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給粉絲內容,粉絲能給你什么?

0 評論 17164 瀏覽 296 收藏 10 分鐘

自媒體這個概念曾經被炒得劈啪作響,現在進入平靜期(瓶頸期),但仍被很多專家看作是前途無量的一個領域。

現在不斷有人加入自媒體大軍,也不斷有人退出。也有一批人,他們想退出,可又天天有一群粉絲在看著,不退出嘛,又要天天苦逼地搗弄它。他們就是自媒體中的憋屈體。

是的,他們就是變現無門的自媒體?;蛘咦儸F形式僅限于稿費、打賞費和廣告費的自媒體。

當然,廣告費也不少,不信你看下面這個報價單:

zimeitibaojia2

個人還覺得真不少,相對于傳統媒體。能上這個報價單的,估計也沒多少。

也有很大一批人,覺得老提賺錢太俗,于是一直處于做自媒體最快樂的狀態:從未賺到錢,一直在自嗨。

有些資深自媒體人,雖然沒有賺到錢,但也表達了痛徹心脾的憂思:靠廣告費賺錢,不是個辦法啊。?

那什么才是辦法嘛!你行你上??!

具體的賺錢方式多種多樣,一些觀察員也未必能看得那么透??墒怯幸粋€現象值得我們關注:?越來越多的公司設立自媒體崗位。?

公司做自媒體跟個人做自媒體就有基因上的不同。因為公司是要做買賣的,而個人多是從興趣出發。在內容上,公司自媒體和個人自媒體也不太一樣:公司注重信息傳達,個人注重施展才情。?

個人認為,現階段,用企業思維去做自媒體會更容易變現。僅從變現角度,不談興趣愛好、夢想和信仰這些清新脫俗的東西。

公司是為人民服務的存在,或提供產品,或提供解決方案,或直接幫人解決問題。公司,讓生活更美好。

公司自己要活下去,必須讓更多的人來買單。于是它們必須不斷地去向別人介紹它們的東西,讓更多的人知道它們的存在。以前網絡不發達的時候,一些財大氣粗的公司,就會上報紙、上電視甚至出版發行自己的刊物。那些沒多少錢就苦逼了,就像早期的俞敏洪老師,只能卯足了勁往電線桿上糊宣傳單。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司多了起來,或者隨著公司多了起來,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的選擇多了好多。于是,公司的叫賣聲越來越大了。恰好在這時,互聯網跑出來了。它的到來,給了眾多公司一個叫賣的新大陸。而且這塊大陸,對中小公司來說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機會。

可是在這塊大陸上,畫風完全變了。網絡不僅讓人大開眼界,輕而易舉就可以貨比三家,所以強推廣告只會把人趕走。網民不再被動的接受廣告,而是可以主動去了解和接觸一家公司了。怎么接觸呢?當然不是在企業名錄中找,而是通過企業在網上布局的據點-官網、空間、微信、微博、博客、社區、今日頭條等。這些所有的據點,就是傳說中的自媒體平臺。

對于這些門面,老百姓首先看你有沒有,然后再看里面的東西怎么樣。如果連門面都沒有,那就真的連門都沒有了;如果里面滿地都是心靈雞湯,那觀眾永遠搞不懂你在干嘛。

對于公司的自媒體來說,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怪圈?,F在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公眾號也是今天發個新聞,明天發個公告,后天發個新品介紹。一年365天都在自嗨,專業自嗨五十年。

內容質量的評判標準已經今非昔比了。在信息泛濫的年代,光是展示信息已經很難讓人買單,哪怕被你搶到一個很顯眼的位置,枯燥的內容也會讓人不堪入目。信息的情感化表達,是制作互聯網內容的一個必殺技。?

所以,公司專門設立自媒體這樣一個位置,絕不僅僅是把這些自媒體渠道當做信息渠道,單純推送信息。而是要讓這些渠道成為招攬人的場所,成為一個講故事的地方。?

既然是講故事,那就要有講故事的樣子。怎么把這些渠道打造成一個講故事的地方呢?下面幾點可以參考一下:

1、有主題?

你這里主要是講什么的,這你要告訴別人吧。主題應該聚焦一類話題進行深耕,如果什么都講一下,那就容易淪為雜貨鋪。

2、有服務或產品?

千萬不要偷偷摸摸地賣東西,既然是自己的地盤,不要用“打廣告”的思維輸出你的品牌信息。你要講的故事應該是圍繞產品展開的,比如一個賣鋼筆的,講了一連串手寫主義的故事,別人聽得入迷的時候,可以看到你的鋼筆,并買到鋼筆體驗一把。

3、可參與?

互聯網這么開放,不讓參與就太保守了。聽故事的同時還可以參與故事,這樣代入感更強。比如微信公眾號的投票、評論、測試、游戲等等,都是參與故事的一些技巧。

4、有價值觀?

這是自媒體渠道所有元素都圍著轉的東西。自媒體就是要吸引有共同價值觀并且有共同追求的一群人,讓他們在你這里找到共同的伙伴,有一個心靈歸宿。比如你是經營環保產品的,價值觀就是環保主義,要吸引的就是一些崇尚綠色簡約生活的環保主義者。

總的來說,經營這些自媒體渠道要有產品思維和運營思維,增強渠道的可用性和互動性。就像經營一家主題咖啡館一樣,讓大家坐在那里既有體驗又有消費。

既然是自媒體,就應該往垂直化方向深耕。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是需要客戶買單的,所以公司的自媒體很自然地就會與電商對接。自媒體電商化的例子也漸漸多了,有不少自媒體已經有了自己的商鋪。像我們熟悉的邏輯思維,有賣書和其它文化產品的商鋪;玩車教授也有一鍵購車的按鈕。

個人認為,從內容轉化到商品的過程相對還是比較難的,但是從商品轉化到內容則是相對容易的一個過程。現在很多公司就缺這樣一個過程,比如很多公眾號已經有了微商鋪,但是沒有進行內容深耕,這是可以發力的一個方向。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再小的公司,也應該有自己的自媒體。既然現在有這么多自媒體渠道可以自行挖掘,企業都應該自己設立自媒體部。把廣告投到別人家的自媒體,跟傳統的廣告投放沒什么區別。就像租房子和買房子一樣感覺一樣,租的永遠都是虧本的。

最后,引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喻國明教授的演講內容:

自媒體一定要有價值【主動】變現的意識:?

1.自嗨自媒體,只有【讀者】?

2.三流自媒體,會有【粉絲】

3.二流自媒體,有點【用戶】

4.上流自媒體擁有【消費者】。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價值所在,用自媒體把這些價值帶給更多的人,或許是一條好路子。我認同一些行業大咖的觀點,現在實體公司已經很多,但是公司對應的自媒體還有很多空白,機會就在這里。

本文系作者:張颯-內容營銷研究員(公眾號:zhangsa2012),博客:張颯,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