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Wiki:它是如何用興趣聚集用戶的
史蒂芬說:在經歷過開心網的沒落、微博和微信的興起,上線多年的豆瓣、果殼仍活躍在我們的視線內,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一直以興趣聚集用戶,它是如何用興趣聚集用戶的?
做游戲這么多年,用戶是我們既愛又恨的話題。行業普遍的問題是,獲得一個用戶的成本高得離譜,端游高達 70-100 元,手游也如此。我們做了很多用戶調研,給用戶畫像,包括性別、職業、年齡、教育程度,發現基礎調研獲取的信息都不盡人意。我們又花了很多運營手段去獲得用戶,比如我們買 iPhone 等設備去獎勵用戶,但結果未必滿意。
而另一方面,我們發現很多用戶會自發參與這樣一種活動——今年某天,我的朋友圈有 10 人以上參加了 Color Run,被潑得滿身都是顏料,這讓我驚訝——這種活動幾乎沒有獎品,也沒有經過縝密、詳細的組織,為什么參與的人這么多?來聊聊我的思考。
用戶行為畫像的調研方法,在過去幾十年的市場案例十分常見。十幾年前在沒有移動互聯網時,產生交集的往往是身邊的人,討論同一話題的對象可能來自同一家公司、同一所學校,甚至只因昨晚看了同一個電視臺。
這種情況已經發生改變:現在,用戶基于興趣產生話題,因興趣產生動作。
比如,用戶使用搜索引擎,是因他對一件事感興趣;比如用戶使用 Pinterest,是因為他對某些圖片感興趣;比如用戶在 Amazon 上進行點評,是因為他對商品感興趣。有一半以上的用戶在互聯網上的行為,不再是做市場用戶行為分析時常用的標簽可以歸納了的,這個標簽現在有了新的定義:興趣。
用戶關于興趣有三個維度的動作,從低階到高階,分別是閱讀、點評和創造。
當用戶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時,他第一維度的動作是閱讀和瀏覽,這是用戶使用成本最低的方式。當他產生興趣時,會搜索引擎來找東西看,翻朋友圈也是一樣。第二個維度,用戶對感興趣的內容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即點評。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從起初單一的門戶產生越來越多的形態。第三個維度為創造?;ヂ摼W上有很小一部分人,會去創造他感興趣的內容,也就是我們所講的用戶參與貢獻內容。
有這樣一個問題,在一個用戶貢獻型社區里,有百分之多少的人是真正的內容貢獻者?是百分之一,還是千分之一?我猜測,可能是萬分之一甚至更低,但是恰恰是這些人貢獻出來的內容,會支持和吸引數以億萬計的人來閱讀。典型便是 Wikipedia。
Wikipedia 大家熟悉,就不啰嗦了,這里介紹一下Wikia:它和 Wikipedia 血緣很近,是同一創始人,不過 Wikipedia 是非盈利組織,Wikia 是一家公司。最開始 Wikia 做的只是游戲,十年前我在 EA 工作時,大家經常談論的游戲網站是 IGN、Gamespot,在 2012 年時 Wikia 的用戶已遠遠超過了兩者,其魅力來源是什么?Wikia 內有很多用戶自發建設的游戲主題站,用 Wiki 的語言制作,這些主題站起初非常簡陋,卻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來共同建設,內容不只是圖文,還有一些如資料排序等非常好用的工具。經過一批批深度粉絲的參與,其在 2012 年超越 IGN 成為全球最大的游戲用戶入口。
Wiki 及問答型知識社區,與搜索引擎,在互聯網上就像陰陽兩極。如今,互聯網存在兩種“搜索引擎”,一種如 Google、百度,還有另外一種搜索引擎,如 Quora 和 Wiki。對比搜索引擎,Wiki 和問答型社區是由一個問題或一個“興趣”出發去組織更多內容,由此產生的內容相關性更強。
其特性有三:第一,Wiki 在生產內容時,有非常強大的自生長性,當用戶帶著興趣來的時候,并且將其感興趣的內容呈現出來,會吸引更多人參與,Wiki 就會自己長大。
第二,Wiki 本身的內容都是圍繞用戶的興趣展開的,更精準。當一部分用戶發現 Wiki 頁面上的內容質量不夠高,不能滿足需求時,他會繼續幫助完善頁面,比起搜索引擎被大量的優化的頁面要精深很多,其對用戶的相關性非常強。Wikia 上有一個中文的《冰與火之歌》Wiki,內容的專業性使人震驚,吸引了眾多粉絲。這些信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必然出自對冰與火之歌非常有愛的人之手。Wiki 能緊緊圍繞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來生產。
第三,Wiki 的內容更新是非常及時的,在內容的全面和準確方面很有優勢。舉個例子,《我叫 MT》這款游戲在 2013 年底結束了主流市場推廣,常規的游戲媒體的攻略專區站的內容可能就更新放緩了,但該游戲的 Wiki 頁面在玩家的貢獻中一直在生長,過去的一年半時間它的 Wiki 一共積累了 7000 多頁內容。
Wikipedia,對應詞條百科;還有一種 Wikia,對應主題百科。大家看百度百科會發現,其內容是非常平泛的,覆蓋面非常大,每個百科里的內容不會太深,其對用戶更像一個字典,用戶很難在其中深入進去。主題類百科,用戶可以圍繞一個單獨的興趣,用戶深度地討論和貢獻內容。我期望 Wikia 這種產品形態在國內也能長起來,讓用戶圍繞這樣一個形態去聚集在一起。
我推薦行業內的人士了解一下 Wikia.com,看看它是如何運營興趣聚集用戶的。有一些標簽如 entertainment 還有 lifestyle 很有意思。有一個香港公交車站的 Wiki,記錄了站上曾經發生的事:一些涂鴉、誰在這結過婚、舉行過游行等,這個 Wiki 的流量非常大,傳播一種 lifestyle。
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很想做一個跑步的 Wiki,他認為室外跑步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兒,特別是在北京。
本文作者:陳陽,著迷創始人及CEO;轉載自:36kr
請問,那位想做跑步wiki的朋友做了嗎?很感興趣,想要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