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的基本作業流程(一):商品進、出倉
雙十一將至,全民享受購物狂歡,與其說購物狂歡,不如說網購狂歡。網購幾乎顛覆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在享受網購帶來的便捷的同時,是否想過便捷的背后是什么?究竟是誰帶給我們便捷?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在實際業務中,商家的收貨、發貨、進購貨品以及貨品管理都是交由倉庫操作的,店主只需將任務訂單發給倉庫即可。
下面簡單介紹下貨品的入庫與出庫基本作業流程:
一、入庫流程
貨品的入庫流程如下:
1. 創建任務
當貨主需要將進購的商品存放入倉庫時,首先需要創建入庫任務。創建的任務內容包括需要入庫的商品明細及數量,以及預計入庫的時間。任務創建成功后,提交給倉庫,等待倉庫安排入庫。
2. 送貨入庫
倉庫在接受到入庫任務后,按照以下流程運作:
- 倉庫制定入庫任務計劃并將運輸任務通知到相應司機;
- 司機到指定地點裝車,并在規定時間內將商品運輸到倉庫;
- 到達倉庫后司機需將送貨單交給倉庫收貨員,收貨員將送貨單與收貨單進行核對以確認收貨任務正確,然后檢查車輛是否符合要求、檢查商品外包裝有無破損、型號是否與裝箱清單一致,防止不合格商品進入倉庫;
- 確認無誤后開始卸貨收貨,PDA掃描到貨通知單單號,進入收貨任務;PDA通常有兩種收貨方式,普通收貨和容器收貨,普通收貨直接掃描商品條碼輸入商品數量完成收貨;容器收貨需掃描容器編碼和商品條碼,將容器和商品關聯,將商品集中到容器中完成收貨。
3. 倉庫驗貨
卸貨前只對商品外包裝進行檢查,卸貨收貨后需拆開外包裝對商品進行更仔細的查驗。
收貨員依據到貨通知單對貨品清點數量,并將點收實際件數標注清楚,同時核實商品質量問題(破損、受潮、短裝),通過驗收的商品被碼放在規定的位置等待上架。
驗貨結束后,收貨員將入庫通知單反饋給貨主和司機,通知已入庫。
4. 入庫上架
入庫的最后一個環節是上架。
倉庫工作人員提前給待入庫的商品分配庫位,然后再由上架員將商品上架到指定庫位。對應上面所述的兩種收貨方式,商品有兩種上架方式,分別是普通上架和容器上架。
普通上架與容器上架的區別簡單的說就是商品的單件上架和批量上架。
普通上架的基本流程:
容器上架的基本流程:
從容器上架的流程來看:有些同學可能會產生疑問,上架時只是在容器與庫位之間建立了對應關系,并沒有在商品與庫位之間建立對應關系,以后如何通過商品條碼查找庫位?或者如何通過庫位條碼查詢該庫位的商品?
其實商品、容器、庫位三者之間是互相關聯的關系:
容器與庫位之間對應關系的建立是間接的建立了商品與庫位之間的關系,而在收貨時商品與容器已經建立了對應關系,因此容器上架的商品可通過庫位直接查詢到。
完成上架后,商品的入庫流程基本走完。
二、出庫
商品出庫流程比較復雜,通常有揀貨、分播、復核、包裝、分揀、攬收、交接等環節,這個過程對于倉庫工作人員不僅僅是體力勞動,任何一步操作都要小心謹慎,否則就會造成倉庫、賣家、買家三方的損失。尤其是在雙十一商品流通的高峰期,倉庫工作人員更是要調高警惕避免出錯。
商品出庫的基本流程如下:
1. 調度訂單
網購的訂單首先會流入賣家的OMS系統(訂單管理系統),貨主在OMS確認后,再將訂單推送給倉庫的WMS系統。
WMS系統通常需要先對訂單進行調度,簡單說就是按照一定的規則對訂單進行分類處理。實際業務中影響訂單分類的因素很多,因此調度看似簡單,其實背后的邏輯很復雜,調度訂單的功能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為訂單匹配最適倉庫:
例如一個貨主通常會有多個倉庫,選擇距收貨人最近的倉庫發貨無疑最快最省成本。
在實際調度中,倉庫的選擇不僅僅依靠距離信息,還需要綜合考慮庫存信息、貨品信息、承運商信息等等。
為了實現最佳運輸方案,經常需要對訂單進行拆分。
例如某一訂單包含了甲乙兩種貨品,距離收貨人最近的倉庫是A倉,但A倉的庫存信息顯示只有甲貨品,沒有乙貨品,而距離收貨人較遠的B倉乙貨品庫存充足,此時就需要對訂單進行拆分成兩單,一單只有甲貨品分配給A倉,另一單只有乙貨品分配給B倉,兩個倉庫分別發貨給收貨人。
如此拆單作業雖然實現了降本增效,但往往造成收貨人多次收貨的不良體驗,因此拆單操作需謹慎。
(2)為訂單匹配最適承運商
當貨主有指定的承運商時,為訂單分配該承運商;當貨主未指定承運商時,綜合考慮倉庫到收貨人的距離信息、運費信息、庫存信息、貨品信息等,按照一定的規則為訂單匹配最合適的承運商。
(3)為倉庫制定生產計劃
倉庫系統每天會接收到很多訂單,尤其是在“6.18”“11.11”“12.12”等這些特殊日子,訂單量更是超出想象。
因此必須提前規劃好倉庫每天的生產計劃,以便倉庫能夠有條不紊的處理完所有訂單,盡量避免訂單高峰期出現意外情況。
另外:在大批量的訂單中,常常有很多訂單的貨品是相同或相近的,因此將這些訂單集中生產揀貨,將省去很多時間。
(4)為揀貨員規劃揀貨路線
倉庫里存儲的商品成千上萬,雖然前面講到每個商品都有對應的庫位,可以按照庫位查找商品,但是倉庫面積大庫位分布廣,而揀貨任務中的商品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庫位,如果揀貨路線規劃不合理,需要揀貨員到不同的庫區來回尋找,造成揀貨員事倍功半效率低等問題。
調度能夠根據訂單商品信息查詢商品庫存位置,然后根據庫存位置規劃出最短揀貨路線,大大提升揀貨效率。
以上,調度是一個對訂單進行預處理和分類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會生成許多指導倉庫后續作業的優化策略,倉庫人員按照調度結果執行各項操作即可。
2. 打單
調度結束后,訂單流轉到相應的倉庫系統,在WMS系統中選擇訂單生成揀貨任務并打印任務面單。面單上有訂單基本信息,商品的外包裝需要貼上面單方便配送員及收貨人根據面單信息進行配送和識別包裹。
有些倉庫在包裝臺上打印面單,這樣做的好處是及打及用,避免了面單在揀貨過程中的丟失和混亂。
3. 揀貨分播
揀貨任務生成后分派給揀貨員,揀貨員在PDA下載揀貨任務,根據PDA的指示到指定庫位揀取正確數量的商品放入揀貨車。揀貨有先揀后分和邊揀邊分兩種操作方式。
先揀后分是將揀貨與分貨分開執行。先將任務訂單里的所有貨品集中揀入到揀貨車,再在播種墻進行分貨。播種墻是具有很多單元格的推車,每個單元格對應一個訂單,播種就是將揀貨車中的商品按照訂單歸類到每個單元格中。
邊揀邊分是在揀貨的時候就將商品放入相應的單元格中。揀貨員在揀貨前將單元格與訂單一對一綁定關系,推著播種墻揀貨時,PDA掃描商品條碼會自動提示該商品應放入哪個單元格,從而實現邊揀邊分。
邊揀邊分雖然可以一步到位完成揀貨,但是實際場景中應用先揀后分更多,因為播種墻相較于揀貨車體積大,在庫區中移動不方便,不利于揀貨員作業。
4. 復核包裝
商品在播種墻被歸置好后,接下來要到包裝臺進行復核包裝。
包裝人員通過電腦掃描面單編碼和商品編碼進行復核,一方面核對商品數量與種類,防止商品的錯發、漏發,另一方面檢查商品的質量,防止殘次品出庫。
復核完畢后,包裝人員包裝商品并在外包裝貼上相應面單,然后將包裹放在傳輸帶上進入下一環節。
5. 分揀碼放
在傳送帶上,分揀機器人通過掃描包裹的面單信息,自動將包裹按照不同快遞進行分揀,在傳送帶的末端,分揀人員將不同快遞的包裹碼放在指定區域等待攬收。
6. 攬收交接
發貨任務的貨品全部分揀完畢后,倉庫通知快遞員在規定時間上門攬收,同時打印交接清單??爝f員到達倉庫后按照倉庫提供的交接清單核對攬收貨品,并使用PDA掃描貨品面單進行收貨。收貨完成確認無誤后,快遞員在交接清單簽字完成交接,最后裝車出庫。
以上就是貨品入庫出庫的基本作業流程,由于不同商家的需求不同,作業流程中會有差異。
倉庫的基本作業流程除了入庫、出庫,還有盤點、理貨、補貨等,后面再做介紹。
本文由 @小白too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很好的文章,求更新啊。或者可否告知從哪里學到這些好嗎?
好文
可以說是很全了,感謝分享
新手報到,持續學習中……..
學習了
后面沒有了么?
前JD物流員工表示有點像JD系統哈哈哈
感謝~持續關注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