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群運營的理念去運營核心用戶
對于小型、初創產品來說,核心用戶就是全部貢獻用戶,或者是冷啟動的種子用戶。
對于擁有海量用戶的大型產品來說,會復雜一些,要看如何劃分核心用戶。
如果劃分的用戶量級小,數百規模,就意味著他們在整體數量和貢獻量占比微乎其微。所以,即使運營的效果再好,或這部分人影響力再大,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如果劃分的用戶量極大,幾千或萬規模,就意味著你的運營成本加大,包括人力、見效周期、運營能力的要求等。
運營核心用戶的意義:
1.保證基本的活躍和貢獻
對核心用戶的高掌控度,可以確保產品一直有用戶在活躍,保證產品的正常運轉,讓我們更踏實。
另外,在頁面展現的優質內容也是核心用戶貢獻的,解決基本的內容生產和產品調性把控的問題。
2.直接獲取用戶反饋
運營的重要使命是連接用戶和產品,是最懂用戶,與用戶廝打成一片的人。核心用戶就是運營撕打的對象,保持與他們的溝通,可以輔助團隊做的事是符合用戶需求的,是接地氣的。
在特別情況下,也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如,bug反饋、意見建議等。
3.協助運營工作
運營的工作內容很多很雜,可以拿出其中一部分,在規范化、目標化之后,放權給用戶去做,來分擔運營的工作量。
讓用戶參與運營,可以進一步獲得其知識和創意的剩余價值,更好的提升用戶的忠誠度。
建議給予用戶的工作都是長線的、有目標激勵的、有成就感的,即使枯燥也沒關系。
4.對外品牌傳輸
一家飯館的好口碑,不是自己吵吵出來的,更多還是去吃過的人口口相傳。核心用戶的概念也是一樣的,他們是認可你的產品,是你產品的粉絲,那么他們就會持續對外做正面的宣傳,去影響更多人。
還有,如果遇到負面或輿論危機,核心用戶都會出來幫你站臺。那種情況下,官方說什么都會讓情況更糟,核心用戶就不一樣了。
運營核心用戶的模式:
1.集中運營
針對小量級核心用戶的運營方式,掌握用戶信息,明確特權和義務,通過活動和情感化的方式持續激勵。
具體方式可分為,建立組織、引入、管理、活躍和召回。
2.策略運營
針對海量核心用戶的運營方式,與集中運營相對應,不需要掌握用戶具體信息,而是通過行為數據分層后,進行有針對性激勵。
具體方式可分為,數據分析、用戶分層、需求分析、針對性措施并看效果。
注:核心用戶的兩個運營模式,專門有一篇文章在詳細闡述,點擊閱讀。
這次再補充一種方式:社群運營。
1.概念
社群,有共同屬性(如愛好、地域)的人群集合。
社群運營,通過運營手段,集合和活躍這批用戶,使他們與產品有持續、多頻的聯系。
2.解決的問題
- 運營覆蓋的用戶量小,拓展空間小
- 運營人力、時間、能力有限
- 官方的用戶組織活躍度低
- 運營對用戶需求把握不到位
3.具體做法
根據需求確定社群方向
產品要滿足用戶需求,社群是讓用戶持續高頻黏住產品的手段,所以社群建立的方向一定是符合這個產品的用戶需求。
分析產品的目標用戶人群,列出所有需求點,延伸出社群的方向。官方要資源傾斜在正確方向上的社群,助力其成長,也起到標桿示范作用。
用戶自我管理
社群的制度和用戶權益,由運營指定,并提供人力財力的支持。社群管理由用戶負責,官方以完全開放的態度授權。
用戶量級較大的社群,一個或兩個管理者是不夠的,需要有管理架構,建立一個管理團隊。有分工有側重,甚至考慮換班的情況。
自我管理,更易于發揮用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節省了運營管理成本。
閉環的激勵體系
無論是管理者、意見領袖,還是普通成員,社群都要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有參與的理由,有收益。
這就需要設計一個閉環的激勵體系,用戶根據指定的「游戲規則」在社群玩,引導他成為社群的優秀成員,產品的優質活躍用戶。
表現形式,是通過制度、活動、話題等運營手段實現的。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也可以看看下面的案例。
衡量指標
本文講的是,為了運營一個產品的核心用戶,去運營社群。所以社群運營的效果,是需要直接或間接體現在產品數據上的。
最基本的,帶來的UV、貢獻量、留存等等,哪怕是一個更長時間段內的,如兩周或一個月;哪怕是在某一個特定時間段內的,如世界杯或春節。
最壞的情況,這些數據都給不出,或者看不出效果。那至少要給出,運營操控著多少數量的用戶,其中直接操控和外延覆蓋的分別有多少。
4.案例
①知名淘品牌「韓都衣舍」,在公司內部成立了267個產品小組,每個小組2-3人,包括買手和設計師。全部小組在每個季度可推出5000多款服裝,其中30%可定義為成功的,那么每月都有500款服裝引爆銷量。
公司只是對小組指定制度和目標,比如每個季度爆款的數量,達到目標可獲得獎勵,小組全員受益,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會被解散重組。
如果從社群運營的角度來看,韓都衣舍是一個產品,這267個產品小組,可看做是用戶社群。產品成立并放權小組自我管理,指定獎懲,激發每個小組的積極性,提升戰斗力,同時也節省了管理700人的成本,事實證明效果很好。
②著名財經作者吳曉波的公眾賬號有超過百萬的粉絲,他們最初只是以讀者身份存在的。隨著數量的累計,讀者開始自發建立QQ群,并組織線下活動,更立體的交流起來。
隨著活動的增多,地域和興趣的特性突顯出來,于是開始建立各城市的群,以及像讀書、創業、理財這樣的興趣小組。
把吳曉波的公眾賬號作為一個產品,公眾賬號的粉絲作為用戶。這些用戶成立的各城市和興趣的小組,就是這個產品的社群。
這些社群都由用戶負責組織和管理,組成了「班委會」,由班長和班委組成。同時,這樣的組織可以有很多,增長空間非常大,所以可覆蓋的用戶量級也很大。
所以,吳曉波幾乎不用投入什么,憑借社群運營這個模式,就可以籠絡這么多用戶。
③說一個互聯網的案例。貓眼電影積累了大量的核心用戶,我把用戶需求歸納為觀影、影評、交流、追星、優惠這五個,依據每一個用戶需求,都可以建立多個社群,由用戶自發管理。
這個模式在不增加運營人力成本的前提下,覆蓋激勵了大量用戶,最終將會對產品的活躍度有提升。
針對每個需求點,樹立兩個標桿社群。前期需要運營來建立制度和用戶權益,并找到合適的社群領袖,用資源支持、用經驗輔導他學會管理這個標桿社群。
再通過站內資源幫助領袖招募,增加社群的人數,推動社群進入正常運轉狀態。然后就不斷的在站內站外推薦展現,鼓勵后來人跟上。
具體的,在觀影這個需求點,貓眼做了北上廣等地的地方分會,由官方授權掛名,給予物質支持,選取用戶任會長并全權由其管理。一旦規模化運轉起來,可以想象每周末全國各地都有一個貓眼的用戶組織,在影院做線下觀影活動。
同理,興趣、粉絲、影評方向也是一樣的,就不再列舉了。再同理,這樣的例子也可以用在豆瓣、知乎這樣的產品。只是貓眼是我在負責的,可以說的更細一些。
#專欄作家#
韓敘,微信公眾號:運營狗工作日記,貓眼電影產品運營專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在從業的近10年里,專注互聯網運營領域,包括產品運營、用戶運營、社區運營和UGC運營。創業時經歷了0到1的艱辛,在百度時規劃了海量用戶的玩法。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一篇接著一篇看
社群運營的表現形式,是通過制度、活動、話題等運營手段實現的。
這篇文章我好像看過更詳細的版本
針對小量級核心用戶的運營方式,掌握用戶信息,明確特權和義務,通過活動和情感化的方式持續激勵。
雖然社群運營是很好的方法,但問題在于,社群建立之后最怕的是沒有用戶在群內活躍
也可以這樣理解,創業公司的用戶第一批肯定要找核心用戶做冷啟動,而當用戶體量越來越大的時候,就要考慮更精細化的用戶分層
我們公司目前的運營狀態就是用戶量級小,數百規模。所以,即使運營的效果再好,或這部分人影響力再大,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太苦了。
想系統學習運營知識,提升運營能力?
這些在【互聯網運營實戰訓練營】你都能實現,跟韓敘老師面對面系統學習運營知識,請教運營問題,詳情加顧問Ada老師咨詢,微信/tel:18576628049~
PS:除了咨詢問題還可以領取【騰訊、網易、豆瓣】等一手運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