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新零售(4):典型零售模式 – Costco

3 評論 11908 瀏覽 69 收藏 21 分鐘

本文介紹了以Costco為代表的會員倉儲量販模式,并集中介紹了它的亮眼數據、成長路徑以及商業模式分析。

會員倉儲量販模式:Costco(好市多)

會員制是CRM的一個重要手段,可以強有力地打造顧客忠誠度。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傳統行業的會員模式,比如航空公司,把顧客分為金卡、銀卡、普卡,根據里程累計積分,到達一定門檻后可以升級,享受下一等級的更優質服務,如貴賓候機廳、優先登機、更好的座位和服務等。

在此激勵下,用戶會趨于選擇同一航空公司,不斷提升自己的積分,以獲得更高的會員等級。這個機制極其有效地打造了忠誠度,也有良好的體驗。

在零售行業,會員制運用最成功的典范應當是Costco。本篇對Costco的亮麗數據、成長路徑、商業模式特點做個分析。

1. Costco的亮麗數據

雷軍是Costco的忠實粉絲,他曾表示有三家企業的范例對他創建小米影響深遠:

  • 一家是同仁堂,讓他知道要堅守品質;
  • 一家是海底撈,讓他懂得口碑要超預期;
  • 而第三家是Costco,讓他了解如何能夠將高質量的產品賣得便宜。

到底Costco模式有何不同,讓雷軍如此欣賞?它又是依靠什么成為傳統與互聯網結合的新零售樣本?

中國的消費者可能對Costco不太熟悉,因為截止到現在Costco還沒在中國正式開始線下店營業(不過也已近在咫尺了,中國首家Costco將于2019年8月在上海閔行開業)。然而它卻是目前是僅次于沃爾瑪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全美最大的倉儲式連鎖會員制零售超市,2018年居財富500強第35位。

Costco創立于1983 年,目前在全球9個國家共擁有700多家門店,年銷售額超過1100億美元,會員數超過8800萬人(2017年財報數據)。近5年來,公司門店數量保持快速擴張,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基本保持穩健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速保持在5%左右。

我們再看一下它與沃爾瑪對比的亮麗數據:

  • 凈利率:沃爾瑪約為1.3%(2019年2月財報),Costco為2.2%(2018年底財報);
  • 庫存周轉率:Costco的庫存周期僅29.5 天,沃爾瑪為42 天(近5年);
  • 單店銷售額:1.7億美元,沃爾瑪是4300萬美元;
  • 單店利潤:300萬美元,約為沃爾瑪2 倍。

這些數據也揭示著為什么零售業界對Costco趨之若鶩,成為新零售模式創新的重要參考。

2.?Costco的成長路徑

第一家Costco門店是吉姆和杰弗里于1983年在西雅圖開設。(順便感慨下,西雅圖竟然誕生了這么多牛X公司,波音、星巴克、微軟、亞馬遜,Costco……這個靠近加拿大的寒冷的美國西北部城市還真是有點邪門……大家開公司,可以考慮去西雅圖沾點仙氣)

當時,吉姆是Price Club的一位高管,該公司的特色就是以低價提供高品質商品,以及與同業相比更少的品類,并向會員收取小額年費。杰弗里是一名剛從法國回來的律師,他發現法國有很多超市更像是一種折扣超市和百貨商店的結合體,于是杰弗里考慮把這個商業模式搬到美國來。兩位小伙兒一拍即合,開始了創業。上面提到的低價高質精選商品、小額年費、折扣超市和百貨店合體這些模式,也就成為了Costco的先天基因。

初期經過短暫的困難,Costco迅速步入高速發展通道,第10周就達到了營業收入140萬美元。當時的客戶有七成都是小企業,他們為了采購辦公用品、電氣設備和食品飲料,通常都要跑好幾家店,Costco為他們提供了一站式解決的可能。

1984年底,開張僅一年的Costco已經在全美五個州擁有9個門店和20多萬會員,同時開張的沃爾瑪會員店山姆店給Costco造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1985年Costco順利上市,并開始銷售1.5美元的熱狗+蘇打水套餐,該套餐至今都是Costco最經典的標志性產品。

1986年底Costco發展到17家門店,130萬會員,市值突破10億美元,已經十分接近22家門店320萬名會員的Price Club。1993年,兩者合并。1995年,Costco推出自有品牌Kirkland。

2008年金融危機前,Costco已經成為全美第五大,全球第八大零售商,在全球擁有5350萬名會員,并在亞洲擁有8家門店。金融危機之后,受經濟低迷和消費者信心下滑的影響,沃爾瑪、塔吉特等老牌賣場增速下滑,2008~2015年沃爾瑪的年復合增長率降至2.5%,而Costco仍然保持7%的復合增速。

截止2018財年,Costco在全球設有762家分店,會員超過9600萬人,收入規模1416億美元,凈利潤31.34億美元,市值上漲到了1028億美元。

3.?Costco商業模式分析

美國的零售業態主要包括:大型購物中心、廠家直銷中心(如中國人比較熟悉的奧特萊斯)、百貨商店(如梅西百貨)、綜合超市(如沃爾瑪)、量販式倉儲會員店(如Costco)和專業超市(如全食超市)等。Costco是典型的量販式倉儲會員店業態,也是該業態的領跑者,山姆會員店是第二名。

美國三大會員倉儲超市對比

來源:Costco年報,公開資料

從Costco的商業模式總結起來有如下特點:

1)?會員制,會員制,會員制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Costco對會員制淋漓盡致的發揮,是它制勝的絕對關鍵。下面重點說一下。

A. 顧客需要付費成為Costco會員,沒有免費會員一說。在習慣了免費午餐的中國,我最初對收費會員這一機制并不是特別理解。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都是免費申請會員資格。花錢買會員,這個錢還不能用來買東西,還只有一年有效期,多虧啊?當年在1號店深入討論收費會員項目的時候,我漸漸理解了收費會員機制帶來的威力??偨Y如下:

B. 高下單頻度和高單均價。付費會員體系一定要精心設計會員專享權益,如專享價格/折扣、專享商品、專享服務,等等。一旦買了會員,很多人都會有種心態,就是花了的錢一定要賺回來。因此,會更頻繁地下單,每次下單買更多的商品。

例如,非收費會員商品價格100元,會員價格90元,很多人會覺得不是花了90,而是賺了10塊。由此,多買多賺,一定要狠狠把會員費撈回來。這也保證了付費會員的人年均消費金額會遠高于免費會員。例如,根據亞馬遜公開資料,Prime會員每年在亞馬遜消費的金額在1400美金左右,而非會員消費只有600美金。

C. 付費會員的忠誠度會極高,流失率很低(當然啦,錢都交了,不來買東西多虧)。根據京東公布的數據,京東Plus會員忠誠用戶98%,續費率80%。非會員留存率數據暫時沒有,但對比電商平臺普遍的高流失率,98%的忠誠度等于顧客基本不會離開。會員權益的質量和性價比則是續費率的關鍵。

D. 毛利補貼。以Costco為例,8670萬會員,年營業額1180億,人均消費1361美元,會員年費60美金,60/1361=4.4%,考慮到Costco的毛利約為12~13%,這個4.4%的會員費收入就可以讓Costco把毛利壓低超過1/3進行商品銷售。在價格十分敏感的超市消費品領域,對比沃爾瑪這類非會員超市,該機制能建立強烈的價格優勢。舉個例子,當會員顧客從Costco買了個95元的商品,實際上Costco收入了100元,對比其它超市賣100元也收入100元,顧客會覺得Costco明顯更便宜—其實,并沒有。會員費實質上是Costco盈利的絕對關鍵。

E. 會員數據。當消費者成為付費會員時,會按要求填寫很多相關資料,會比免費會員資料填寫更加認真。而會員數據是經營分析和營銷的重中之重。由此,付費會員也是獲取會員信息資料的一個有效手段。

2)?少而精的SKU

Costco的SKU只有3700個左右,對比沃爾瑪的數萬種SKU,Costco的商品數量可以說是非常少而精。顧客消費絕大多數集中在頭部商品,記得當年我在做京東城市精選項目時,項目組做過一個統計,在近千萬的自營SKU中,頭部的2萬個商品占到銷量的92%。選品的關鍵不在多,而在精。雖然沃爾瑪的銷售數據我沒有,但我相信在3~5萬的門店SKU中 ,銷售也應該大比例地集中在頭部3000~5000個商品。而剩下那些長尾商品,不但占用庫存,占用流動資金,也帶來更大的損耗。

精選SKU的好處是:

庫存周轉天數遠低于同行。因為商品少,所以銷量集中,庫存周轉快。極低的庫存周轉率帶來了資金運轉效率的提升,降低了經營成本。Costco和沃爾瑪的庫存周轉見下圖。

坪效提升。少而精的商品,在貨架的使用效率上可以極大地提升,避免了長尾商品對經營面積的占用,從而在單店和單位面積產生更大的效益。

Costco & 沃爾瑪 坪效對比

議價能力出色。少而精的SKU保證了單一SKU的銷售量和進貨量巨大,這使得Costco在與供應商進行談判時具有出色的議價能力,甚至能夠買斷部分商品,而高性價比的商品維持了高會員滿意度,并有助于會員規模的壯大。

供應鏈把控。Costco按市場需要分批從生產廠商處訂貨,有效降低了庫存水平。如果某商品銷量超出預期,Costco會讓下面的供應鏈企業快速完成。為了維持供應鏈體系的良好運轉,Costco有專門的驗廠團隊。由于供應鏈體系十分龐大,Costco會把握供應鏈中利潤較高部分(如產品設計),而外包利潤相對較低的程序性部分(如驗廠)。

3)倉儲量販式

因為商品數量較少,Costco的商品都是大包裝量販式,帶來了銷售的規模效應,類似于批發。但實際上我在美國Costco超市消費的實際體驗,Costco商品也完全可以小量購買,比如當年我最喜歡從Costco買一只煮熟的珍寶蟹加一瓶紅酒,或者早餐的一小盒muffin,大小靈活的彈性也保證了家庭消費體驗。而倉儲式經營的倉店一體機制,也同時有效減少了物流的二次運輸成本和商品缺貨率。

4)嚴控毛利率

因為通過付費會員機制先期回籠了資金,同時通過少而精的大規模單品采購壓低了成本,讓Costco有能力在嚴控毛利率的情況下保證較高的凈利率。Costco有兩條嚴格的規定:

  • 第一,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過14%,一旦高過這個數字,則需要匯報CEO,再經董事會批準;
  • 第二,面對外部供應商,一旦在別的地方比Costco的價格還低,則它的商品將永遠不會再出現在Costco的貨架上。

在這兩條規定下,Costco得以把毛利率控制在12%~13%左右(一般超市的毛利率在15%~25%),造就了Costco高質量商品的低價形象。

5)目標客戶群定位中產階級

不同于沃爾瑪的主要覆蓋中低端的定位,Costco將目標客戶群體精準定位于美國中產階級,普遍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和意愿,擁有個人住宅和汽車,并不追求廉價商品,而是青睞高品質、高性價比的商品,并希望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一次性完成自己的購買需求,愿意大批量進行購物。定位高質量用戶群體,也是零售商銷售和利潤的重要保證。

6)自有品牌

Costco在1995年創立了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主打休閑食品、冷凍生鮮、清潔用品和保健品等。目前Kirkland已經成為全美銷量第一的健康品牌,是Costco吸引顧客和提高利潤的重要法寶。Kirkland普遍以“大包裝、高品質”為特色,定位中高端,設計上迎合中產階級會員的消費習慣,已經推出數百款明星商品。盡管Kirkland在SKU的占比不到7%,但收入貢獻率高達25%。

自有品牌是個大概念,也是會員費以外Costco的另一個重大盈利點,容我在這里稍用一些篇幅再做些論述。

我喜歡運動,以前常去迪卡儂逛,買些喜歡的運動商品,如恩寶或彪馬球衣、阿迪達斯足球鞋,Yonex羽毛球裝備等。曾幾何時,發現這些熱銷品牌從迪卡儂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什么“Kalenji”、“Domyos”之類的莫名其妙的牌子。查了查,原來是迪卡儂的自有品牌。試了試,品質真心不咋地,就漸漸不去迪卡儂了。同樣情況幾乎出現在每一個大超市里,當然程度不像迪卡儂這么惡劣,自有品牌只是混雜在各大品牌之中,給了消費者選擇。那么,是什么原因讓迪卡儂放棄了流行的優秀品牌而只賣自有品牌,甚至不惜顧客流失呢?就一個原因,為了利潤。

細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于自有品牌。如果是賣別人的品牌和商品,供應鏈在別人手里,自己沒有話語權(雖然沃爾瑪、Costco通過大規模采購取得了話語權,但最終決定權依然在別人手里),在誰都可以賣的情況下,因為競爭,加價空間有限,不能把握成本,無法優化供應鏈,很難保證利潤。尤其對于中小零售商和細分平臺,賣別人的品牌很容易被大平臺沖進來,拿走最好的產品、最暢銷的爆款,在大平臺更優惠的采購價格面前,幾乎不堪一擊。

提升利潤,避開價格戰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自有品牌。自己做品牌的擁有者,自產自銷,大平臺無法以低價換銷量進行打擊,也不會被其他零售商壟斷渠道。在品牌背后植入品牌故事,打造品牌文化,是吸引消費者,形成記憶點的有效方式。在市場競爭勢態下,品牌成為差異化經營的關鍵。

自有品牌尤其適合在非標商品領域開發。比如酒類、保健品、食品、服裝,都是絕佳的自有品牌領域。因為非標品不存在一致性,價值定位空間大,生產替代品進行競爭的難度相對較高。

下面借用黃若列舉的“羅杰斯葡萄酒”自有品牌的費用數據,大家可以看到自有品牌對利潤的巨大拉動:

如果是采購渠道品牌的進口葡萄酒,大致費用結構如下:

例如經銷商采購進貨成本:26澳元,拆解如下:

  • 生產成本:10澳元
  • 當地運輸成本:0.5澳元
  • 品牌廣告宣傳費用:2澳元
  • 品牌渠道道路費用:2.5澳元
  • 品牌當地酒類稅費:3澳元
  • 品牌其它運營成本及毛利:8澳元

經銷商采購進貨成本:26澳元+ 進出口運費、海運、保險:0.2澳元+ 進口關稅、增值稅:9澳元= 落地成本:35澳元;

落地成本:35澳元+ 進口商銷售成本、毛利:14澳元= 正常售價:59澳元或299元人民幣。

上述同樣商品,如果以自有品牌方式運作,費用結構和定價為:

  • 生產成本:10澳元
  • 直接在當地口岸裝運出口,不涉及額外送達澳洲倉庫的配送存儲費用,不涉及當地品牌宣傳和渠道費用,不涉及品牌方運營成本,不涉及當地酒類消費稅,整體進貨成本低,按金額比例,進口稅和增值稅也低,落地成本在15澳元左右。
  • 銷售定價:128~149元人民幣

由上述例子我們看到,兩者相對比,自有品牌存在著巨大的毛利和低價銷售空間,從而在競爭上獲取巨大砝碼。

我們在盒馬、小米這些新零售先鋒以及很多精品電商的運作模式中,看到了相當多的Costco的成功實踐,比如定位中產階級、精選少量高品質SKU、倉店一體、以食品生鮮帶動全品類銷售,包括自產自銷的自有品牌,等等。理解新零售,對Costco的模式進行深度解讀會非常有幫助。

 

作者:徐霄鵬,微信公眾號:產品遇上運營。亞馬遜高級總監,產品、中央運營及增長團隊負責人,前京東、攜程高級產品總監。精通前臺產品、運營及用戶增長等領域。

本文由@產品遇上運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上海這邊已經開業了,就看效果了

    來自上海 回復
  2. 在中國不定行得通

    回復
  3. 哈哈哈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