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產品多閃,我有這幾點建議要提

2 評論 6872 瀏覽 25 收藏 13 分鐘

目前從多閃的產品形態上來看,定位依舊不是很清晰,且未來發展方向不夠明確。

一、明確核心需求、核心功能

首先,不要拿著做IM工具類社交產品的思路去做story類社交產品,這樣會帶偏產品設計的方向。

從目前多閃的產品形態上來看,給用戶的感覺是定位不清晰的。做IM、相機、還是內容社區?產品主要滿足的用戶需求是什么?這些問題作為用戶來說是無法馬上通過產品get到的。

其次,如果是確定story的產品形態是未來社交領域的潛在機會或者突破點,在產品設計上IM就不應該是默認首頁了,story才是核心功能,直接進入story內容的承載頁面,縮短核心功能路徑才是正確的做法。

發布功能、IM功能應該都要相對弱化,然后凸顯核心功能地位,讓用戶對產品的認知更加直接清晰。并且,對于story功能產生的互動通知的提醒優先級要更高些,甚至要比IM功能的優先級還要高。

最后,社交類型產品往往會在關系建立還是信息傳遞這兩種社交活動的階段去做文章,重關系建立階段的,基本上就是陌生人產品。而信息傳遞階段可以做的需求無非是兩種:IM通訊需求跟信息分享類需求,在目前社交市場上來看,如果在信息傳遞方式或者信息產生/接收場景a這些層面沒有出現大的變革,IM通訊需求基本上是沒有空間去做了。而多閃是一款定位于熟人社交類產品,建議最好不要想著去在IM上花大工夫,收益可能并不理想。

二、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用戶關系鏈類型

分享本身是一種信息弱傳遞的行為,根據story功能的需求場景,最適合的關系鏈形式應該是弱關系關注,而非IM工具所通用的強好友關系。然后,story功能從發送者需求以及閱讀者需求上來看,兩者存在差異。

story滿足的發送者的需求主要有兩點:

  1. 分享真實生活;
  2. 不打擾他人,只向部分人分發。

閱讀者角度上來說主要是這兩點:

  1. 了解自己關心的人的生活;
  2. 發現其他人有趣的生活狀態。

然而封閉式關系將為story內容產生的帶來如同發微信朋友圈一樣的壓力。發送者在利用story分享真實生活的時候,更希望是一種主觀而不刻意的行為,當用戶關系鏈為關注類型的時候,這時候這種主觀性放在了粉絲上,而與發送者沒什么關系,將會進一步減輕內容分享壓力。

關注類型的關系對于內容消費者類型用戶來說,去挑選自己想看的內容來說成本更低。窺探自己關心的人的生活狀態本來就是一個固有需求,而強好友關系為這種需求設置了較高門檻,而微信這種門檻其實更多的是為了防范IM垃圾消息泛濫,可能并不適用于主打story類型的產品。

個人覺得這種門檻不應由產品來建立,應該讓用戶自己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內容的可見范圍或者權限,比如:互相關注可見、粉絲可見、所有可見。

三、想清楚用戶想要什么樣的社交關系鏈

個人認為通訊與朋友圈的需求最好分開變成兩個獨立的產品。至于理由,兩個需求均依賴關系鏈,但關系鏈并不是完全重合。

對于通訊需求來說,關系鏈一定要大而全,這樣才能在找人的時候更加方便;對于朋友圈需求來說,關系鏈最好是自己經過挑選的、有意義的,這樣不至于看到自己不想看的內容。把這兩種需求所需要的關系鏈分開來看,其實真正有社交價值的關系鏈應該是朋友圈需求的關系鏈。

通過了解微信的發展過程以及現狀不難得出一個觀點,在微信早期因為這兩種關系鏈重合度較高,所以這兩種需求不存在什么矛盾的地方,數據都成長的非常好看。而當用戶關系鏈數量發生較大增長的時候,兩種需求各自所依賴的關系鏈的重合程度不斷降低,所以朋友圈需求在關系鏈龐雜的時候會被抑制。互相支撐,各自安好才是最好的結果。

對于多閃來說,在一開始的關系鏈導入策略上存在認識不清的情況,盲目追求關系鏈數量而輕視了用戶需求。

用戶每一次社交平臺的遷移都是一次對原來關系鏈的篩選與重塑,搬遷關系并沒有什么問題,只是要清晰的知道需要將哪些關系導入進來,并不是微信上的所有關系都是用戶在另一個社交平臺上需要的,推薦用戶感興趣的人遠遠比推薦可能認識的人要高明些。

對于推薦關系鏈的建議是:

1. 關系鏈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去推薦,不要一上來就追求關系鏈數量;

2. 推薦不是一個單一維度的事情,在用戶可能認識的人中,通過分析用戶資料(年齡、地域、抖音興趣類型、添加共同好友的類型等維度),結合產品實際場景,作出更準確的關系鏈推薦,讓用戶遇見想認識的人。

四、慎用貼紙來引導內容拍攝、促進用戶互動

之前FaceU在做短視頻社區的時候,遇到了跟現在多閃一樣的問題:內容質量低、同質化嚴重。相比較于抖音內容,完全沒法看,都是用戶非常隨意拍出來的視頻,在沒有更多的附加信息的情況下,這種內容只會極大的傷害用戶體驗,甚至比拼多多的手段更差。用戶增長的手段很多,這種傷害用戶體驗的方式還是最好別用。

個人認為類似于支付寶的螞蟻森林、集五福的功能才是成功的促進用戶互動與增長的社交功能,通過給用戶建立產品目標,從而讓用戶自驅的為了目標做出各種各樣的社交行為,用戶也不反感并且樂在其中。

給多閃提一些紅包玩法的建議,比如:

1. story獲得多少個贊或者閱讀,可以獲得一個大紅包,然后參與的人獲得小紅包;

2. 視頻接力:視頻可以是運營主題或者自定義主題(可以是動作或者語言,通過AI去檢測是否符合要求),每個人都可以是接力的發起者或者參與者,通過@的方式進行接力,最終根據接力參與人數(可以定個上限值)來給獎勵,接力要有時限控制(X小時內必須完成)。

五、世界模塊的作用應該更清晰些

從目前世界模塊里story的內容組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人氣隨拍、附近的人的隨拍、可能認識的人的隨拍以及其它不知道規則的隨拍。

這些隨拍的來源直接就讓人有點懵了,我分析大概是想做這樣兩件事情:

  1. 幫助用戶拓展關系;
  2. 給用戶消費優質內容,但是從實際體驗上來看,這個做法并不好,互相傷害兩種需求用戶的體驗。

對于拓展關系鏈的用戶來說,有部分story內容背后的人并不存在建立關系的可能;對于消費優質內容的用戶來說,有些內容又不是很優質;于是做成了一個四不像的功能。

并且作為社交app來說,目前多閃添加好友的場景還是太少了,雷達這種基于LBS的功能,在前期用戶量少的情況下,效果并不好。

在元宵活動中,有雷達的活動,結果使用后半天沒有匹配,感覺非常不好用,應該嘗試著做一些類似于微信搖一搖這種功能(可以更換概念),著眼于利用現有用戶量,盤活資源。

我的建議是:

  1. 把可能認識的人的story插入好友story隊列里(插入的時機跟頻次需要討論),因為這些也都是潛在好友,并且與用戶對內容質量的預期相符,所以體驗上并不會有什么問題;
  2. 世界里面附近的人的隨拍抽出去,只剩下優質內容,滿足其對于內容的需求;
  3. 明確附近的人對于拓展關系鏈的作用,將附近的人的隨拍以人的維度去重新設計交互瀏覽體驗,簡化添加好友的流程。

六、用戶該在多閃上塑造怎樣的人設

社交平臺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承載并傳遞用戶人設,其實多閃的產品宣傳、產品功能引導、內容引導方面并沒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特點。

一開始就想做類似于微信的綜合人設的話,那用戶其實對這一個新的社交平臺的需求就顯得不是那么必要了,也想不到用戶在兩個社交平臺建立相同人設的理由。而當用戶有意愿產生內容的時候,卻沒有一個“這個內容適合在哪個平臺發”的心理導向,大概率會選擇自己最順手的微信平臺,多閃在這個方面就不存在明顯優勢。泛化本身并沒有錯,從單點切入、后期泛化或許更加適合一點。

抖音有一個用戶給的產品slogan:抖音,記錄有錢人的美好生活。其實多閃完全可以沿用抖音的一些內容思路,從日常記錄分享高端、潮流的生活狀態為story前期內容切入點,這些內容的受眾的需求以及內容生產者的需求都是明確的,所以也是很好做品牌認知與推廣的。

讓用戶在多閃建立起與微信完全不同的高端生活人設,與微信完全區分開,這樣就會給用戶產生內容、消費內容的動機,抓住這一波核心用戶后,從而建立起自己的產品認知。并且找準這一方向后,對應的核心用戶場景也就可以找到了,在產品功能設計上也不會迷失方向。

 

本文由@Mdou94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請問作者,你現在是在職嗎?我準備做一家社交公司準備請一名產品經理。我覺得你很適合不知道是否有機會合作。

    來自湖南 回復
    1. 我的郵箱:ljune0913@gmail.com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