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運營出來的

0 評論 2161 瀏覽 0 收藏 4 分鐘

大約一年前就讀過周鴻祎寫的《好的互聯網產品是運營出來的》這篇文章,但是,真正悟到類似的道理,還是有些后知后覺。 這其實可以是前一篇文章的續篇,話題沒有那么大,說產品是運營出來的,我覺得有點過,因為任何一個產品,都有一個生命周期,運營不過是其中一個階段,我覺得不太適合夸大,但確實很重要。都說有些企業在一個正確的時間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就算“成功”了,但持續做正確事情的企業,卻不多。

扯得有點遠,其實本文并不想談太多的社區運營,我只是意識到這個問題。想說的是,設計師不應該任務接著任務地做新產品,埋頭苦干。而是應該清晰知道產品的愿景以及目前的階段。嚴格來說,做互聯網設計和傳統設計,生命周期不一樣,設計一個別墅(建筑),也許前期投入很大,真正交付使用之后,設計師后續基本不需要關注。

做互聯網產品設計,更像是做城市規劃。 再拉回到社區,我有點不太清楚怎么定義互聯網上的社區,但在我理解范圍里面,目前中文網絡里面用戶和用戶在線交往的場所,多數不是被精心設計過的,起碼不是預先預計到的,我經?;糜X一個場景: 如果現實生活中有瞬息移動的特意功能,人可以突然飛似地到達另外一個空間,眼前看到的有可能是一個人頭簇擁的菜市場、也有可能是一個情侶相擁的公園,抑或是一個熱鬧的商場… 這個場景,如果要映射到互聯網上,只需要給這次瞬息移動加上一個理由就好了。

而就目前來看,國內很多的運營人員,還僅僅是關注在,怎么讓更多的人飛到自己的空間里面,做法有很多,比如請幾個跳舞女郎露露大腿,找些皮條客像中關村鼎好門口吆喝拉拽… 長尾的頭部確實是如此,但真實的生活告訴我們,三里屯、中關村這樣的場所我們一年也許也就去那么幾次,而更多的長尾聚集,是小區樓下幾個老頭扎堆下棋、咖啡館里幾個人圍桌聊天、去朋友的家里吃飯敘舊… 目前的中文社區網絡里,似乎并不缺乏長尾頭部的地標。因為這更容易被設計和規劃出來,長尾末端卻更難。而一個穩定的社區形成,需要太多的因素。

觀察幾個不同社區的形成,也許能從這些偶然里面看到一些必然:

1 給什么樣的理由讓人們飛進來;

2 他能看到什么東西,如何融入進去;

3 交流的質量,以及防止干擾的能力; …

還是有很多地方還需要想得更清楚,如果你有興趣一起思考這些問題,關注這里。

來源:http://uitony.com/?p=120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