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時代,內容產品的進化之路

3 評論 9322 瀏覽 82 收藏 11 分鐘

在這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內容產品的生產和分發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垂直內容社區、知識付費興起,短視頻、直播、視頻成為了內容輸出的主要方式,內容生產門檻的降低,內容去中心化明顯。

當我們問起如何培養產品能力的時候,一些產品大佬都會說要寫競品分析或者產品體驗報告。然后我們拿到產品就按照競品分析、產品分析的框架寫,寫著寫著就成了八股文,流于形式而沒有直達產品核心精髓。

因此,我想試圖先從宏觀層面分析某一類產品產生的原因和背景。從宏觀層面把握產品核心邏輯后,再去具體分析某一個或幾個產品之間的不同,從而給出獨立判斷。

個人對內容產品比較感興趣,因此先從內容產品出發。

本文主要從內容產品演化的角度,來分析一些典型內容產品產生的原因,以及可能的機會點。

一、人與信息的連接結構變化:由被動轉為主動

人與信息的連接結構上,信息由被動搜索變為主動推薦,帶來人獲取信息的效率提升。

為什么這么說呢?

如今是信息爆炸時代,搜索不再是一個高頻行為,推薦的比例在不斷提高。就像現在你打開大眾點評,很少情況下你是去精準地搜一家店鋪,更多的是查看一下附近的美食,看看有什么好的推薦,這就是匹配的過程。哪怕你就站在這家店門口,你也會打開點評來看一下它的評分高不高,是否合適。

用戶開始更關注事物與自己本身的合適程度,早已超越了簡單的獲取信息需求層面。

  • 人找信息的產品形態就是:搜索引擎,最典型的產品就是百度。
  • 信息主動找人的產品形態是:推薦引擎、社交分發。

從人找信息變成信息找人,最典型的產品就是:今日頭條、微信看一看等。

在這個信息過剩的時代,讓合適的用戶看到合適的內容效率會更高。所以我認為“如何整合不同平臺信息并能高效的分發內容?”,是個重要機會點。

二、信息連接的深度提升:信息向知識進化

百度搜索連接的是爬取的第三方信息。在信息橫向上的擴展即廣度上幫助人找到精準的信息,以及提供內容入口更具有優勢,但在幫助人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上沒有優勢。

比如:你想知道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在知乎上找到你想要的信息可能性更大,而不是百度。

所以就有了知乎的產生。知乎連接的是人大腦的知識,在信息的深度上擴展,幫助人獲取更具有價值的信息,即知識。(注意信息和知識是有區別的,知識是系統化、體系化的信息。)

這也就是“百度知道”不成功的原因之一——百度知道幫助人獲得的依然是一種信息,談不上知識,所以還是只能輔助搜索引擎。

讓用戶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主要的產品形態是問答,典型產品就是知乎。

我認為這個階段主要的機會點在于垂直領域的社區產品,如天天問、懂球帝。

原因就是:(同樣還是剛才那個問題)如果你想知道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你在天天問上找到你想要的信息可能性更大,而不是知乎。

三、信息連接的深度進一步提升:免費知識向付費知識進化

在信息高度過剩時代,通過達人更有利于篩選更具有價值的信息。

免費的知識時代主要通過點贊數來幫助篩選有價值的信息,這會導致的問題就是大多數人點贊更多的是由于腎上腺素上升,一時興起——看的內容符合是人性的、調起我情緒了的,我就會點個贊。

但人性是有懶貪等缺點的,人更喜歡看不需要動腦子的信息。為了迎合人性,很多虛假的、無價值含量的信息多了起來,所以知乎就有了“跟世界分享你剛編的故事”。

反而正規嚴肅的知識,大多是不迎合人性的,通過點贊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現,于是付費的方式就誕生了。

付費分強制先付費和自主后付費兩種模式——強制先付費適合于財經等具有高增值的垂直細分場景;自主后付費則與內容創作者的個人魅力和粉絲運營有關。

這里主要的產品形態是付費課程,典型的產品就是得到、知乎live。

內容為王的時代到來,優質的內容會更吸引用戶。內容創作者的影響力被放大,內容創作者或者打造出來的IP成為吸引流量重要功能。這里的機會點我認為主要在于內容創作者資源的獲取,以及結合垂領域打造有競爭力的產品。

四、信息消費的方式改變:由文字進化為音頻、視頻、直播

沿著上面的思路,原來的信息載體是文字,文字適合消遣,即kill time。

對于有價值的知識來說,音頻、視頻、直播的方式效率更高,聽能讓人更集中注意力。因為音頻、視頻、直播是一種技術上的提升,需要創作者花時間把大量知識揉碎拆開給你,讓你聽的更明白。同時又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能讓你在碎片化時間獲取知識。而且,原來知識獲取具有滯后性,而直播則讓人與知識的獲取同步,從而更有利于互動。

主要的產品形態就是:音頻、視頻、直播。

典型的產品:得到、喜馬拉雅、網易云課堂、慕課。

而結合AI、VR等新技術也將成為一個重要機會點。

短視頻賽道也是一個重要的機會點。長視頻在內容的深度上捕獲用戶完整的時間,短視頻則在內容廣度上捕獲用戶碎片化時間,因而巨頭都在布局短視頻。

五、信息的生產門檻降低:PGC向UGC轉變,中心化變為去中心化

內容生產由PGC向UGC轉變,中心化的內容生產變為去中心化。用戶不再只是內容生產者,還是內容消費者和傳播者,即自媒體模式。

在工業時代,原本信息的生產源頭大多由權威媒體或出版商壟斷。

而在互聯網時代,就要充分發揮連接的力量,使原本點對點或者點對多的連接方式,變為多對多的連接方式。從而,使內容生產和傳播更方便,長尾市場的影響力增強,價值網進一步放大。

工業時代個人生產的信息價值無法突出。

互聯網時代利用技術,降低個人內容生產門檻,“分享”讓有價值的內容連接更方便。自媒體模式使得內容創作門檻降低、個人品牌提升?;谏缃缓退惴ㄍ扑]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模式,實現了內容產業鏈條供需兩端精準有效對接。典型的產品形態就是更便利的創作工具,例如頭條號、簡書、美篇、微信公眾平臺等自媒體平臺。

內容產品演化到這就結束了嗎?

并沒有。

這里存在的問題是:人人都是自媒體,專業化的內容生產者不斷涌現,內容創作者或打造的IP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平臺的扶持尤為重要;人人都是生產者和傳播者,也帶來內容供給碎片化以及內容可信度低的問題。

如何讓創作者更有價值——即如何讓內容更有價值,是個重要問題。

這也帶來一些機會點,各產品都注重版權和原創保護,不同點在于不同產品為此探索了不一樣的方式:

  • 微信公眾號通過打賞、基于騰訊生態開通廣告主讓創作者獲得更多價值。
  • 頭條則通過內容電商、開通廣告主等模式,讓優質內容創作者獲得更多收益。slogan由“你關心的才是頭條”變為“信息創造價值”,足以見得頭條未來會在內容上下游產業鏈上深耕,讓內容創造更大價值。
  • 簡書則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改變了內容的上游產業鏈——出版。內容創作者通過持續連載優質內容,在簡書獲得一定影響力,即可獲得簡書出版的機會。

以上主要分析了內容產品演化之路。

在信息爆炸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如何更高效的接收有價值的信息成為重要的問題。在連接內容和內容消費者之間的內容分發,成為其中重要的一環。那么不同的內容分發方式有何區別?又有何優缺點,后面會繼續分享。

 

本文由 @董小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董小姐,你也不是沒有故事的女同學,哈哈,看來做內容產品蠻久了。

    回復
  2. 我認為用文字傳遞知識效率更高,但用視頻傳遞可以降低知識接受者的門檻,所以受眾更廣。

    回復
  3. 我的看法不一樣,ugc和推送引擎的組合推送了大量的垃圾內容。很多時候我都會覺得基于點擊率和點贊數的內容排行榜反而更有幫助性。推送引擎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推送同品味需求圈層的優秀內容,而不是一味放大人性的弱點。
    百度是一款很好的工具型產品,知乎則不是,百度能解決短平快的問題,知乎則不一定能解決,更多停留在探討。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