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零售擁抱數據可視化,一個案例帶你讀懂數據可視化的價值
編輯導讀:在“數智化”時代背景下,零售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新零售也已經成為行業風口。然而,什么是新零售?新零售與傳統零售的本質區別何在?新零售的底層支撐是什么?本文針對上述內容展開,并運用實際案例分析數據挖掘和可視化技術在零售業轉型升級中的戰略意義。
一、五分鐘帶你看懂新零售是什么
馬云說:未來沒有電子商務,只有新零售。他坦言,近年來電商的崛起已然對傳統零售業造成了降維打擊,而傳統零售業態想要逆風翻盤就必須走“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道路。
阿里巴巴現任CEO張勇說:零售就是人、貨、場的連接。而新零售,就是對傳統零售業態下人、貨、場三要素的有序重構,就是借助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把最終付錢的“人”和人所需要的“貨”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線上線下共融的“場”。
雷軍說:新零售,即用互聯網思維做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業態
劉強東說:我們馬上迎來“第四次零售革命”(前三次分別為百貨商場、連鎖商店、超級市場革命),這將把人類帶入智能商業時代。
看了上面那么多大牛的講解,相信你也和我一樣一頭霧水,那么如何簡單的理解新零售呢?
通俗的講,新零售于顧客而言就是四個字:“多、快、好、省”。作為顧客,我并不關心高深的商業模式升級,只希望我的購物體驗得到質的飛躍,而這一飛躍就可以濃縮概括為品類多、速度快、質量好、價格省。
而于零售商而言,為了滿足顧客這一需求,需要運用數字化技術使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最終實現運營的降本增效。
舉個例子,我們熟悉的盒馬鮮生其實就是新零售的典型代表,它極為巧妙的將“人”、“貨”、“場”三要素融會貫通,實現了線上線下的一體化,為用戶實現“多、快、好、省”的價值,同時也能為線下零售門店提供新的業務價值。我們可以這樣形象的去理解這個問題,盒馬鮮生APP就相當于一個“線上的虛擬場”,它利用阿里平臺的優勢和能力在線下搭建起實體門店(即“線下的實體場”),從而實現線上線下“場”的共融。而“貨”則指實體的商品,貨是連接“人”與“場”的橋梁,用戶為尋找特定的“貨”而訪問線上或線下的“場”,而場則為“貨”提供展示平臺(線上體現為APP的信息展示,線下體現為貨物的倉儲)。下單用戶、配送員、門店服務員這些“人”則都由圍繞“貨”和“場”有序展開活動,他們連接著商品需求、分揀、配送等核心環節。
二、新零售與傳統零售業的本質區別——數據價值的挖掘
有了上述盒馬鮮生的例子鋪墊,相信你對新零售的概念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那么,新零售與傳統零售業的本質區別何在呢?
通過一個類比,我們就能通俗的理解這個問題。
一般而言,社區夫妻店規模較小,夫妻二人身兼多職,既是進貨員,還是收銀員、倉配員;歷史銷售數據不能發揮引導決策的作用,導致進貨鋪貨全靠直覺;倉儲數據不能實時線上化,故每次庫存復盤繁瑣且常有丟件、掉件。
而盒馬鮮生作為日化超商新零售的代表,可以說是把數據價值用到了極致。
盒馬通過大數據、移動互聯、自動化等先進技術,實現從線上APP下單,到門店打包,再到末端配送的全鏈路數據驅動。
通過上例,我們不難發現,當下數據已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之一,而新零售與傳統零售業的本質區別即數據價值的挖掘。當數據價值得到挖掘后,如何讓它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賦能行企工作人員,這是可視化技術需要做的事情。
三、一個案例,帶你看懂零售業的數據挖掘與可視化潛力
既然,傳統零售業向新零售轉型升級的底層支撐是數據挖掘與可視化技術,那么它們又是怎樣賦能具體業務模塊的呢?下面我們從人、貨、場三個要素切入,逐一探討~
1. 人——消費者洞察,從B2C到C2M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消費者的洞察是后續選品和引導消費的第一步。
過去,整個傳統零售業對客戶的洞察還浮于表面,大多數時候選品等一系列決策都是經營者“拍腦袋”想出來的。在這種傳統B2C模式下,零售一般以生產企業為中心,推行大規模、標準化的流水線生產,生產完成后通過一級分銷、二級分銷等流通環節最終到達終端客戶,這種模式下供應鏈上各主體缺乏溝通,很容易導致“生產與需求不對稱”的問題。
而C2M模式,則以客戶為中心,實現反向的“需求拉動式供應鏈”,廠商在進行客戶畫像繪制,需求調研預測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后,再按照需求進行“柔性生產”,這能很好的避免產能過剩。
而消費者畫像應該聚焦哪些具體指標?這些指標又是怎樣被挖掘出來的呢?
舉個例子,如圖所示,是一個基于數據挖掘和可視化技術的消費者畫像數字大屏。其中聚焦了年齡、性別、城市、省份、會員等級等硬性指標,而這些指標都是由線下的“場”利用門店wifi、人臉識別、會員系統實現同步上傳的。除了上述指標外,還能夠通過大屏進行近一步的數據分析挖掘,例如會員同比增長數、銷售占比、偏愛單品預測等。
2. 貨——選品、遞送與復盤
除了“人”以外,“貨”也要通過數據互聯實現線上線下的全鏈路打通。
而零售業圍繞“貨”的核心工作,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大致分為生產前的選品、生產后的遞送、再生產前的復盤三大環節。由于選品工作很大程度商取決于消費者畫像,而消費者畫像的刻畫在前篇已經描述過了,此處就主要闡述“貨”的遞送、復盤。
就遞送需求而言,可以通過搭建數據中臺的方式,幫助零售商來統一指揮各個門店的倉儲、庫存、物流的調度。通過平臺打通所有門店的倉儲、庫存、物流系統以及線上零售平臺(天貓、京東等),并和線下門店做到“貨”的打通。這樣一來,商品可以直接在全渠道上架,會員體系在全渠道打通,從而改造現有的零售商、品牌商內部的所有系統,讓大數據最大發揮應用。
就復盤而言,可以通過數據挖掘和可視化技術通過實時大屏展現產品銷售狀況,能夠敏捷的對產品策略進行調整。如下圖所示,零售商能夠結合旗下品牌各季主推SKU產品,對品牌產品進行直觀展示,包括品牌矩陣、品類銷售占比、主推產品銷售情況、產品銷售排行榜。
3. 場——線上線下“場”的交互
過去,傳統零售商主攻線下實體門店渠道,而從傳統線下布局遷移到“線上+線下”后,對“場”的交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線上“場”的搭建而言,通過可視化技術將線下各實體門店與線上電商門店進行統一的數據整合進而賦能管理層級人員。如圖所示,大屏能夠展示全渠道的實時銷量、金額、流量等,且能夠同步顯示當月指標完成率,方便管理層級人員通過數據實現產品戰略的制定與迭代。
除了利用數字化大屏對線上“場”進行搭建以外,零售商也應加強線下“場”的數字化進程,例如通過智能設備(試穿評估、熱力動線等)采集顧客進店后的行為數據,進行針對性的店內導購。
四、結語
最后,零售業在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零售也不會是零售行業迭代進步的終點。雖然,我們不能預見未來的零售業態會以怎樣的形式存在,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數據挖掘和可視化技術在助力零售業轉型升級之路上會起著愈發重要的作用。
以上新零售數字大屏案例來自于袋鼠云
本文由 @小陳同學ing.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