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步,做好社群運營規劃

7 評論 23324 瀏覽 258 收藏 14 分鐘

現如今,人人都在講社群運營,各種方法論層出不窮,然而方法論很快就會過時,但思維方式能夠持續很久。

曾經看過很多社群案例拆解的文章,也學習過社群運營的課程,然而一旦實操起來,卻發現這些方法十分雜亂,甚至早已過時 ,這促使我思考——在接觸新知識的時候,我們應該學習的是什么?

最后,我得出了結論: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方法看思維邏輯。

我可能會是第一個,不僅配合案例,拆解出方法論給大家,還會教給大家:在接觸全新概念時,如何思考學習才能快速理解掌握。

本篇文章將會講講社群籌備期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前言

剛接觸社群運營這個新知識時,看到別人做得熱火朝天,身邊大部分人都心動不已,匆匆入場,最后也匆匆收場,為什么一樣的方法論,卻有人做的好有人做的不好?

我因此困惑了很久,直到遇到了問題——后互聯網時代的紅利越來越少了,流量變得越來越難獲取,逼迫著我不得不去尋找一種新的運營模式,既能降低流量獲取成本,同時讓流量留存下來,并不斷產生收益。這時,我才意識到社群運營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然后圍繞這個問題出發,開始認真地去了解社群運營,并逐步建立起自己對于社群運營的系統性認知。

為了了解社群運營,我通過網上大量的案例、課程、文章進行學習,但慢慢卻發現在這些案例拆解、文章、課程中接觸的這些知識點都是散亂的,并沒有系統性地告訴我如何運營一個社群,導致我在實際工作場景會遇到手足無措的情況,根本不知道從何入手。

結合解決問題的邏輯,我開始思考如何去運營一個社群,然而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很多操作過程中的難點是無法直接獲取答案的,所以我需要不斷把它拆解成幾個小的問題,針對這些小的問題進行一 一解決,進而解決大問題。小問題需要細分直到能夠立馬實操驗證的地步。

作為大問題:如何運營好一個社群,我拆分出的第一個問題作為學習知識的起點:既然要運營社群,首要前提是要有一個社群,那么我就得先思考,在搭建社群之前,我需要做什么?

根據認知的規律,人是無法想象出不存在于腦海中的概念。由于之前沒有做過社群籌備,我是無法想象出要籌備什么的,我要怎么做呢?

當時我就做了三件事,找有經驗的人進行咨詢、找社區論壇進行自學、通過找同類型的社群,并從用戶的視角去體驗感受。

通過以上三種方式,我進行總結、反推出社群建立前需要做的兩件事情:

  1. 思考業務適不適合用社群模式來運營;
  2. 籌備期要做什么準備工作。

什么樣的業務適合做社群運營?

盲目從眾不可取,做事前先想好自家的業務適不適合做社群運營。

做社群的最終目的就是轉化變現,自家的業務究竟適不適合通過社群來提高轉化,實現變現呢?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競品,是否有成功的案例,以此來驗證。

如果還沒有競品入場或者無法獲取競品信息的話,我這邊總結了適合做社群的三種特征,僅需符合其中任意一個特征即可:

  • 高利潤,比如:護膚品、保健品等
  • 高頻次購買,比如:零食、課程類產品等
  • 高決策成本,(在購買產品或服務時,由于選擇太多,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挑選,做決定的產品),比如:服裝,電子產品等。

社群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在社群籌備期,需要做什么呢?這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通過借鑒他人的經驗,并且通過體驗過的社群來驗證,我總結成了4點,分別是:

  1. 找準社群定位
  2. 設計好變現路徑
  3. 規劃服務內容
  4. 制定社群規則

(1)好的社群定位要能夠迅速抓住用戶心智

用戶心智,就是當用戶在某個特定場景下,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所建立的社群。

社群是圍繞話題來使用戶間產生聯系,社群的定位決定了話題的內容以及用戶間的連接方式,有兩種:

  • “去中心化”的連接方式一般為分享交流,群成員間自主分享自己的觀點、見聞等等是一種共享的形式。
  • 以金字塔形狀的連接方式一般為指導咨詢,一般是專業性強的成員帶動小白成員。

為什么群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呢?因為社群是相對封閉的小圈子,核心在于社群價值,定位不清的話,會導致新用戶或者潛在用戶對于群價值模糊不清,不知道群是干嘛的,無法給予用戶進來或者留存下來的理由。

那具體要怎么做呢?可以通過用戶調研,形成用戶畫像來發掘社群價值,從而做好定位。

一般地,用戶調研需要收的信息有:用戶基本屬性,用戶慣常消費行為,用戶基本屬性有性別、年齡、學歷、所在城市等級、職業、薪資水平等。

在獲取方式上,若有CRM系統,則從CRM系統中導出用戶信息。若無,可以通過人群所在微信群、QQ群獲取,一般入群會要求群成員進行群名片修改,另外還能從招聘信息中找到用戶信息。

用戶慣常消費行為通常有:用戶對同類產品的費用、獲知產品的渠道、了解用戶購買動機以及在使用產品過程中遇到過的問題。

這類信息可以通過抽樣20位目標用戶進行單對單訪談獲取,也可從通過觀察競品獲取,另外CRM系統也可獲取。

在匯總、收集以上信息,形成用戶畫像過程中,重點在于聚焦大部分相似的信息,通過發現相似的痛點問題,作為群定位的參考,切勿想著滿足每個人的個性需求。

比方說:做護膚品行業的,可以通過對消費人群進行性別、年齡、需求來進行判定,用戶可能更加需要一些護膚的指導,這個時候,就可以做金字塔形的這種社群,也就是群里有kol可以指導咨詢。

(2)設計變現路徑,避免錯過社群轉化黃金期

社群運營是重人力成本的運營方式,并且社群是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所以在建群前,就要想好變現路徑,否則會陷于入不敷出或者在群處于衰退期還未變現的窘境。

一般的變現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會員制(付費入群),另一種就是通過提供產品來收費。

下面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分別來說明一下這兩種變現方式:

  • 知識星球就是一個付費社群,一般都是先交年費,然后再進去星球里面,分享知識及查看群友或者星球主分享的知識。
  • 還有一種是付費微信群,比如:薄荷閱讀,是一個閱讀打卡的社群,交了一定金額的費用之后就可以進群,群里會有人監督你去閱讀并且在你需要群里面打卡,屬于花錢買服務。
  • 另外一種變現模式,就是直接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來收費,舉一個護膚品類目的社群,小青老師和她的女神幫,群里面的人群是在他們店鋪里面購買過產品,通過引流到個人號再邀請進群的,群里面會提供護膚知識分享,然后穿插產品的廣告,來促使復購。

寶寶玩英語利用課程進行變現,起初以英語啟蒙課程做招生,把用戶引導個人號開始拉群,在群內做英語啟蒙內容分享,后期在群里面推廣付費課程進行變現。

(3)考慮能夠提供的社群價值

不僅要考慮社群價值內容是什么,還需要考慮能提供多久,這決定了社群的生命周期長短以及運營成本。

那具體要提供什么社群價值呢,就要結合群定位以及前期的用戶調研來綜合考慮,通過挖掘用戶的痛點,來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即社群價值。

為了初步驗證用戶痛點為真,我們需要有用戶同理心,從用戶視角出發去思考:

  • 用戶是否現下正在為做某事而頭疼
  • 用戶是否愿意為解決這個難題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 除了你之外,用戶是否有替代方案
  • 用戶在做選擇的時候,在擔憂什么,你能解決嗎?

通過以上問題自我檢查后,我們可以排除大部分偽痛點,但剩余的用戶痛點還是需要經過小范圍測試,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制定群規則,規范用戶行為,打造良好的社群環境

社群規則是約束用戶行為,目的在于二:一是給新用戶傳遞社群第一印象,二是維護社群的價值環境。

根據心理學的首因效應以及前輩們的經驗總結,新用戶對群的認知建立是在入群24小時內,他對社群的整體印象,是決定其是否留存,是否活躍的重要因素。

其次,設置入群門檻,能夠提高社群的質量,影響生命周期的長短。無門檻的社群意味無逃逸成本,就算打廣告被踢也無所謂。

入群門檻一般有三種:一是付費入群,二是群主審核邀請,三是完成任務(比如轉發海報到朋友圈等)。根據建群的目的,可以選擇相應的入群門檻。

然后是群公告及歡迎語,一般包括四個內容板塊:

  1. 社群主題——告訴用戶社群是做什么的
  2. 社群服務內容——告訴用戶社群具體提供什么服務
  3. 禁止行為——告訴用戶什么行為是禁止的,且會受到何種懲罰(一般是廣告)
  4. 激勵行為——告訴用戶什么行為是提倡的,會受到何種回報。

最后,出于嚴格追求社群的高質量,會設置淘汰機制,以積分玩法為主,相應的還會有復活機制。

后話

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為了做而做的情況,究其本質就是沒有從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所以,在準備做一件事的時候,可以提醒自己:做這個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想要達到的目標與當前現狀間差距是什么),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只有這個嗎?

 

作者:鄧娟,6年運營經驗,一起分享運營知識,微信公眾號:壹豆大學

本文由 @鄧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做社群運營是不是要懂銷售呢?沒有做過銷售會不會做不好?

    回復
    1. 對于企業來說建立社群目的除了轉化,還有提高用戶復購率,這又叫用戶分層;
      線下為商業變現負責叫銷售,到了線上就成了運營,不同的是互聯網是基于數據前提下的。

      回復
  2. 拜讀!有借鑒的點,多謝提點!

    回復
  3. 我希望能給出更多的實戰經驗舉例?

    回復
  4. 看完文章了,文章寫的很不錯??,可以給初學社群運營的小白在運營規劃、思路上做方向性的指導。

    結合我自身三年的社群運營經驗,文章寫的過于理想化,理論性很強,但是文章里面真正能夠實操的東西不是很多。

    回復
  5. 說的很好

    回復
  6. 關注,感覺還不錯,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