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每個運營人的裂變指南:何為流量池思維?

8 評論 19583 瀏覽 105 收藏 14 分鐘

流量池思維”最核心的思想就一句話,存量找增量,高頻帶高頻,這句話是非常適合運營工作的。

一本《流量池》,打開了每個運營人對于流量的關注,也捧火了另一個和“增長黑客”相提并論的概念——“流量池思維”。

流量池思維是《流量池》這本書的精髓,而它能被人們所接受,除了書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寫這本書的人的營銷經驗。最好的證明,就是最近風靡的“小藍杯”luckincoffee,它的流量獲取、轉化、裂變,采用的就是《流量池》里的流量池思維。

不過,流量池思維確實應該被每個運營人重視,但里面的操作方法并非都能使用,尤其是運營人沒接觸過的流量渠道。那么,“流量池思維”該如何知道運營人進行流量的運營?如何提高運營層面的獲客和轉化?

其實,“流量池思維”最核心的思想就一句話,存量找增量,高頻帶高頻,這句話是非常適合運營工作的。所以,我們只要牢牢掌握并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和核心,每個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流量池。

那要具體怎么做?

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分別是:品牌、裂變和轉化。

一、品牌

品牌是最穩定的流量池,這是對品牌作用最準確的描述,那么,品牌是如何成為穩定流量池的?

答案有很多,一般包含三個方面:定位、符號、場景。

對于運營人來說,符號和場景更加適合營銷人,而運營人可以嘗試的是——定位。

不過,在談定位之前,需要知道一個詞——戰略。對于品牌來說就是品牌戰略,這是一個企業高層需要確定,對運營人有何意義?

因為它能幫助你找好定位。

在現今時代,有效的品牌戰略,其實有三個,而流量池思維里,對于定位,也有三種犀利有效的方法,恰好的是,它們可以一一對應上。

1. 逆向品牌戰略:對立性定位

所謂逆向品牌戰略,本質是減少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用一個流行的詞就是“做減法”。比如:谷歌的極簡搜索頁面,在其他搜索引擎不斷增加各種服務的時候,它反其道而行之,以光禿禿的頁面扭轉競爭格局。

而在這個戰略指導下的定位方式,是對立性定位,也就是找到與對手有顯著差異的地方,簡單來說,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在文案上,可以用“更、比、沒有、增加、不是······而是······”等字詞,用來體現對比優勢。有一點要記?。阂欢ㄓ靡痪湓捇驇讉€字說清楚定位,簡單、好懂。

案例: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百度更懂中文,瓜子二手車直賣網沒中間商賺差價。

2. 敵意品牌戰略:USP定位

敵意品牌戰略,本質是不以傳統方式營銷,甚至是與用戶對著干的反營銷,其中的一種是強調產品的功能特點和特殊功效。而這在定位上,叫做USP定位,即物理型定位。

原則上,產品的功能要非常不錯,甚至獨一無二,文案上一般用用“為······就用······”的句式,形成場景型口號。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結合產品的功能點進行概念包裝,多用動詞和描述效果的詞語。

案例:甲殼蟲的Mini Cooper,困了累了喝紅牛,農夫山泉有點甜,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

3. 超越行業品牌戰略:升維定位

這是和前兩種思路相反的戰略和定位,就是不和對手在同一概念下競爭,而是升級到更高維度,本質是徹底忽視既有的類別定義,把用戶從習慣性消費節奏里拉出來。

原則是:要以用戶需求導向,創造新的需求、新的品類、新的領域,適合創新型產品。文案上常用“xxx行業開創者、重新定義xxx、xxx革命”等字眼,有吸睛作用。

案例:銳澳的預調酒概念,小米等的互聯網電視概念。

以上是比較有效的適合運營人的定位手段,但一定要用戶需求為導向,產品質量要過硬,避免假大空。

二、裂變

裂變,是目前成本較低的獲客方式,而很多人喜歡把它和“增長黑客”、“流量池思維”劃等號。這是不對的,裂變只是一種獲客手段或模式,不過其對流量池的構建確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于裂變的方法論,我不在這里詳細闡述(請查看專欄以往文章),只對裂變做較為系統的分類。

1. 按動力分類

讓用戶參與裂變是需要動力的,而最根本的動力則來自用戶的需求,根據這一點,可以把裂變分為三類:

  1. 口碑裂變:用戶因為需要或影響而體驗產品、使用產品,當產品或服務超出預期時,用戶會自發推薦,產生口碑。
  2. 社交裂變:用戶因好奇心參加有趣、創意十足的活動,當活動滿足社交需要時,用戶會自發傳播,以滿足炫耀等心理。
  3. 利益裂變:用戶因為一些誘人的利益,比如:紅包、優惠等,被迫地或主動地分享,已滿足欲望。

以上有很多案例,比如教育行業的口碑獲客,比如連咖啡的口袋咖啡館,比如餓了嗎等的裂變紅包。

2. 按模式分類

除了動力,裂變也有不同的模式,而之所以會有不同模式,是在于分享者和被分享者之間的利益分配,據此可以分為五種:

(1)轉介裂變:即分享后得福利。

此裂變方式適用于單次體驗成本較高的產品,尤其是虛擬產品,比如:知識付費產品、線上教育課程等。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分享免費聽課,通過分享來抵消實際價格,同時觸達更多潛在用戶。

案例:有書的社群裂變,喜馬拉雅的分享免費聽。

(2)邀請裂變:即邀請者和被邀請者同時得福利

老拉新是裂變的本質,而要老用戶愿意拉新人,見效最快的就是給老用戶拉新獎勵,同時也給新用戶獎勵,這已經是標配玩法,尤其適合app和微信公眾號。

案例:神州專車的邀請有禮,瑞幸咖啡的贈一得一。

(3)拼團裂變:即邀請者與被分享者組團享福利

這已經是比較基本的玩法,用戶發起拼團,利用社交網絡讓好友和自己以低價購買產品,從而起到裂變效果,基本邏輯是通過分享獲得讓利。

案例:拼多多、千聊等電商或知識付費平臺。

(4)分銷裂變:即發展下線賺取傭金

這是目前很火爆的玩法,本質是直銷的二級復利,用戶只要推薦了好友或者好友的好友購買,推薦者即可獲得一定比例的收益,即傭金,而某些平臺的推廣員模式、裂變海報模式皆屬分銷裂變。

分銷和邀請不太一樣,后是付費用戶邀請付費用戶且均獲利,后者則不一定是付費用戶進行邀請,且只有邀請者獲利。

案例:新世相、網易、三聯周刊等刷屏的知識付費課程。

(5)眾籌裂變:即邀請好友幫助得利

眾籌也是比較流行的玩法,主要是利用好友間的情緒認同,加上福利的外在形式來實現,這個福利主要是優惠、產品等。

案例:社交電商的砍價活動,各類小程序的助力解鎖。

3. 按平臺分類

有時候,多數人會認為裂變只發生在微信上,其實不然,任何平臺都可以做裂變,不過,按照此分類的裂變主要有三種:

  1. APP裂變:一切裂變手段基于APP實現,目的是推動APP的下載量,分享渠道是微信、QQ、微博等平臺。
  2. 微信裂變:目前多數裂變都在這個平臺進行,已經出現較為完善的裂變產業鏈,工具主要有公眾號、微信群、個人號和小程序。
  3. 產品裂變:線下裂變的主要形式,很少有人關注,既可以與線上結合,也可以做純的線下促銷,比如:集瓶蓋、集瓶身、集紙卡等,而比較有名的案例則是ofo的小黃人車。

三、轉化

品牌解決了“用戶是誰”的問題,裂變解決了“用戶怎么來”的問題,轉化則是要解決用戶付費的問題。轉化的形式其實有很多,我個人分為投放、合作、直播、優惠、續費。合作更多是BD職責,需要比較復雜的活動策劃與人員分配。

直播、優惠、續費,往往是一些知識類產品的必備要素,而在具體設計上要有一些營銷思維,這里不做詳細闡述。而且, 以上這些都可以在“投放”這里實現,因為投放是一種合作方式,而投放的內容也會涉及到直播、優惠等內容。

在《流量池》里,投放是比較有效但成本較高的轉化方式,對于運營人來說,涉及到的投放要屬公眾號投放了。

公眾號投放有兩個部分比較重要,一是軟文,二是落地頁,兩者除了展示方式不同,在文案的設計邏輯上幾乎是一致的,而要投放一個有轉化效果的軟文或落地頁,必須具備如下六個要素:

  1. 用戶思維:軟文的撰寫及落地頁的介紹要符合用戶邏輯,讓用戶知道”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2. 賣點:梳理核心賣點、品牌、活動信息,展示在突出位置,畫面要簡短,話術要直白。
  3. 從眾心理:善于利用從眾心理,使用xxx用戶已注冊使用、已有xxx用戶下單等語句。
  4. 核心價值:告訴用戶產品能帶來什么服務,有什么價值,有怎樣的效果,有多大的優惠等信息。
  5. 權威證言:展示權威認證和客戶證言,降低用戶使用的心理門檻,提升信任度。
  6. 轉化入口:提供用戶能留下有效信息的入口,比如二維碼,留資不要過多,只要最關鍵的即可。

只要做好這六個要素,一個有轉化效果的軟文或落地頁就誕生了,所以,務必要仔細思考這六點。

總的來說,流量池思維不是什么新式的思維,但它卻足夠系統且有效,如果能好好掌握,就可以把無論是龐大還是珍貴的流量做成一個可以自生長的池子。

流量是珍貴的,流量池更加珍貴,如果要做選擇,我一定選后者。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流量池思維的理解,下方附一張圖進行形象化的說明,希望這可以成為每個運營人的流量裂變指南。

 

作者:獨孤傷,一名潛伏于某龍頭教育機構的無名小卒,教育研究者,行業觀察者,運營老司機,對教育機構的增長有獨特見解。

本文由 @獨孤傷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大神,大佬,招學徒不?

    回復
  2. 素質真的低 毫無版權意識 請問怎么舉報?

    來自廣東 回復
    1. 你是豬嗎

      回復
    2. 我是你爹

      來自廣東 回復
    3. 你個不肖子孫

      來自北京 回復
  3. 這不是楊飛的文章嗎?難道這位作者是楊飛?

    來自廣東 回復
  4. 楊飛在混沌分享的《互聯網營銷的流量池思維》 說以上就是你個人對流量池思維的理解,要臉不?

    來自中國 回復
    1. 請帶腦子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