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從“小店”開搶
2017年中國在網上零售額為7.2萬億元,占整個社零總額(36.6萬億元)接近20%,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線下銷售市場依然占據著80%的超高份額。當互聯網巨頭把目光轉向增量市場——線下渠道時,“新零售”的風口開始匯聚各方勢力,流量之戰一觸即發。
便利店是線下零售的重要入口,近期天貓、京東、蘇寧等線上巨頭,紛紛籌謀將線上流量與線下打通,新型便利店處處開花。包括新零售行業缺少抓手的騰訊,也傳出默默扶持了自己的便利店代言人。
據多家媒體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便利蜂近期獲騰訊與高瓴大筆投資,估值達到16億美元(騰訊與高瓴分別持股8%)。據此計算,雙方投資金額達到了2.56億美元。
但是,線下便利店市場早已布局完成,本土傳統連鎖機構與711、羅森和全家等外資也都在發力下沉,新舊幾股勢能的碰撞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
傳統便利店遭遇沖擊
全時在國內算是老品牌了,雖說比不上7-11、全家那樣的國外大品牌,但價格親民、物品齊全,也受到了顧客的青睞。
“我們是老店,占據的地理位置挺好,挨著醫院、學校,人流量挺大的?!钡靥幈本┦形鞒菂^的某全時便利店老員工江銘說道,“來我們店的主要是老客戶?!?/p>
地理位置的優劣與便利店生意的好壞有著很大的關系,其次則是品牌、安全。江銘對于每天接待顧客、收銀結賬,以及加工食品、接貨、驗貨、搬貨、理貨、清掃等等,每一個動作環節都熟練于心。但是今年五一開始,江銘也有些擔憂了。
他發現自己店內的顧客在逐漸減少(每月營業額環比下滑),“這半年來我們店周圍開了好幾家別的便利店,還有不少公司辦公樓里都裝了無人售貨機、無人貨架,顧客被帶走不少。”江銘擦拭著本已明亮的柜臺,無奈地嘆了口氣。
如今傳統便利店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再加上每日優鮮、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各種各樣的新零售新業態新模式的融入,便利店市場競爭的已經不是最后一公里或是最后半小時,而是最后100米、最后10分鐘了。
由于線上的流量已經接近飽和,各領域垂直電商也基本吃盡了紅利,想要在所剩無幾的線上市場獲得流量很難,因此眾多巨頭這一年來紛紛在開辟線下流量新天地。
“旁邊的新便利店工資高待遇好,有幾位老同事已經跳槽過去了。”這些新開張的便利店品牌都會對員工提供各種補助,再加上更為方便、先進的購物模式,吸引了不少新顧客。這讓江銘略有些艷羨,他表示,“其實我也想過要不要和他們一起跳槽,或許去另一個平臺會有更好的發展,但是一想到自己要再從頭做起,就又有點不甘心?!?/p>
新事物總是那么的誘惑勾人,但是新事物的背后也代表了不確定性。江銘說,“我也不知道未來到底哪個連鎖品牌‘壽命’會長一些,先走一步看一步吧。”雖然此刻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新店壓制了傳統便利店的勢頭,但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新型零售模式,并非一帆風順。
新型便利店有沒有泡沫?
有媒體將2017年定義為新零售元年,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加持,新型態連鎖便利店的風口也愈來愈熱。為了及早在這個新零售“入口”搶奪一席之地,不少線上線下巨頭都使出渾身解數,力求以最快速度把店鋪布滿一二線城市。
一方面,7-11、羅森等老派日資品牌開始自我革新;另一方面,便利蜂、全時等本土品牌加速擴張,而天貓、京東、蘇寧電商巨頭的參與,更讓各方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據資料顯示:從2017年初至今,有近百億元資金涌入到便利連鎖行業。盡管新零售市場尚未“守得云開見月明”,但便利店領域卻提前迎來了競爭,且愈演愈烈。
2017年4月,京東宣布“百萬京東便利店計劃”,聲稱未來五年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劉強東更是宣布在2018年底,京東便利店要實現每天新開1000家門店的目標。
蘇寧在2017年初發布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時就宣布:通過“租、建、并、購、聯”等方式,3年內將門店擴張至2萬家,其中“蘇寧小店”計劃三年時間開設5000家,2018年要新開設1500家。
而迅速擴張的便利蜂,截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南京、天津、上海、廊坊等地新開門店也達到356家。
開店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是用戶總量卻是固定的,包括連鎖經營方面的從業人員也是有限的。有的平臺為了在快速時間內擁有更多的門店數量以及強大的運營團隊,不惜花高價搶奪優勢地段商鋪,用重金招攬相關人員,甚至直接買下其他公司的部分業務。
以便利蜂為例,在急速擴張門店數量的同時,先后買斷了北京7-11鮮食合作工廠呀咪呀咪,收購了無人便利店領蛙,推出了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單車項目……一系列的“大手筆”讓人嘆為觀止。
便利蜂提出要搭建一個科技型便利店,但是產品研發、信息系統、倉儲配送等強大的中后臺體系也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可以預見市場擴張的同時,企業的海量資金也在不斷投入。
雖說分布廣泛、設備先進、食品保障、貨品紛繁是會給便利店帶來更大的流量和客戶,但是一個連鎖品牌如果大規模的投入,以便利店那一點兒微薄的利潤,得恐怕要很久時間才能收回投資。這些連鎖品牌背后的投資方、管理方,圖謀的究竟是什么?
從現實來看,目前便利店行業發展并不是很樂觀。7月31日北京鄰家便利的168家門店陸續關閉;隨后131便利店也被爆出資金鏈斷裂。數據證明,國內便利店行業已經存在飽和甚至過熱的情況,那么在這個趨勢下,不計成本地大肆擴張門店數量,是不是一個明智之舉?是否會存在重復建設投資的問題?
跑馬圈地千萬別“圈”到自己
據商務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顯示,整體上,2017年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整體波動較小,便利店行業僅僅是發展趨勢與未來市場潛力被看好。而在便利店門店分項指標中,店租、水電、人工費用等方面存在突出的困擾,店租與人工成本始終是影響門店可持續運營的兩大最重要因素。
在不計成本擴張的同時,新模式的便利店能否對線上形成導流、將線下流量引入線上,或者是打通線上和線下的應用場景,目前都很難說。
根據蘇寧易購曾經發布的公告顯示:蘇寧小店在2017年營收為771萬元,虧損1493萬元;2018年前7個月營收為1.43億元,虧損高達2.96億元,債務為6.53億元。
至于京東,劉強東曾經提出的五年開設一百萬家便利店。然而這100萬家店至今還沒有鋪開來,反而是門店倒閉的信息接踵而至。至于仍處在燒錢階段的便利蜂,其年底在上海和南京新增100家門店的目標似乎也縹緲不定。
新型便利店與傳統小店相比具備相一定的優勢,相比夫妻小店和傳統小商超,更加便利也更受到90后、00后的追捧,但一個行業的發展和落地,絕不僅僅是依靠無限擴張、優惠不止就能維持良性運轉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是要落在用戶體驗上。
現在多少互聯網巨頭為了大肆搶奪用戶導致項目虎頭蛇尾,最終還是因無法盈利而導致線下門店關門退市。或許在資本市場看來,現在是新型便利店的入場的絕佳時機,但是采取不恰當的方式跑馬圈地,最終很可能是“圈”住了自己,讓臆想的商業憧憬,在現實迎來遭遇一記重擊。
有業內人士表示:電商平臺蜂擁入局線下便利店的模式并不新奇,而且這類模式在沒有經過實際驗證時,容易形成無腦增長。近兩年的風口很多,但是風一停豬就掉一地的景象也不少見。
從千團大戰、O2O,到各類共享項目,哪一個風口不是在瘋狂狂奔后,哀鴻遍地化為一地雞毛。
結束語
可以說,預見有價值的風口是很重要,提前進行投資布局也無可厚非。未來發展具有特色的優勢的連鎖門店是一個大方向,但是切記不可盲目助推風力甚至制造風口,往往過熱的風口背后都是虛無的泡沫。
真正有遠見的布局是通過信息化夯實內功,融合全渠道應用場景,構造線上線下打通、前端后端融合的情景,以全供應鏈貫通、全渠道銷售、全鏈路服務掌握用戶數據,最終實現提升顧客體驗的目標。如果沒有良好的用戶體驗,其他都是妄談。
作者:懂懂筆記,微信公眾號“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微信思維》、《微信力量》兩本暢銷書的作者。
本文由 @懂懂筆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專欄作家
作者:神樂,編輯:秦言,微信公眾號: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
本文由@懂懂筆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