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 產品方法論(四):數據運用的姿勢?甜蜜流量背后的陷阱?

0 評論 3089 瀏覽 19 收藏 15 分鐘

內容經營別只看總流量,時時更新數據庫,才能找到規律和算法,作出分析歸納,以及預測。本文為大家介紹了Medium 后臺、臉書甜蜜流量背后的陷阱以及數據運用的正確姿勢。

大綱:

  • JANDI 的行銷運營數據架構
  • Medium 后臺數據的判讀法
  • 社群網站(臉書)導流量是個“甜蜜的陷阱”
  • 建置智慧型的數據資料庫(Airtable)
  • 在 utm 應用,我認為很可惜的地方
  • 結論:數據人的誤區

前言

這應該是 B2B 行銷運營方法論的最后一篇了(沒意外的話XD),而這篇的主角是“數據”

數據在網路時代是不可或缺的寶藏,有了數據我們可以“尋找規律”、“建立算法”,甚至做到“預測”。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也有提到一個觀點:“在未來世界,只有 1% 的人掌握算法,而其他 99% 的人只能提供數據?!?/p>

這一篇,我來試著和各位分享,我這些年怎么運用數據,又從數據中發現了什么。

JANDI 的產品營銷運營數據架構

B2B 產品方法論(四):數據運用的姿勢?Medium 后臺、臉書甜蜜流量背后的陷阱?

Medium 為長期培養自然流量;Facebook 短線操作重即時互動;
共同的目的都是達成轉換率(官網注冊);運用 Airtable 做數據管理

由于我們是以 Inbound Marketing 為策略,采用“內容包圍”的方式,讓潛在用戶在尋找解決方案時,會優先找到我們的產品服務,并且滿足他們的評估需求。

關于我們為何采用 Inbound Marketing? 請看方法論第二篇:《B2B 產品方法論(二)》。

好的,那么就一項一項分別來講吧!

Medium 后臺數據的判讀法

B2B 產品方法論(四):數據運用的姿勢?Medium 后臺、臉書甜蜜流量背后的陷阱?

這是在我們 JANDI Medium Publication 后臺數據

我們在官方部落格的“內容分類”和“定位”為:

  • 團隊直擊(最新消息、關于“人”的內容):生產力是圍繞著人的,我們團隊要“以身作則”,輕松合作、快樂工作,鞏固品牌印象。
  • 企業用戶故事(行業案例):在網路上搜尋該“企業名”時,出現該篇文章,除了讓想了解這企業的人認識該企業,也得知他們的工作方法(使用 JANDI),讓同行的競爭者,或者朋友,間接得知“原來還有這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 產品功能介紹(最新消息,關于“產品”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重點在于“服務既有用戶”,讓我們的用戶知道產品的使用方法、新功能,還有哪些可能的小技巧,類似 Help Center。
  • 辦公室生產力(生產力軟文):透過各種和辦公室工作、職場生產力、效率相關的議題,做出“內容包圍”,只要想增進自己工作效能的人,就有機會透過關鍵字找到我們的內容,間接介紹到產品。

然而,這四個分類的內容數據表現就有所不同,接下來我會用 3 篇“同類別內容”,其中有一篇當作對比,來簡單說明。

社群網站(臉書)導流量是個“甜蜜的陷阱

先來看第一個種類:“企業用戶故事(行業案例)”

我們會和有使用 JANDI 企業來個訪談,一方面把他的故事寫出來,另一方面也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工作模式。

因此,搶占 Google 搜尋的第一頁為首要目的。

我們可以看到下面三篇內容的數據:

B2B 產品方法論(四):數據運用的姿勢?Medium 后臺、臉書甜蜜流量背后的陷阱?

左邊兩篇是我負責撰寫的用戶故事 XD,謝謝這兩個單位讓我采訪~

可以從上方數據得知,最右邊的“文案的美”,在 facebook 的流量比較多,有幾個可能:

  1. 該公司在網路社群的討論度比較高,所以在粉專發布時,較容易傳播
  2. 關鍵字優化有問題

通常放文章上線后超過一個月,就大概能知道這篇文章是否有達成目標——“長期培養,自然流量曝光”。(只要去 Google 無痕搜尋試試看一開始想打的關鍵字)然而,臉書的“短期”流量雖然會沖高該篇文章的“總瀏覽量”,但這是個“甜蜜的陷阱”

B2B 產品方法論(四):數據運用的姿勢?Medium 后臺、臉書甜蜜流量背后的陷阱?

皆為 Google 瀏覽器的無痕搜尋下的結果(我很少用 Chrome 都用 Safari 居多)

可以從上面看到,前兩篇文章已經搶占了 Google 搜尋結果的文章類第一名,而“文案的美”卻在第二頁的中下方。我們都知道,通常在第二頁的被看到的機率是大幅度下降的,也因此有了上面的流量數據。

再來看看另一個種類:“辦公室生產力(生產力軟文)”

B2B 產品方法論(四):數據運用的姿勢?Medium 后臺、臉書甜蜜流量背后的陷阱?

一樣左邊兩篇是我撰寫的內容,大家有興趣可以搜尋來看 XD

這三篇都是超過 300 天的內容,所以如果一開始推廣得當(社群網站、關鍵字、內容優質使得閱讀者擴散)的話,應該都已經搶占了一開始設定的關鍵字。

然而,如果我們每周更新一次文章流量的數據(我建議是每周一次,最少兩周一次…如果人力真的吃緊的話,后面談到 Airtable 會講),我們會發現——“第三篇”這種吃“臉書流量”(會沖到 2K 是因為這篇有下廣告)的內容,如果在廣告結束后,自然流量還沒有起來的話,90% 這篇文章的流量就卡在這邊,死了。

這篇文章,確實從廣告結束后,總瀏覽量就是 2k 多,即便多放在網路上 300 天,這段時間內,沒有人繼續閱讀,除非這篇文章是打“短線策略”,不然可以算是失敗的內容。

不過,這篇失敗不要緊,畢竟沒有人能夠 100% 成功的,重要的是從中學取經驗??!

建置智慧型的數據資料庫(Airtable)

我將三個內容種類“產品介紹”、“用戶故事”、“生產力”由上往下擷取一部分出來(類別的文章總數在標簽旁的 “Count”,沒想到我們這兩年來,已經快要 200 篇拉,大家好拼啊啊?。?。

按照“總流量”由上往下排序,我們可以發現什么端倪?

另外發現我負責撰寫的內容,無論是總流量還是自然流量比例都算表現最好的:

B2B 產品方法論(四):數據運用的姿勢?Medium 后臺、臉書甜蜜流量背后的陷阱?

Airtable 作為我們內容數據資料庫,用于記錄檢視、比較分析非常方便

A.?這 4200 來自于粉專下廣告的流量,過了那段廣告期,就沒在成長了。(每個月更新數據時,facebook 流量是停滯的)

當然,這類產品比較文,是可以“定期發布在社群網站上”曝光,但它們的自然流量卻是穩定成長的,這已經達成 Inbound Marketing 策略的目的了。

「別只單看總流量,就認為這篇文章沒問題,因為里面,很可能參雜了甜蜜的臉書廣告流量?!?/p>

B.?很明顯的,這一篇就是沒有在臉書上投放廣告,但最后卻因為關鍵字與內容表現不錯,后來因為自然流量持續增長。

C.?LINE 相關的文章,一直是我們的核心關鍵字。因為我們的潛在用戶不是使用 Slack 的企業,而是那些用 LINE 溝通協作,常常出問題,卻不知道怎么辦,或者還沒意識到未來危機的企業。

另外,也可以從此發現,即便沒有下廣告(因為這些中小企業,很可能都不常在社群網站上,看搜尋的量即可推斷),自然流量依然不絕。

B2B 產品方法論(四):數據運用的姿勢?Medium 后臺、臉書甜蜜流量背后的陷阱?

簡單說明:為什么 Airtable 適合作為數據分析的資料庫?

雖然沒有接 Airtable 的業配,但好東西必須和想要增進工作效能的朋友分享,以免大家還繼續用 Google Sheet 這種很不智慧的線上表格,歡迎這邊進一步了解,這篇不是 Airtable 介紹文,所以不多說明了:點此使用?Airtable

在 utm 應用,我認為很可惜的地方

我們公司自己有一套追蹤系統,也就是我們沒有用 GA,但核心的運作邏輯依然是 utm 的應用。

UTM 的全名是 Urchin Tracking Module是 Google Analytics 提供給分析人員可以自訂寫入的連結標記。

簡單來說,UTM 是讓原網址后面會產生一段“參數”,凡是點擊這段 UTM 網址的流量都會被記錄,包括“用戶從哪來”“用戶點進之后做了什么行為”,方便我們事后檢視與分析。

B2B 產品方法論(四):數據運用的姿勢?Medium 后臺、臉書甜蜜流量背后的陷阱?

這是我們追蹤系統后臺的數據呈現,分為點擊到注冊頁面(total)、注冊(register)、確認信件點開(confirmation email)、確認注冊(register confirm)

我們在 Medium Publication 的每一篇文章文末都會有個 CTA(Call to Action),點擊后會到 JANDI 的注冊頁面:

B2B 產品方法論(四):數據運用的姿勢?Medium 后臺、臉書甜蜜流量背后的陷阱?

JANDI 的【會員注冊】頁面,填寫完畢后會收到一封確認郵件

但其實,我更希望應該是點擊后先到“產品資訊”頁面,再給讀者與潛在用戶滿足“評估點”,而非直接叫他注冊(這樣一來對于生產力軟文的 CTA 來說太過強硬):

B2B 產品方法論(四):數據運用的姿勢?Medium 后臺、臉書甜蜜流量背后的陷阱?

JANDI 的【產品資訊】頁面是一頁式網頁,介紹產品和服務特點

然而,我們臺灣的團隊主要負責運營&客服,在產品上(這個 utm 設置算是追蹤系統,也就是被算在產品的一環…)能給的提案建議雖然也是有,但很難直接影響。

這是我覺得十分可惜的部分,無法實際做 A/B Test 去測試到底是直接【注冊】頁面好,還是先讓潛在用戶到【產品資訊】頁面,而這部分的設置會直接影響到“轉換率”。

結論:數據人的誤區

  1. ?B2B 建議以 Inbound Marketing 策略為主,也就是自然流量為王,長期經營為主,建立品牌意識與滿足用戶的決策評估;別被短線操作的“社群網站”的甜蜜流量給騙了,那些都是砸廣告錢出來的阿。
  2. ?掌握歷史數據,進行交叉分析。首先要建立資料庫,拆解尋找規律(分類),加入時間因子做為參考,最后才能反向預測。
  3. ?不夸大偶然事件,不用單一類型的數據看全局,避免用結論推論原因。
  4. ?UTM 除了追蹤用戶來源與行為之外,請盡量多測試幾組【到達頁面】,尋找最優的轉換率。
  5. ?數據人必須跨部門協調,換位思考,深度挖掘用戶的行為和系統性的問題,找出最優解法,共同執行關鍵任務。

這是我在 JANDI(跨國 B2B 新創)2 年經驗分享的系列文最后一篇,謝謝你看到了最后!

 

作者:侯智薫,微信ID:raymondhou0917,領英:www.linkedin.com/in/hou-raymond

本文由 @侯智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