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還沒有對象?要不試試用運營思維找找
垃圾桶都是成雙成對的,你為什么現在還沒有對象???
今天分享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如何用運營思維找到對象?
你可能覺得:“做運營”和“找對象”完全兩個范疇的概念,怎么能扯到一塊?但其實細究起來,這兩者有很多相通之處。甚至,一位優秀的運營按道理是不應該找不到對象的,如果找不到,原因很可能是:他還沒有開竅。
為什么這么說?今天我把這套思路整理了一下,分享給大家。
找對象是一個“產品營銷”問題
“做運營”和“找對象”之所以在本質上相通,是因為兩者干的其實是同一件事,都是在構建關系。運營要構建的是產品和用戶之間的關系,而“找對象”這件事,構建的則是你和那個TA之間的關系。
對一位運營人來說,要想使產品與用戶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首先要獲取到足夠多的精準用戶,接下來還要為這款產品營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而對于找對象這件事,要做的也大同小異,首先要接觸到足夠多的適齡單身異性(精準用戶),然后還要做好自己的形象管理(品牌包裝)。
所以,如果我們將自己看做一個“產品”,那么“找對象”其實就是一個“產品營銷”的問題。
你可能覺得這個觀點有點抖機靈。但是運營的很多方法論以及思維模型,其實都可以套在“找對象”這個話題之上, 并且一旦用運營的視角去重構“找對象”這件事,就會得到很多有意思的觀點或者結論。
比如說:接下來我們就用“漏斗思維”,來幫助大家重新理解“找對象”這件事情。
找對象中的“漏斗思維”
漏斗思維是一個很重要的思維模式。這是每一位運營人的底層思維模式之一。
什么是漏斗思維?這里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我們要為一款文藝小清新類APP做運營,目標是一個月內將APP的日活做到1000。要完成這一目標,一個大概的工作思路可以分三步:
- 第一步:首先要讓這款APP在目標人群面前獲得足夠多的曝光,為達到這一點,我們可能會去搜集一些文藝類的社區做推廣,如:豆瓣、網易云音樂、簡書。
- 第二步:搜集完之后,我們就要去這些社區做推廣了,推廣目標是讓用戶下載APP,用戶下載是一個關鍵的運營節點。這標志著我們對用戶的運營可以從產品外,轉向產品內了。
- 第三步:用戶下載了我們的APP后,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成為APP的活躍用戶。所以我們要通過各種運營手段,盡可能的提高用戶打開APP的頻次,并延長其在APP內的停留時間。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的提升日活。
這么一整套的工作思路,其實可以轉化成一個漏斗。按關鍵的運營節點來區分,這個漏斗相對應的可以分三層:
- 漏斗第一層:APP在目標人群面前獲得了足夠多的曝光。
- 漏斗第二層:用戶下載了這款APP
- 漏斗第三層:用戶成為APP的活躍用戶
在這樣一個三層漏斗中,漏斗每向下運轉一層,都要流失一些用戶,這基本無法避免。我們只能盡力控制流失用戶量的規模。所以,轉化率是評價漏斗模型優劣的標準。一個漏斗模型流失的用戶越少,這個漏斗的轉化率就越高,這個漏斗也就越優質。
怎么計算出一個漏斗模型的轉化率呢?
很簡單,假設我們在APP正式推廣之前,先做了一次小規模的測試:我們將這款APP曝光給100個精準用戶,最終的數據是:有70個用戶下載了APP,而這70個用戶里每天都打開APP的大概有10個。
那么從這個數據看,最初始的100個用戶,經過漏斗的層層篩選,最終轉化出了10個活躍用戶,這個漏斗的轉化率就是10%。
一旦掌握了這個漏斗的轉化率,我們就可以推算出來:如果要給這款APP做到1000的日活,我們要把這款APP曝光給10000個意向用戶。
一般來說,轉化率和兩個因素相關:
- 產品本身的好壞;(產品定位、用戶體驗等)
- 運營人員的運營策略。(文案引導、轉化路徑等)
所以要想提升漏斗的轉化率,我們一般也只能從上述兩個角度出發。與轉化率的高低息息相關的是漏斗所需要的流量,當要達到的日活目標恒定,那么轉化率越低,這個漏斗所需要的流量就越多。
ok,理解了上述內容,我們再回到“找對象”這個話題上來。
站在產品營銷的角度來看,“找對象”的過程,其實就是把自己這款“產品”,在異性面前營銷推廣,并嘗試轉化一位異性“買單”。
如果用漏斗思維重構這一過程,這個漏斗大概可以是這樣:
- 漏斗第一層:觸達足夠多的異性,并獲取到聯系方式
- 漏斗第二層:第一次約會—見面、吃飯…..
- 漏斗第三層:第二次約會—喝咖啡、看電影…
- …..
- 漏斗第N層:牽手,確定戀愛關系
這樣一個漏斗其實也是層層篩選的。假如現在有一位叫小A的男生,他約了100位女生出來見面吃飯,其中答應他的有70個;這70個女生吃完飯感覺小A這人還不錯,繼續第二次約會看電影的有50個;50個里面繼續答應第三次約會喝咖啡的有30個……
就這樣依次類推,隨著漏斗不斷向下遷移,所剩下的女生也越來越少。如果這100位女生,經過層層篩選,最后確定關系的有3個,那么這個小A的轉化率就是3%。
我們都知道小A的這種做法,肯定是個渣男沒錯了。他的轉化率很低,只有3%,他能找到女朋友,完全是因為他在流量上占據優勢。那么作為一名渣男,小A想提高自己的轉化率,他應該怎么做呢?其實這里的轉化率和上文提到的類似,和兩個因素相關:
- 小A這款“產品”的好壞,包括:顏值、財富值、智力、談吐等;
- 小A的運營策略,即他的撩妹套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轉化率,這個轉化率大概可以視作這個人在婚戀市場上的魅力值。當轉化率不夠的時候,要想找到對象,我們只能和小A一樣:在流量層面想辦法。
事實上,作為普通大眾,我們的轉化率基本上符合正態分布曲線,也就是說,轉化率極高的人很罕見,轉化率極低的人同樣也很罕見。
所以,能不能找到對象,其實是一個流量問題:你是不是給你的漏斗提供了充足的流量了?
好了,講了這么多,其實就是給大家把“找對象”這件事,放到了運營的視角重新審視了一番。
那么回到題目中的問題:如何用運營思維脫單?
無非兩方面,提高自身的轉化率和擴大自己的流量。如果感覺有點意思,可以分享給你身邊單身的朋友。如果能幫助一位朋友脫單,也算實現了這篇文章的價值。
作者:蘇談彬,公眾號:蘇談彬
本文由 @蘇談彬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渣男是不是都是這個思路
流程是對的,可能要反過來一下。先要在茫茫人群中尋找對象(用戶群體),然后找到對象了,就開始打扮自己(產品開發),打扮好了之后就要開始嘗試和對方接觸,差不多幾次接觸下來彼此有所了解了,就可以開始展開追求攻勢了(運營推廣),最后終于經過自己的各種手段講對方騙(確)到(定)床(關)上(系)。
哈哈。你這是C2B模式,作者是TO C
呵呵 這種方式找對象,有點扯
不錯
這跟相親就是一個性質
簡單來說就是廣撒網再挑選
寫的不錯
角度是錯誤的,人不能像app功能一樣自動的,無情緒的,無差別運行
總的來說,自己本身要夠優秀,然后會和女孩子相處,然后讓七大姑八大姨幫自己宣傳就好啦 ??
獲客成本極高。每個流量都經過吃飯看電影送禮等等情況之后。自己就光了。
雀食
ROI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