格也有更多調整空間。
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體系,配送服務還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生活內容方面的線下服務的可能。
實現商品、用戶、門店,這些點與點之間的連接,構成了商品與用戶,門店與用戶,門店與商品這樣一個新的面,一個穩固的正三角面。 在這個面上,通過點的連接,提高商品效率的流轉,提高用戶的精準度,提高門店的坪效。阿里提出的所謂重構“人”、“貨”、“場”,正是對應用戶、商品與門店。
“新零售”這個詞匯一開始也是阿里提出的,在這里特指我上面說的3.0的新零售。
阿里研究院也給了新零售一個定義:
就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透過數據來驅動的泛零售形態。
之前我對新零售也是一知半解,然后我們公司就從傳統電商轉向了新零售這個風口。關閉了之前的倉庫和門店,在交通干道的交匯處選址了大門店,作為一個門店倉的作用。
而且新零售剛興起時,當時一直比較強調大數據的應用,我也搞不太清楚這個大數據對新零售行業的加持,不就是展示千人千面嗎?
直到今天看了曾鳴的《看十年》,里面更多的是強調了“精”和“準”,才點醒了我,所以才有了上面這些想法。
在更精細的場景粒度中,為用戶提供零售的服務。通過數據的應用,精準的把用戶所需要的商品呈現在他眼前。
這個新零售的方向,其實阿里目前也在探索中,收購了銀泰百貨作為百貨場景的新零售試點,發展了商超類型的盒馬鮮生,后面還收購了餓了么,收攏各類線下的小型零售體,進一步的拓展新零售的邊界。
騰訊的超級物種、以及美團也加入了這個戰局,還有從各個新零售服務方向創業的攪局者們,而且技術的應用帶來的想象空間還很大,這盤棋還有得下。
#專欄作家#
萬象青年,公眾號:萬象青年歡樂多(ID:wxqn-helloworld)。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早上產品狗,晚上公號狗,時不時會分享一些產品心得和復盤總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為什么“新零售是趨勢,而不是風口”?趨勢的話勢必有原因,也就是某個潛在力量的形成并合集成為趨勢,這個力量是什么呢?是來自于技術的革新還是需求的變化?而不是風口就更難理解了,這個風口我的理解是由于必要的矛盾,或者是革新導致在某一個領域的劇烈變化,使得與很多相關的人或者物體進行劇烈反應,貌似新零售有這個樣子,逼近就像你說的,流量的變化,成本的變化,大佬的站臺等。
我覺得主要是得益于物流系統化的發展,當便捷的配送方式已經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覆蓋到門店場景讓傳統線下零售利用物流方式突圍。目前是有些大佬看到了這些趨勢,有物流體系的企業覆蓋到門店場景,例如美團京東到家和餓了么,門店自主突圍或自建物流還是比較少的。其實風口的產生也離不開背后的趨勢,但風口感覺更像突發的熱點,文字游戲吧。歡迎前往公號交流~
言簡意賅。多謝,這么理解下來,也確實是因為物流的改變而側面推動了線下零售的劇烈變革,也像你所解釋 的一樣,不是突然而來的熱點,是蓄能而就得行業革新,多多交流
線下門店定義為倉庫,展廳,對盤活實體店有強烈興趣,有沒有共同愛好者
文章有點濕潤…
? 歡迎討論
你這個回復真是別具一格,哈哈哈
關注關系:看清系統內元素與元素之間的關系,以及功能三部分構成。元素之間的關系比元素更重要。
理解回路:從時間的維度看事物發展的脈絡,找到過去和現在的關系。
跳出層級:從空間維度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規律,上層決定下層,下層無解,躍遷一層有答案。
突然看到這個解釋,其實這一篇也是尋著這幾個脈絡,歡迎就具體問題進行討論~
你應該是做公眾號運營的吧,不是專職的產品或者產品運營這塊的
以前老家在農村。夏天一到就經常下雨。門口的屋頂漏水滴在了門鎖上。所以鎖經常生銹。我然后就跪在地上求著對鎖說,你別繡了,別秀了,在秀門就鎖不住了!
哈哈哈哈哈 都是人才 ??
都是些口水話 沒有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