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感,好內容的共同點
沉浸感,是一把利器,能夠游刃有余使用這把利器的同學,在工作中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那么,沉浸感究竟該如何玩呢?
沉浸感,這個詞最近好像很流行,我們在參會時、在廣告語中、在店面體驗時、在玩游戲時,經常能聽到“沉浸感”這個詞,雖然具體的含義不太清楚,不過表達的意思大概能夠了解,意思是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叫沉浸感。每次看到商家打沉浸感這個詞時,我總有種看成“沉溺感”的錯覺,嚇得我都不敢消費了。
沉浸感也是順應市場需求發展出來的,國內用戶的消費需求,經歷了從使用功能,到認可品牌,到使用體驗,到現在的交互體驗四個階段,沉浸感屬于第三個階段使用體驗,也是當下最火的概念。別人去吃火鍋、去喝奶茶,已經不僅僅是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而是要一種消費體驗,滿足精神層面的。沉浸感就是這個精神需求!
作為運營推廣的同學,了解表象,看清本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夠將這些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能夠帶來實際的效果,升職加薪了才是最終的目的。沉浸感,是一把利器,能夠游刃有余使用這把利器的同學,在工作中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那沉浸感要怎么玩呢?
一、有沉浸感的內容,數據很漂亮。
微信大家應該都有使用過,朋友圈也都知道吧。大家仔細回憶下,每隔一段時間,朋友圈就會有刷屏的文章出來,看這些刷屏的內容,涵蓋的范圍很廣,有關于民生的、有熱點事件、有新奇搞怪的、有科普的等等,五花八門,形式多種多樣。
但是不論內容和形式如何,都有個共同點:沉浸感。
試想下:上次我們轉發文章時,是不是因為內容觸動到了自己,要把這個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這個觸動到內心的過程,是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沉浸其中,文章仿佛講的就是自己,或者與自己有關,簡而言之就是沉浸感。有沉浸感的內容,更容易打動用戶,一旦用戶被打動了,剩下的事情就變的很簡單了,讓用戶轉發、讓用戶買單、讓用戶站臺,都是so easy。
抖音里面有人把自己惡劣的工作環境,拍了出來。就有熱心的網友要地址去捐物,也是被觸動到了。
我們做運營推廣,內容發出去后,最關心的是閱讀量、轉發率、評論等等,有沉浸感的內容,這些數據相對普通內容,會高很多。我的公眾號以分享干貨知識為主,曾經也過寫關于職場的文章,職場的文章和干貨文章相比,互動率明顯要高的多。比如:吐槽老板的文章,有些人感覺那說的分明就是自己的老板嘛,平時不敢說的話,就會在評論里回復下,一吐心中的不快。
二、有沉浸感的內容,要用心去做。
有沉浸感的內容,數據很漂亮,是每個做內容的同學都在追求的。但是有沉浸感的內容又不好做,看身邊的人,有的人寫了兩三年文案,水平都沒有很大的提升,寫出的東西不要說用戶不喜歡看,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拿出手。
問題出在了用心上,再通俗一點說是“走心”。這個詞一定要記住的,做事走心的人,生活一定會善待他。
我記得我最開始寫新聞稿時,寫的一般般,沒有讓人有讀下去的欲望,因為是任務嘛,必須要記錄的。后來生活中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也沒人交代,我就自己記錄了下來,給別人一讀,都紛紛的轉發。
我便思考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發生,結論是我寫那件趣事是走心的,沒有利益驅動,只是覺得事情很有趣,我要把這個有趣的過程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然后,別人看后,也覺得很有趣,就會去轉發。
真正走心的內容,短期的利益是刺激不出來的。有的老板為了逼運營出十萬加,會制定金錢獎勵的方案,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吧,在利益的驅動下,可能會讓運營動歪腦子,去抄襲、去臨摹,那樣的十萬加,不是自己的。
情感激勵是做十萬加的最好方式,我之前有個手下做內容運營,寫的文案就那樣。我告訴他,你的文案發出去,會有幾百、幾千個真實的人看到,寫的不好的話,他們雖然不會直接和你說,但是心里會默默的說一句:這寫的是啥呀?
做內容首先要對的起你的讀者,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所以內容的產出就不能太隨意,沒有價值的東西,就不要去打擾別人了。說過之后,后面出的內容,就好了很多。
三、有沉浸感的內容,也是有套路的。
我們在做沉浸感的內容時,不一定每個人都經歷過有趣、悲傷、新奇的事情,沒有經歷過,那走心也走不出來的,這里面就有套路了。說套路可能有點貶義,我換個說法,做有沉浸感的內容,也是有標準流程可以借鑒的。
有沉浸感的內容,是觸動到了用戶,什么樣的內容可以觸動到用戶內心呢?
這里以視頻內容來舉例,有沉浸感的視頻類型:有顏值的、有技術流的、有反差對比的、有萌寵的、有講感情的等等。說句題外話,記得這些有沉浸感的內容,一定是生活中不常見的。比如:顏值高的同事,反正我沒有,除了我寄幾。
上述的每個類型,都可以做出沉浸感的內容。運營在出內容前,要分析下自己的優勢,能夠出什么內容,然后瞄準一個方向,持續不斷的產出。
這里講個技術流的例子,黑臉和玲哥,兩個都是走技術流,平時看不到的一些創意。這個沉浸感是用戶被驚艷到的那個瞬間,心里發出感嘆,原來還可以這樣玩。感嘆的同時,會去點贊、轉發,點贊是對內容的認可,轉發是告訴朋友,自己是個有趣的人。我自己也會在朋友圈發些有趣的內容,是為了塑造一個有趣形象。
綜上
沉浸感的玩法還有很多,我也是做了很多內容,看了很多數據,踩了很多坑,一點點的悟出來的。有趣的內容一定是走心的,有用的文案一定不是ctrl+c和ctrl+v來的,做有趣、有沉浸感的內容,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努力加油吧!
#專欄作家#
老虎,微信公眾號:老虎講運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運營一百年,精通運營的各個模塊,數據、用戶、推廣,信手拈來,將APP運營玩轉于手掌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又讀了兩遍,開竅了。是我太蠢了,再次感謝大佬分享
感謝大佬分享,但你前邊說沉浸感的內容時讓用戶感同身受,后邊卻在說什么樣的內容可以觸動到用戶內心時,為什么是“一定是生活中不常見的?”如果是用戶不常見的,那要如何感同身受呢?或許是我理解有問題,不過還是沒太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