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運營 | 如何靠向大號投稿漲粉?
漲粉倦怠期,粉絲一夜暴漲的神話還有嗎?本文作者將帶來一篇實操案例——通過向大號投稿獲得漲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給大號投稿漲粉的底層邏輯
公眾號平臺運行了6年,業界一直在唱衰,說公眾號的紅利已經過去了,現在從零開始做一個公眾號已經不太現實了,很多企業也已經放棄了公眾號的常規運營。但是,我們在朋友圈還是會時不時地看到很多10萬+的爆款文章出現,各大科技類媒體也經常報道一些小號短期內圈粉上萬的勵志故事。
我想說的是,所謂的公眾號紅利其實一直沒有過去,公眾號已經過了野蠻增長的時期,公眾號官方時不時整頓清理各種違規賬號,就是為了保證公眾平臺健康有序發展。在現階段,下一代國民社交媒體平臺還沒有誕生前,微信公眾號依然是自媒體內容生產的最好平臺。
那流量都去哪了?
——其實流量在向優質內容傾斜,這對有內容生產能力的自媒體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優質內容在哪?
——行業大號。
因為經過幾輪行業的優勝劣汰,能存活下來的行業大號,不管是在內容質量,還是粉絲量級上,都已經過時間的洗禮。
普通人對公眾號的關注度,已經從前幾年瘋狂關注,轉向有選擇地關注,公眾號平臺內容的過載,讓普通微信用戶關注公眾號的行為趨于理性。人們更傾向于在自己關注列表里,保留有限幾個優質行業大號,保證對行業信息的及時獲取。
所以,目前通過朋友圈冷啟動一個公眾號已經很難了。
有公開數據顯示:朋友圈二次傳播的平均閱讀量幾乎可以忽略,也就是說,你的好友即便分享到朋友圈,再次被打開的幾率微乎其微。
這給新入局的小號一個啟示:公眾號傳播的「朋友圈」,已經由個人朋友圈轉向了行業大號之間的傳播。
那行業大號憑什么要轉載小號的文章呢?這要從公眾號的盈利模式說起。
公眾號的盈利模式無非有這么幾種:廣告、流量主、贊賞、電商等形式。
當一個公眾號開始盈利的時候,從經營角度講,這個賬號團隊考慮的問題就不單單是內容生產,內容生產業務縮小到整個團隊的一部分。而內容生產又偏偏是最耗費時間的業務板塊,一個團隊要生產更多的優質內容,同時又兼顧經營層面的其他板塊,從成本上考慮,顯然不太現實。
因此,行業大號是有內容生產壓力的,通行做法是接受投稿或索要其他賬號的轉載授權。
上面這張圖是我某一篇文章投稿給8個行業大號后的引流效果數據,所有文章閱讀量14728,漲粉111個,最終添加我個人微信號的讀者有66人。
因為運營類公眾號在整個互聯網大類里,只是一個更小的子類目,所以運營類行業大號的平均閱讀量不如情感類這樣一級大類目高,甚至很少出現10萬+的文章。
二、給大號投稿前的準備工作
在給大號投稿之前,你一定要確保公眾號里已經發布了30篇以上的原創文章,其中的原理,我想通過一個實驗來解答:
讓我們先從頭理一理漲粉這件事,具體來說,也就是為什么人們會關注一個公眾號?以及如何關注這個公眾號?
數據什么都知道,來看一篇10萬+文章的后臺數據分析截圖:
▲ 通過「掃二維碼」渠道關注公眾號的人數情況
▲ 通過點擊「圖文內公眾號名稱」關注公眾號的人數
這個賬號某篇文章閱讀量超過了10萬+,一天內新增710個關注。
后臺數據顯示:這710個粉絲,絕大部分通過「圖文頁內公眾號名稱」和「掃描二維碼」兩個渠道關注的。
也許這樣的分析還是比較抽象 ,讓我們模擬一下真實用戶關注這個公眾號的操作路徑:
這710個粉絲中的第一個人,看到好友朋友圈在分享這篇文章,TA點進去看了一下,覺得寫得不錯,TA點擊「圖文頁內公眾號名稱」或「掃描二維碼」,進入這個公眾號的「查看公眾號」頁面,點擊「關注公眾號」按鈕,關注了這個公眾號。
為此我專門錄了一段小視頻,模擬這位用戶的行為軌跡:
視頻中橫向縱向交叉點是手指點擊動作,不規則線條是手指滑動屏幕的動作。
我把這段視頻分享到若干個運營類微信群,以下是一些群友反饋:
- 「視頻很是反應了真實的關注操作路徑吶!」
- 「哈哈,是我,得點進去把能看的十篇看了才決定要不要關注。」
通過這段用戶行為軌跡視頻,我們就很容易對用戶的行為進行歸因分析。
▲ 關注用戶流失漏斗圖
上面這張漏斗模型圖,是根據大量爆款文章閱讀量與最終漲粉數據假想而出。我們假想有100人點開了文章,50人有滑動屏幕動作,30人有點「圖文頁內公眾號名稱」或「長按識別二維碼」的動作,15人有查看歷史文章的動作,最終只有3個人選擇了關注賬號。
通過數據,我們可以觀察到:每一步操作都會流失一部分人,越靠近關注按鈕的人越少。用戶滑動屏幕代表著這些用戶在閱讀文章,一篇文章的好壞,很難用數據衡量。單從結果層面分析,可以確定的是:用戶「查看歷史文章」大概率表示用戶已經認可了這篇文章,滿足了TA對文章標題的預期,TA還想看更多。
那么,重點來了,當用戶點擊關注頁面的「全部消息」后,系統只會展示10篇文章,想查看更多,需要關注公眾號才行。
同時,用戶還會注意到在「關注公眾號」按鈕上方顯示的原創文章數量,這個數字為什么設置在關注按鈕上方?
很顯然是一種暗示,這個公眾號已經發布了超過10篇原創文章。
設想一下,用戶在這個界面看到「3篇原創文章」和看到「30篇原創文章」哪個更容易打動TA?
很顯然,30篇原創文章更容易打動用戶,促使用戶關注公眾號。之所以建議先更新不少于30篇原創文章,就是要營造一種用戶預期,我已經寫了這么多符合你預期的文章,你可以放心關注。
再設想一下,「30篇原創文章」和「300篇原創文章」哪個更容易被關注?
很顯然,用戶已經認可了你一篇文章,TA 還想看更多,才點開歷史文章頁面,而你已經寫了300篇文章,用戶會毫不猶豫關注!
所以,在你沒寫夠30篇原創文章之前,就不要在意閱讀量和粉絲量。你之所以粉絲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你寫得不夠多。一切都需要時間。
三、時間的復利
我一直持有一個觀點,互聯網發展了這多年,并沒有發明什么新的東西,只是提高了一個效率問題。但最近我又對這個觀點做了小小的修正,如果真的發明了什么新的東西,恐怕是「復利」這個概念。
我所說的復利,是一個時間的概念,上帝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即每個人都是每天24小時,復利就是讓人擁有每天超過24小時的能力。
其實復利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就有,比如企業家老板,靠購買員工的時間產生復利;比如作家,通過出版書籍,在他不寫作的時候,也有人可以讀到他的文字。
互聯網的出現,讓普通人也擁有了復利,我們可以在微博、公眾號上發表文章,表達觀點,即使在我們睡覺的時候,我們的文章也可以被其他人閱讀。
你可能要問了,復利跟漲粉有什么關系?
前文已經提到,公眾號的流量在向優質內容,也就是行業大號傾斜,而大號隨著業務的擴大,也面臨著內生產的壓力。
小號之所以是小號,是因為寫的原創文章不夠多,假如寫上300篇文章,小號也可以成為大號,但時間太長。
而小號給大號投稿,相當于分享到了一個超級朋友圈,就解決了時間問題,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精準粉絲。大號打開率、閱讀量即使再低,閱讀文章并關注你的都是精準活躍粉絲。
在這里,我要糾正你的一個偏見,不管是個人號還是企業號,不是先有了海量粉絲,然后才會產生好的結果或者變現,而是隨著粉絲的不斷增長,逐漸產生好的結果或者變現。
你的粉絲不多,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你寫的內容不夠好。所以,當你讀到這篇文章,假如你有原創生產能力,也在某個領域積累了很多經驗,那就千萬不要輕易放棄。
四、如何尋找投稿渠道
尋找投稿大號有很多渠道,這里推薦三種常見渠道:
1. 微信搜一搜:發現常見大號
在你剛涉足某個領域的時候,你還沒有關注行業大號,那就打開微信「搜一搜」功能,通過一些關鍵詞搜索,就能發現一些常見的大號。這些大號的特征是:公眾號名稱包含行業關鍵詞。
比如運營類公眾號:
根據圈層理論,一個行業的朋友圈,肯定有一群這個行業的人;你加了一個某個好友,他的朋友圈里肯定也有一群同行業的人。
通過關鍵詞搜索后,選擇結果里好友關注數量最多的那些公眾號,不會太離譜。
也可以通過文章搜索關鍵詞,篩選「朋友分享過」+「綜合排序」,搜索出來的文章,命中率也比較高。
2. 朋友圈分享:發現更多大號
通過分析后臺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分享到朋友圈的文章,之前已經經過了大流量的洗禮——換句話說,絕大部分閱讀文章的人不會分享朋友圈,一篇文章能出現在朋友圈,說明這篇文章已經被足夠多的人瀏覽過。
我們在朋友圈頻繁看到的那些行業賬號,絕大部分都是行業大號,這也符合前文提到的「流量向行業大號傾斜」這個觀點。
▲單篇文章傳播漏洞模型
3. 白名單群:打破圈層限制
如果你已經加入了若干個大號的文章轉載白名單群,你會發現有很多大號的小編,也在申請開白,在申請開白的話術里會注明粉絲量。同樣基于圈層理論,在大號的白名單群里,也有很多跟你同類的賬號,不乏大號潛伏,那就主動加好友,拓展你的投稿渠道。
▲ 曹植談心社、國館白名單授權群
你可能擔心的是,沒有足夠多的投稿渠道,其實只要你按照上面的方法尋找行業大號,當你有了10個投稿渠道的時候,你的投稿渠道自然會豐富起來。別問我怎么找10個投稿渠道,這就跟人脈一樣,首先你要上手去做。
五、如何給大號投稿
給大號投稿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對接人,成熟的大號在公眾號菜單會有投稿須知,詳細告訴你接受什么類型文章的投稿、對接人聯系方式等等。有的大號接受投稿,卻沒有明確入口,你翻看歷史文章,發現他們也有轉載文章,這就可以聯系對接人的同事,比如商務合作的同事,幫忙牽線。
找到對接人后,就可以詢問對方投稿的要求,以及你的一些訴求點。
以運營類公眾號的投稿要求舉例:一般大號傾向于采納含有數據分析、成功案例的干貨內容,并有很可觀的轉化效果。
這時,你可以套用如下話術進行溝通:
您好,我是運營類公眾「小餓」的主理人小餓,最近寫了一篇關于***話題的文章,推送后各方面數據反饋不錯,一直關注你們的公眾號,發現這篇文章挺適合你們的,所以想給你們投稿。
同時,推給對方你的文章。
關于首發和轉載,有的大號比如「騰訊大學」,只接受公眾平臺甚至全網首發的文章。對于這樣的要求,我們也不必特別在意,按照對方要求投稿即可。你要明白的是,不管文章首發到哪里,文章的作者都是你,而且發布方必須在文章顯要位置注明公眾號來源。
關于單勾和雙勾,有的大號會提出開通雙勾的要求——即文章末尾不顯示來源小卡片。這種情況可以嘗試要求,對方在文章中放置你的公眾號二維碼。因為轉載引流的三個渠道二維碼、昵稱、來源小卡片,二維碼的命中比率幾乎跟昵稱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加上二維碼,就相當于起到大號原創文章的漲粉效果。
六、給大號投稿后
很多人以為大號采納了投稿,推送后,我們就可以坐等漲粉了。其實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你還需要做兩件事情:
1. 發朋友圈感謝
也許你會覺得你都投稿了,再發朋友圈幫大號宣傳,你有些吃虧。不妨換個角度想這件事情,你發的朋友圈給兩類人看,一類是大號編輯、另一類是你的粉絲及潛在粉絲。
大號編輯看到這條朋友圈會給你點贊,你幫他們宣傳了他們的賬號,幫他們漲粉、提高閱讀量,在你今后投稿的過程中,這種合作共贏的印象,會有助于提高你的過稿率。
你的朋友圈里的粉絲及潛在粉絲,看到你的朋友圈,有助于加深你在他們心目中的專業形象。畢竟被大號轉載這事,不是一般人說說而已,那得憑真本事。
2. 在大號文章下留言
在被轉載文章下面留言好處有兩個,塑造真實人設和向個人微信號引流。
塑造真實人設:這對大號和投稿人來說,是個雙贏行為,原作者的評論,為文章真實性做背書,同時也讓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有了進一步期待。
向個人微信號引流:你可以在評論中留下你的個人微信ID,期待更多交流。
參考如下話術:
感謝轉載!我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小餓,寫作這篇文章我做了不少數據分析、案例收集,分享出來就是為了幫助更多的運營新人快速成長。如果你也對數據分析驅動運營感興趣,可以加我的個人微信號(ID:***),期待你的交流!
七、總結
通過給大號投稿漲粉的原理是:大號也有內容生產壓力,如果你有內容生產能力,要勇于向大號投稿,公眾號的紅利并沒有消失。流量向優質內容傾斜,用戶永遠最求的是優質的閱讀體驗和閱讀價值,給大號投稿就是享受了時間帶來的復利,把內容分享到了超級朋友圈。
運營領域,面對不斷的迭代變化,要認清什么是變化的,什么是不變的。
在上一個互聯網產品你的粉絲,在下一代產品也會成為你的粉絲,比如博客時代的讀者,基本上也是微博的前期粉絲。
公眾號有一天會消失,但不是馬上消失,是一個緩慢降溫的過程,專注于內容和品牌建設,你的粉絲會一直跟你走。所以,想成為下一代熱門平臺的的KOL,就先成為當下的KOL,而不是一直追趕。
記住這句話:你的粉絲不多,只是因為你寫的文章不夠多。時間不會虧待一個勤奮的人。
作者:小餓,公眾號:小餓 (ID:eshiyiblog )
本文由 @小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不錯
感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