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討論90后,要分清楚到底在說它的哪一個含義。一不小心就混為一談。
第一個含義,作為消費者的90后。基本成立。每個時代都推陳出新,與老不同。90后上小學就用互聯網,中學就有手機,不用買房,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物質相對富足的時代。他們的消費力足以令所有企業把他們高高捧起。
有企業或VC的決策層要引入個把90后,甚至作為指標強推,本質上是對90后作為新興消費者的重視??床欢麄?,就賣不出東西。
第二個含義,作為創業者的90后,相當懷疑。有些投資人追著某某90后非投不可,有些90后大喊我是牛人。有必要問,你到底有何不同?每隔10年,中國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都會有很大不同。每一代都比上一代有更少包袱,代代如此。要問的是,你到底有何本質的不同?
有人回答:
“90后沒有60后的焦慮,沒有70后的聽話,沒有80后的壓力,沒有思維定勢,只為夢想努力,只為自己和愛自己的人活,很酷很有感染力?!?/p>
這些形容詞大都準確,多么陽光。愛他們,盼他們好。算人之常情。
但,就因為沒包袱,90后跟他們的哥哥姐姐叔叔伯伯有本質的不同嗎?什么是人群本質?
可能幫我們看到本質的工具,歷史算一個,哲學算一個。
歷史。
就在8年前,另一個詞也紅極一時,紅得燙手,撲天蓋地,遠高過今天的90后。它的幾位代表人物,戴志康、李想、高燃,那年已自立山頭,有技術有用戶有收入,遠比今天這幾位90后代表扎實。
是的,80后。
2006年,中國企業家雜志封面報道《生于80年代》開啟了那段熱潮。當年,80后的與眾不同體現于:
1、中學接觸計算機,高中接觸互聯網,也就是在心智成型的時期,這使他們成為IT時代的“原住民”。
2、借助互聯網,在學生時代就跟天南海北的人混在一起,在甚至是全球范圍內拓展視野和知識層次,他們有可能比老一代人學習更快、更多,更早老練。
3、并不顧及那些老一代人所認為必須遵守的傳統,破處墨守陳規,只做最正確的事?;ヂ摼W令他們有單刀直入的思維方式。
4、80后的父母,已有相當一部分不施行嚴格的家教,盡力免除條條框框的限制,培養其獨立意志。
那年,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概括“80一代”:“他們是獨生子女,趕上了歷史上最富裕時期。他們要買書,于是郭敬明成了文化英雄;他們要玩游戲,于是陳天橋成了網游大亨;他們要看電影,于是《頭文字D》賣座。”
中國企業家雜志接著問:當這些天之驕子一樣的年輕人要闖入商業世界,又會帶來什么呢?我們該用什么樣的眼光來看待這些蔑視權威、獨立思考、個性十足,只為興趣而工作的青年人?
哈哈。
你是不是也發現,當年我們看待80后的樣子,跟看今天的90后如出一轍。直接把上面的所有“80”用“90”來代替,都說得通。
相對于上一代,你總是可以找到那些朝氣蓬勃的詞語來形容新一代。其實,你能找到的詞,也就那么幾個。每隔10年,再用一次。
80后有沒有一躍而起?有沒有接過第一代互聯網領袖手中的棒而成為第二代中堅?第一代以馬云、馬化騰、李彥宏、丁磊、張朝陽、梁建章、陳天橋等等為代表,出生在1964-1973的十年間。80后會干掉1974-1979這個年齡段的中間帶而實現“隔代接棒”嗎?
2006年,80后26歲,大學畢業3年。2014年,80后34歲,畢業11年。時間差不多夠了。陳天橋34歲,已是中國首富。馬化騰34歲,騰訊上市。網易上市,丁磊30歲。
80后可能隔代接棒還有個角度。1964-1973的第一代可能吸干靠近的資源,形成黑洞。70末離他們太近,尤其70末跟最核心的68-71這個人群趨同,跟80后則有較大區別。
2006年到2014年的8年間,誰在接棒?
為獲得樣本,去請教經緯張穎,新生代創業者里誰是領軍人?張穎提了5個:美團王興,獵豹傅盛,搜狗王小川,陌陌唐巖,聚美陳歐。標準是,上了幾十億美金的量級,根據地可靠且有縱深,能長線發展。
再加上也是這幾年里竄升起來的58姚勁波、去哪兒莊辰超、YY李學凌、京東劉強東。
你猜,這9人是什么年齡段?
除陳歐是80后,其他都是“1974-1979”。王興和唐巖79,傅盛和王小川78,姚勁波和莊辰超76,李學凌和劉強東是74。
王興的美團、唐巖的陌陌、傅盛的獵豹這三家公司創立都在2010之后,5年之內?,F在45歲高齡的雷軍用4年做的小米,已值400億美金。2010年,那時80后已30,也已開始創業。單就機會點而言,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這是歷史。眾星捧月、獨樹一幟的80后并未異軍突起,而是既無光環、也無標簽的70末實現了“順位接棒”,成為僅次于第一代的互聯網的中堅。
若現在有人說,與眾不同的90后會很快崛起,會干凈利落的把80后、70后都拍到沙灘上去,你如何判斷?
歷史就說到這里。下面說哲學。哲學可用來解釋歷史。
2006年,峰兄寫了《生于80時代》。到2010年,就意識到4年前那個憧憬落空了,80后并未全面崛起。2006-2010間崛起的人,大部分生于60和70年代。當時拿著這個問題再去問80后里為數不多還立在潮頭的兩個人,李想和戴志康,又寫了一篇《遲到的80后》。
李想和戴志康都強調一個“道”。這個東西,在創業的長期的高層級的較量中,超越其它因素,幾乎起到決定勝負的作用。
李想認為。80后身上被寄予厚望的“互聯網天性”,只是“道”的一部分。道里的更大一部分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時間和經歷去積累。比如對人生的感悟、為人的道理,無論你生于哪個時代,都需要數十年的不能免掉的“練道”的過程。
2003年的李想“就是不會溝通,就是沒法自如的領導這個團隊”。那時的李想什么辦法都沒有,看書也沒用。那時他認為管理人就是一種術,在他最不會管人的時候,在拼命用術、學術。在吃了大虧之后,李想意識到:原來這個不是術,而完全是個道。為什么是個道?
“在那之前,你覺得你自己最重要,什么事我最懂,到后來你覺得你自己不重要,管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到后來你往后退一步,你開始承認他們懂比我懂更重要,我不需要什么都懂,管理就解決了,凝聚力就有了,然后你也聽得進去了?!?/p>
這也是“虛心”的過程。被挫折打趴下,自信沒了,自我弱了,心空了,就開始重啟操作系統,圓融待世界。這過程通常要耗費相當的時間。
戴志康要比李想更悲觀。他認為“互聯網天性”只是術,稱不上道。
“什么叫互聯網天性?其實就是你接觸得早,在你還是一張白紙時,這白紙上被寫上了互聯網這個東西。但你這張白紙被寫上互聯網這三個字時,你并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也并不知道為什么被寫上,只是我知道了這么一樣東西。但70后是另一種情況,他這張紙上已經有很多很多的字了,但還是要隆重寫上互聯網三個字。這是完全不同的境界,過來人的境界?!?/p>
70后是在有選擇、有比較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是有知者無畏。80后是在沒選擇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是無知者無畏。
戴志康說?!翱梢杂瞄_車做比喻。有人告訴我這條高速公路上沒車,我就蒙上眼睛往前開,一路開到地方了,沒撞,因為這條路就是直的、空的。但我沒撞,不代表我不會撞,就是說我在不知道的情況下,把這事辦了。這跟在我知道其利和弊的情況下把事辦了是不一樣的,跟睜著眼睛左躲右閃把車開到終點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對人的要求和智慧的挑戰是不一樣的。這就是70后跟80后不同的地方?!?/p>
跟李想一樣,戴志康也遇到管理的問題,也是放到道的高度去解決。戴志康所認為的道,是一種品質,是自己對一種信念的堅守,甚至是在一個絕望的境地中。
“我在培養下屬的責任心的過程中,發現責任心得到培養最多的人是我自己。第一你相信,第二你做到,第三你身體力行去貫徹。首先我自己要被套牢,然后才去想,別人如何套牢。只有真正打心里認為你和大家平等,你才會有真正的氣勢。自己把自己搞定,才能搞定別人。不搞定自己,搞定別人就難?!?/p>
戴志康所說的“無知者無畏”,恐怕也適用于90后,適用于每一代人。西方大哲幾千年前就說,認識你自己。
嬰兒的天真,大人視為至寶。但嬰兒自己并不知道。奧修說,只有當老人返璞,重獲嬰兒的天真,那份天真才是真的,才可持久。嬰兒的天真,一定會被損害掉,因為它一定會長大。這跟戴志康說的一個道理,從無知的天真,到了有知的天真。
嬰兒一定會長大,一定要吃苦。這是哲學。柏拉圖說,毀掉一個小孩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心想事成。嬌慣之,捧殺之。農村有句話,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李光耀則說:充滿磨難的學生時代使我們受益良多,我們遇到了街頭惡霸,若沒體驗過這種磨難,我們就會被打倒。若從未感受過憂患,就像一條狗被圈養在籬笆里安全無憂,那我們身處危險重重的車流中就會被碾壓而亡。
現在我們回頭去再看這句話:“90后沒有60后的焦慮,沒有70后的聽話,沒有80后的壓力,沒有思維定勢。”
論據還是老論據,但思維一變,結論就會變。什么包袱都沒有,不是90后的優勢,恰恰是其劣勢。克服焦慮的60后,不再聽話的70后,卸掉壓力的80后,都因此而成就。轉煩惱成菩提,沒煩惱,哪來的菩提。
阿難曾問佛。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不在世,以何為師。佛告阿難,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吃苦,持戒,就行了,你自然就會饑渴虔誠的求法,以法得解脫。沒吃過苦,沒有敬畏,心里滿滿的,就算有法,也是表面,走不遠。
玉不琢,不成器。自古如是。
釋迦牟尼身為皇子,有最好的老師來教,但老師喂不飽他,沒過多久就辭職。釋迦牟尼就連皇子也不做了,拋妻棄子,爬山涉水,去其它國家訪名師。
老子小時候的老師也是高人,但老子總問十萬個為什么,一個題目,連問幾個為什么,老師就答不上來,最后告辭,讓老子去魯國國家圖書館學習。那時沒紙質書,竹簡書稀缺,國家圖書館有全套經典。直接向上古祖宗學習,老子如魚得水。
釋迦牟尼尋訪名師,有一項功課是修苦行,比如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混跡于荒野,獨身過大河,大大有生命危險。經歷過極端的苦難,有一天實在累得吃不消,找棵樹盤腿一坐,坐了很久,忽然一睜眼,悟了,就此成佛。這一年他30歲。
老子母親去世,他就急忙趕回家,痛徹心扉,吃不下飯,睡不下覺,搖搖欲墜。絕望之際,忽然警覺,我為何會如此痛苦?死亡到底是啥東西?于是沉思冥想。之后,忽覺肚餓,于是大吃,又覺昏沉,于是大睡。睡醒之后,不再痛苦,心中清爽。修成正果。
這是天才們演給世人看的戲。告訴你,就算天才,也是長期學習積累,大難大悲中煉出來的。古人說,揠苗助長,大器晚成。莫以為貼上個xxx的標簽,就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不走人間正路。
易經的乾卦,說君子自強不息,干事業,從下到上6個層次,依次是潛龍勿用,現龍在田,惕龍無咎,躍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90后現在充其量是潛龍勿用,低調修行的時候,若想一上來就試試飛龍在天,就怕失重的時候下面正好是北冰洋。
潛龍勿用跟飛龍在天之間有一個惕龍無咎,意思是,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才不會翻船。料想,這應當正是爬坡階段的70末、80初的同學們所在體驗的哲學。
若要問,這個階段需要多久?蟄久者,飛必高。小米4年400億美金,世界記錄。雷同學開干時41歲,也就是說,這之前連潛帶惕,20來年。
來源:坐井 ?作者: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