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社區用戶的一個典型心理“收集癖”,及在產品運營工作中的實際意義!

4 評論 19434 瀏覽 26 收藏 8 分鐘

我不知道今天我說的這個收集癖,在心理學里面的專業術語叫什么。就好比集郵一樣,用戶會不遺余力地收集社區里面TA認為有價值的虛擬物品或者現實物品,這樣TA會獲得更多的滿足感,而數目越多,TA會覺得越刺激。

其實我們很多人在現實生活里也都有這個心理傾向,只是社區用戶體現的更加明顯一些,所以今天我在這里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聊的過程中,我會適當的加入一些在運營和產品工作中的一些應用部分。

社區用戶最想要的,一定是現實生活中里得不到的東西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為什么社區是所有互聯網產品形式里,最能幫助和促進用戶落地的一種形式呢?用戶玩社區本身其實就是在尋找存在感、認同感、歸屬感,很多時候是往往就是現實生活中滿足不了他們的某種訴求,所以來到了某個社區。

有很多人,虛擬世界里和現實世界里,完全兩樣,他們其實是要證明自己在另一個世界里的存在,人都有正反面的。

現實里得不到的,他們試圖在社區里補償這種心理缺憾。為什么很多人癡迷于游戲?一個原因。

在社區,錢不是萬能的!

現在的很多90后、95年,已經非常有錢,就算錢不多,也舍得花錢,這和我們80后不同。

錢能買很多東西,但在社區里,比如你做活動,幾百塊錢他們已經看不上了,再說給錢也過于俗套,人家會說你low。

除非你獎金非常豐厚,否則對用戶并不具備誘惑性。獎勵多少算豐厚?10萬?20萬?100萬?關鍵是95%的公司,不可能給你這個預算。所以你趁早還是死心吧!

你看,少了用戶看不上,多了你又給不起,是不是很囧?

我們為什么要保證獎品的豐富性?

你仔細研究下活動運營做的最好的公司,一定會發現,他們的獎品會非常豐富,絕對不會單一。

你會發現,某一類或者某幾類獎品,你依然反復在用的時候,他們對用戶的誘惑力已經在逐漸消退了。某一個獎品,比如抱枕,當用戶得到3個以上一模一樣的之后,如果他能繼續得到第四個,他便會很慷慨的把第四個拿去送人。

為什么?答案就是,用戶有收集癖。首先你送給用戶禮物,哪怕他們現實里是何種身份、何種年齡,他們一般也是不會拒絕的。你又不能赤裸裸的送,通過活動送是最好的方式,而且在活動的參與和爭奪中,用戶獲取獎品后所得到的成就感會加倍。這樣,以后的活動,他們便會繼續參加,他們會很享受這種連續的快感。

我時常覺得用戶有種孩子般的心理,他們會喜新厭舊,他們就是渴望得到更多的他們想要的東西。至于數量,答案永遠是:越多越好。

關于周邊禮品的重要性

貓撲從2008年以后,就幾乎沒啥預算了,除了一塊:周邊禮品。我們也就是靠公仔、抱枕、筆筒等等這些很多人都看不上的東西,然后加上東借西借,度過了后面的那么些年。所以我能知道這些東西的重要性,沒人能比我體會的更真切、深刻。

我們發現,版主們始終在通過各種渠道、加倍努力做貢獻,當他得到一個成本價只有9塊錢(現在已經漲到30了)的公仔時,他會非常的興奮。

我們發現,很多用戶,家里堆滿了我們的周邊禮品。他們在網上曬圖時,數不清的羨慕的評論。

我們發現,成本價38塊錢的35厘米高的公仔,淘寶上能炒到800多塊錢。

周邊禮品建設,其實是一種文化,它是用戶文化、粉絲文化的一個最好的表征。

當年我們曾經給公司提過建議,把周邊禮品建設,發展成為貓撲的一個收入項目,延伸到服裝、包包、鞋子,說不定能解決貓撲流量變現的問題。可是,我們眼睜睜地看到,后來的淘公仔、小米把這塊做出了特色,做到了極致。

為什么我們要做社區的用戶榮譽體系?

一個社區,用戶榮譽體系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一個沒有人情味的社區,注定命不久矣!

你會發現,用戶會不斷地收集各種勛章,攢一堆的道具,有時候他們寧愿擺在那里讓人家看,你給他弄丟了,他絕對會來找你。

他們會不斷地提升用戶等級,所以用戶等級不能設置的太少。

他們會不斷地嘗試你設置給他們的各種激勵政策,從來不在乎還有更多。

他們會努力追求各種權限,你給權限的時候,他們個個開心的要死,倘你再想把他們的權限收回,就得大費周折了,也許,他們從此不陪你玩了。

他們會主動幫你傳播你為他們塑造的人文關懷,比如頒個獎狀、組織個聚會、生日給他們送送小禮物,他們會感動一輩子,記住你一輩子。

……

我們通過產品手段和運營手段,刺激用戶,讓用戶更爽,其實,我們就是在滿足他們的收集癖,他們收集的是:存在感、榮譽感、別人和自我的認可、權利欲……

總結

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一個運營高手,往往在心理學上,都有很高的悟性。為什么?他們懂得換位思考,懂得揣摩用戶的心理。我們做產品也好,做運營也好,要“懂”用戶,說白了就是讀心、交心。能不能和用戶打成一片,是運營水平和境界的一個體現。

我始終覺得用戶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我們需要善待他們,我始終覺得虧欠他們很多。

我始終覺得,在用戶面前,我們永遠都是小白!

#專欄作家#

類類,微信公眾號:類類有話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工作10年的互聯 網從業者,現任奇酷粉絲運營總監,原貓撲網產品運營總監、酷我音樂產品總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樓主說的很好。
    然而縱觀現在的運營思維,基本是利益不占100%也要占到60%,用戶運營的目的始終是要盈利的,用戶感情的依賴是不夠的。

    來自上海 回復
    1. 就是的。目前挖掘用戶需求太多了,讓用戶覺得迷茫了,我倒是覺得互聯網-的時代來了

      來自浙江 回復
    2. 盈利不一定是以錢為標準的。用戶粘性的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等都算是“盈利”,只是這些都無法用定量的數據來衡量。

      來自廣東 回復
    3. 黏性提升和品牌提升帶來的產品流量提升,歸根結底最后還是要變現。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