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戶基礎還不穩:商業化步子邁得太大太快,容易扯著蛋
微信在打敗米聊,Talkbox、Kik Messager之流重新稱霸移動社交領域后,開始思考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商業化,如何盈利。微信釋放商業化信號,貌似信心十足,一來是因為有2億+的用戶擺在那里,二來微信承載著騰訊移動互聯網稱霸之夢。在目前移動互聯網還處于混亂的狀態中,騰訊先借助微信快刀斬亂麻讓對手大傷元氣,然后再用商業化手段進一步奠定自己的地位,用心良苦。
不過騰訊如此看重微信是否太過于樂觀了呢?
前幾日,在新浪微博上有眾多營銷賬號發布了一個調查:
QQ、微信、微博,這三個中必須要放棄一個,你選擇什么?
這三個目前都是炙手可熱的產品,相比對于很多人來都是心頭肉難以取舍,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據粗略估計,有90%以上的用戶放棄了微信,不少用戶更是表示“果斷微信”。后來我覺著是因為在微博平臺上調查可能有失公允,就問了一部分QQ好友和一部分常用微信的好友,答案也彼此彼此,微信是很容易就被放棄的產品(其中首先放棄微博的好友是因為沒有開通過微博賬號)。
這個調查結果很讓我意外,此前一直覺得微信是個很熱的產品,從媒體報道也業界評論,結果大多是積極的,也看好微信這個產品的發展。因為小編很少用微信,但外界評價甚高,總覺得自己是個例外。不過從這個調查后卻找到了眾多有同樣想法的人。那么就產生了這么一個問題:我們對微信錢景的看法是否太過于樂觀了?至少從目前看來,微信的用戶根基還不太穩,用戶很容易放棄它。
可有可無的微信
之所以放棄微信,大多數人的意見是微信是個可有可無的產品,使用它不會有太多的用處,而不用它也沒有感覺不便。相比起QQ和微博,微信的重要性還沒那么大。
QQ,不必說,它幾乎是一個集合了我們所有人脈的產品。普通人要放棄QQ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即便是3Q大戰時刻遭到用戶倒戈,但多數人最終還是乖乖回到了QQ。微博對于很多人來說,它是最新資訊來源,是最新的社交活動中心,是宣傳窗口,是有趣兒段子的集散地,甚至是工作的飯碗。它不像QQ一樣是一對一人人關系,而是一對多的交流,更方便,也更開放,更容易交流和互動。經過長時間的浸泡,微博也已經成為眾多人不可放棄的產品。
然而微信的角色很尷尬,它來源于QQ,但又說不上和QQ有什么太大的區別??赡茉跇I內人來說,QQ和微信的概念是有差別的,但對于小白用戶來講,QQ和微信就是一個樣兒。而為什么要用微信,回答很有趣:
微信能收QQ離線消息。
因為好友在用微信,所以也用微信。
用微信感覺很潮(能用微信就暗示自己用的是智能手機)。
微信對于很多人來說只是QQ的補充,而微信之所以可以打敗眾多競爭對手,也全靠QQ長久以來積攢的人脈資源——如果沒有它,微信也只是一個平凡的移動社交應用而已。在多數人看來,微信目前還只是一個QQ在移動端的附屬品而已,要扔就扔了。
而微信的功能,目前也多是可有可無的。
- “免費短信”。不光是微信,其它類似的應用都打著一個噱頭是“免費短信”。不過“免費”是有代價的,對方也必須使用這個應用,或者網絡信號暢通,否則你的消息將石沉大海?!懊赓M短信”還是不靠譜的,這個功能還是可有可無的,不會成為用戶的首選。
- 公眾平臺。公眾平臺大約是要與微博的大號賬戶相抗衡,而不少名人或者機構也打算把微信作為另一個重要的新媒體平臺。不過,如果有效地利用公眾平臺還沒有一個有效的方法。如果要向微信用戶提供差異化的內容,那么為什么別的平臺用戶就不能享受到這些內容呢?或者在每一個平臺都提供同樣的內容,那為什么要在“微信”上訂閱呢?而閱讀它們還需要點開每一個賬號,還不如在微博上方便,何況它還有無休止的消息推送。
- 消費憑證。O2O市場目前還是一個混亂無比的領域,多個寡頭為爭奪這個市場拼得你死我活,騰訊會只會成為其中的一個,而非必須的那一個,也許微信為在這方面優勢十足,可是還需再等待看看。有評論分析道,微信比起微博,客戶和用戶的關系是一對一的關系,可以更方便地管理客戶,提供專屬客服服務。不過我覺得,微博的一對多和微信的一對一,對于商戶客服來說,方式實際上是一樣的。只是微博在這方面做得太爛了而已。
另外,微信還背負著負面影響。
微信和陌陌一樣,背負著“約炮神器”的名聲。這個稱號伴隨著微信的擴張進程,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用戶。目前,微信在臺灣市場拓展,就被臺灣媒體認為微信“暗藏情色危機”會被有心人士的利用,蘋果日報記者實際測試時,立即有18男上線,其中8人約女記者上床。并預測“微信會成為警察下一個在上面撈業績的重點項目?!?/p>
“約炮”名聲遠揚,你也無法阻止這樣的行為。不過總是有負面影響的存在,尤其面對的是復雜而又微妙的男女感情關系。如果你想搜索“我恨微信”,搜出的結果多是因為男女朋友之間或者夫妻之間的某一方熱衷于使用微信,而造成情感的危機。尤其是很多女性在得知男方使用“微信”和“陌陌”之類應用的時候,總被認為動機不純。在男方為使用微信而辯護的時候,女方會疑問為什么不使用QQ,非要使用“微信”這個暗含“約炮”意味的應用。
除了“約炮”,利用微信從事詐騙等犯罪行為的新聞也多了起來。縱然,我們無法把責任歸到微信的頭上,但總會有負面消息一直圍繞在微信周圍,況且微信不是一款“必須的應用”,有“可替代性”,那么卸載這款可能會帶來危險的應用也無妨。
微信的商業化
媒體和業內人士們都熱衷于討論微信的商業化,似乎暗示了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盈利焦慮。大家都明白,要在移動互聯網上盈利是個困難的問題,需要用人不斷地探索和總結。移動互聯網上擁有巨額用戶數的應用不多,微信,微博是其中的佼佼者??上⒉┻€在商業化和盈利道路上迷茫著,而騰訊,卻是最可能成功的一個希望。它財大氣粗,在探索的路上也可以更具積極性和開拓性。有第一個人成功了,就會有更多的人緊跟。
微信與其是騰訊的一個希望平臺,不如說它是一個利用2億+用戶來試驗移動互聯網商業化的一個平臺。在試驗的過程中,大家都把2億用戶當做了試驗的小白鼠,都想著,有著2億用戶,干什么不成呢?在商業化的過程中,是否也需考慮一下小白鼠的意見,看看它們到底需要一些什么呢?
我想,在微信的商業化探索中,騰訊可以謹慎而穩妥一些,何況在目前用戶根基還不太穩的情況下。如果步伐太快,可能會傷害到這個產品。在這方面,MySpace是個現成的例子。
新聞集團在收購MySpace后,覺得是一筆好生意,默多克推斷該網站估值可達數十億美元,可是這也成為MySpace最嚴重的一次破壞性行為。但是,MySpace商業化以后的表現很令人失望,尤其是網站加載過多廣告后,用戶很失望。進一步說,新聞集團以營收為中心的文化及創業夢想導致MySpace放棄了原有的目標,最終給Facebook提供了機會。新聞集團也許很熟悉媒體,但卻沒有真正理解MySpace。
然而真正成功的互聯網業務都很善于利用網絡優勢,比如谷歌、Facebook和Twitter,它們更關注用戶質量,而不是急于產生營收,這些公司先建立自己的用戶基礎,然后再想辦法賺錢。而MySpace一成為新聞集團的一部分,就被要求盡快產生廣告營收。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