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邊界

0 評論 4026 瀏覽 0 收藏 6 分鐘

一個要釋放10年價值的產品,越是有無限可能,就越要約束自己的想象。

當今年9月初,微信宣布用戶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已經突破2億的時候,對于騰訊內部,甚至整個中國互聯網界,一些微妙的心態變化已經開始發酵。

 

在騰訊內部,微信顯然已經不是增量而是未來騰訊重要的基礎土壤。雖然騰訊依托現有的桌面互聯網產品網絡在可以預期的未來還會保持相當不錯的收益,但是桌面互聯網的平臺期已經近在眼前。事實上,一個逐漸趨平的成長曲線是互聯網公司的噩夢,騰訊未來成長線必不可少的斜度,將與微信緊密相關。

而在外部,微信快速崛起和一些平臺化的試驗,開始引發的外部的“想象力爆棚”。這讓時光仿佛回到了2010年——那時候,新浪微博如朝陽初起,業界很多嗅覺靈敏的力量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平臺的價值,從微博營銷到微博開放平臺,一個新疆界背后迅速涌動起淘金潮,而新浪微博自身也在這股潮流沖刷下堅信這個產品的無限想象空間,于是各種產品層的“層出不窮”、各種運營層的“快馬加鞭”。

這種內部與外部的“想象力共振”對于一個產品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至少從新浪微博的發展來看是值得探討的。相對于Facebook和Twitter這些用戶價值遠遠走在商業價值變現之前的產品,新浪微博幾乎在開始進入快車道后就迅速開始“商業化”了。微博營銷泛濫和層出不窮的“微產品”,對其產品用戶價值的沖淡以及產品焦點的模糊都有直接影響。其結果是一些外部力量獲得了快速收益,但是微博產品本身的用戶價值,卻沒有因為淘金者而獲得更大的成長。

當所有人都歡呼阿里巴巴參股新浪微博的時候,有沒有人會擔心微博這個曾有那么多想象力的產品有可能過早鎖定自己商業邏輯?有沒有人會嘆息太早與太急切的商業化沖動,讓一個原本有機會在未來10年影響中國商業界的產品,封閉了成長空間?

新浪本身門戶流量與微博流量的左右手關系,加上其廣告模式和收入能力的局限,很可能是造成“過于著急”的深層原因。但對于如今的騰訊來講,這樣的“疑問手”卻是有機會避免的。

雖然微信正在進行的平臺化嘗試和商業化試驗如火如荼,但它是不是會迅速成為一個“萬能平臺”?其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如今,微信在國內已經沒有產品上的對手,但其平臺化卻有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用戶習慣”。

移動互聯網因智能終端而點燃,而智能終端APP化的垂直應用和信息獲取,已經與觸摸和滑動等動作一樣成了一種用戶習慣。雖然這種習慣并不一定是演進的最終狀態,但現在就要挑戰這種習慣,在一個應用上構建“萬能平臺”,解決從社交、溝通、到閱讀、檢索、再到消費和支付等“無限可能”,其帶來的必然是一個產品迅速變重,進而給其他人留下機會和空間。

對于微信來說,一個“用戶熱愛的工具”比“充滿想象力的I/O系統”更適合其今天的定位。在溝通工具和社交網絡層面微信還有很多需要夯實和不斷探索的地方。這樣一個少年,過早負載上太多期望和變現的壓力,難免會讓其從天才滑向平庸,甚至在淘金者們蜂擁而至收獲利益之后,獨自面對狼藉的環境與難以恢復的用戶價值縮減。

微信必將是騰訊未來的新土壤,就如馬化騰等騰訊高層在內部會議上所說的——微信不是增量而是一種遷徙。但也正因為如此,在今天,它需要的恰恰是謹慎小心地尋找用戶習慣、用戶價值、與自身想象力擴展的微妙平衡點。比如謹慎的引入品牌營銷,小心的構建第三方內容推送,把每一步都邁向用戶價值而不是自身的價值變現,讓用戶跟隨微信的習慣變化,每一步都是正循環而不是興奮嘗試后的惱怒和抱怨。

一個如QQ那樣要釋放10年價值的產品,越是面對無限可能,就越要約束自己的想象。能做到這一點,騰訊才是更令人敬畏的力量,也必將擁有更了不起的未來。

來源: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8423.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