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應用行將走到盡頭了嗎?不,才剛剛開始!
我在硅谷的這些年里,大凡有人讓我用一個詞來總結當時定義、主導消費者應用的關鍵技術時,我的答案都不得不是“照片”?,F在,有很多人可能會在聽到這個想法時翻白眼:“為什么不去解決那些大問題呢?”但是,當我自己回過頭去看時,我發現那些圍繞圖片(這里以及以下所有的圖片都是指數字圖片)的大事件往往都能獲得驚人的關注度,這就包括:蘋果發布 iPhone 4(帶著那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攝像頭);Instagram 的快速崛起和高價收購;光場相機?Lytro?驅動的科技新發展;Pinterest 面板設計如何廣泛影響各大電商網站;我們自己對時光機應用 Timehop 近乎自戀式的沉溺;銀行的移動應用何以讓我們興致勃勃地利用其掃描、存入支票;閱后即焚應用?Snapchat?的迅速走紅以及 Facebook 的?Poke?抄襲事件;還有,備受矚目的、在用戶界面上有重大突破的 Google Glass。
因為圖片天然帶有社交屬性,又因為移動平臺為各類公司導了大批用戶,允許他們直接提供工具和軟件,所以,圖片儼然變成一個怪異又激烈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大的平臺巨頭開始挑戰用戶隱私的極限、還擊對手、測試新的商業模式。但話說回來,大部分關于這個趨勢的報道和分析都是專注于終端消費者這個層面,但在閱讀本文時我們需要換個角度,將圖片看成是移動攝像技術發展的一個副產品。因為,攝像頭或許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最重要的一個傳感器。
隨著攝像頭傳感器的不斷優化,圍繞圖片分享的各種機會也會增加。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尚處于這股圖片狂熱的早期階段。假如你已經感到疲倦,那你得挺住,因為這事還會持續數年;但假如你已經為圖片的未來感到興奮,那不如投身其中干上一番。
先說硬件上面有可能出現的變化:設備的電池性能和處理速度還會不斷提升,這就為更為豐富的圖片采集、視頻采集服務提供了條件;未來的 RGBd(d 代表深度)攝像頭將不僅僅是利用攝像頭采集光場信息,同時可以從傳感器中采集深度信息,這兩者相互關聯,將為 3D 建模技術的發展提供條件(我們希望,Google Glass 最終可以在被動式圖像采集領域有廣泛應用,不管是服務于消費者還是商業活動)。
而隨著硬件對傳感器性能的支持逐漸提高,軟件方面也會出現新的可能性。現有的照片服務包括提供濾鏡功能、照片組織功能和照片消除(閱后即焚的 Snapchat)功能。目前,Lytro 的光場相機技術已經可以采集整個光場信息,允許攝像頭先拍照后對焦(盡管我不能確定該技術將被授權用于其他設備中)。再往前看,我預測未來會有更多的照相應用,這些應用會為每張照片提供更多的情境信息,比如說自動的圖像 / 物體檢測、照片自動標記和分類(尤其是圍繞地理位置展開的標記和分類,標記應用 Findery 就在做這件事),照片的自動管理和組織等等。另外,我估計也會出現更多諸如?Stipple(可以在圖片的任意位置標注鏈接、社交賬號等各類信息的應用)這樣的技術,在照片和圖片被各種截圖、在移動設備上被各種操控編輯、在網絡上各種泛濫之前自動給它們加上指紋,以保護它們的初始來源。
不過,這里面很無奈的一件事是,我們實際只有在事發和市場驗證之后才能確定諸如濾鏡、Pinterest 面板這些圖片技術到底有沒有價值。所以,在未來,我們也只有在各種新的應用和試驗層出不窮,在對它們的使用情況作出監測之后,才能真正清楚消費者到底想要什么。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所有這些技術的發展都為開發人員提供了新的機會,驅動他們推出更多的應用,以提升照片收集、記錄、識別、照片操控(包括照片扭曲等編輯功能)、照片分享等各類功能,這些功能很多都會超出今人想象。
盡管我也無法說清圖片的未來到底是怎樣的,但我確實可以感覺到,在這個領域,我們還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新動作、新實驗、新應用,以及更多最初看起來就像辦家家的新事物,但最終這些小兒科卻有可能成為新的傳播渠道和溝通模式——而且,當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采集”時,這背后的社會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還有,我們甚至不知道,整個世界對于基于圖像的、百分百會推向市場的、始于 Google Glass 的新型操作界面,會作何反應。或許,未來還會出現一個觸屏的、自帶攝像頭的電視,等等等等。所以,說到圖片技術,我認為,好戲確實還在后頭。
來源:36kr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