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特勞特之定位(一):三步構建產品運營戰略

0 評論 10787 瀏覽 81 收藏 28 分鐘

進行戰略定位,只有站在更高的層面先去理解這件事,才能更好的具備戰略思維,將計劃落地。

最近在網上看到不少文章,從產品架構上對各大知名產品進行拆解,寓意在于,教授大家如何為自家產品制定運營戰略方法論。工作閑余,多學習思路總是沒錯的;但我們應當知曉,好的產品背后一定有大體量或者精細運營團隊的支撐。

為什么看了那么多文章及方法論,依然套不進/帶不動自家產品呢?

其實大多數人忽略了能被分享出來的知名產品案例,其背后涉及到市場、用研、設計、品牌、渠道、產品、運營等大大小小各部門的集思廣益加通力協助。而你的團隊只有幾個人、零星資源,大家各司其職,遇到問題,你還不得不在各群里尋找建議,問題/差距就在這里。

模型加方法論有很多,但你未掌握核心團隊。

因此,當我們為一款項目產品制定運營戰略計劃時(年度/季度);我想基礎的認知前提是,你應當明確知道:什么是運營戰略?

運營戰略不是一上來就蒙頭對自家產品及市場競品進行調研分析后,立馬就制定出來的運營/推廣計劃。跳出來,站在更高的層面先去理解這件事,才能更好的具備戰略思維,將計劃落地。

例如以下幾點:

  1. 當前該行業大環境如何?政策或資本方向;
  2. 競品分布梯隊及市場定位如何,他們的運營動作又如何?(包含收集目前在做哪些外部渠道推廣、內部活動方向等)
  3. 自己產品目前處于市場哪個梯隊、團隊體量教競品公司比較如何、產品資源與渠道能力與其他競品有何差異、產品定位當前切分的市場是哪部分等等。

先樹立認知再梳理方向,我覺得才有可能向下制定后續的運營動作及計劃一事。

其實,對于以上內容的認知與理解,有些經典書籍,值得反復閱讀,比如特勞特《定位》、《商戰》、《品類戰略》的等。講到職場類書籍,其實有很多書是值得反復閱讀的,一是通過再次理解能夠加深認知,二是結合當前問題帶入去讀,能夠強化學習運用,希望你也不要太貪心,好書值得多磨。

我也是近幾月一口氣將上面幾本書讀了下來,下面我將花費三至四篇文章為大家簡述三本書的主旨及概要(包括借鑒網上優秀的讀后感及個人筆記紀要),其中我會以自家產品為例,進行帶入拆解。拆解知名產品案例講運營戰略不如講述自己來的實在,希望為你帶來啟發。

一、為什么做產品定位?

當下互聯網行業是一個APP大爆炸的時代,產品獲得成功的唯一希望就是要有選擇性,立足細分市場。

舉幾個例子:

1. 信息傳播過度

去超市買水,礦物質水、蘇打水、蒸餾水、檸檬水……

社交產品:語音、職場、看臉、情趣、文化、情侶、位置..……

面對這么多產品,沒人能記住,在涉及到某品類下的具體產品時,我們一般也就能記住前三四名。

2.?心智備受騷擾

假設現在你的面前有兩張海報,第一張海報,圖片文字均只傳達“安全?”?二字;第二張則表達了六七組詞——“安全”、“舒適”、“豪華”……

撤掉海報,回憶你看到的,哪個印象深刻?

我們現在面對海量信息的騷擾,本能就會有防御心理,自動屏蔽和排斥大部分信息。其次,人的心智選擇會與自己已有知識/經驗進行相匹配。比如,我沒用過、沒聽過這個品牌,我的下載購買心理阻礙就會很高,心智防御一旦形成,其他信息很難改變。

3.?心智過度簡化

為了防御海量信息,人類的心智變得過度簡化。普通的心智就像滴水的海綿,充滿了信息。必須擠掉已存信息,才有空間吸收新的信息。

我們一直認為,霸王是洗發水,生產出霸王涼茶,你想喝么?即使廠家再三宣稱,霸王還可以是好喝到爆的涼茶,你買一瓶,喝到嘴里,還是有在喝洗發水的錯覺。

因此,簡化細分產品定位,簡化用戶認知,做出符合顧客心智特征的營銷方式,才能從混亂中脫穎而出。

二、產品定位是什么?

定位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項服務,比如:電商的某件爆品、內容產品的某篇深度內容、SAAS產品的某強需求功能、工具產品的會員試用卡等等,都是可以單拎出來,定位于對外引流。

一款產品、一個人都有其定位,但定位不是圍繞產品進行的,而是圍繞潛在顧客的心智進行的。也就是說這個定位slogan不是說給自己聽的,而是將產品定位于潛在顧客的心智中。

定位如何讓你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與眾不同。

簡單的說,你的企業或者你的品牌要在消費者腦海中占據一席之地。

比如:我們說到咖啡,我們首先想到的星巴克;說到可樂,首先想到可口可樂;說到空調,首先想到的是格力,說到手機,首先想到的是iphone;說到搜索,首先想到的是百度……

這些產品在消費者心中深深的打下烙印,不用思考,脫口而出。

再比如:困了累了,喝紅牛;小餓小困喝點香飄飄;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等都是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品牌slogan,給出了消費者一個選擇它的理由。

先在顧客的心智中,準確預判需求;然后,通過廣告推動,讓顧客產生該需求時,就能主動購買品牌。再比如:“一詞占領心智”的理論。沃爾沃用的是“安全”一詞,寶馬用的是“駕駛”,聯邦快遞“隔夜到達”,佳潔士是“防蛀”…

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心智。

三、如何為產品定位?

不要去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食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經存在的認知,去重組已存在的關聯認知。

換句話說,你要把你想要宣傳的產品和顧客已經熟悉、已經了解的東西聯系一起,這樣人們才能記得住。

舉個例子,有次“意外藝術”來武漢做推廣,我問他們主要做什么的?負責人噼里啪啦說了一大推,最后說了一句,你可以這樣理解,我們這個公眾號的作用,就類似與“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教大家左腦知識,我們教大家右腦知識,我們只做一件事情:告訴你,藝術其實沒有那么難懂。

比如:伯樂的男人襪,像定雜志一樣賣襪子,大家就跟容易理解了,哦原來襪子還可以包年服務,襪子還可以這樣買。

簡書:產品定位從“寫作和閱讀平臺”改成了“一個優質原創內容社區”,一個基于內容的分享社區,任何人都可以來交流故事,溝通想法。讓用戶更聚焦,形成一個又一個小部落。

進入心智的三種方法:領導者定位、跟隨者定位、重新定位對手。

下面我們來一一講解:

1. 領導者定位

定位的產生源自于選擇的暴力。每個品類可選擇的實在太多了,比如買手機,有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等等…

哈佛的心理學博士米勒認為,在每一個產品類別,消費者最多只能記住七個品牌,本書作者認為其實用戶最多只能記住兩個。

比如在軟飲料品類里面,用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就是定位理論的“二元法則”,只要做到數一數二,才不會在客戶的心智中被淹沒。

古典老師在《躍遷》里面也提到過,頭部效應

在一個系統里,頭部品牌吸引注意力是40%,第二名是20%,第三名是7%~10%,其他所有人共分其余的30%。頭部會帶來更多的關注和品牌影響力,這些都會提高你能力的溢價,給你帶來更高的收獲。

那怎么樣才能夠在潛在的顧客心智當中建立領導者的形象呢?

那就是不斷重復你的定位,搶先進入人們的心智。你一定要不斷地強調重復,強化這個領導的認知,大家才能記住你。

比如:“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通過地毯轟炸洗腦之后,這句廣告詞成功地把“送禮”這個功能和“腦白金”建立起來。讓目標消費群體產生一個認知:“腦白金干什么用的?送禮用的嘛?!?當他們在挑選禮品時,不必再多費腦筋和時間,很自然就會選擇腦白金。

再來說說拼多多的廣告歌,“拼得多,省得多。拼就要就要拼多多,每天隨時隨地拼多多,拼多多!” 新晉洗腦神曲,只要聽一遍,基本就會了,每天都會跟著哼幾遍,不斷的重復,也就成為一種聲音符號。這樣就可以快速從很多購物APP中區別開來,走進消費者心智。

如果你已經是領導者,請用以下兩種方法繼續保持領導者的地位:

  • 第一種:不斷重復法。建立領導地位的主要原因,是搶先進入了消費者的心智,要維持領導者地位,則要不斷強化最初進入消費者心智的概念,例如:可口可樂,作為品類的第一,依然在廣告市場投放大量預算,不斷強化“正宗”的概念,提到“可樂”二字,消費者就會想到它。
  • 第二種,攔截行動。領導者面對新出現的競爭對手,要迅速給予回應,要在競爭對手還沒扎根于人心智之前,成功阻截,但忌諱隨意的品牌延伸,這樣會弱化品牌的強屬性。

2. 跟隨者定位

如果你的行業里面已經有了領導者,你不應該去發起正面的攻擊,而是要用逆向思維,去做一個跟隨者,想辦法找一個新空擋,在這個新的領域當中和人們已有的認知相關聯,讓人們記住你。

常見空位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空間空位

甲殼蟲進入市場,車身又短又寬,丑陋不堪,大眾公司憑借“往小里想”,把小作為定位大肆宣傳,搶占了小型車的認知位置。雖然不是市場上的第一部小車,卻是消費者心智階梯中小車品類的第一。

這個不好理解,簡單解釋一下:比如工具性產品,有的可以免費試用三天或一天僅供試用三次,那你可以嘗試將產品設定為免費試用五天或每天免費試用五次。假設別人在咨詢時,如果有人說:這家免費五天!你家產品優勢/亮點就脫穎而出了,最快被記住。

第二種:高價空位

艾瑪是行業的老大,雅迪電動車沒有跟風模仿,而是提出了“更高端的電動車”這一定位,使得品牌認知度和美譽度上升,2016年上市,成為中國首家電動車上市企業。

第三種:低價空位

小米智能手機初出江湖,靠的就是低價定位,殺入市場;在消費者頭腦中搶占了性價比一詞。再比如名創優品,實體店一片低迷的情況下,名創優品走低價新銳路線,殺出一條血路,門店一年消費高達3億人次。

但有時候你可能發現我這個領域不僅有了領導者品牌,而且各種角落的空檔,都已經被人占完了,實在想不出有什么品牌空檔了,這個時候該怎么辦呢?

3. 重新定位競爭對手

這個時候要重新定位你的對手,避開競爭對手的強項,分析他們的弱項,從而找準自己的位置。

比如:寶馬通過定位“駕駛”,充分利用了奔馳在顧客心中強勢(尊貴)中的弱點,(移動不方便),結果從瀕臨破產的品牌變為風行世界的強勢品牌。

百事可樂,也是利用可口可樂強勢(可樂發明者“正宗”)中的弱點(成立資格老,祖父輩也在喝),界定出自己的新一代“年輕人的可樂”定位,云南白藥創可貼通過“有藥好得快些”,重新定位強勢品牌邦迪的戰略性缺點(無藥),從而反客為主成為領導品牌。

再比如,七喜就用“非可樂”的定位策略突圍,站到了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的對立面,反而成為用戶的另一種選擇。可樂類階梯可以看做是這樣分的:第一層是可口可樂,第二層是百事可樂,第三層就是七喜。

以上三塊內容就是關于產品定位的方向及思維認知,接下來我以自家產品進行帶入,為大家分析下我們是如何為產品進行定位增長的。

四、產品定位實操案例分析

1. 關于我們

我們項目組之前做過一款游戲加速器,屬于工具型產品,主要是為國內玩家玩海外游戲提供網絡優化支持。(一句話說清楚自己)

如果是女生或者不玩海外游戲的朋友,就可以加一句:?類似手機連VPN翻墻。通過已有產品認知進行帶入,向他們解釋。

2. 行業分析

在我們進入該紅海之前,市場已存在數十款同類型產品,分布排名大致如下:迅游、網易、騰訊等一梯隊,雷神、海豚、熊貓等二梯隊,以及數款三梯隊產品。

這里有個調研分析小技巧:如何知道市場產品體量分布情況呢?

  1. 可以通過第三方行業數據報告或者公司如上市可查看財報;
  2. 不過我覺得最簡單的就是通過公眾號、微博等官方渠道粉絲量級及文章閱讀量,參考行業水平后也亦可估摸數據。

(圖一部分加速器展示,根據官方或第三方公布數據整理,排名不分先后)

3. 競品定位分析

通過上一步我們摸底了市場情況及各產品分布形態,那接下來就需要對他們進行提煉總結,了解他們的產品定位及運營打法,為自家產品尋找空位。

圖二我們可以看到/提煉其中的關鍵字:好用、穩定、快、低延遲、零丟包等幾個關鍵字是一款加速器的核心功能,對外是滿足用戶需求的亮點,所以大家都在使用或覆蓋這類詞語。

圖為產品尋找定位進行團隊風暴。

(圖二 ?市場產品定位宣傳)

圖三我們可以看到,對于產品市場價格分布也以形成了三個檔次:高中低。

(圖三 ?市場產品價格分布)

4. 產品定位分析

到這里,我們就結合定位理論來為自家產品尋找機會,這個時候脈絡/思路就會很清晰:

  • 第一梯隊領導者已然出現且具有較強市場資源(上市公司、強渠道);
  • 第二梯隊跟隨者也有數款產品且具備穩定技術支撐及流量份額(三年以上市場有知名度且用戶穩定);
  • 第三梯隊多以低價進行長尾流量收割,競爭激烈。(一年左右新晉產品,低位搶占)

那分析后,可以看出存在的機會就剩三種:高價/低價劃分或從新定位。

這時我們就需要結合團隊實力,進行定位風暴:

(1)高價定位

高于市場知名產品價格,占領“加速高品質”一詞,可吸引資深或中重度游戲愛好者,市場用戶存在且付費意愿及能力,但需要有一定數量技術團隊及預算資源來支撐口碑,我們項目團隊較小,人力及預算有限切入不了。

小記:在我們產品推出幾月之后,市場某產品就進行了戰略升級:由加速器升級到電競加速器,主打高品質,以掉線賠會員支撐口碑,對市場高端流量收割。我也認可該戰略定位。

(2)低價定位

目前市場最低價格為18元一月(騰訊加速器),收割了長尾流量(即學生用戶、消費能力弱或付費意愿差等用戶),這類用戶等于被高中端篩選下來的用戶。對加速品質要求一般,追求性價比,適合早期產品或小團隊切入,團隊綜合預算低。

從新定位:避開競爭對手的強項,分析他們的弱項,從而找準自己的位置。通過上述競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場產品游戲覆蓋都高于百款之多,且最高提供三天免費試用后收費。

  1. 他們打大而全,我們就做小而精。
  2. 他們三天免費試用,我就五至十天免費試用。
  3. 收費模式上可重新洗牌,免費開放(可以學習360,但我們沒想好三級火箭產品模式,暫不沖動)或者保持市場價最低位浮動(類似蘇寧打京東,該模式較為適合我們)

到這里,產品定位的方向基本就出來了,具體在產品上怎么去實現,就需要結合互聯市場創新要素,從四個方向來體現:

  1. 新技術:通過新技術顛覆或者改善傳統市場、現有市場的產品模式;
  2. 新市場:通過市場現有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模式,去切入一個細分領域;
  3. 新產品:以前沒有的,產品劃分了社會的一個新狀態;
  4. 微創新:是對現有市場成熟產品有創新功能,從而吸引用戶或者可以理解為現有成熟產品,通過微創新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胃口。

篇幅到這里就略顯長篇了,我就不再拆解敘述,將會最后另起一篇拆解,大致運營計劃如下:

(圖五 早期第一版官網宣傳介紹)

  • 技術上:主打市場主流TOP5游戲,例如吃雞等,保證技術加速品質,即可吸引60-70%游戲玩家,后續再逐漸延伸擴展游戲品類,符合團隊現有人員力量及成本控制。
  • 產品上:主打小巧、簡約、綠色的UI風格,在產品交互及細節體驗上做好體驗,強化產品特色。
  • 運營上:早期冷啟動采用免費鑒賞形式,吸引低價用戶,后續收費后,提供最長7天免費試用,并保持市場最低價,同時收費活動將市場的新流玩法如拼團、砍價、組隊抽獎等結合進來。
  • 商業閉環上:會員收費利潤空間壓縮后,可擴展,例如激勵視頻、游戲商城或新產品(高頻帶低頻)等延伸方向,這里不展開敘述。

以上就是我們項目產品的定位及運營戰略制定的思路,這樣來分析,是否較拆解知名案例清晰,還需大家閱后反饋。最后的最后,還有一條定位法則(也可以說是基準線或警示線)需要大家切記。

五、產品定位三法則

(1)聚焦法則

指企業要集中精力做好一樣業務,從而在顧客心智中擁有一個概念。一旦企業在此方面占得先機,別人永難超越,因為顧客的認知很難發生改變。宜家公司是一家定位準確的公司,擺脫了傳統家具店的做法,宜家通過“自助式家居”的定位,將目標聚焦為全球年輕消費者。定位理論不能照搬市場份額第一名的成功之路,而要找到自己的不同之處。

(2)犧牲法則

也即是有舍才有得,領先者應該不斷加強自己的定位,提防自負到以為自己能做好任何業務。鄧德隆用第五季失敗的例子提醒中國企業提防“第五季陷阱”。

第五季,是健力寶公司曾經大力推廣的一個品牌,并賦予它時尚、前衛、自我的個性,去打動年輕一族。不僅如此,企業還進一步希望,第五季年輕、流行的因素,能為沉寂多時的“健力寶”品牌注入活力,改觀“形象老化”。

遺憾的是,由于過度的多元化與定位的不準確,第五季快速淹沒在市場中。不能界定明確的定位,從而不可能真正建立起品牌。

(3)延伸法則

特勞特反對多元化,但不介意在既有優勢上的延伸。

比如:可口可樂在可樂的基礎上發展為瓶裝罐裝、零度可樂等等,這依然保持著可口可樂的固有優勢,但忌諱隨意的品牌延伸。例如:不要做出一款恒大冰泉來,消費者根本無法把恒大和礦泉水建立有效聯結。

還有格力手機,明明格力代表空調,突然出個手機,消費者進店:“有格力的嗎”“你要空調還是手機?”是不是會稀釋掉用戶心智品牌認知。

總結

了解定位之前,首先要明白人的心智容量有限、容易簡化和難以改變的三個特征,這是定位依賴的基本原理,懂得原理才能充分理解定位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什么是定位?

定位是個動作,把什么放在什么位置上的意思,因為產品競爭的戰場不在市場,而在人的心智空間。 所以,這個被放置的位置只能是心智空間。在這個空間,為品牌穩穩搶占優勢位置,建立一個固定的認知和形象,就完成了定位。

怎樣定位之商業篇?

定位分領導者定位、跟隨者定位和重新定位競爭對手三種主要方法,根據品牌在人心智中的位置,選擇合適的方法,牢牢霸占好屬于自己的位置,讓品牌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定位,不只是商業領域的利器,也是品牌的護城河,助我們化繁為簡,破繭成蝶。

#專欄作家#

貓力,微信公眾號:運營增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目前從事產品運營崗位;擁有多份創新項目從0到1實操經驗;關注新娛樂、新消費等領域;擅長運營增長、商業變現、創新孵化等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