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內容/用戶/活動3板斧,搭建1個好社區?(附案例)

Day
8 評論 22699 瀏覽 141 收藏 32 分鐘

文章結合作者的實際經驗和兩年多的思考,從從內容、用戶、活動這三個分析,社區運營應該怎么做?在實際運營中遇到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過去2年多,筆者一直在做社區運營。最初是在社交行業,目前在互金行業,滿打滿算,已經27個月。

最近1年多的工作,筆者負責了社區內容推薦、用戶運營、促活活動,期間還完成了各類競品分析、社區產品功能梳理等工作,因而有機會串聯一起,對社區運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以個人經驗看,一個優秀的社區,往往離不開社區氛圍的養成(比如:知乎一直提倡認真、友好、平等的交流),而社區氛圍的養成,除了有效的內容篩選機制(比如:防止灌水),往往又離不開社區3板斧:內容、用戶、活動。

接下來,我將結合個人2年多的思考,以及實際運營中面臨到的問題,具體展開解讀說明。

一、社區內容

在如今內容為王的時代,高質量的原創內容,對于一個好的社區幾乎是標配。

且不說之前頭條的悟空問答搶知乎大V,以筆者觀察而言,各類社區往往愿意“花重金”來鼓勵用戶生產好的內容。

這是女性理財社區她理財的【征稿】,號稱每篇稿費最高170元。

而觀察過的某競品社區,前段時間的征稿活動,則把最高獎勵提升到1000元。

最近融資的知乎,過去8年積累的優質內容,成為其相當深的護城河。社區沉淀的海量優秀回答和文章,也是其融資多、估值高最根本的原因。

好了,關于社區內容的重要性,先說到這。關于社區內容的整個流程,個人認為主要是以下4步:生產&制作>展示&推薦>消費&互動>傳播&分發。

1. 生產&制作

比如:社區的主要內容來源,是原創還是轉載?如果是原創,是UGC還是PGC,還是OGC?另外官方是否有必要,參與到內容的生產、制作流程中?

以筆者所在的社區為例,有回帖活動產生許多用戶回復(UGC),那么管理員通過篩選,整合一些高質量回復,重新出一篇新帖:《活動精選回復》。

雖然內容來源是UGC,但是官方(管理員)通過整合和編輯,重新包裝內容,參與到內容的二次創作中。

2. 展示&推薦

具體來說就是,選擇哪些內容?展示在社區哪些位置(文字OR Banner)?大概展示&推薦頻率?是否需要個性化推薦(機器算法)等?

如果是人工推薦,最好能有一套基本的操作流程和規范,比如:每日10點更新。如果有很好的內容,也可以給予更多的展示時間,做充分曝光。

當然每家社區運營,內容推薦&更新標準不一樣,這里不再細述。

3. 消費&互動

內容消費不必多說,從形式上講大概有:圖片、文字、視頻等。比如:知乎,一開始是不支持GIF動圖的,后面才開放,近來官方則在力推視頻這種內容形式。

互動主要是指內容創作者和消費者的互動,具體互動形式可能會有:點贊、收藏、評論、打賞、評分等。

4. 傳播&分發

這里主要分2個方面:站內傳播&站外分發。

(1)站內傳播

站內傳播,就是社區站內用戶消費內容后,大概有多少比例分享出去。這其中的比例,和上面提到的內容推薦機制、內容數量&質量等都有很大關系,另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內容分享機制。

具體來說,可能會涉及到以下細節:分享的按鈕有多少?分享的流程有幾步?分享的渠道有哪幾個?分享成功后有無反饋提示(比如積分+1)等?

比如:隨手記社區,除了常規的右上角,在每個帖子末尾1排和評論框右側,都會有分享按鈕,讓其隨處可見,從而降低用戶的分享門檻。

或者可以說,做內容運營時需要重視這樣一個數據:內容分享率。因為內容分享率越高,才有機會宣傳和拉新,有更高的和UV和PV,而這2者又是社區的關鍵數據。

除了前面說到的隨手記,再舉2個例子來說明下:如何通過優化內容分享機制,來提升內容分享率?

范例1:網易云音樂

網易云音樂之所以流行,音樂評論社區的火熱是重要因素之一。每一首歌就是內容,那么如何提高歌曲(內容)的分享率呢?

場景如下:當你聽到一首新歌,第一次點擊【喜歡】按鈕后,則系統的右上角,有很大幾率彈出動畫提示框,建議你分享。

如下:

從用戶場景來說:用戶覺得好聽,才會點擊【喜歡】按鈕、收藏歌曲,分享出去的意愿會比較大。此外,提示框往往會有幾套不同的文案,通過文案打動用戶,最大化分享效果。

范例2:某競品

筆者觀察過的某競品,則是通過【推薦任務】來實現分享率的提升。

具體流程如下:用戶可以在【發現】版塊找到對應的分享任務,按照要求分享到朋友圈等,分享成功后獎勵不等值的積分。獲得的積分,可以到積分商城兌換相應禮品。

通過產品優化,流程化用戶分享機制,讓用戶和平臺互惠,用戶本身的分享意愿也會增強。

(2)站外分發

當然,僅靠站內傳播還不夠,還有許多渠道和平臺,可以選擇進行內容分發,從而讓內容價值最大化。

以她理財為例,看下渠道的內容分發可以如何做?

  1. 雙微(微博/微信):這基本是每個互聯網公司的標配渠道,不過從更新頻次來看,微信應該是她理財主推渠道。
  2. 簡書/知乎:她理財15年開始在簡書更新,頻率大概為平均3天/篇,累計發表428篇文章,從右上角個人中心說明來看,主要目的應該是給公眾號導流,社區做宣傳。在知乎也有機構號,大概是剛開通不久,所以只發表了4個回答。
  3. 各大內容分發平臺:比如頭條/搜狐自媒體/企鵝自媒體等。拿搜狐自媒體舉例,她理財于14年7月入駐,累計發表9753篇文章,4300W+閱讀數,每篇文章最后都會有二維碼,引導關注公眾號。
  4. 電子書閱讀平臺:比如百度閱讀/多看讀書/微信讀書等。以百度閱讀舉例,她理財累計更新電子書110本,每篇文章后面都會添加原文鏈接和App下載鏈接,引導用戶關注社區和下載App。

總結如下:她理財通過站內傳播和站外分發,將社區好的內容盡可能觸及到更多的用戶,引導關注社區、公眾號和下載App,從而讓內容的價值最大化。

內容整體流程先說到這,最后說一個筆者做社區內容的運營時,實際發現和思考過的問題:

如果社區過往沉淀許多好的內容,如何不被雪藏,在社區有更多展示&曝光,從而被用戶重新消費?

各位可以先思考下,再來看接下來的答案。

個人發現,大概可以有以下解決思路。

收藏功能:這是許多內容型(包括)社區產品的標配功能,雖然實際情況是:用戶收藏后能再次查看的比例極低,但至少有了個入口。

個性化推薦:以知乎為例,在【推薦】模塊,會通過機器算法,推薦一些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回答。而這些回答并不一定是當天產生,也有可能是這個月或近幾個月的熱門回答。

個人中心:比如錢堂和她理財,點擊頭像進入個人中心,可看到她(他)之前發表過的所有原創。

關注功能:和個人中心有些類似,能查看用戶之前所有原創。但更好的一點是,關注該用戶后,他(她)發表過的帖子或動態,都有可能出現到信息流里面。

推薦閱讀:比如隨手記,每篇帖子頁下面的【推薦閱讀】模塊,更新3篇熱門原創文章,對于知乎來說,這個數量是20篇。

專題集合:將過去的7天/30天熱門文章,整理成一個專題頁,提供相應入口,這是簡書的做法。

如何呈現更好的內容在用戶面前,是每個社區內容運營要面對的問題。畢竟比起內容的時效性,用戶會更關心內容的質量。

二、社區用戶

關于社區的用戶運營,有很多文章已經提到過了。比如用戶金字塔/用戶分級運營等,我希望差異化,盡量講一些之前可能沒有提到過或者沒有深入挖掘的點。

首先要明確一個事情:不管你在社區推薦內容、還是舉辦活動等,歸根究底都是因為兩個字——用戶。

內容是提供給用戶消費、互動甚至有機會分享傳播。辦活動的最初目的,也是拉新、促活等,另外社區規則制定,社區內容推薦機制等等,都是圍繞著用戶來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

“以用戶為中心的社區運營?!?/p>

我們前面講到,內容對于社區十分重要,而內容往往重心又在UGC。下面我將通過:如何激勵社區原創用戶這個點,來說明用戶運營的幾個層次。

1. 小白級

常見比如回馬甲,具體場景往往如下:看到社區有新人發了篇原創貼,都沒幾個人評論,趕緊回個馬甲互動,夸對方寫得不錯,鼓勵他(她)繼續發表原創,寫下去。

之所以說是小白級,是因為這類工作本身沒有多大技術含量,在社區前期不夠活躍時可以考慮,但是如果長期、大量采用這種方式來維持社區活躍度時,那有較大可能說明運營工作是沒那么成功的。

2. 入門級

點對點的馬甲互動,顯然耗時間又回報較少。入門級的用戶運營,會考慮用更加高效的方式,來提升效果。

比如:給所有原創用戶建個群,時不時讓他們活躍互動,相互交流。因為面對的是一群用戶、而不是一個,所以理上來說,投入產出比應該會更高。

3. 進階級

進階級開始考慮更加精細化的用戶運營手段,比如前面講到的用戶分級運營和用戶金字塔模型。

舉個例子,同樣是原創用戶,這其中有寫的又多、質量又好的(俗稱大V),那么這類用戶是不是要給予更多物質或精神等激勵?

比如建立更小的交流群,給予更多的關懷和重視(比如物質和精神上的激勵)?

又比如只對他們發起【約稿】邀請,或者采訪他們、讓他們在社區經驗分享,有機會個人曝光和展示?

4. 高手級

高手級可能有以下2個方面:

  • 一個是運營層面:前面講到的小白級回馬甲、入門級原創群、包括進階級的用戶分級運營,歸根結底,只不過是用戶運營的一個小分支。而高手級的用戶運營,會考慮將以上所有的運營手段整合,最終形成一個流程化的運營模塊,比如一套完整的原創用戶激勵體系。當然這套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具體落實到運營工作后,通過用戶反饋和運營效果,來逐步調整優化的。
  • 一個是產品層面:要考慮通過優化產品、運營產品化等來提升整體的運營效果。

比如通過產品調整,建立一套良好的用戶等級成長體系,從而能夠影響到社區的所有用戶。

舉個例子:知乎上回答多且質量好的用戶,有些會有官方的加黃V標識,顯示某某領域優秀回答者,這其實就是通過增加產品功能(特殊標識),激勵優秀原創用戶。

運營研究社的創始人@陳維賢,也講過自己早期在內容電商社區小紅書的一個例子,當時想通過提升用戶的點贊量來增強內容分享者的積極性,做活動(比如:集贊)雖然有效,但一停就驟降。

后面發現解決方式很簡單,就是優化產品,把點贊按鈕放大或者給出更好的位置。

“通過在新版本中將點贊按鈕展示在顯眼位置,讓產品整體點贊量提升不少,而且隨著新用戶增加快速實現點贊數據翻倍?!?/p>

以上也只是從原創用戶激勵這個點,來分析說明用戶運營的幾個層次。這其中并沒有包含全部的用戶運營手段,比如:數據分析,通過用戶標簽實現精細化運營,近來流行的“增長黑客”等;包括可能還有更高階的層次,比如:用戶運營的整體策略、用戶運營的基本節奏(運營經理或總監考慮)。

通過以上舉例,我并不是說“小白級”和“入門級”工作是沒有必要做的,畢竟這是基礎,只是想建議每個運營人(包括我自己),不要一味地再沉溺于“回個馬甲”等人肉工作,而是開始考慮熟悉產品、深入運營等,注重運營工作的投入產出比,能用更高效的方式。

比如:運營產品化、運營流程化等,來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和效果,這或許也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擺脫我們運營人“打雜”、“低效”的標簽。

最后,還是分享自己過去做用戶運營的一個蠻重要的經驗吧:有關用戶激勵。

用戶激勵,一開始不要太滿,一步一步來

這是有次和做內容運營的朋友聊到的,他當時為了激勵原創,做了一整套的原創用戶激勵方案。我看完后說,你這套激勵方案確實挺完整的,但問題可能也在這,就是太完整了。

因為我發現,他可能犯了和我之前一樣的錯誤,就是一開始就力求完美,把方案做得盡善盡美。比如:在那套方案只是第1版,但物質+情感,具體激勵用戶的點就有6、7個。

這么做的缺點可能會有2個:

  • 一是前期做得太滿,導致后期方案可優化的點不足;
  • 二是一開始給用戶預期太高,后面想要超出用戶預期就比較困難。

(PS:這個涉及到用戶預期管理,就先不展開了)

更好的辦法可能會是,先嘗試2-3個激勵手段,等到發現激勵效果變差或者不夠的時候,再考慮增加一些激勵手段或者加大激勵力度。

從用戶心理來講,最開始預期沒那么高,通過用戶激勵手段,逐漸滿足他(她)的期望和要求,鼓勵他有更好的行為(比如寫更多更好的原創),從而一步步獲得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這樣激勵效果更好,激勵持續時間也會更長。

打個粗糙的比方,這就和撩妹一個道理,你一開始太熱情,包括把表白這張大牌丟了,后面就可能沒牌出了,更討巧的方式是先嘗試接觸了解,適當調情增加好感,然后慢慢互動加深彼此的投入…

三、社區活動

首先給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做活動?

好了,不賣關子了,這里分享朋友給出的答案:

市場上大部分產品是沒有自運營屬性的,沒有運營動作的推波助瀾,產品的相關數據增長會非常緩慢。而活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運營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運營指標,幫助我們提高用戶活躍,促進成交,讓用戶有新鮮感,能夠嗨起來。此外活動也可以作為產品功能的實驗,在產品上線前,檢驗是否符合用戶需求。

社區也不例外,舉辦一個活動,往往也要從活動目的、活動對象、活動主題、活動形式(包括玩法和獎勵)等多方面進行考慮。

那么上線一個社區活動后,哪些細節點是可以優化、改進,從而達成活動效果最大化呢?

我建議可分為這4個點出發。

1. 活動前期

活動前期,我會主要考慮活動氛圍&活動引導,這里的優化點有3個:

(1)氛圍渲染

有時通過馬甲號實現。比如前排放至少5個馬甲回帖,營造活動參與氣氛、進行渲染,畢竟人都是從眾效應。

(2)活動引導

除了馬甲回帖,活動后不久,我會通過社區【置頂】功能,置頂5個比較好的用戶回帖;通過用戶&馬甲回帖來引導,降低參與門檻:“看別人怎么回帖,我就怎么參與好了?!?/p>

(3)互動鼓勵

如果碰到好的用戶回帖,管理員帳號選擇其中一些進行回帖,一般在前排,盡量讓用戶看到。發起活動的管理員都主動積極回帖,用戶參與意愿會不會更強一點?

所以活動一開始,就要通過各種方式吸引用戶參加,因為前期熱不起來,后面提升就會有困難。

2.?活動中期

活動中期,除了活動監控,我會著重考慮:如何利用現有的宣傳資源,讓活動效果最大化。

(1)爭取更多渠道

比如:App push、社區Banner或者浮標等展示位,前期活動氛圍已經起來了,要增加新的流量入口,讓更多用戶有機會參與進來。

(2)宣傳位展示更新

比如文字展示位可以每天更新文案,通過不同文案吸引打動用戶參與,比如:【最后1天】:XXX位投友已參加!

Banner展示位也是可以考慮的,比如:做2套不同的Banner,放到活動前后期。

3. 活動后期

活動后期也是不少人忽視的環節,以為既然活動結束了,把獎勵發完就沒事了。其實可以考慮:如何通過各種方式,鼓勵本次參與的用戶,讓他們后續也有意愿繼續參加?

畢竟做活動是周期性持續,不是一錘子買賣。

(1)獲獎名單展示

活動結束后,制作一個表格圖片,上面有本次活動獲獎的所有用戶,進行2-3天的展示。用戶看到了,會不會有些滿足,下次參加活動更有積極性?

(2)內容二次包裝

前面已經提到,回帖形式的社區活動形式,會有不少比較優秀的回復,官方精選出來這些內容通過整合編輯,進行二次包裝,重新出一篇新帖宣傳:《活動精選回復》。給那些認真回帖的用戶,進行正面反饋激勵。

當然,這個也可以和第1個獲獎名單放一起展示。

(3)情感關懷

這是后面再做畢業季,有關同學、友誼的主題活動,我突然發現:可以優化獎勵發放的自定義文字,來給獲獎用戶情感關懷。

4. 活動總結

每次活動后,如果有時間,一定要通過數據分析,進行復盤總結,從而得出反饋。

比如活動最后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則要反推:是活動宣傳渠道資源不夠?活動主題用戶不感興趣?還是活動獎勵不夠吸引?

只有總結了這些成敗經驗后,下次才機會做出更好的活動。

通過以上舉例,我想說明:如果把活動看作一個項目的話,你會發現每個節點,都是可以有機會進行優化的。

而運營活動,一旦主題和玩法定了上線后,往往比拼的是執行力,即對活動細節和活動流程的各項把控。

最后說下身邊2個失敗的例子,或許更能讓你有體會。

失敗案例1:沒明確好活動目的

這是之前聽到某個朋友的分享。

她們幾年前在元旦做了個活動,主要目的其實是拉資金,吸引用戶投資。但又突然想打“情感牌”,于是前面專題頁做了較多的元旦氛圍烘托和渲染,結果導致用戶注意力分散,最后一看活動期間,用戶投資效果不是很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后面反思:這就是一開始活動目的不明確,貪多貪全而犯的錯誤。

失敗案例2:主題不考慮活動受眾和屬性

筆者最開始接手活動,由于不熟悉,于是找了社區以前&同類競品活動案例進行參考。其中發現之前有個活動,參與度比較低。

這個活動時間是在6月,主題是結合畢業季這個熱點,讓用戶曬出1張任何有關學生時代印記的照片:比如畢業照、準考證、校園景色等…

從活動形式、活動規則等來講,似乎并沒有什么好挑剔,但為什么參與度相比同期其它活動,會差了不少呢?

我后面翻了一些用戶的回帖評論,似乎找到了答案。這其中大概可以分為2種。

  • 第一種是用戶說自己年紀大了,或者手機又淘汰了好幾部,已經很難在手機上找到當年校園時代的照片了。
  • 第二種是雖然手機上沒有,但家里好像有畢業照什么的,但還得仔細找找,暫時沒法兒參加活動。

這時我才想到,社區的用戶整體年齡偏大,30、40以上的居多,甚至還有不少60、70后,雖然有過校園的青春時代,但當時不少都沒有手機去記錄。哪怕家里留有紙質照片,還得重新用手機拍了,再來回帖曬圖參加活動。

活動主題他們感興趣,但是一準備參與,發現活動門檻比較高,不少人就失去了參與意愿。

說白了,活動一開始,沒有考慮周全活動用戶的屬性(比如:年齡),導致活動參與門檻較高,最終導致活動參與度下降。

四、終極思考

關于社區的三板斧暫時先說到這,筆者做社區運營,期間看過不少產品,有從內容切入到社區,有工具、社交切入到社區,甚至有平臺要做社區的。所以最后,我想讓大家一起先來思考一個本質性的問題:為什么要做社區?

我給的答案如下:

從產品(公司)來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留存”和“激活”。畢竟互聯網產品,除了用戶總量,用戶活躍數量&活躍度也是非常關鍵的指標。而社區有高頻的場景,剛好滿足了這種需要。

通過社區,用戶不時瀏覽查看、消費內容,增加了使用時長和對產品的黏性,有時還會評論回復、參加活動、和其它用戶互動,付出了時間、精力等各種沉沒成本,甚至從此對產品有了信賴感和忠實度。一旦想要離開或放棄,“損失厭惡”會讓他(她)有更高的決策成本。

社區這種產品形態,能有效延長用戶生命周期,更好地提升留存乃至付費。

比如:最早的知乎live,在內容良莠不齊的情況下,上線后3個月依然取得3400多萬的流水,這和知乎社區超高的用戶活躍度、信任度是離不開的。

然而我們也看到,像傳統的不少BBS社區都在沒落,甚至有人會問到:社區這種產品形態,到底是不是過時了呢?

我的回答:是,又不是。

  • 從一方面,不少傳統BBS社區,比如:天涯、貓撲等確實在沒落和衰退;
  • 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到,新型的問答社交社區知乎,內容電商社區小紅書,第三方導購社區什么值得買等照樣玩得風生水起,如火如荼。

或者可以這樣說,社區并沒有沒落,它只不過以一種更新的產品形態呈現,煥發了更強的生命力,從這個方面講,社區永遠不會過時。

而不管是哪一類型的社區,包括前面講到的內容、用戶、活動,還是所謂的社區調性、社區規則制定、社區氛圍養成等,都需要以點成線,以線帶面,將其串聯起來。

用一位運營大咖的話總結來說就是:

所謂運營,無非就是一種通過將很多瑣碎零散的環節和事件組合關聯起來,最終令之成為一個良性生態的過程。

當生態循環尚未成型,你需要傾盡一切努力去逐個擊破生態中的各個關鍵點,并試著連接它們。而當生態建成,你只需要維持住這個生態的平衡,并享受其中。

最后祝愿在看的你,包括我自己,都能去搭建這樣的生態,最終enjoy it!

 

作者:Day,2年社區運營。

本文由 @Da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文,最近準備接手社區,看到這里覺得最全面

    來自福建 回復
    1. 感謝欣賞

      來自廣東 回復
  2. 老師您好,我是一個剛從線下運營轉線上運營不久的1-3年運營小兵,沒有人帶一個人前行的路上,經常想要借鑒各類競聘或成功或失敗的案例,可是我想知道這個產品或者活動的同期數據都是從何得知的呢,謝謝!

    回復
  3. 感謝老師的專業分享!
    想請教一個問題,如果想用運營去突破您在文中提到的比較優質的、已經建立起行業壁壘的社區,例如知乎、小紅書,可能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回復
  4. 目前在做教育細分社區,方便加個微信聊一下么

    回復
  5. 好文,感謝分享

    回復
  6. 學習了

    來自北京 回復
  7. 同為互金社區產品,加下好友交流學習 ,求微信號 ??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