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積分來hold住用戶的只是用戶經濟1.0

0 評論 4609 瀏覽 6 收藏 6 分鐘

電商的基礎層是什么?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往往不會讓更多創業者去思考,因此才直接或間接地造就了眾多流星般的電商企業。我認為,電商的基礎層不是渠道,不是物流,更不是資金的問題,而是建立在平臺與顧客之間的契約精神,所謂積分、會員之類的詞匯,只是契約精神的表象。在買方市場中,消費者往往掌握契約精神更多的主動權,這也促使了電商基本風險主要集中在消費者方面。如果失去了契約精神,那結果往往是平臺為違約行為買單。全文如下:

  360老總周鴻祎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但他有一個觀點是對的,做企業必需三年打基礎、三年正增長,三年騰飛期。當企業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時候,即使這個企業之前有品牌,有實力,也要重新打基礎。當創新工場從原來的天使投資+孵化器轉型為風險投資為主,基礎就需要重新建設。對周鴻祎這個觀點再修正一下是,其實很多企業打基礎不止三年,甚至要走一些彎路。打基礎的過程常常就是虧損,而堅持下來的企業才可能獲得發展。當創業常常面臨一段虧損期,那么許多人是否還敢創業呢?

電子商務的基礎層是什么?也許許多電商都沒有很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簡單的回答是:渠道的扁平化+數據分析+高運營效率。這種商業邏輯貌似是合理的,實際上靠大數據分析是否就能把握復雜的人性和需求是一個未知數。將電子商務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在數據分析、渠道扁平化和配送效率上是危險的,電商“搬箱子”做的更快更好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需要的是帶給用戶全新的價值鏈和用戶體驗。此外,越是直銷越意味著商業風險的集中,線下的分銷體系過于復雜,但卻分散了商業風險。電子商務的直銷模式風險更大,而物流基礎設施、流量購買等前期投入更大,不做高毛利的產品很難盈利。而一旦有這樣的產品,市場的進入者是很多的。做品牌又是一個花錢的思路,電商的基礎層究竟是什么?如果和傳統流通業態形成差異性,從而保持良性增長呢?

這里不想再討論B2B或O2O等電商中間層問題,只想分享一下對電商基礎層的思考。最近有一篇文章值得電商認真讀一下,標題是《積分:企業內部隱藏的銀行》。對于積分,很多電商非常熟悉,但是積分背后的內涵卻不是一目了然。積分實際上是一種貨幣,加入某家電商或電商聯盟的積分被大量使用和流通,電商就基本上不用考外部融資來養活自己了,積分是一種內部化的貨幣。問題在于,怎么樣讓積分真正流通起來呢?答案是積分恰恰涉及到電子商務的基礎層問題。電子商務的基礎層是用戶經濟,這是和傳統商超的本質區別。當用戶為電商付出某種勞動,創造了價值,就可以獲得積分,而積分相當于折扣,可以帶動更多的購買。

電商至少可以在以下幾方面設計積分機制:1、評論機制。這一點京東商城做出了示范。沒有評論就不要隨意在網上買東西,有公信力的評價機制不應該是免費的,應該用積分來鼓勵用戶做評論。2、提出合理化建議?,F在電商可以用一定的積分換取合理化建議,并且將其全部公開。合理化建議應該是電商的標配,電商成為更加透明的企業有利于電商的經營,和資源豐富的傳統企業相比,電商要比透明度,比信用度,這一點應該讓更多用戶來做監督。3、一些營銷、設計、法律咨詢等電商工作的外包。威客機制也是電商的標配。4、給予VIP用戶更多的積分與服務。積分機制可以讓電商找到核心用戶,將有限的精力先把核心用戶服務好,通過互動和溝通帶來更多服務和產品的創新。

如果說傳統商超最需要處理好的關系是零供關系,電商最需要處理好的關系是用戶關系。但是靠積分來hold住用戶只是用戶經濟1.0。一些用戶有豐富的人際資源和社會資源。這恰恰是電商沒有的。用戶經濟2.0是社交經濟,這比積分經濟的層次更高,也是更加需要面對的挑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