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運營指標體系詳解:基礎概念篇
所謂的基礎指標概念,指的是在建設基礎數據指標前,作為數據運營的起點,需要了解到的一些基礎概念部分——包括指標,數據,名稱縮寫。
注:下述寫的非常專業的部分都來自百度百科和百度知道,寫的非常人話的部分都來自我個人的注解(很容易識別出來的你懂的)
Part1:基礎指標概念
SEM:
搜索引擎營銷:英文Search Engine Marketing ,我們通常簡稱為SEM
搜索引擎營銷的基本思想是讓用戶發現信息,并通過(搜索引擎)搜索點擊進入網站/網頁進一步了解他所需要的信息。在介紹搜索引擎策略時,一般認為,搜索引擎優化設計主要目標有2個層次:被搜索引擎收錄、在搜索結果中排名。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漢譯為搜索引擎優化
SEO搜索引擎優化是一種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規則來提高目前網站在有關搜索引擎內的排名的方式。SEO目的理解是:為網站提供生態式的自我營銷解決方案,讓網站在行業內占據領先地位,從而獲得品牌收益。SEO包含站外SEO和站內SEO兩方面。
CTR:
Click-Through-Rate互聯網廣告常用的術語,指網絡廣告(圖片廣告/文字廣告/關鍵詞廣告/排名廣告/視頻廣告等)的點擊到達率,即該廣告的點擊量(嚴格的來說,可以是到達目標頁面的數量)除以廣告的瀏覽量(PV- Page View)。CTR是衡量互聯網廣告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
PV:
page view,即頁面瀏覽量,或點擊量
通常是衡量一個網絡新聞頻道或網站甚至一條網絡新聞的主要指標。高手對pv的解釋是,一個訪問者在24小時(0點到24點)內到底看了你網站幾個頁面。
這里需要強調:同一個人瀏覽你網站同一個頁面,不重復計算pv量,點100次也算1次。說白了,pv就是一個訪問者打開了你的幾個頁面。PV之于網站,就像收視率之于電視,從某種程度上已成為投資者衡量商業網站表現的最重要尺度。
pv的計算:當一個訪問者訪問的時候,記錄他所訪問的頁面和對應的IP,然后確定這個IP今天訪問了這個頁面沒有。如果你的網站到了23點,單純IP有60萬條的話,每個訪問者平均訪問了3個頁面,那么pv表的記錄就要有180萬條。
UV:
unique visitor,指訪問某個站點或點擊某條新聞的不同IP地址的人數。
在同一天內,uv只記錄第一次進入網站的具有獨立IP的訪問者,在同一天內再次訪問該網站則不計數。獨立IP訪問者提供了一定時間內不同觀眾數量的統計指標,而沒有反應出網站的全面活動。
銷售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六條的規定,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
毛利率: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
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從構成上看毛利率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后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凈利率:
凈利率還可以叫凈利潤率、銷售凈利率、銷售利潤率、經營凈利率、主營業務利潤率
其實指的都是一樣東西,說明企業收入1塊錢能凈賺多少錢,看該指標的時候可以和毛利率比較一下,兩者越接近說明企業的期間費用越低。
Part2:市場投放主要計費方式
CPM:
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 Impressions)每千人成本
網上廣告收費最科學的辦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廣告來收費。按訪問人次收費已經成為網絡廣告的慣例。CPM(千人成本)指的是廣告投放過程中,聽到或者看到某廣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擔到多少廣告成本。傳統媒介多采用這種計價方式。在網上廣告,CPM取決于“印象”尺度,通常理解為一個人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時間內注視一個廣告的次數。比如說一個廣告 橫幅的單價是1元/CPM的話,意味著每一千個人次看到這個Ban-ner的話就收1元,如此類推 ,10,000人次訪問的主頁就是10元。
CPA:
Cost Per Action 每效果成本——即按照效果付費
CPA計價方式是指按廣告投放實際效果,即按回應的有效問卷或定單來計費,而不限廣告投 放量。CPA的計價方式對于網站而言有一定的風險,但若廣告投放成功,其收益也比CPM的計 價方式要大得多。 ?廣告主為規避廣告費用風險,只有當網絡用戶點擊旗幟廣告,鏈接廣告主網頁后,才按點擊 次數付給廣告站點費用。
CPC:
Cost Per Click;Cost Per Thousand Click-Through 每點擊成本
以每點擊一次計費。例如百度的商業搜索結果就是以該種計費方式。但是,此類方法就有不少經營廣告的網站覺得不公平。比如:雖然瀏覽者沒有點擊,但是他已經看到了廣告,對于這些看到廣告卻沒有點擊的流量來說,網站成了白忙活。有很多網站不愿意做這樣的廣告,據說,是因為傳統媒體從來都沒有這樣干過。
CPT:
Cost Per Time,CPT是一種以時間來計費的廣告
國內很多的網站都是按照“一個月多少錢”這種固定收費模式來收費的,這種廣告形式很粗糙,無法保障客戶的利益。但是CPT的確是一種很省心的廣告,能給你的網站、博客帶來穩定的收入。
阿里媽媽的按周計費廣告和門戶網站的包月廣告都屬于這種CPT廣告。
CPS:
英文全稱Cost Per Sales。CPS是一種以實際銷售產品數量來計算廣告費用的廣告
這種廣告更多的適合購物類、導購類、網址導航類的網站,需要精準的流量才能帶來轉化。凡客的網站聯盟是這種廣告形式的典型代表。簡單的說是一種分成模式。
CPPA:
按照到達用戶付費
既不是按照瀏覽量(PV)付費,也不是按照實際效果付費,而是按照到達的用戶那個付費,在網站上等同于UV,在手機端是新增用戶上游數據(例如用戶已下載安裝還未打開激活APP的數量即為到達用戶)
相比而言,CPM和CPT對網站有利,而CPC、CPA、CPS則對廣告主有利。CPPA是基于兩者平衡而在今年剛剛開始嘗試的計費方式,主要應用于刷機渠道對于APP預裝的結算合作
上述只是數據指標的基礎介紹,算是數據運營體系介紹的pre版,接下來史上最全的運營指標體系詳解將按照如下構成展開描述,敬請期待哦,我會勤快地寫下去的,么么噠
#作者信息#
靜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特邀專欄作家、起點學院金牌導師,現途風網產品運營總監,前百度高級產品經理,歷任百度總裁助理,移動云事業部運營。
本文系作者獨家授權發布,未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許可,不得轉載。
一入運營深似海
??
靜秋姐寫的東西好深奧,一時半會看不懂。
不對么?請詳解
UV的概念不對吧
不對么?請詳解。。
以為她是百度來的,直接復制粘貼的, ?? ?? ??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IRLJrBxt8lG08bEtO3n6nLDytprR0opwgTcRtA4CwXCdUa9B9Yj0NJ2q27gIZHEA-S4JLtbWfFjmEreSFvUbRq
正確的UV概念是網站獨立訪客,標準答案參見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95240/9307972.htm
作者的可能直接是復制粘貼的百度知道的結果,概念不對。
是PV不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