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角度入門評分思維,帶你打開高階社群運營大門

1 評論 5703 瀏覽 26 收藏 14 分鐘

這是社群運營系列的第三篇文章,繼續以一個社群“搭建-成長-平緩-消亡”這樣的生命周期來撰寫文章,依然只講實操干貨。

如何不再戰戰兢兢的維護群聊,生怕說錯話?如何能夠科學的評判社群運營效果?如何防止被各種突發事件打的措手不及?如何把自己從無休無止的回答問題中解脫出來?

掌握評分思維,打開高階社群運營大門。

我將會從以下三個角度帶大家入門評分思維:

  1. 如何評分用戶行為,標準化管理社群?
  2. 如何評分運營效果,優化運營策略?
  3. 如何評分事件預期,防控社群風險?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經描繪過95%的社群運營常面臨的問題:

我們來回憶這樣一個場景,你管著熱鬧的500人群,群內都是你的“客戶”而不只是用戶。每時每刻都有人來找你咨詢問題,有人說著說著就對罵起來,還有人在群里發廣告,發紅包,求砍價求加速……直到深夜大家都睡了,你緊繃了一天的神經才稍稍舒緩,你不知這日子茫茫啥時是個頭,默念三遍一切都會好起來,祈禱明早多睡一會兒……

相比社群建好就死掉的結果而言,痛并竭力維護,已經是社群運營不得已的常態。出現這樣問題,一部分在于缺少良好的時間管理規劃和群內管理規章制度。另一部分,由于群人數的增多,太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導致無法形成標準化的邏輯去管理社群。

什么是評分思維?

反作弊策略中,會針對策略主體進行評分,根據評分結果來決定是否處理某篇文章。這樣的優勢在于快速確立標準后,人工和機器的審核決策成本都會大幅下降,從而更流程化和標準化。每個運營經過時間的積累,腦海里都有自己的一套評判標準。隨著經驗增長,這套標準會越來越“平衡”。但是對大部分人而言,這類評分標準就顯得難以拿捏、玄之又玄。

評分思維比起四象限思維,對入門者更友好。四象限的概念“模糊”、“宏觀”、“依靠主觀判斷”,評分策略更客觀、細微。甚至你向上匯報的時候,老板看見這樣一份漂漂亮亮、工工整整的細致標準,不僅能免去理解偏差,也會對你有更好的評分。

一、如何評分用戶行為,標準化管理社群?

經過對十余個群將近5000人總量進行研究后,我們采用了下面的行為分級處理的打分機制和評判策略。

解讀如下:

(1)本圖采用5分制,0分最平和,5分最激烈。

  • 在0~1分:多見于群內正常聊天、交換知識經驗、咨詢討論等,此類對話不僅有利于群內氛圍的正向發展,同時也是社群長期穩定的基石,是維護關系的利器。
  • 在2~3分:多見于存在風險或干擾他人的行為,比如外賣紅包,自發商業行為(買賣二手物品),時事熱點的討論(高壓線)等,此類問題如果不加以引導,往往容易走向極端。
  • 在4~5分:多見于謾罵爭吵、發布違規廣告(微商、黃片、詐騙等等),此類行為不僅會嚴重破壞群內用戶體驗,更會嚴重造成信任危機,對管理員的質疑。

底線這東西,一旦刺破,就無可挽回了。

(2)經過對樣本約兩周左右的觀察,我們統計發現,用戶行為總量基本遵循1:2:7原則。即每100次用戶行為中,僅僅有30次是需要運營去“關注”的,7成及以上的用戶行為,都是無害且對社群氛圍有促進作用,無需處理。

(3)通過對內容進行分類分級,最大的優勢是將原本落于腦海、存在于經驗的東西能夠以直面、規范的形式表現出來。

(4)同時最重要的一點,標準不僅僅是給你看以及用的,還是給你老板看的。很多時候,跟老板對齊標準,統一判斷邏輯,讓老板心里有底,往往能成為你攻城拔寨的利器。

通過以上手段,不僅節省了運營同學寶貴的時間,讓他們從無窮無盡的“客服”工作中解脫出來,提升了效率,另一方面也讓內容、氛圍更聚焦、優質。

二、如何評分運營效果,優化運營策略?

社群活動的事后復盤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實際復盤中,由于缺少判斷標準,或者是簡單的以某一次或幾次的活動進行對比,加之由于社群中存在諸多無法監測的變量。一方面復盤結果并不準確,另一方面對后續活動的開展,指導效果有限。團隊許多人喜歡打LOL,于是借用了賽后分析常用的六邊形圖來進行評分判斷。

某隊伍某賽季的六邊形圖

某兩次運營活動的評分總結

根據自身情況做了微調,成為了七個角。通過圖,一目了然知道各方面的優劣,進而做出針對性優化。

圖中藍色線是第一次的社群運營活動,成本投入非常高,效果不理想。通過建立的評分模型,對各項行為的評分并繪制多邊形圖,發現在七個行為或結果中,“文案優化、PUSH力度”是當時狀態下的團隊能夠快速提升的,可控、可預期、可調整的指標,一個在初始階段就能盡可能做到極致的項目。

通過這個圖形,你會發現各自獨立的行為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最終結果也證明,一方的增長也會帶動其他幾方,可謂一舉多得。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采用的是行為驅動評分法,即評價的是某個人、團隊的行為得分及行為結果得分。換句話說,評價的是這個人或者這個團隊在一場游戲、活動中的各項行為屬于什么水平,這個行為帶來了什么樣的收益。

這與現在普遍的結果導向的邏輯復盤是相反的。

舉個例子:轉化率沒有達到,下一次要提升抓轉化率。有3種方法可以提升轉化率,看似創新甚至值得鼓勵,但實際上連基礎都沒有打好。這種結果歸因就類似于玩游戲甩鍋:都怪小明浪,送人頭老被抓。但事實上,輸了的原因是沒人做視野,導致我方全黑對方全亮,小明只是剛好背鍋,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當然,以上圖只是結合我的實際業務出發去進行的繪制,不一定契合每個人的每個業務。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去進行選擇。

從行為而不是從結果出發,一方面能夠省去不少分析的彎路;一方面,能夠更客觀的看待自己的短板,而不是喪氣的說:運營真是個看運氣的活。

三、如何評分事件預期,防控社群風險?

做到預測和防控,能夠節約起碼70%的無價值溝通和避免80%以上的社群沖突。很多人對于預測無從下手,是被表面的沖突掩蓋、疲于奔命,而沒有進一步思考清楚本質導致的。每個用戶進入到社群中,天然就有獲取收益的訴求,運營巧妙利用訴求,達成目標。雖然兩者做朋友,但天然存在著博弈,親兄弟也要明算帳,情懷吃不了多久。

類似于許多疾病源于體內環境穩態的破壞,風險的發生源于運營和用戶之間體系的失衡。用戶在參與社群活動中,會不自覺地將自身收益、成本與官方的付出和回報進行對比。一旦認為“自己吃虧”,則會做出相對激烈的反應(爭吵、質疑、退群、曝光……)。因此,尋找平衡(balance)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某次活動評分圖表

觀察上圖表格,我們將每項指標分為1~10分并對應運營側和用戶側。

比如:“物質收益”,在運營側8分,表示此次活動我們的回報評分為8分,較高水平。同時用戶側為6分,中等水平。而“物質金錢成本”,在運營側僅有4分,用戶側有7分,用戶成本相對較高。

當完成左邊表格后,映射到右邊,就可以得到上下兩個色塊的面積比例。上圖用戶側的面積比例遠大于運營側,表示用戶側風險較大,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和風險應對。

50%是一個有趣的值,當運營側和用戶側都集中在50%左右時,兩者面積基本一致,達到動態平衡,雙方維持這樣的對等關系,一方面用戶不會認為自己吃到虧,同時運營也不會背負過大壓力,能使風險程度降到最低。

在實際應用中,運營者需要做到兩件事,才能保證模型的順利運行:

  1. 認真對待評估,不欺騙自己。很多人在評估時會有意無意的美化自己的工作,并刻意掩蓋成本,拉高收益。但是紙包不住火,問題就在那里,掩蓋只是一時,遲早會引爆。作為一個成熟的運營,應當及時的發現并反饋解決問題。
  2. 找到符合自己社群的“平衡點”,不同社群不同組成,有著不一樣的計算基準,指望一招打遍天下無敵手是非常不現實的。

舉個例子,我曾經見過一個活動,同時發到了某產品的愛好者群和專業交流群。運營似乎沒有在意兩者的區別,兩邊無論是從活動內容、答疑、甚至活動中的維穩安撫都出奇的一致。

但專業交流群的視角更高、忍受度更低,他們認為自己被“割韭菜”“過河拆橋”。而由于同樣維穩手段在愛好者群平衡效果明顯,運營認為專業群“薅羊毛”“挑事”,最終導致專業群三分之一用戶退群轉投他家,對產品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巨大損失。

運營一直是離用戶最近的職位,同時也經常飽受“不專業”“無法量化”等非議,希望運營人都能夠通過一個又一個模塊化的工具武裝起自己,通過數據提升專業度,通過更合理的輔助判斷來讓每一次決策更好,高階只是一個起點,還有更多的玩法,更專業的領域等待你去探索。

以上是評分思維在社群中的常見應用,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作者:木山,活力型運營/堅決不喪/努力不加班一起來學習運營方法,升級打怪,現在開始,學習當一個會賺錢的運營。公眾號:運營方法(ID:yunyingfangfa)

本文由 @木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風險評分圖有了數據指標,分數標準怎么得來的呢?不是很清楚,可否詳解?謝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