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模式,帶你了解會員體系的底層邏輯
會員體系一直被視為維系消費者與企業之間密切關系的紐帶,之前《零售威觀察》曾經分析過最為常見、成功的會員體系設計,現在,我們不妨從企業與消費者關系的角度來分析會員體系。
《零售威觀察》認為,目前的會員體系主要基于以下5種基本框架:
- 傳統模式
- 訂閱模式
- SoLoMo模式
- 產業共享模式
- 未來模式
一、傳統模式
最為傳統的積分體系、顧客分級體系,本質上是消費者和企業在金錢和商品/服務上的互換。
因為商品、服務本質上很難產生差異化,因此傳統會員模式下,很容易出現的就是消費者手(或微信)里有一大堆會員卡,但是根本不會去(或用)的情況。
二、訂閱模式
在傳統模式之上,訂閱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會員不是免費加入的,而是必須支付年費、月費,進而換取企業提供的各類服務。
銀行的一些高端信用卡的剛性年費就屬于這一類,在零售領域,經典的案例就是Costco(好市多)和亞馬遜:
線下端,Costco通過為消費者打造獨特的“人貨場”服務,讓每一個進店用戶都必須是會員(這里包括兩類會員:一種是付費會員,包括年費60美元和120美元兩類;第二類是由付費會員帶來的免費“家庭卡”會員)。而從數字上講,Costco最終收歸企業的利潤幾乎也是和會員費相同的,屬于是訂閱會員制的極致了。
線上端,最好的付費會員體系就是亞馬遜Prime。
按照JP Morgan的分析,119美元的年費相當于價值784美元的服務。而且,亞馬遜Prime的可怕之處在于,亞馬遜一直向其中免費添加新的服務,從最一開始打出名聲的“2日免費送達”(當時年費79美元,只包括這一項承諾),到Prime Video(視頻服務,相當于Netflix、HBO這類服務,目前已經成為Prime會員續費的重要因素),再到2019年4月將2日免費送達升級為1日免費送達,這些只是其中最大的升級的而已,幾乎每年都會有新服務免費添加。
由此可見,訂閱模式看起來是收錢,本質上是承諾的兌現,這樣,消費者和企業之間就不僅僅是錢和商品之間關系,還有承諾以及承諾的兌現。
在國內,很多企業也開始打造自己的訂閱體系,基本還處于初期的階段。但是值得說明的是,不盈利不可怕,怕的是各類承諾的反復縮水、調整,考慮到絕大多數產品、服務本身的差異化并不高,承諾、承諾兌現才是真正的差異化。
也許,國內企業可以靜下心來學一下當年亞馬遜的Prime——79美元年費只提供2日免費送達——花了數年時間都沒有進行更多擴張,就解決行業內最大痛點,甚至有一段時間天天被投行分析師追著懟,但是當它成功地在消費者心里建立起“2天絕對到貨”的信念后,才真正地爆發了。
三、SoLoMo模式
顏艷春老師曾經在《第三次零售革命》中提出“SoLoMo ME”的模型,即社交Social、本地化Local、移動化Mobile再加上消費者本身“ME”。
在國內,SoLoMo模式已經徹底興起了,這里Social就是社交、Local就是社區、Mobile就是社群,而ME就是一群正在被激活的消費者和超級用戶。在這種模式中,企業不僅僅提供商品、服務,還通過工具賦能消費者,讓每一個消費者都能釋放出自己的力量和影響力。
如果說,訂閱會員模式的本質是提升消費者的ARPU的話,那么SoLoMo模式的本質是消費者通過自己和自己的影響而產生的GMV。
準確地說,SoLoMo模式包括三大類:
第一類是Social型,即社交型、裂變型,通過消費者的轉發、推薦,進而影響到他的朋友圈,最經典的案例就是瑞幸咖啡、云集、拼多多,他們的上市也證明了這種模式是可以跑通的。
第二類是Local型,即社區型,圍繞一個物理的社區,通過個體KOL、小區業主的個人信用背書來影響小區內的用戶,讓小區內的用戶可以一同下單,然后企業只需配送商品到那個“特定個人節點”即可,無論是在獲客成本還是物流成本上,都是史詩級的降低,這里最為經典的案例就是社區團購。
第三類是Mobile型,即社群型,在國內最經典的就是小米的社群。用戶在論壇上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行交流,而小米的產品經理、程序員也會和消費者進行溝通,收集大家廣泛的需求,直接解決問題,而不是創造一個個“亟待解決的偽需求”。
在國外,做的最好的就是絲芙蘭(Sephora)。在她的社群當中,消費者相互交流,消費者還可以和企業的人員互動,在這些互動當中,絲芙蘭就可以發現需求、滿足需求,進而創造屬于自己的潮流。
上述案例本質上是社群、社區、社交三者的雜合體,不同側重點就會出現不同的模式,也是非常容易就可以找到新藍海的領域。
四、產業共享模式
消費者的需求多樣,一個企業通常只能滿足特定的需求,因此如果能推出一種會員體系打通消費者某一個領域的全需求,這時候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僅從領域看,最為常見的就是航空公司的會員聯盟。例如Sky Priority,消費者只要飛聯盟成員中任何一家的飛機,就可以享受在整個聯盟中可通用的積分;一些企業的異業合作本質上也是整個消費者資源的共享。
這其中做的最好的是日本的蔦屋書店,它通過蔦屋T卡的積分將全日本179家企業的941898家店鋪連起來,這樣消費者幾乎可以在體系內完成絕大多數的需求,而T卡也不需要通過積分本身盈利,只需要通過消費者的數據,幫助旗下企業進行消費者大數據畫像、消費者需求洞察,就可以賺翻天。
產業共享模式,就是打造產業共同體,為消費者服務。
五、未來模式
從邏輯上看,未來的會員體系可能是左手產業共同體,右手消費者社群+社區+社交。這其中,區塊鏈的思想(包括激勵體系、去中心化等)以及全新的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期待未來會有這樣的一個體系出現。
作者:王子威,平臺創始人王子威,獨立零售分析師《零售威觀察》以全球視角,關注于零售、流通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和變化,為國內“新零售”發展提供一手的全球創新案例分享、企業戰略分析和前瞻性觀點。
本文由 @王子威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什么SoLoMo模式也好 什么產業共享模式也好 能不要生生的和會員進行混淆概念 你這個專欄出的文章基本沒有質量可言
在我的認知里,會員體系就2種,一種是傳統的餐飲、美容美發、零售等行業的會員體系,通過充值返現、積分兌換等方式促進用戶復購,本質還是交易;二就是后來發展起來等付費會員模式,通過付費篩選目標用戶,提供區別于普通用戶的衍生服務,用戶買的是一種身份,當然買的當下還是利益驅動較多。
產業共享將會是下一個風口,淘寶的88會員,京東的plus會員,線下便利店的整合,會員費本身賺不到什么錢,到需要就是這些消費信息和用戶畫像,這些更值錢,也是價值所在
會員費本身賺不到錢這個理論,麻煩看一下costco的盈利模式
傳統模式已經衰落,訂閱模式正在火熱,SoLoMo模式正在興起,產業共享正在發芽,未來模式。。。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