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內容運營階段:人是輕資產

6 評論 6164 瀏覽 63 收藏 11 分鐘

文章主要是講內容運營的兩種模式,以及它們所對應的2個不同的互聯網時代。并解答為什么最好的內容運營階段,人是輕資產。

所有的內容生產都是某種成熟規范下的產物,依據某種特定標準,在小范圍內帶著鉸鏈起舞,給整個產品提供雙向的滿足感。

這是互聯網產品形態不斷演化后的必然結果,也是內容運營從傳統模式開始向創新模式過渡的陣痛,許多無法適用的內容運營同學,開始懷疑自己價值。甚至還有不少從傳統媒體轉型到互聯網的一線/中層,因為沿用墨守成規的一套,開始埋怨市場。

內容運營的2種模式: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內容運營的兩種模式,以及它們所對應的2個不同的互聯網時代。來為大家解答一下,為什么說最好的內容運營階段,人是輕資產。

內容運營,即以內容為紐帶,連接產品和用戶,向用戶傳遞產品價值。我們將依據上述邏輯,來推演一下2種運營模式的側重點。

Part1:傳統模式——重紐帶

傳統模式的內容運營,最大的核心是內容為官方生產,可以在極大程度上保證內容的質量,可以控制內容方向和及時性,滿足產品的調性。

案例1:虎撲

虎撲最早是依靠翻譯國外最新的體育資訊起家的,這塊內容一直是虎撲核心競爭力之一,保證球迷在全網以中文的方式或許海外體育市場動向。所以虎撲有一批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很強的內容運營人員,專職刷外文網站的資訊,這塊投入的人力資產是非常重的。

最好的內容運營階段:人是輕資產

但是這種傳統模式的劣勢也非常明顯,如果和用戶產生割裂,一旦官方人員對內容的把控力不強,或者市場風向,用戶來源等異動,可能會產生內容運營在閉門造車的情景。

其次內容很難差異化,往往集中在同一類行為或者核心的內容展示方向一致,好處就是喜歡的用戶很喜歡,不喜歡的用戶很難融入,直觀的產品表現就是用戶的覆蓋量有限,尤其某種細分領域的產品,就很難做突圍

案例2:微頭條

不是今日頭條系的,是一家創業公司的產品,早期做內容資訊的平臺,聘請了一批也為大咖作為內容編輯,不斷的生產內容。后期向做資訊聚合的時候,發現轉型異常艱難,幾乎得推倒從來。因為運營內容向的運營方式完全不一樣,通過科技類資訊聚攏的用戶在平臺轉變模式下,開始不斷流失,這種流失也是雙向的。

原先平臺那批官方內容可以在產品內容獲得大量交互,后期平臺轉型,充斥各類文本在不成熟的推薦算法下的,導致很多內容運營的文本冷冰冰,用過觀感不佳,編輯體驗也很差。

除此之外,非官方生產,但是官方介入并且篩選的內容,同樣也是傳統模式的衍生表現。

案例3:得到/淘寶

比如向羅振宇的得到app等一類的產品,首頁的banner位推什么,標準是什么,更新頻率等等都是運營人員把控,甚至是各個部門權衡下的結果。這類通過人工篩選和推薦的內容,直接的對照組就是只能推薦,經典的案例當屬于淘寶。

最好的內容運營階段:人是輕資產

最早提出用智能算法去做千人千面的Banner推薦,后期甚至連banner都是機器人做的。替代了人工干預,使得內容點擊率等一系列后續行為量化數值有了質的提升,雖然在沒有上線前受到了不少質疑,但事實就是這種通過單點個人的人工內容運營方式,已經不是當下產品發展的趨勢了。

Part2:創新模式-重連接

這種模式的核心就在于,所有的內容都是定制化的。摒棄人→信息→人的模式,而是通過需求→信息→人的方式,實現內容運營的價值最大化。

這種創新模式主要分為3個步驟去落地:場景化、個性化、流程化。

1. 場景化的應用

描述產品的核心用戶群體,將用戶在使用產品的場景全部羅列出來,針對這些場景,思考用戶真實的需求,最后在產品內容提供能滿足這些需求的內容點。

案例4:淘票票

淘票票的核心用戶是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群,對于這部分人群,用戶場景分別是:觀影決策(看什么呢)、購票、取票、觀影、社交互動(發朋友圈、評論等)。我們選取其中的3個場景,來看看這些場景下的需求點是什么呢?

最好的內容運營階段:人是輕資產

  • 觀影決策:什么電影值得看、要去哪家電影看
  • 購票:電影的價格信息、去電影院的交通方式、看完電影附近有什么其他活動場所
  • 取票:是否需要排隊、流程是否簡便

針對這些場景下的需求,你來想想,有哪些內容是值得被干預的呢?電影評分,熱門專題,優質的觀影電影點評,這些內容都是可以幫助用戶降低決策成本的手段。在用戶購買完電影票后,Push出行交通方式,附近商圈,電影倒計時。當前電影院取票排隊進度,有幾臺空閑取票機等等。

上訴的幾種內容形態還是屬于淺層常見需求和內容的映射,據說美團在未來幾年有可能發展場景化的社交。比如通過美團定了同一班飛往異國的飛機,同一家酒店,同一個景點,一對青年男女是否有此情此景下相識的心理述求,在一個陌生環境的場景下對未知的期許,這種未來針對特定場景下的陌生人社交,定制化的內容方向,對傳統的內容干預,一定是降維打擊的。

2. 個性化的應用

這種內容運營模式,當前屬于電商行業運用的最為成熟,簡單來說就是把用戶是誰這個概念明晰,具體方式是通過用戶消費行為、活躍頻次、消費金額、個人信息資料等,對用戶分類,再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提供差異化的個性內容。

案例5:大姨媽/貝貝網

大姨媽,是一款工具向社區轉型較為成功的案例級產品,最早是做女性經期計算工具,積累了大量數據樣本,后面通過內容社區鞏固產品粘性。她通過女性經期的時間,推送具有時效性的內容,再也不是無限復用的多喝熱水。

最好的內容運營階段:人是輕資產

還有貝貝網等一些列做母嬰內容電商的平臺,會把母親的社會行為周期和產品購買行為結合的非常緊,比如:你正在備孕,就給你推薦一些備孕書,懷孕期就推薦一些安胎產品,寶寶1歲、2歲、3歲都完全不一樣,這種個性化的內容運營,電商類平臺已經發揮的淋漓盡致。

3. 流程化的應用

這種內容干預,更多是產品體驗層面應用的優化。當1個用戶在產品內容完成主要流程后,為了挽回這部分用戶,減少他們的流失速度,需要符合需求和流程的內容。

案例6:餓了么

正常來說,外賣點餐玩,用戶的核心流程就結束了,剩下環節只需等待上門服務就好。餓了么為了增加用戶的流程長度和時長,在用戶下單后,提供外賣的制作和配送進度,并且展示GPS地圖,讓用戶實時跟蹤外賣每一個環節的進度。

最好的內容運營階段:人是輕資產

案例7:京東

同樣也是在購買成功后,會在結束頁提供相關產品的推薦,拉動用戶額外的消費轉化率。往往這種卡在消費完畢的環節推薦,轉化率更高。熟悉電商運營的同學都知道,這個環節的用戶畫像已經和剛剛進入產品的用戶不一樣,消費意愿和能力更強。

通過上訴的7個案例,和2種內容運營模式的對比,相信你可以開始理解運營教授所說的這句話了:最好的內容運營階段:,人是輕資產。真正好的產品是會自己說話的,從前指的是口碑,如今指的是產品內容的定制化。

尤其是在這個人人都是“記者”,自媒體泛濫的時代,我們真的還需要人去替產品說話嗎?每天“震驚”100次,不如1次貼心符合需求的Push。

 

本文由 @運營教授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不是韓敘一篇文章里提的嗎

    回復
  2. 更正——案例3中的應該是羅振宇,不是羅永浩。
    十分抱歉,被兩位業內知名的羅咖弄??暈頭了

    回復
  3. 案例3,得到不是羅永浩的,糾正一下

    回復
  4. 羅永浩消失的這幾天,竟是去接管羅振宇的得到APP!

    來自福建 回復
  5. 羅永浩的得到app????????? 羅振宇哭暈在廁所。。。。。

    來自上海 回復
  6. 羅永浩的得到app??。?!作者大大你是認真的嗎??。?!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