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的運營:痛點與癢點缺一不可

1 評論 31337 瀏覽 18 收藏 7 分鐘

“痛點”已經在互聯網泛濫了,抓一個“痛點”已經沒那么有效了。除了“痛”,還需要“癢”,你看到用戶的一個痛點的時候,你能說出這個用戶的10個癢點嗎?

“痛點”已經成了今天互聯網概念的濫觴。

其實在今天,互聯網產品極大豐富的今天,中關村一塊磚砸下來,準能砸著兩個創業者一個投資人的今天,抓一個痛點沒那么有效了。

也許更有意義的是:“癢點”。

《五十度灰》大熱,痛點控跑出來分析,那是因為:抓住了空虛女需要幻想霸道總裁的這一痛點。

好吧,痛點如此清晰,市場如此廣闊。大家都來做唄?

呵呵,無數互聯網創業者就是這樣跳出來送死的。。。^_^。。。

可是,如果就靠一個痛點,《五十度灰》一本怎么寫的出500多頁?而且還連寫了三本,合計1600多頁?

回頭看去年的現象級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痛點控還是充滿智慧地總結:這部戲抓住了調戲禁欲美少年的用戶痛點。夠精準,夠概括,但是,如果照此執行不具備操作性……

翻翻百度貼吧,“來自星星的你吧”,600多萬個帖子在說些什么?

教授的微表情、教授的眼神、論教授對二千態度的轉變、二千的衣服、二千的妝容與唇膏、二千的配飾……

這些都癢點好嘛?

一個個繁復疊加的,令人心癢癢的小運營點,支撐了一個流行產品的用戶黏度。

痛點,定義產品的切入點與重心點。而用戶黏度來自癢點的運營。

我看過一份介紹美國脫口秀制作的資料,有個指標,一段10分鐘的talkshow要求每30秒讓觀眾笑一次。

結合時下熱點是痛點,而每30秒讓觀眾笑一次是癢點。

痛點、癢點缺一不可。

最近見了幾個帥哥美女,要創業做電商、O2O之類。就用戶痛點和產品定位、商業模式侃侃而談,聽上去make sense。但體驗下他的產品或者Demo,立刻感覺不對。完全沒有運營感,或者說:沒癢點、不心動。

比如

一個帥哥做美國旅游購物APP,用戶痛點是:去美國旅游,買東西是剛需。打開他的APP一看,第一個頁面,是一堆LOGO的列表:Lancome、Dior……

一個準備做下午茶O2O的帥哥,APP的第一個界面,是一堆供應商品牌列表:星巴克、滿記甜品、許留山……

這類的錯誤是只關注痛點,不體會癢點。用戶無感。

我想要的旅游購物APP,應該打開第一眼看到的是“傳說中的***就在你身邊1公里”、“國內買不到的***”、“氣死閨蜜的****”滿眼令人砰然心動的商品圖片,覺得不買就虧了的中外價格差、還有國內見不著的優越感……

我想要的下午茶的APP,應該打開第一眼,看到的是讓人看著口水就要流下來的食物細節圖片、喝了就瘦了、吃了就美了、端一杯就有氣質了,如果連刷一周都沒人給自己買一杯,就會覺得人生太苦工作無趣沒友誼不幸?!?/p>

創業的直男們記?。阂胱屌嘶ㄥX,一定要讓她們癢癢……

痛點是什么?痛點就是一切可以用數字衡量的點,然后用一堆數字,構成一個邏輯。比如:效率、價格、數字指標。就是雷軍常說的跑個分。類似上世紀,所有的PC 企業宣傳自己的產品,都是“配置+價格”了事。

癢點是什么?癢點是邏輯之外的那些小愉悅。。。多少人愛死了《星星的你》中,全智賢聽到都教授夢中說自己的名字,抓過抱枕,輕捋抱枕上的小毛毛那個小動作……

十年前互聯網創業的草莽階段,基本上是只抓痛點就可以。因為那個階段,用戶通過互聯網主要追求效率。同臺競技還是新人崛起,核心的比拼都是效率。哪個企業的效率更高,誰就贏了。而第一階段的網購,也是標品“機票、酒店、3C”拼配置,拼價格,拼數字邏輯。

而我們看前段爆火過的很多應用“臉萌”“魔漫相機”,沒有配置、沒有價格、沒有數字邏輯。如同現在占大頭的網購都是非標品,女裝、女鞋、女包包、小零食……“抓癢點的運營感”已經成了核心能力。

所以,看到一個用戶痛點沒什么。在北京漫步一小時,渾身都是痛:空氣太差、地鐵太堵、打不著車、吃飯排隊、買菜有毒、滿街玫瑰花不知道該送給誰……

可是,你看到用戶的一個痛點的時候,你能說出這個用戶的10個癢點嗎?

你能讓他每30秒笑一次,然后上癮嗎?

那還是再想想吧。

 

作者:@梁寧

來源:創業邦雜志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多家快捷酒店都存在名副其實的“癢點” ?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