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營銷:如何科學地嚇唬消費者

6 評論 28213 瀏覽 223 收藏 22 分鐘

新產(chǎn)品進入市場,沒有人知道你是誰,如何激發(fā)痛點?如何一秒吸引注意力?

很多人的做法是采取“恐懼營銷”——先刺激用戶的恐懼感,然后推出產(chǎn)品。

比如

  • “你的系統(tǒng)存在安全風險,請及時查殺!”
  • “牙齦出血,是XXX的癥狀?!?/li>
  • “彈鋼琴的孩子,不會學壞?!?/li>

這是因為當然感受到任何程度的恐懼時候,都會激活大腦中的“杏仁核體”,讓人分泌更多腎上腺素,而腎上腺素回讓人在短期內(nèi)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讓人從“放松”的狀態(tài)脫離出來,更加留意周圍的信息。

QQ20151015152520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當你說“彈鋼琴讓孩子學習更好”、“彈鋼琴陶冶情操”的時候,母親們不會留意文案信息,而一旦說“彈鋼琴的孩子不會學壞”,就一下子激發(fā)了注意力。

然而,隨著“恐嚇消費者”已經(jīng)變成爛大街的營銷技巧,越來越多的人盲目使用,反而造成負面效果。

比如這個奇葩的護膚品廣告:

一個帶孩子的慈祥媽媽走進公園,一名黑衣男子跟她問路。

QQ20151015152531

然后另一個黑衣男子突然出現(xiàn),搶走了她最愛的孩子。

QQ20151015152541

失去孩子的母親恐懼萬分、傷心不已——她被奪走了自己的最愛。

QQ20151015152551

然后警察到來,拿出了一款護膚品(就是廣告產(chǎn)品),讓母親不要害怕……

QQ20151015152603

我想你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這是什么玩意兒?

這樣的廣告同樣激發(fā)了恐懼感,但是可能并不會真正促成購買。

如果翻看一下各種保健品、護膚品、家居用品、食品甚至一些電子產(chǎn)品,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恐懼營銷的濫用程度已經(jīng)到了驚人的程度。

  • 買按摩器的不能好好賣按摩器,非得讓你覺得自己頸椎已經(jīng)玩完了;
  • 買攝像頭的不能好好賣攝像頭,非得讓你覺得自己的家每天都會被偷;
  • 買保險的不能好好賣保險,非得讓一個安靜的消費者頭腦中過一遍車禍、死亡、癌癥的可怕情景。

恐懼營銷經(jīng)常很有用,但是不科學地設計反而導致消費者拒絕、遠離和厭惡你的產(chǎn)品。

因為面對恐懼,人更多的第一反應更多是選擇去排斥(逃避恐懼),而不是去戰(zhàn)斗(接受解決方案,應戰(zhàn)恐懼)。

所以,很多消費者面對恐懼的廣告,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排斥心理,而不是選擇去購買產(chǎn)品消除恐懼。

因此,恐懼營銷的關鍵就是讓消費者感受到恐懼并且選擇去戰(zhàn)斗,而不是逃避。

那么怎么做呢?如何科學地設計一個消費者的恐懼情緒?

Rogers曾經(jīng)提出“保護動機理論”,一個科學的恐懼訴求設計,應該按照順序設計4個方面:

  1. 威脅嚴重性——該威脅如果真的發(fā)生,會有多嚴重?
  2. 威脅易遭受性——該威脅發(fā)生的可能性高不高,是否容易發(fā)生?
  3. 反應效能——你的推薦的規(guī)避威脅的方案,是否可以有效降低威脅?
  4. 自我效能——這個方案是否容易被我實施?是不是很容易做到?

舉個例子,我國著名營銷專家、心理學家葉良辰就詮釋了恐懼營銷4個層級的應用——通過短短的文案,說服女生。

1,說明威脅的嚴重性(吸引注意)

QQ20151015152622

2,說明威脅的易遭受性(引發(fā)恐懼)

僅僅嚴重是不行的,還需要說明“威脅很有可能發(fā)生”,讓人感覺自己現(xiàn)在隨時可能有危險。

QQ20151015152635

3,刺激反應效能——只要按照我的方案做,威脅就會消失

如果消費者認為推薦的方案并不能消除威脅,就會選擇躲避、無視,而不是采用方案。

QQ20151015152645

4,自我效能——你很容易做到我說的方案

即使消費者相信廣告中推薦的方案能夠消除威脅,但是如果覺得很難被執(zhí)行或者很難理解,就會放棄方案,轉(zhuǎn)而回到“回避”“抗拒”的狀態(tài)。

QQ20151015152655

可以看到,良辰至少是做了一個及格的恐懼營銷——成功喚起了恐懼,并且讓對方相信自己的推薦方案可以消除威脅。

先說明你面臨嚴重的威脅(威脅嚴重性),然后說明這種威脅很容易降臨到你的頭上(威脅易遭受性)。等你激活杏仁核體,恐懼水平上升,立馬推出方案,讓你相信這個方案可以完全消除剛剛的威脅(反應效能),然后在你質(zhì)疑自己是否很簡單執(zhí)行此方案的時候,說明“對你而言很簡單”(自我效能)。

這樣,一個完成的恐懼營銷設計就走完了。

而在上述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錯誤,往往意味著恐懼營銷的失敗。

(PS. 李叫獸這句話也是在恐懼營銷,以吸引讀者看下面的方案)

威脅嚴重性

你需要精確控制你要喚起的恐懼,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

研究發(fā)現(xiàn),就特定情景來說,過低和過高的恐懼都難以促成行為的改變。

QQ20151015152708

威脅過低,消費者不會關注此信息,無法刺激杏仁核體,觸發(fā)注意和記憶的提高:

威脅過高,消費者就會自動進入躲避模式,選擇抗拒廣告,甚至厭惡廣告。(因為無法迅速通過你推薦的方案來消除恐懼感。)

比如360智能攝像機曾經(jīng)做過一個視頻廣告,開頭說“你不在家的時候,家里可能發(fā)生這種狀況!”(然后出現(xiàn)小偷進屋、孩子被打、發(fā)生火災等),觸發(fā)恐懼感。

QQ20151015152726

接著就說:“不用擔心,用了360智能攝像機,這一切都不會發(fā)生。打開手機,一眼看到家……”

QQ20151015152734

這里就是喚起了過高程度的恐懼,而廣告推薦的產(chǎn)品并不能立刻消除這種恐懼(智能攝像機并不能阻擋這些發(fā)生,只能給你發(fā)送提醒),就會導致用戶會選擇回避廣告,而不是接受廣告的方案——購買智能攝像機。

QQ20151015152746

相反,如果喚起嚴重性弱一點的恐懼,該恐懼恰好是后面推薦的方案(購買攝像機)能解決的,就會有效促進銷量。

比如:“家里進了人,但你不知道!不論在哪,打開手機,一眼看到家……”(只說進人,不說破壞,恐懼程度降低)。

QQ20151015152755

這就是為什么本文開頭的護膚品廣告很難有效——喚起了非常高的恐懼(孩子被偷了),而文中推薦的方案并不能立刻消除這種恐懼(廢話,誰也不會覺得洗面奶可以阻止孩子被偷),就會導致廣告只有發(fā)揮創(chuàng)意、吸引注意的效果,而沒有促銷效果。

甚至會導致大量的品牌厭惡——因為你的品牌總是伴隨著無法消除的恐懼出現(xiàn)。

再比如“學鋼琴的孩子,不會學壞”這個通過恐懼營銷來刺激孩子報名學鋼琴的文案,就是刺激了中等程度的恐懼。

而如果像某些人一樣,盲目刺激高恐懼,就會變成:

“你的孩子可能未來一事無成,又笨又丑,找不到對象!不用擔心,來XX學鋼琴就好了!報名電話:135XXXX7557”

那么如何決定要刺激多少恐懼呢?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夠用就行——你銷售的產(chǎn)品恰好能有效消除的恐懼。

調(diào)整恐懼大小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要增加恐懼,可以通過具體案例故事、夸張圖片、身邊的故事等。

要減少恐懼,可以“把癥狀卡通化”(某些講解遵守交通規(guī)則避免車禍的視頻,使用卡通形象,以免喚起太高的恐懼,起到反作用),還可以轉(zhuǎn)化恐懼來源,比如白加黑感冒藥并沒有像一般感冒藥一樣強調(diào)感冒的后果,而是用更低的恐懼“吃了白片,不瞌睡”。

威脅易遭受性

在喚起恐懼的過程中,威脅的易遭受性往往比嚴重性要關鍵。

一個威脅,不論多么嚴重,只要沒有讓人感覺到“它隨時都會發(fā)生在我身上”,就幾乎沒有效果。

這就是為什么保險廣告很難做——你可以通過“車禍恐怖”來賣保險,但是這并沒有人讓人覺得這件事很容易發(fā)生。

任何人本能上都是短視的——一個重大的遠期的威脅,對人的刺激作用,遠遠不如一個立刻產(chǎn)生的威脅。

比如早上難以起床,“不早起學習,4年后找不到工作”的刺激程度,遠遠不如“現(xiàn)在不趕緊起,就要遲到,尷尬地在眾目睽睽之下走進教室了!”

這也是為什么強調(diào)“吸煙有害健康”的廣告基本上沒用,吸煙導致肺癌的后果太遠期了,用戶感知的“易遭受性”非常低。

QQ20151015152810

解決方案就是:刺激恐懼的時候,尋找易遭受的恐懼來源。

比如我在幫一個智能水牙線客戶(水牙醫(yī))設計產(chǎn)品文案的時候,在“導語部分”本來遇到的常規(guī)思路是:

“現(xiàn)在不愛護牙,45歲以后你就后悔了?!保▎酒鹂謶?,讓消費者購買)

但是這個大部分產(chǎn)品營銷常見的思路卻很難奏效——“45歲后生牙病”的“易遭受性”太低了,這并不是一個當下、立刻、近在眼前的威脅,幾乎很難驅(qū)動行為。

所以,后來我們把威脅的來源進行了轉(zhuǎn)化,變成了更加具備易遭受性的威脅(雖然嚴重性有所降低):

“你帶著最新的Apple Watch,但是你護理牙的方式還停留在上個世紀”

(后面具體講僅僅依靠常規(guī)刷牙有多么不合理)。

QQ20151015152824

對幾十年后牙病的擔憂可能并不是“易遭受”的威脅,但是對“我落伍了”“我現(xiàn)在方式不合理”的“社會認同威脅”感知卻是立刻、當下的。

例如,“四個小伙伴,三個用滴滴”,也是基于“社會認同”的威脅——如果我不用,我就落后于群體了。

(PS. 當然這里有策略層面的考慮,初期使用創(chuàng)新未知產(chǎn)品的人,一般是人群的時尚者,所以要打一定的時尚需求,因為本文主要分析恐懼營銷,所以策略部分具體就不講了。)

幾乎所有成功的恐懼營銷,都是主打“易遭受”的需求,比如:

  • “怕上火,喝加多寶”——感覺就是不喝加多寶,上火就要立刻發(fā)生了;
  • “選不對樓層,你就吸霧霾”——霧霾可是經(jīng)常有的;
  • “你的系統(tǒng)有安全風險,請及時查殺”——嗯,我的電腦其實隨時都有風險;

再比如艾滋病的公益廣告——艾滋病癥狀慢,得病后往往好幾年才會感覺到痛苦,易遭受性不夠。

所以公益廣告強化了易遭受性——隨意不保護的ML,相當于正在跟蜘蛛XX(想想就知道有多惡心,易遭受性很強,比10年后因為艾滋病而病重要好)

QQ20151015152840

反應效能

反應效能是指:在多大程度上,你讓我覺得你推薦的方案可以消除威脅?

如果一個廣告并不具備很高的反應效能,往往就會引發(fā)用戶回避行為。

就像前面說的:如果你誘發(fā)了一個嚴重的威脅,但是提供的方案不能立刻消除恐懼。

這就是為什么這種爛俗體的痛點廣告經(jīng)常沒效果:

擔心自己職場被淘汰?

擔心自己工作沒前途?

擔心出路無門,誰都不認識?

擔心隨時丟工作?

快上脈脈APP!

只是喚起了恐懼,但是并沒有讓人相信你可以解決這個恐懼——憑啥你這個APP能解決這個問題?

而如果換成這樣,就可以提升反應效能:

“認識300個CEO的人,不會找不到工作”

——上脈脈,一鍵搜索并認識高人

這句話直接指出了解決方式(搜索并認識CEO),更容易讓人相信可以解決恐懼(找不到工作)。

(PS.此處李叫獸僅為說明理論,實際應用需要綜合考慮策略、投放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

再比如,為什么很多保險的廣告和推銷很失?。恳驗樗鼈円矌缀鯖]有反應效能。

你先激發(fā)我對可怕車禍的恐懼,然后告訴我可以買保險——可即使你賠給我1個億,我還是害怕車禍啊,你推薦的方案(買保險)反應效能太低了。

那么怎么辦呢?除了像上面說的一樣,激發(fā)低一點程度的恐懼之外,還可以想辦法讓人接受現(xiàn)實,再推薦方案。

比如這樣的場景:

張XX出了車禍,腿包著繃帶。

但是他很堅強,并不沮喪。

他仍然跟相處5年的女朋友興奮地討論結(jié)婚計劃——等出院了,去哪里度蜜月;

仍然喝著老媽熬的大補湯;

仍然可以打開電視看最喜歡的球賽;

不論生活奪走了什么,你仍然可以選擇珍惜那些依然擁有的。

更重要的,我們還為你提供了住院的所有醫(yī)療保險,補恤金,還有一份小禮物。

(PS. 此處是我為了說明理論,隨意YY的,或者把上面最后改成“唯一的不足,是醫(yī)藥費幾十萬?!保?/p>

在這個場景中,先讓用戶接受了“悲劇之后的狀態(tài)”,大幅度降低了恐懼感,提高了反應效能——這個時候,用戶并不是拿“我好好的”跟“出車禍有保險”進行比較,而是先進入車禍的情景,再拿“這個時候沒有保險”和“這個時候要是有保險就好了”進行比較。

總之,你給消費者的一定不是“無法消除的恐懼”,而是提高他們的反應效能,讓他們感知上相信你推薦的方案可以客戶恐懼。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既然你推薦了方案來消除恐懼,我是否很容易執(zhí)行這個方案?

如果消費者感知自己很難執(zhí)行這個方案,就可能會規(guī)避廣告。

比如:

你每天都在衰老,你很快容顏不再

每天運動1小時+早睡早起+均衡飲食,常保青春

這個即使喚起了恐懼,也具備了反應效能(是個人都會相信運動、早睡和均衡飲食會讓人更年輕),但是因為推薦的解決方案太復雜、太困難,讓人不太會相信自己能執(zhí)行——自我效能低,所以最終文案效果可能不好。

而比如:

  • 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只需要走就行了,簡單吧)
  • 每天早上一支黃瓜,常保容顏。(只需要吃黃瓜,簡單吧)

這些就更加容易驅(qū)動行為,變成成功的廣告。

這也是為什么有些謠言很火——因為他們推薦了足夠簡單的解決方案:

  • 吃碘鹽放輻射;
  • 吃茄子長命百歲;

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什么有人會在面臨威脅的時候燒香拜佛,即使理智的人都知道這沒用(反應效能不高),但是因為比起“策略性地分析問題”、“尋找真正的解決方案”,燒香拜佛更加簡單、可執(zhí)行,具備很高的“自我效能”。

所以,恐懼營銷的廣告,一般最后需要給對方一個足夠簡單、容易執(zhí)行的方案。

比如“學鋼琴的孩子不會太壞”:喚起了恐懼(孩子學壞),怎么辦,學鋼琴(自我效能高,比“好好管自己的孩子”容易執(zhí)行多了)。

結(jié)語:

恐懼營銷不能盲目使用,更不能愚弄和利用消費者的無知,需要精確地設計整個情緒過程,否則反而會起到負面作用——嚇跑你的消費者。

而設計的關鍵就是:有效喚起恐懼,并且立刻幫用戶消除恐懼。

#專欄作家#

李叫獸,微信公眾號“李叫獸”(ID: Professor-Li),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專欄作家,本名“李靖”,清華大學經(jīng)管學院管理碩士,互聯(lián)網(wǎng)營銷顧問。出人意料的商業(yè)分析,用科學方法而不是主觀判斷來分析商業(yè)問題。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李叫獸我愛你

    來自浙江 回復
  2. 如果我不贊,我將受到內(nèi)心深深的譴責。但我輕輕一贊,譴責就不會發(fā)生。

    來自廣東 回復
  3. 真心覺得這一篇文章很棒

    來自江西 回復
  4. 馬克~

    來自湖南 回復
  5. 確實獲得了一些觸動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