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移動端的攻守道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35.jpg)
很多人覺得,支付寶做移動互聯網不是什么難事,只消把PC上的東西都搬過來就成。事情真這么簡單的話,在美國也就不存在新生移動支付公司Square威脅老支付公司PayPal江湖地位的事了。
自從艾米也從事這一行業以來,不得不說,支付寶確實有很多高明的地方,產品走在最前沿加上維穩的用戶群體,著實讓跟風者望塵莫及。
如果把移動支付分為線上(針對移動電商、手游等)和線下(直接用手機付錢給線下商戶),其實支付寶一手要守,一手要攻,要跨的坎還是不少的。
?
最近,支付寶倒騰了不少東西,不妨梳理一下,看看支付寶到底是怎么在移動互聯網上上演攻防戰的。
?
守!PC優勢如何平移?
?
先來看線上部分。
?
PC端,支付寶拿下了半壁江山,霸主之位還是很穩的,這個優勢在移動端能不能守得住呢?
?
在PC端用支付寶付錢,不管是給電商、網游,還是繳費充值、還款轉帳,網民們都已經用得很純熟了。但在手機上,情況還不是很妙。前一段,阿里金融的負責人胡曉明(花名孫權)對外界公布了一個數字:移動端上,用戶打開支付寶App選擇網銀付款時,成功率只有38%!
?
多么可憐巴拉的一個數字啊。拖后腿的,是銀行。用支付寶付款,有三種方式:支付寶余額、快捷支付(不需要開通網銀)和網銀支付。如果是用前兩者,移動端成功率還是很高的,但如果是用網銀,也就是如果你要在手機或pad上,跳轉到銀行網銀界面去付款,那就悲催了,成功率就是孫權說的38%。
?
這個數字讓阿里很捉急。雖然余額支付和快捷支付這兩年也普及很快,尤其快捷支付用戶量已經破億,但是支付寶注冊用戶有8億,就是說,還有大批用戶依舊習慣網銀付款。問題是,銀行的移動端界面實在太不給力,這就導致習慣網銀支付的用戶,支付寶根本沒辦法平移到移動端。
?
孫權在和媒體交流時,說了句"銀行離移動互聯網還有點遠",這話說得還是比較委婉含蓄的。其實說白點,要等銀行們把他們的移動端體驗做的和PC上一樣給力,黃花菜都涼了。據支付寶員工透露,他們對接的180多個金融機構,現在有手機版本網銀的不到10個。阿里等不起。
?
那如此大的空怎么填,支付寶想出的辦法是"信用支付",也就是前一段被大家熱炒了一番的“虛擬信用卡”。
?
支付寶根據你過往在阿里平臺上的信用記錄,給你個額度,開始肯定不大,一般也就幾百上千,大錢付不了,小額支付肯定沒問題了。畢竟手機上眼下也是小額支付為主。比如手游里買個道具,或者團購個下午茶啥的,你就可以用信用支付的額度付錢了,不需要去和銀行的網銀打交道,過幾天你會收到賬單(一個月一張),定期去還錢就好了。繞開了掉鏈子的銀行,支付成功率自然就能像支付寶余額支付和快捷支付一樣高了。
?
有些人覺得支付寶此舉是想做銀行,阿里方面明確否認。在現行的金融體系之下,阿里要直接發虛擬信用卡顯然還不太現實。雖然具體流程要下月推出,但阿里明確表示該項目是和銀行合作的。其實,這個信用額度雖然是支付寶定的,但錢其實還是銀行的,這是關鍵。這個功能使用的前提應該是綁定銀行卡,到時還錢也是還銀行的錢,并不是還給支付寶。阿里其實就是承擔了一個中間人,擔保人的角色。
?
而且實際付款時,還有個順序設計:余額是首選,然后是快捷支付,接著支付寶才會問你,是選擇網銀還是信用額度。這個設計很說明問題,對于習慣前兩種的用戶,信用支付其實意義不大,這個功能主要是針對習慣網銀支付的用戶的,換句話說,是支付寶在幫銀行補缺,因為他們要守住這批用戶,防止他們在平移到移動端時流失掉。
?
當然,長遠看,阿里做這件事,除了圈用戶,也有賺錢考慮。因為在信用支付時,他們會向收款的商戶收錢,百分之一,千分之八一類的費率。至于能賺多少,現在說還言之過早,這種生意都是規模效應,前期肯定是投入期,技術、人力、宣傳啊都要花錢。
?
攻!線下比線上復雜百倍
?
憑借支付寶的用戶積累和品牌,只要支付成功率提高,用戶慢慢遷移過來相信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守的部分我覺得難度不大,但線下,攻的這部分就比較艱難了。因為線下真的是,復雜。
?
首先要說一嘴NFC,就是近場支付,這個概念在線下移動支付領域曾經很火,當然現在說的人也還是蠻多的。在和支付寶員工談及此物時,對方的評價,三個字:不靠譜。
?
NFC是一種離線支付的方式,大家可以理解成公交卡。拿著手機,在收款的儀器上刷一下,錢就付好了,很方便,原理是基于一種傳感器,貌似藍牙一類的東西。東西是好東西,但NFC除了在日韓,其他地區都基本是停滯不前,即便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程度最高的美國,谷歌推的谷歌錢包也是石沉大海的境遇。原因在于,NFC產業涉及的利益主體比較多,包括銀行系、還有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等,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免不了爭來搶去,在我國,光一個移動支付的標準(13.56MHz和2.4MHz),銀聯和運營商就吵了幾年。日韓之所以發展得起來,因為他們有一些巨無霸型的財團,比如軟銀,既是金融集團、也是運營商、還是互聯網公司,所有利益糾葛自己一家公司里面搞定,推進起來自然快。
?
而且,據前述支付寶員工分析,在我國,即使標準確定了,NFC也還不見得能突飛猛進。一來,這是離線支付,安全性上還是有挑戰的,離線意味著很難實時監控,花出去的錢中樞神經不能馬上知曉;二者,NFC所需的傳感器,很多手機里根本沒有,所有的iPhone里都沒,安卓手機里,也只有一些高端機里有。當然,這東西成本不高,也就幾美元,可以裝上,但怎么裝呢,換SIM卡?反正用戶使用有門檻。
?
NFC這個產業很龐大,要走順還有很多路。與其等著遙遙無期的NFC,支付寶覺得還不如自力更生。對線下這個市場,支付寶還是很心癢的。最近一年,他們研究了一堆線下支付的手段,總結下,大概有五種。
?
1.條碼/二維碼:打開客戶端,掃一下二維碼,輸個密碼錢就付好了。小額甚至可以不輸密碼,這個可以設置。
?
2.搖一搖支付:倆人同時打開客戶端搖手機,服務器會知道這倆人有付款轉賬的需求,會進行匹配,付款需求就可以實現。
?
3.超級收款:把綁定的手機號或是支付寶賬號告訴收款人,收款人一輸入,你就會收到一條短信,回復個1、2一類的,錢就付好了。其實就是短信付款,你不需要開客戶端。
?
4.聲波支付:打開客戶端,點聲波付錢按鈕,手機就會發出“咻咻咻”的聲音,對方的手機、pad或者電腦聽到后可以識別,然后就付錢了。
5.卡刷頭:插在收款人手機的耳機孔上,是個硬件,等于迷你版pos機。
?
在這五種中,條碼因為和二維碼重復,已經被弱化;搖一搖因為需要手機有重力感應一類的傳感器,考慮到很多低端手機不具備,所以也不被內部看好;卡刷頭是個硬件,需要買,而且其功能其他幾個不要硬件的也能完成,所以商用價值也不大。目前,二維碼、超級收款和聲波是支付寶最看重,并且要重點推廣的,在其手機客戶端上都已經出現在顯著位置了。按照支付寶內部的說法,這三種,對于用戶的手機都是零門檻,因為只要是個手機,就有攝像頭、有麥克風、可以收短信。
?
這三種,我本人都嘗試過,用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耗時不長。但要大面積推廣,我覺得還是有不小的挑戰。
?
首先是網絡環境,支付寶所嘗試的這些線下移動支付方式和NFC最大的區別,就是這是需要聯網,而非離線。國內的網絡環境大家懂的,在一些網絡不好的地方,打開支付寶客戶端登陸一下都要好久,這太考驗用戶的耐心了。
?
第二是需求問題,這一點,我覺得比第一點還要關鍵。在線下移動支付領域,其實支付寶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某家公司,而是現金支付這種傳統的,所有人都習慣了的支付方式。你覺得是拿出錢包掏出五塊錢比較快呢,還是拿出手機,再打開支付寶客戶端比較快呢?在線上,電子支付是個必需品,但在線下,它不是了。如果用戶在小額支付時沒覺得付現金不方便,那他對電子支付的需求就大大降低了。
?
關于這一點,支付寶也是認識到的。不過他們覺得,電子支付在某些方面還是有其優勢的。比如說,出租車司機,收現金,可能會遇到假幣;要備很多零錢找零;隔三差五還要去把錢存到銀行里;甚至還有人擔心車里一堆現金被打劫;這些問題在電子支付身上都是不存在的。
?
第三個問題是POS機已經相當普及。大部分商場超市、餐館以及連鎖便利店,都是接受POS機刷卡的。支付寶要去動這塊奶酪,難度很大,畢竟銀行也花了多年的人力物力,才把POS機普及到現在這個程度。
?
從我和支付寶員工交流的情況看,他們也很清楚自己的優劣勢,野心尚未大到要去搶銀行的生意。在他們眼里,POS機的覆蓋范圍還是有限的,小微商戶,比如出租車司機,水果店老板,又或者是自動售貨機一類的,裝個POS機肯定不現實,這東西還是有成本的,費率也不低。所以阿里首先針對的,會是這些POS機覆蓋不到的商戶。但是越是小商戶,要教育他們使用移動支付這種新奇玩意,恐怕就越是困難。
?
長遠看,假如在用戶體驗、市場推廣、商戶教育上,支付寶能夠做得非常好,好到用戶習慣了用支付寶在線下移動支付的話,那么沖擊POS機市場還是有可能的,當然,這是后話了,眼門前,支付寶這些嘗試能夠破局就已經相當不易了。
?
無線的比例
?
支付寶的商業模式是向收款的商戶收取費率或者服務費,再加上沉淀資金的利息。這套模式在PC端已經成功了,支付寶目前是盈利狀態,雖然盈利多少從未披露過。而這個模式平移到移動端是完全成立的。
?
移動端的前景,支付寶已經看得很清楚。根據他們的數據,去年年初,無線支付在他們所有支付筆數當中的占比還只有6%-8%左右,到年末升到10%-15%左右。春節期間更是達是20%-24%的峰值。
?
春節時,很多用戶回家了,在一些沒有電腦網絡的偏遠地區,手機網絡卻是OK的,所以不少用戶就選擇了無線支付。加上一二線用戶對三四線用戶的教育和帶動,無線支付的份額一下子漲了上來。樂觀估計,到今年末,無線支付的份額估計可以維持在春節的這個水準,到2015年,甚至有可能一半一半。
?
來源:虎嗅
評論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