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它?

14 評論 34730 瀏覽 277 收藏 12 分鐘

很多人都聽說過“用戶生命周期”這個詞,遺憾的是超過80%的人僅僅停留在其表層,對其背后的操作邏輯,仍是模棱兩可。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用戶生命周期”背后的操作邏輯,在聊這個話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從用戶運營開始說起。

那什么又是用戶運營?

縱觀整個運營界,對用戶運營的定義參差不齊,用戶運營其實就是如何提升和管理用戶價值,這里的用戶價值包括:活躍度、留存率、付費用戶數、ARPU值等等。

大規模用戶運營體系又有3大子系統,分別是: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用戶分層運營系統、用戶行為激勵系統。今天我們聊的正是用戶運營體系其中的一個子系統—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所以從本質上講,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用戶價值。

那什么是用戶生命周期管理?

在用戶從接觸產品到離開產品的這個過程中,人為通過數據驅動、運營手段去管理和提升用戶價值。而用戶生命周期,對于絕大部分產品來說,都是需要關注的。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又是一套通用的運營體系,基本適合于所有類型的產品,它不僅可以獨立作為用戶運營的一個子系統,又是用戶分層運營中常用的模型,所以其價值不言而喻。

對于運營人員來說,如果理解和掌握了其底層的操作邏輯,將其應用在自己的產品上,絕對會拉升某一類或多類產品指標的,而這項能力無疑是非常稀缺和值錢。既然給了雞湯,我肯定會給大家勺子的,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聊一聊其背后的操作邏輯。

用戶生命周期模型的搭建,從大的層面上講,其實就兩件事情:一是定義用戶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用戶行為,二是通過具體的手段去提升用戶價值。

一、定義各階段的用戶行為

在整個用戶生命周期中,有5個階段,分別是: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休眠期、流失期。

而用戶生命周期的定義,必然與用戶價值成長路徑有關。在一款產品中,必然存在高價值用戶和低價值用戶,所以在去定義每一層級用戶的時候,需要先將低價值用戶到高價值用戶的典型成長路徑找出來,然后在這條路徑中去劃分出不同階段的用戶。

市面上大多數產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付費類產品,二是流量類產品,三是工具類產品(純工具類的產品暫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中)。當然也有這三類產品的組合,比如:付費類+流量類的產品、付費類+工具類的產品。

我們以“得到”APP為例,先來看看付費類產品,它的一個用戶生命周期該如何定義。

首先梳理出“得到”用戶的一條典型的成長路徑,大致如下:

所以每個階段的用戶,可根據用戶的典型成長路徑定義出來:

  • 導入期:完成注冊,還沒有深入體驗產品相關服務或功能的用戶(可以通過具體的登錄次數和訪問時間,去定義用戶是否有深入體驗產品相關服務或功能)
  • 成長期:已經較深入體驗產品相關的服務或功能,并完成首次付費的用戶
  • 成熟期:已經發生多次付費行為的用戶
  • 休眠期:曾經是成熟用戶,但一段時間未登錄和訪問的用戶
  • 流失期:超過一段時間未登錄和訪問的用戶(比如:超過30天)

對于流量型產品來說,各個階段的用戶行為,一般是通過登錄次數和訪問時間去定義的,這里拿“虎撲”APP來舉例說明。

“虎撲”APP的一條典型的用戶成長路徑,大致如下:

我們可以參考這條成長路徑,用戶登錄次數和訪問時間去定義每個階段的用戶行為:

  • 導入期:完成注冊,每周的登錄次數小于等于3次,平均每次訪問時間小于5分鐘的用戶
  • 成長期:每周的登錄次數在4-10次,平均每次訪問時間大于等于5分鐘的用戶
  • 成熟期:每周的登錄次數大于10次,平均每次訪問時間大于等于10分鐘的用戶
  • 休眠期:曾經是成熟用戶,但是已經超過15天未登錄訪問的用戶
  • 流失期:超過30天未登錄訪問的用戶

針對每個生命周期階段,具體定義的登錄次數和訪問時間,需根據業務特性和現有的用戶數據得出,切記不要生搬硬套。

二、提升用戶價值

在用戶生命周期中,我們都知道成長期和成熟期的用戶,他們對產品的價值是最高的。所以如果要提升用戶價值,其中的一種方式就是將導入期的用戶轉化為成長期或成熟期的用戶

將導入期用戶轉化為成長期用戶的操作步驟大致如下:

(1)拉取相關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找到發力點,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從導入期的用戶變為成長期和成熟期用戶中,他們普遍發生過什么行為?(使用過某項功能?體驗過某項服務?發生過某些相似用戶行為?等等)
  2. 從導入期的用戶變為成長期和成熟期用戶中,大部分用戶符合什么特征?

(2)搭建一條導入期用戶變為成長期或成熟期用戶最優的成長路徑

(3)通過各種運營手段或激勵措施,促進該成長路徑中每個環節的發生或轉化

通過數據分析找到發力點:

看兩部分數據即可:用戶基礎數據和用戶行為數據。

  • 用戶基礎數據可以包含:年齡、性別、地區、職業、愛好等。
  • 用戶行為數據則需要結合產品業務模式綜合思考,針對付費學習類產品來說,可以是:觀看免費課程的數量/時長、加入學習社區情況、關注感興趣的學習領域/知名講師等等。

拿付費學習類產品來說,如果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當用戶完整的觀看了超過3門感興趣的免費課程時,后續付費學習的概率會有顯著的提升。這就是一條非常有用的數據線索,可以根據這條線索去搭建一條優質的用戶成長路徑。

搭建一條優質的用戶成長路徑:

通過數據分析找到發力點后,一條優質的用戶成長路徑可能如下:

促進路徑中每個環節的發生或轉化:

結合產品現狀和業務模式,通過各種運營手段或激勵措施,促進該路徑中每個環節的發生或轉化。

在用戶生命周期中,提升用戶價值的第二種方式,就是延長用戶的有效生命周期。換句話講,就是防止用戶流失。

用戶防流失的操作步驟如下:

  1. 定義流失用戶
  2. 分析流失征兆
  3. 設立預警機制
  4. 完成用戶干預和引導

定義流失用戶:

流失用戶的定義需要關注兩個維度的事情:一是多長時間,二是發生的用戶行為。比如:將超過30天都未登錄APP的用戶,定義為流失用戶。流失用戶的定義,需根據產品業務而定。

分析流失征兆:

首先需要圈定出來流失用戶,去分析用戶流失前的行為。

然后思考這些問題:在用戶流失前發生過哪些類似的用戶行為?流失用戶是否集中于某一渠道?流失用戶在性別、年齡、愛好等方面是否類似?用戶流失前,產品是否做了較大改動?

最后通過數據分析或用戶訪談的方式,找到用戶流失的主要原因。

設立預警機制:

監控數據,進行預流失用戶的建模。結合用戶流失的原因,將預流失用戶定義或標記出來。比如:注冊超過15天,還沒有領取并觀看免費課程的用戶,標記為預流失用戶

完成用戶干預和引導:

根據用戶流失的原因,分別對用戶進行干預和引導。比如針對沒有領取并觀看免費課程的預流失用戶,可通過福利刺激的方式(比如:觀看課程后,可獲得優惠券等),讓用戶完成相應的行為。

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其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想要做好此項工作,需對每個方面都做好精細化運營和管理,并且需具備超強的數據分析能力。不僅僅是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整個大規模用戶運營,都是需要通過數據去驅動的。

當你學會看似復雜的方法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正在變得簡單。同樣的,當你真正掌握了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的操作方法和邏輯后,絕對會拉升一款產品很多的核心指標。

 

本文由 @周斌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階段定義不能全覆蓋啊,以文中提到的虎撲app的例子,每周的登錄次數小于等于3次,但平均每次訪問時間大于5分鐘的用戶,歸為什么階段?

    來自北京 回復
  2. 有的產品沒有沉睡、流失階段吧,比如“國民產品微信”

    來自浙江 回復
    1. 我覺得也可以有吧,細分起來的話,比如從前聊天多現在聊天少了,是不是表情包沒有別的平臺有趣;比如從前朋友圈發的多現在不發了,以前天天刷現在屏蔽了,開始用搜一搜看一看了,結果很快就不搜不看了

      來自廣東 回復
    2. 任何產品都有產品生命周期,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可能短的一個月,長的幾百年:)

      來自上海 回復
    3. 零幾年的時候看QQ也這么覺得,但現在還是被微信取代了。有些產品的生命周期只是比較長,長到短期內看不到能替代它的對手

      來自廣東 回復
  3. 比較想了解這里提到的針對流量型產品各個階段里的數據是怎么出來的?

    回復
  4. 一款產品可能有多種類型用戶,如內容驅動型產品 知乎,抖音為例,用戶就可分為:內容生產者和普通用戶(僅瀏覽或者點贊評價),像這種對用戶進行分層時是不是需要分開獨立分析?

    來自北京 回復
    1. 這種類型的產品,應該先分群再分層吧。入門小白一個的看法。打擾。

      回復
    2. 抖音對于內容生產者來說是個工具類產品,對于內容消費者來說是個流量型產品

      回復
  5. 請問進入休眠期的前提是曾經成熟用戶嗎?實際情況中是否存在從引入期到休眠期到流失期的周期?

    來自廣東 回復
    1. 存在

      回復
    2. 引入、成長、成熟階段都會存在休眠期的。

      來自四川 回復
  6. 得到屬于付費類,休眠期對應的應該是一段時間未付費更合適?

    來自上海 回復
    1. 如果以用戶基礎價值來衡量的話,休眠期的用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遠離基礎價值-不再規律訪問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