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綱上線:這個腦回路有什么用?
有時候做品牌,就是一個“上綱上線”的過程。本文只想粗淺地利用一下“上綱上線”字面上原本的意思和大家做探討,因為它的本質是一種提煉、升華、包裝的能力。
星巴克說,他不是在賣咖啡,是在賣“非家非工作”的第三空間;宜家說,他不是在賣家具,是在賣“一種生活方式”;釘釘說,他不是一個通訊工作,他是“一種工作方式”……
本質上,這和女朋友說,“我不是生氣這個禮物便宜,而是生氣你對我的愛只值9塊9!”真是一毛一樣的腦回路…但其實我想說,有時候做品牌,就是一個“上綱上線”的過程。
這些個場景你可能很熟悉…
比如。周末,女孩子換上新買的露肩裝,畫好春日桃花妝,等著男孩子約飯約電影。然而,男生吃完飯可能表示想回家打游戲了。這時,女孩子可能就不開心了,“哼,你不愛我!”
?又比如。燭光晚餐,女孩子點了一份南瓜干貝湯,邀請男孩子一起喝。然后,男孩子打撈了里面唯一的一個干貝,一臉天真的問誒這個是什么,接著一口嚼完,哦,好像是干貝。此時,女孩子可能又不開心了,“哼,你不愛我!”
這里就有個問題了,為啥,女孩子那么容易就經常能“升華”出這樣的結論…大概是因為一些沒有滿足期待的場景,導致聯想到比如:TA不懂我,TA沒那么重視我,TA很自私,TA心里沒有我……等等的推論,然后最后的結論就是“嗯,TA不愛我!”
于是,就出現了這個經典呼吁——“你能不能不要動不動就上綱上線??!”
那么,什么叫“上綱上線”?
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
1、“上綱上線”是一種思想方法、話語方式。
2、這種方法要求,看待人和事物不能就事論事,而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所有問題都提到重大原則的高度,即,從階級斗爭、路線斗爭的高度,把所有問題提到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根本上來分析、認識、評價。
3、上綱上線拋棄了實事求是的原則,推崇看待問題簡單化和絕對化?,F在經常用于諷刺在談論普通話題時,用滑坡謬誤的錯誤思維將話題上升到民族、國家和政治立場層面的行為。
當然這3點中,第3點一定是有一些具體的歷史語境,導致現在大家對這個詞印象不是特別好。本文只想粗淺地利用一下“上綱上線”字面上原本的意思和大家做探討,他的本質是一種提煉、升華、包裝的能力。
?如果抽象一下,“上綱上線”其實是:
針對一些現象,會有個自動抽象的過程,會根據這些現象的特征、共性等做抽象總結。
然后針對抽象的結果有一些聯想,聯想是一個無法精確描述的過程,每個人腦回路其實都會因為其成長背景、教育程度、人生閱歷等,有不同的聯想。
然后根據聯想的結果,升華。升華出來的,多半是“價值”或者“定位”或者“調性”這類的語句。
done。
這個腦回路有什么用?
除了百度百科說的,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更重要的是,能更好的“包裝”“呈現”你的運營動作或產出。
就比如說,某居委會重陽節去街道給老人發幾雙棉襪子,寫到年末總結里應該“提煉”成——深入走入群眾,在中華民族傳統佳節,為街道老人給予最溫暖的節日問候。(捂臉,我怎么像是在黑居委會…本意不是這樣的啊,別過度解讀哈)
正經地再比如,天貓發現:近一年來,22-30歲的男生:購買眉筆總人數增長123%、購買牛排總件數增長65%、購買登山、攀巖類裝備成交增幅61%、購買香氛成交增幅37%、?購買瑜伽服總人數超過332萬人……等,抽象出“都市新先生”這樣的人設形象。
發現了沒有,如上述腦回路,經過升華出來的“現象”,更加具有傳播、認知價值,“上綱上線”其實是一種解讀現象的過程。
本質上是一個根據素材,確定“論點”的過程,這個論點,有時候也叫“立意”,善于上綱上線,可以借助很多“現象”來完成你的“品牌塑造”。
假設已經有主命題,腦回路請反過來走走。
正向流程的“上綱上線”還不夠,如果你要是做品牌做運營,基于“升華”出來的結論,即你們已經設定的主命題,還應該走一次逆向流程。
逆向流程走完,絕對不是回到上圖第一個部分的“事實1-10”,而應該拆解出“1-10”之后的“11-100”…原理參照下圖:
- “我的一舉一動,都是愛你”:每一個場景的抽象,都可以是相同的結論;從具象到抽象,一定是聚焦收攏的。
- “愛你,有一萬種表達方式”:升華出的結論,拆分到具體場景,可以遍布各個場景;從抽象到具象,一定是發散的。
本質上,“逆向的上綱上線”是一個已有論點,找論據的過程。
所以,當你想論證“萬能的淘寶”這個命題……真的是一個很挑戰腦洞的命題和論證過程。
本身論點就夠無邊無際了,按“萬能”這個設定來做發散,簡直了…這個時候,就不是為了完成KPI,隨便瞎搞,然后很不負責任地丟一句,嗯,反正這些都很體現“萬能”。這樣你的KPI一定完成的很不怎么樣。
所以“逆向的上綱上線”的最后一步,也是最最挑戰的一步,應該是根據roi去選定最符合當下階段、性價比最高的落腳點。否則,這種無邊無際的命題發散出來無邊無際的行為,根本是無法指導實踐的。
你說呢?
作者:陳筱铓,阿里巴巴產品運營,從0到1,和神經網絡式客戶體驗管理平臺(9點電臺)共成長。個人公眾號:涂蜜(ID:Tooome2017),歡迎互動交流。
本文由 @陳筱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讀完后就記住了一句話,哼,你不愛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嗯,jay說不愛我就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