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生意經:如何開一家賺錢的奶茶店
出門逛街必買奶茶已經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生活指南,奶茶也正以雄赳赳、氣昂昂的姿態大步向前進,它的市場現在仍然龐大到無法想象,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你要如何開一家賺錢的奶茶店呢?
以往一到飯點,大家會問“你想吃什么?”這句話,現在已經被“你想喝什么?”給取代——因為茶飲,已成為主力消費族群的生活習慣之一。
有的人估算市場總額1千億,有的人推算市場總額5千億,無論有幾千個億,其實都是在表示:市場龐大到無法想象!
所以在辦公樓、學校、住家附近的街角,很容易偶遇各種茶飲店,品牌多得數不清,光憑印象就能喊出一堆名號,比如:
一點點、喜茶、奈雪的茶、戀暖の初茶、喪茶、都可coco、85度C、薡茶、四云奶蓋貢茶、快樂檸檬、HEY JUICE茶桔便、人在茶在、南洋茶鋪、幸福侯彩擂、茗小鹿、喫茶趣、本宮的茶、muco沐菓、路飛堂、大卡司、GRANDPA 爺茶、TPLUS……
各種新式茶飲,或是面包+茶飲的“網紅店”遍地開花——因為這是一個相對投入小、入手容易、回報快的“輕”項目。
而且洋品牌一直也搞不懂,到底在中國該如何操作茶飲市場,因此產生了獨特的“排外壁壘”——也只有中國品牌才能引領中國消費者對茶飲口味的偏好與脈動了。
那么,這行業能不能賺錢?
當然能。
問題是:如果你真想開一家茶飲店,請問你能確保自己在市場的競爭中賺到錢嗎?還是覺得透過加盟就高枕無憂了?
想要知道如何開一家賺錢的茶飲店,就得多了解相關知識與觀點,先提一個范例:
喜茶憑什么紅?
喜茶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排隊現象這么簡單。
其實,在喜茶還沒成為喜茶之前,聶云宸(喜茶創始人)就像第一次開店的新手一樣,走了許多彎路。
廣東人愛喝茶的習慣大家都知道,所以有許多知名的茶飲品牌都是從廣東深圳崛起。茶飲的甜味和多變的新鮮感,也是年輕人喜愛飲品的原因之一。當年輕人邁入了主力消費族群,茶飲自然也就成為了值得發展的項目。
喜茶原來在一開始的店名叫做皇茶,這名字雖然取的特別響亮,但實際上只是一個人單打獨斗的小店。
在選址方面也不按常理出牌,是在廣東省各項排名都不那么靠前的一個地級市——江門,而且是在一條名叫江邊里的小巷子里,默默的賣著奶泡茶。
在這些完全沒有“網紅條件、網紅特質”的情況下,皇茶的品牌卻被其他人提前搶注,并模仿了類似的產品線,稍微再重新包裝一下,就對外展開連鎖加盟。
一下子,整個廣東到處都有各種皇茶店,連創始人都無法為自己的店“驗明正身”,可以說自己生出來的孩子,結果白白送人了。
如果經歷這些情況就被擊垮,也不可能造就今天的喜茶。
這段算是“失敗”的經驗,卻讓聶云宸得到寶貴的一課,正好透過這段緣由,讓所有開店新手也能掌握重要的一課。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
首先,為什么在地級市偏僻角落中的一家小店,還是會有人復制?
原因很簡單:大部分同質性的產品,導致消費者不存在轉換成本。
意思就是說:想要喝什么就換哪一家,其實都差不多,隨意選擇就行了。
茶飲店的優點,反過來看也是最大的問題點——因為投入小、入手容易的優點,也就有選擇多、競爭激烈等問題點,也因此茶飲品牌其實很難建立護城河。
比如貢茶品牌,也是因為被提前注冊商標,而只能改名為“四云奶蓋貢茶”;在臺灣原來叫做50嵐的品牌,也被提前注冊商標,來到大陸之后而只能改名為“一點點”。
所以在裝修、產品、名字這三點上,有吸引人的亮點即有搶占市場的機會;那些投機取巧的人很清楚知道這一點,只要搶注有名氣的品牌,或是搶注有個好名字的新品牌,就可以在市場上搶先機。
那些提前搶注商標的公司,借著他人的名氣或發現一個好名字,就拼了命的展開連鎖加盟。
但奇怪的是:如果真的這么簡單,為什么這些付錢加盟的人最后大部分都經營不善?
就像皇茶這個品牌,雖然等于白送給別人了,但是當市場出現喜茶之后,許多名為皇茶的連鎖店也開始逐漸沒落。
到這里你可以知道——擁有品牌意識只是一個開端。
實際上這些“借殼”加盟商品牌,還在從0到1的期間就在市場上消失了,一定有其他的原因。
但,到底為什么?
原因是消費者喜歡嘗新,才讓喜茶有機會瞬間成為網紅?
有一定程度上是這樣,但其實還有更大的主因。
我們再換個角度,把問題問的更具體一點:茶飲是不是能養成消費者,讓他經常的想起,沒有的時候感覺特別難受、擁有的時候又特別的滿足,感覺就像是在談戀愛?
答案就是:對胃口。
胃口是會被養起來的,比如一個人在異鄉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想起媽媽的拿手菜一樣。
胃口就是一種護城河,就像東西南北各省都吃不慣各自的家鄉味一樣。
任何裝修風格都可以輕易的復制,而在茶飲,正是以產品的獨特性決定命運——也就是說,成功的基因就在產品。
如果你不懂打磨產品的邏輯,根本就復制不了成功經驗;那些講求快速展店、專業做加盟連鎖的企業,表面有但實際很少花心思在產品打磨這方面上,因為這樣賺錢太麻煩了。
嫌麻煩的人,分為兩種:一種就是習慣模仿、喜歡來錢快;另外一種就是,往往把力氣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然后把延續生命的關鍵點寄托在別人手上。
這兩種人正好湊成一對。
所以最吃虧的,總是那些嫌麻煩的開店新手——錢都花了,也只能安慰安慰自己,就當作交學費(雖然也找了各種原因,還是沒搞明白真正的原因)。
再說到產品打磨的思考關鍵點,據喜茶創始人聶云宸的描述:
當初,一個人在經營皇茶期間,會經常推出各種創新口味讓顧客試飲,由于來店里的顧客不多,所以還會花點時間多聊幾句,進而逐步找到顧客的喜好,歸納出最適合大眾口味的好產品。
好產品不是用特別高價的原料;好產品也不是用差一點的東西,透過情懷或包裝,賣出更高的價格。
如果你定的價高,可能有一段時間內會賣的很好;但要是被人模仿出差不多的口味,比你便宜,那你就玩完了。
產品研發的邏輯,相比毛利率和價格等因素,第一是要更強調如何做出好的口味和口感,然后才考慮別的。
就像新上市的“芝芝黑提”這個產品,要先去考慮產品本身好不好喝(讓顧客測試口味口感),然后再去攻克技術(和成本)。
不僅僅要找到口感叫好的產品,第二個重點是不給別人(競爭者)留空間,把價格緊緊定在毛利率不高,但又能夠讓自己有生存空間的范圍內,這才算是一款真正的好產品!
簡單總結,就是以獨特產品占領市場,并在定價上要有競爭力。
這些話,請來回多看幾遍,如果能深刻理解,就會有機會成為20%那些賺錢的茶飲店、跑贏80%那些苦海求生的茶飲店。
然而,對很多人來說,這些話就像菜譜上寫著“鹽巴少許”一樣的抽象,就像沒學過藝術看不懂的藝術品一樣。
所以,關于一杯“好喝的茶飲”這種形而上的概念還不夠;對產品打磨,要有“結構化”的認知,才能調制出最佳答案。
一杯茶飲,區分為三種分類:
【茶底】
原料主要分為:紅茶、綠茶、普洱茶、烏龍茶(其實也就是青茶、熟茶、黑茶,三種茶葉分類)、花茶、萃取液(你覺得我會告訴你,這個可能會和糖漿混在一起嗎)
- 加分:帶有明顯茶香的口感辨識度
- 減分:帶有焦味、苦味、明顯澀澀的口感、泡煮時間不對造成的味道偏淡
【奶】
原料主要分為:全脂、高脂、奶精、奶粉(另外也有人將煉乳參雜在配料中加重奶味)
- 加分:濃烈奶味與茶澀味的平衡(比如港式奶茶不加奶,你試試看?)
- 減分:奶味過淡、奶味稀釋茶香
【配料】
- 增加變化的組合:布丁、燕麥、西米露、珍珠(大珍珠又叫波霸)、椰果、紅豆、仙草、芋圓、冰激凌、阿華田、可可、養樂多、水果切塊(果汁、水果味濃縮液)、金桔、梅子、餅干或巧克力塊(醬) 、奶泡(奶蓋,含鹽與黃油攪拌),以及香料、芝士、肉桂、抹茶、芝麻等調味料…
- 影響茶湯的口感部分:焦糖、蜂蜜、楓糖、白糖漿、黑糖漿、冰塊(是的,冰塊多寡也會影響茶湯的口感與茶香)、氣泡水
發現了沒——配料才是新品變化最多的部分。
當然,也不排除榴蓮、芋頭、香蕉…等添加物打成泥狀混入茶湯中的創意組合。
把產品打磨方式條例化出來后,可以看出來:除了【茶底】、【奶】兩種的比例控制之外,再乘上這么多種【配料】,就可以產生幾千種的變化組合。
所以,光是產品打磨就能衍生出許多優勢,除了讓顧客有豐富的新鮮感之外,主要還是在市場的競爭中產生差異化、讓消費者產生口味依賴、幫助品牌建立第一印象——比如喜茶的芝士奶蓋。
到這里,總結一下:
所謂的產品特點,大多數只是適當的比例(為了提升茶湯的香氣與口感),加上“少許”的配料(為了增加產品特色和新鮮感),就能打造出市場上的競爭利器。
有趣的是,在《配料》成功試中一款,市場的反應就會讓你像中了頭彩一樣的興奮,這就是茶飲值得玩味的地方。
當然,開一家能賺錢的茶飲店不只是產品打磨而已,“產品為王”只是第一篇。
如果你只是想問:到底什么樣的調飲可以大賣!
那你可能還是不明白。
雖然產品打磨是核心,但主要得看你所在的人群接受的喜好進行配置。至于如何有效調整,往后陸續推出的內容,就是為了讓你獲得全面、準確的決策能力。
碼字很辛苦,也需要一點反饋,只要你覺得有幫助就請點個贊,每超過1百個贊,就能陸續獲得《新零售生意經》系列的內容:
第二篇:顏值即是正義,網紅店要怎么搞?到什么地步?
第三篇:選址即是正義,人流量還不夠,如何靠轉化率來湊?
第四篇:開一家能賺錢的茶飲店需要具備哪些硬性條件?
#專欄作家#
謝客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暢銷書《新零售時代》作者,知乎專欄:新零售?歡迎關注,期待與你繼續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運營對于一家互聯網奶茶店相當重要,尤其是塑造品牌方面,利用互聯網力量低成本打造網紅品牌,答案奶茶就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啊
期待
期待下一篇,總結的很好!
長見識了,希望下一篇快點到來~
期待下一篇~
寫的超好 謝謝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