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6 評論 17406 瀏覽 38 收藏 20 分鐘

Supreme成立以來一直像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也正是因其這種品牌調性,吸引了一批狂熱的“追求者”。

本叨說:

  1. Supreme這個品牌在我的世界里是謎一樣的存在,不知不覺被影響了。今年去香港的時候看見有海報寫著售賣的信息,硬是特意按照地址找了過去,在附近繞了好幾圈,沒找到。(官方在香港是沒有零售店的)
  2. Supreme的品牌調性:獨特,神秘。說人話就是:那個給了你號碼,但永遠不接你電話的女孩。營銷方式跟品牌風格自成一體,擁有宗教信徒般的粉絲群。
  3. 二手轉賣價格可以是零售價的12倍,甚至天價,真是令人羨慕又震驚。還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搶票程序員。
  4. 找到適合品牌調性的推廣方式,就保持下去,逐漸形成品牌認知符號和標簽。
  5. 對限量玩法有正確的認知。關鍵是需求大于供給。

先劃重點:

  • 限量供應策略,創造品牌狂熱;
  • 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主頁設計;
  • 高冷的郵件營銷策略;
  • “新品預覽”內容營銷策略;
  • 社交論壇的正確使用方法;
  • 與合作對象共同創造產品;
  • 聚焦Instagram平臺;
  • 名人海報活動也能玩得6;
  • 把顧客變成百萬富翁。

再看成績:

  • Instagram粉絲超過1100萬;
  • 創始人James Jebbia身家4000萬美元。

1994年,紐約。

在一家滑板商店,Supreme作為街牌出道了。

他們的產品,帶著標志性的極簡紅色Logo,超越了滑板文化的根源,注入了全新能量。

從一個滑板愛好者開的零售單店,到粉絲遍天下的世界知名品牌。創始人拒絕把公司收入公諸于眾,但他說過:“我們的生意和一些高端設計師牌子相當。

看一下Google趨勢就懂了: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最令人感嘆的是他們一路增長并沒有大把揮霍廣告或營銷費用。

主要流量來源如下: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真的贏了。

Supreme靠的就是直接關注和自然搜索。

過千萬宗教信徒般的粉絲群,專注獨特。

作為全球最好賣的服裝品牌,他們的產品比全世界任何其他消費品更容易升值。

一、限量供應策略,創造品牌狂熱

Supreme產品很強大,用戶圍繞品牌自發生產的內容已經足夠讓公司在市場推廣時處于幾乎隱形的狀態,幾乎不需要買付費廣告。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下圖是他們家的網絡社區之一,良好的用戶量和活躍度,足以產出足夠的病毒傳播內容。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Supreme Talk UK/EU(也叫SupTalk)是歐洲最大的Supreme粉絲群,也是Supreme最大的二手轉賣Facebook群組之一。

這個群組成立于2012年。當時創建人AdamRose和Peter Mitchell覺得和美國相比,英國竟然沒有一個像樣的Supreme二手交易市場,這不科學。于是,他們一起建了SupTalk,方便粉絲買賣,交換Supreme產品,不用花貴得嚇人的運費。

因為產品限量,除了SupTalk,Supreme還能讓那些有百萬級粉絲的資訊站像Hypebeast/Highsnobiety,主動推送他們的產品信息。每個星期,圍繞著怎么/什么時候/誰在轉賣Supreme產品,會有一系列文章出現: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查看他們的反向鏈接,你能看到大量分享。

而這帶來了相應的巨大流量。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事實上,2016年,光Hypebeast就能產出113篇Supreme相關內容,分享數達到20萬。這只是Supreme之外內容和品牌聲量的一個例子罷了。

盡管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買Supreme,但供應量一直是被嚴格控制的。供給不變,需求飆升,這意味著二手轉賣市場的火爆。

這價格差,有些真是相當大啊。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圍繞品牌,想要擁有這么高的病毒傳播性和用戶自發內容產出,你必須非??酥?。一款Supreme產品賣得再好,他們也不再生產了。

這就是轉賣價格被炒到天價的原因: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當你小批量生產產品的時候,會讓人:

  • 感覺特別;
  • 想要更多;
  • 已購產品升值。

很多商家都想用“限量版”這一招作為賣點,對Supreme來說卻是:現在不買,可能永遠都買不到了。

Supreme的產品只在自己的線上店和全球特定的線下店賣。(只有一家渠道商)

每周四全球同步上新(日本晚兩天),但從不主動告訴大家會上什么。

這讓他們每周都有巨大的網站自然流量和品牌聲量,人們通過主動搜索或各種社區和資訊網站而來,比如前面提的Suptalk和Hyperbeast,來看接下來到底上什么。

Supreme的限量供應策略創造了需求狂熱。

有一次紐約店上新的時候,現場人潮擁擠到紐約警察不得不考慮到公共安全,強行讓他們停止售賣。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二、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主頁設計

Supreme的主頁和其他零售店非常不一樣。

極簡網站風格,大量留白,讓人想要了解更多,而不是直接給人信息轟炸。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 沒有行動召喚按扭;
  • 極簡主義設計;
  • 只有一張圖片——品牌Logo。

從2006年網站推出開始到現在都沒變過,一直是這種令人難以捉摸的風格。

跟其他大品牌主頁相比,Supreme的頁面與眾不同,傳達了完全不同的信息。

看一下Nike: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很明顯,Supreme傳達出來的信息是:你需要追逐他們,他們不會跟著你走。

有人曾經把他們比喻成“那個給了你號碼,但是永遠不接你電話的女孩?!?,哈哈。

三、高冷的郵件營銷策略

他們家的郵件注冊提醒只在首頁底部存在。

而且,當你訂閱了他們的郵件之后,你什么也不會收到??!

想想他們的一貫作風,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往常,消費者都會被促銷/特價等等郵件轟炸。

Supreme通過郵件再次告訴你:是你要來追逐我們。

他們只用郵件做兩件事:

1. 每周上新提醒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2. 對特定客戶發內部郵件

他們會給特定的客戶組發資訊和更新信息,這個郵件名單是怎么確定的一直是個謎。

四、“新品預覽”內容營銷策略

新一季產品發布前,他們會在網上發布“新品預覽”。

但你不并知道哪件產品到底什么時候上,除了一些聯名合作款和驚喜款。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每年發布兩次。每次發布,都會引起社交媒體和主流網站廣泛關注。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粉絲會主動在YouTube上發視頻,點評整季的新品。有些視頻甚至能超過10萬播放量。

除了季節新品宣傳,他們也和一些高端時尚或服飾品牌合作。下圖是LV和Supreme聯名系列產品: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使用“新品預覽”,Supreme進一步表現了品牌獨特性和吸引力。

所有圖片都傳達出一種“小眾圈子”的感覺,讓人想通過購買他們的產品,成為品牌文化的一部分。

五、社交論壇的正確使用方法

Supreme的主要社交流量來源如下: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想要Reddit這樣的社交論壇上獲得流量,Supreme選擇找版主發布了超級資訊,直接帶上官方網站的新品預覽頁面鏈接: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如果你想要作為普通用戶在論壇上發這種消息,你可能會被762個人輪番diss。但讓版主發布,Supreme卻得到了762條關于他們新品系列的討論。

六、與合作對象共同創造產品

Supreme已經建立起了品牌知名度,也獲得了足夠的曝光,吸引了很多明星的關注。很多明星都被拍到穿著他們家的衣服。

比如:Lady Gaga/Kanye West/Drake/Kate Moss/VictoriaBeckham。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Kate Moss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Victoria Beckham

如何讓這些明星愿意為產品背書?

一個詞:真實。

Supreme的名人背書是從他們跟音樂藝術家合作開始的。

1990年代開始,Supreme就在和不同的音樂藝術家合作激發靈感。他們和這些音樂人建立了關系,同時得到了品牌傳播和真實的合作關系。

下圖是第一次,1994年紐約店開業時和涂鴉藝術家Rammellzee合作: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手繪卡車司機帽配上Rammellzee的霓虹,是Supreme最珍貴的產品之一了。

這次過后,Supreme又合作了好多款T恤,衛衣和帽子。當一個音樂藝術家和Supreme深度合作了一款產品后,他們之間就建立起了很深的連接。和Supreme合作的名人能感受到他們的真誠,也就更愿意穿他們的衣服。

總結就是:

  • 和想要合作的品牌或名人建立真誠的合作關系。你可以幫助他們做手頭上的事情,參加他們的活動,通過社交媒體跟他們交流。
  • 和你的合作方一起創造一款產品,讓他們也能積極地參與進來。
  • 告訴他們跟你合作的好處,曝光啊,進入新市場等等。
  • 確保合作對象整體文化特質/價值觀/原則和你的品牌方向是一致的。

七、聚焦Instagram平臺

Supreme的Instagram平均超過10萬贊,700個評價。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他們的第一條消息是2013年3月發的,發的是他們的新品預覽照片。突出了合作伙伴——Louis Vuitton,標簽#LVxSUPREME。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Vans/Nike/Fila/Levi等等,他們都合作過。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Supreme跟很多大牌都合作過,然后把都放到Instagram上推廣,他們只聚焦這一個平臺。一方面把這些品牌對千萬粉絲作了推廣,另一方面因此帶來了更多合作和粉絲增長。

八、名人海報活動也能玩得6

沒有像一般服飾品牌一樣,做標準PPC廣告。Supreme選擇做周期性的名人海報推廣活動,保持品牌的獨特調性。

每當做活動的時候,Supreme會在紐約或者任何一個有零售店的城市,把名人海報帶上他們標志性的Logo,貼在墻上,架子上,郵箱上……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然后,他們會基于海報,做照片T恤,賣上幾個月。這些T恤是Supreme收藏里大家最希望得到的物品之一。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最近幾年他們做的一些名人海報活動:

Raekwon & Elmo, 2005

Dipset’s Jim Jones & Juelz Santana,2006

Mike Tyson, 2007

Kermit the Frog, 2008

Lou Reed, 2009

Lady Gaga, 2011

Prodigy of Mobb Deep, 2011

Three 6 Mafia, 2012

Kate Moss, 2012

Neil Young, 2015

除了照片T恤和海報活動以外,Supreme做的最像廣告的事情就是他們的幕后視頻了。在首頁“random”標簽下: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九、把顧客變成百萬富翁

每周四,一幫“企業家”在Supreme商店前排隊買最新產品。

因為線上店賣得太快了,有人做了一款電商機器人叫“The Supreme Saint”,人們可以購買一個“每周四早上9點使用1小時”的服務。

每周四早上9點到10點之間,你可以付10到100美元,讓他們幫你買Supreme。到11點,線上店開門的時候,這些機器人會連上Supreme的服務器,直接下單并完成支付,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快。

五秒之內這些人可以賺2萬美元,賣掉200雙Nike/Supreme/Air Jordan的鞋,每雙鞋收100美元費用。

另一款叫EasyCop的機器人是基于app開發的,賣595美元,可以自己操作。2016年,超過500人購買了這個服務,給開發者帶來了30萬美元收入。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這種搶購機器人的存在,甚至黃牛排隊買Supreme的原因,都是因為創始人James Jebbia遵循兩條原則:

  • 稀缺性:每款產品都限量;
  • 一致性:新品只在周四上午11點上線。

Supreme創造了一個文化,用戶知道什么時候回來,也知道每次他們來都會發現新的東西。這個策略非常成功,Supreme的網站推新品的時候差不多能獲得一千萬PV。

當然,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機器人帶來的,但是這些機器人的確幫助Supreme賣得更快,賺更多錢。而且,一周比一周賣得快。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黃牛再加價賣出。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Supreme試圖減少機器人,讓那些真正需要的消費者能買到產品,但是黃牛市場收益太好了,根本管不住。

一家紐約投資公司簡單算了一下,如果你一年倒賣149件Supreme商品,每件盈利67美元,一年可以賺1萬美元。如果你把這一萬美元投資出去,按平均年收益5.5%計算,35年后你可以變成百萬富翁。

叨案例 | 養活了一批黃牛黨和程序員的潮牌——Supreme!

看另一種算法:

如果一件衛衣賣140美元,10秒就能賣光。

假設他們一共生產1萬件,就是140萬美元收入,而這僅僅是賣一件產品。

每周四,十分鐘之內,一件產品,就能賺這么多錢。

令人窒息。

 

作者:本叨,微信公眾號:本叨品牌求生記(ID:bendao221),關注公司/個人從0到1,品牌/增長大小事,對海外Marketing感興趣,研究國外優秀案例較多,崇尚試驗精神,解決問題靠的是思路,沒有定數。

本文由 @本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街頭品牌和那些所謂的潮牌還是區別很大的 我們深受街頭文化的影響 甚至信仰 傳播文化和價值 supreme最高 當然販子和買手影響了市場 六七年前穿AJ的我現在更愿意穿一雙vans 畢竟相比現在的AJ更純粹 更hiphop 更吸引人 另外PALACE設計感更花哨 雖然有點倒閉 很多時候真正的好東西就希望倒閉一點 穿的人更少一點

    回復
  2. 話說有個淘寶店叫木木三…

    回復
  3. 原來這個牌子這么牛逼,但是街上看到的有好多,都是山寨嗎^_^饑餓營銷果然是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營銷策略,竟然還圍繞品牌逐漸形成了一個小型商業生態系統。 ??

    來自廣東 回復
  4. 又是玩饑餓營銷 玩高貴感

    來自重慶 回復
  5. 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賣這個牌子的,賊多,跟阿迪達斯、NB一樣爛大街了

    來自廣東 回復
    1. 你看到的那都是山寨的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