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O運營規劃實操——以水城為例

6 評論 6206 瀏覽 15 收藏 14 分鐘

本文是作者的一次實操方案,整體思路按簡單的二元結構即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來。

一. 當前問題

水城有限公司地處紹興,以經營碼頭游船業務為主;目前水城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 依附面小,紹興為三線城市,受杭州截流嚴重,本身并無太大流量;
  • 扶持力弱,在紹興文旅集團規劃的一日游套餐路線中,并未囊括游船項目,無法享受打包福利;
  • 地利不佳,游船項目主推環城河夜游,河道開閘時間晚,一般游玩時間為晚上;
  • 推廣薄弱,受黃包車整頓影響,水城推廣渠道減少;
  • 資源不足,水城公眾號運營人員人手與推廣經費呈匱乏態;

當然,水城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線下散客,由于客流量問題,一般以線下掃碼或現金支付為主。水城目前的障礙在于流量不足;而線上公眾號開辦的目的一來是上級指派任務,二是進行增量改革,為線下碼頭賦能。

然而水城的公眾號為服務號,又由于是目的地性質,原先定位于線下輔助增強服務,而非額外引流。一般而言,像旅游工具類公號,要么像攜程一般大而全,要么形成自己的調性,聚攬精準受眾,走內容路線。但像水城這般一無內容(無人和),二為即時關注(失地利),用完即丟,這也導致了公眾號一發文就掉粉的尷尬局面。

自然,服務號中不乏做得好的存在;然而縱觀該類服務號,皆是本身已形成品牌化,能夠幫助用戶提升工作效率或相關決策。水城者,只能聚焦紹興本土風情,無法為外來游客帶來增益。換句話說,于水城而言,凡此種種都是過客,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留亦無用,可堪奈何。

顯而易見,水城最大的目的在于擴充營收,而營收需要擴大渠道。水城原先的輻散點只是以碼頭為中心,以散客為招徠對象。線上的觸達點,除了三方OTA之外,就只剩自建的微信平臺,以及紹興旅游集團總部的公號末條。

截止目前,水城自建平臺的單數為四單,用戶自發到自建平臺購票的頻次極低。這一方面是由于相較于線下購票,線上購票并未提供更大的便利;二是由于許多用戶的關注動作發生在付費完結后(用戶一般通過游船艙體內的二維碼關注公眾號),這樣的目的在于不讓線上平臺分流線下市場。

二. 解決措施

面對這樣的局面,有兩手措施:

  • 一是增加線上流量,進行口碑、內容和分銷運作(進可走全國路線,退可走本地化運作);
  • 二是深耕線下,延展線下曝光路線(遠靠社群,近靠分銷、支付場景)。

1. 增加線上流量

走微信矩陣路線,開設兩個訂閱號,一個立足于本地,一個立足于全國,借助已有服務號進行先期導流;紹興是文化之鄉,有豐富的人文底蘊,再加上游船人群多為30歲以上(據自有平臺數據分析),本地訂閱號應定位于文化水城,走精品、人文、小資路線;全國號的受眾更廣泛一些,定位不應單一化,最好走大眾媒體流,新奇有趣有之,深邃經典有之。

雖然受到推廣經費制約,視頻化、音頻化內容成本高昂,也缺乏KOL推介影響,但目的地有其天然聚攏人群的優勢;許多目的地公眾號最大的問題并非在于流量,而在于思維桎梏和內部掣肘。如水城者,碼頭前微信引導標語薄弱,線下市場害怕線上喧賓奪主,扶持力度幾乎為零,整體微信號生長處于野蠻態勢。

想要破除這種困境,唯有從運營主體中跳脫出來。水城不必局限于游船,他完全可以整合上下游,鯨吞整條旅游產業鏈;倘若把線下碼頭作為一個線下流量聚集池,而非收入唯一來源,或許思路會豁然開朗。相較于純線上起家,在草莽中找尋流量的布衣們,類似水城這種自帶流量的相當于含著金湯匙出身的富家子。但如今,這位富家子只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還有防范老大和老二互相打架,爭奪家產,在前景考量上無疑不夠長遠。訂閱號的存在,最大的意義在于跳脫主體,以真正互聯網化的方式進行運作,依據擴散曲線,流量的獲取總是在先期緩慢,在中期迅速擴張;水城其實已經在無形中完成了先期的流量積累,只需要優質內容作為引爆點,就能進入迅速發展的態勢。

當線上業態建立起來以后,游船完全可以劃歸為水城整體業務的一小部分,與合作伙伴合作,引入電商、導游、民宿等其他配套服務,使水城從單一購票平臺往綜合性目的地平臺轉變。真正的增量改革不但是擴充單一點的盈利渠道,而是擴充整體的贏利點。以多打少,以核心區、護城河的堡壘模式戰斗,永遠是顛補不破的道理。

此外,聯名活動也是傳統符號品牌化的一條捷徑。這種聯名并非指于某個特定品牌聯名,而是指基因聯名。水城的母體符號在于船只,在于烏篷和江南水鄉,核心基因是古老;古老的對立面則是時尚;所謂基因聯名,最重要的是碰撞出火花,故宮和rap、百雀羚和長圖,正是因為對立元素的碰撞,才使得活動聲勢浩大,這既是固有品牌的力量,也是反轉帶來的無窮魅力。水城完全可以和其他城市的河流運營公司搞成一場“江南水鄉十二河之旅”,并配以H5宣傳,進行線上宣傳,完成從線下到線上的聯動操作。

2. 深耕線下

對內,以分銷系統串聯線下渠道,打通購物、支付、出行等多種生活場景,建立全域分銷體系;對外,借助合作伙伴的社群力量,雙方建立合作,水城為服務方,社群為平臺+用戶方,由外部社群為水城賦能。

雖然在措施中分為線上線下,但其實OMO是一個必然趨勢,互聯網本身只能作為一個連接器,它最大的作用在于縮減了空間距離,至于其他技術,只不過是在這個基礎設施上衍生出的產物。水城想要打通線下渠道,就必須要以實在的利益打動他方。而自組織的困難點在于分成糾葛,往深了說,就涉及到信任、契約精神等人性本原問題了。當自組織人數尚少時,如與當地一個或兩個商超合作,其人力成本可控,如果擴展至全城,恐怕就是線上網絡遞減效應了。而分銷系統就是以技術手段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分銷效率,增加擴散渠道;雖然分銷系統是互聯網的產物,但分銷模式早已存在市場。

這個模式中的核心點在于返利點和渠道。返利點的設置既要滿足水城自身利益,又能給個人帶來收益,它不以某個組織,而是以個人為分銷點,服務員、導購員、甚至保潔二姨,越是經濟地位不高的群體,對于分銷返利更容易接受,也更樂于去推廣。這部分人群不會去考慮消耗社交貨幣等中產階級的憂慮,甚至對他們來說,分銷本身即構成了低層社交話題。以人為返利點,則解決了將返利分攤到組織,而下層執行人員行動力不高的問題。

水城想要深耕線下,在本地打出名氣,與本地社區結合是必不可少的。過去,旅行的意義在于遷徙,去看不同的風景,體驗不同的生活;現在,旅行完全可以成為一種即時消費,成為一種生活場景。本地化旅行,講究的是體驗和服務,是效率的觸達。

本地化社區,包括商超、攤販點、保安處、健身館、出行司機等,服務業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私活性質的分銷完全可以擴散到每個個體戶,這不單是水城的打法,云集微店之類的代理,走的都是這樣的路線,只不過后者更看重線上的推廣,以線下地推線上分銷的方式做者寥寥。

實際上,本地化仍需面對面,一來更加真誠(重度關系),二來更加精準,三來更能把控情景,而這所耗費的,則是人力和時間成本。需要指出的是,本地化面對的是社區渠道,外部引流則需要從入口出發(旅行社、司機、民宿)等地。

除了以人為渠道外,還可以以場景為渠道。分眾以電梯場景為渠道,華與華以飛行場景為渠道,在場景狀態下,能觸達用戶的皆為渠道?,F在一般的場景渠道早被占領殆盡,除了貼小廣告、傳單之類的流動渠道,固定渠道(電梯、電影院)基本都要付費。水城的推廣經費在這方面并不足夠,借助技術力量切入長尾場景就很有必要。

長尾場景的核心在于資源置換,舉一個商超的例子,可以切入它的支付場景,免費向商家提供支付平臺,引入積分商城,用戶可通過購物獲得積分,置換商城內部商品; 對于商家來說,積分商城亦是一項服務補充,為自身增加了招徠客戶的點。這種手段當然并不稀奇,大型商超早已自建自己的積分會員系統,但對于中小型散戶(社區超市)來說,這確是一道門檻。倘若能將支付平臺布置上去,對于水城來說,平臺則變成了一個觸達本地用戶的渠道。

在線下推廣過程中,大可以雙管齊下,以分銷系統+支付平臺的雙重攻略說服商超、驛站、水果店等小的流量集散點。此外,水城本身具備一定的“官方身份”,還可以跟本地的旅游??茖W校結合起來,通過學生去擴大自己的推廣人群(或作為種子用戶),以同樣的分銷點作為兼職收益。

當然,深耕線下的最終目的并不僅僅是拓寬渠道。水城的根本目的是把游船生活打造成一種生活方式,重新讓本地人體會到從前的水鄉生活。由于自身的資源缺乏,只能采用借勢的方式。深耕線下也是不斷聚攏資源的過程,到一定階段后,水城自身就可以成為一個平臺方,一場大的活動需要的資源分攤到聚攏的各個小點上,代價就可承受了。水城和社區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生態,雙方共同致力于水鄉品牌的打造和推出,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與有榮焉。

水城必須從目前的“餐后甜點”狀態中脫離出來,重新化為水城場景的連接器,船承載的不是游客,是本地化生活演繹的新場景。

 

作者:善寶橘,知乎與微信公眾號同上,一個崇尚多元學科思考的運營人與終身學習者。

本文由 @善寶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您好~看了您的文章覺得很好,可以和您私聊下嗎?

    來自上海 回復
    1. 可以啊

      來自江蘇 回復
    2. 我的微信號是yzj744231210,您加我一下可以嗎?

      來自上海 回復
    3. 加qq吧,你qq留我一下

      來自江蘇 回復
    4. QQ:744231210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